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寒濕(寒濕,寒溼)
寒冷潮濕。《素問·長刺節(jié)論》:“病在肌膚,肌膚盡痛,名曰肌痺,傷於寒濕?!?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史記·扁鵲倉公列傳》:“病蟯得之於寒溼,寒溼氣宛篤不發(fā),化為蟲?!?
《國語辭典》:燥濕(燥溼)  拼音:zào shī
1.乾燥與潮濕?!蹲髠?。襄公三十一年》:「恐燥濕之不時,而朽蠹以重敝邑之罪?!?br />2.日常起居生活。《漢書。卷七四。丙吉傳》:「吉即時病,輒使臣尊朝夕請問皇孫,視省席蓐燥濕。」《資治通鑒。卷六三。漢紀五十五。獻帝建安五年》:「饗賜之日,人人別進,問其燥濕」句下元。胡三省。注:「人之居處,避濕就燥。問其燥濕者,問其居處何如也。」
《國語辭典》:風痹(風痺)  拼音:fēng bì
中醫(yī)指風濕性關節(jié)炎一類的病。
《漢語大詞典》:積濕(積濕)
指寒濕積久之疾。 清 惲敬 《答趙青州書》:“得手書,知左手足枯重,急切未愈……然 關 右風高,可愈積濕,何遽至如此?”
《漢語大詞典》:蟲氣(蟲氣)
中醫(yī)病名。舊謂人體寄生蟲可由寒濕氣郁結化成,故稱。《史記·扁鵲倉公列傳》:“病蟯得之於寒溼,寒溼氣宛篤不發(fā),化為蟲。臣 意 所以知 薄吾 病者,切其脈,循其尺,其尺索刺麤,而毛美奉髮,是蟲氣也?!?/div>
《漢語大詞典》:濕痹(濕痺)
同“ 濕痺 ”。亦作“溼痹”。 晉 葛洪 抱樸子·喻蔽:“若以所言不純,而棄其文,是治珠翳而剜眼,療溼痹而刖足。”
中醫(yī)學病名。痺癥類型之一。因風寒濕三邪中以濕邪偏勝,濕性黏膩滯著所致。表現為肌膚麻木,關節(jié)重著,腫痛處固定不移。 漢 張仲景 金匱要略·痙濕暍:“太陽病,關節(jié)疼痛而煩,脈沉而細者,此名濕痺。濕痺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木三·欒荊:“大風,頭面手足諸風,癲癎狂痙,濕痺寒冷疼痛?!?/div>
《國語辭典》:白虎風(白虎風)  拼音:bái hǔ fēng
病名。因感受風寒濕邪入侵關節(jié),導致關節(jié)紅腫,劇烈疼痛,病程發(fā)展很快,不能屈伸。類似痛風、急性風濕性關節(jié)炎。也稱為「白虎歷節(jié)」、「歷節(jié)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