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968,分65頁顯示  上一頁  53  54  55  56  57  59  60  61  62 下一頁
佛類詞典(續(xù)上)
對治秘密
對首
對首心念法
對揚
對遍中
對機
對緣假
對觸禮
珠顆用對功德多少
歷緣對境
點對
斷對治
四對治
對于父母
父母對子
對治秘密
【佛學大辭典】
(術語)(參見:四種秘密)
【三藏法數】
謂如來宣說隱密之教,皆是對彼眾生過失而調治之。如人有病,則應病與藥而治療之,即獲安適,是名對治秘密。
對首
【佛學大辭典】
(術語)三種羯磨法之一。首者面也,一人乃至四人之比丘對面而為說凈懺悔等之羯磨也。見行事鈔上五之一。
對首心念法
【佛學大辭典】
(術語)(參見:羯磨)
羯磨
【佛學大辭典】
(術語)Karma,譯曰作業(yè)。作授戒懺悔等業(yè)事之一種宣告式也。以由此宣告文而其事成就故也。行事鈔上一曰:「明了論疏翻為業(yè)也,所作是業(yè),亦翻為所作。百論云事也。若約義求,翻為辦事。」玄應音義十四曰:「羯磨此譯云作法辦事,優(yōu)婆離問經作劍暮,此梵言之訛也?!够墼芬袅x上曰:「羯磨此云辦事,謂諸法事由玆成辦也。」此羯磨必具四法:一,法。正舉行之作法也。名之為秉法。二,事?;蚍缸镏?,或懺悔之事等,羯磨所行之事實也。三,人。就行羯磨而定之人數也。四,界。行羯磨處之結界也。見行事鈔上一。又其秉法有三種:一,心念法。二,對首法。三,眾僧法。心念法者,事至微小之時,或界中無人,雖無眾僧及對首,亦獨發(fā)心念境,而明了口言之,則其事成辦,謂之獨秉。此心念法又有三:一,但心念法。唯得自說,界中假令有人,亦不要對之,如懺輕微之突吉羅罪。二,對首心念法。原是對首之法,由界內無人而佛開心念,說凈受藥等之事也。三,眾心法念。原是眾僧法。但界內無人,故開獨秉之心念。二,對首法。對首者對一人已上三人之比丘而說之也。此有二:一,但對首法,為當分之對首法,故界中有多僧,不要用之,對首于一人乃至三人即事足也。受三衣等事是也。二,眾法對首,可為眾僧法者,由界中無人而開對,與前心念同。三,眾僧法,必四人以上秉羯磨,是為僧所秉,故曰眾僧法,亦云僧秉(慈恩以三人以上為眾,南山以四人以上為眾)。此有三:一單白,或曰白一Jn^aptikarma,巴Natti(此為唱言,以為白一不可也,此實非羯磨之形式,合此唱言與決定之二,而羯磨成就),或事,或常所行,或嚴制,一說告僧,事便成也。二白二Jn^apti-dvitiyam% Karmava%ca%,巴Natti duttiya% Kamma-va%ca%,由參涉而宜通和。故先為表白,舉事告知,后舉一羯磨,量處可不也。通于白及羯磨謂之白二。三白四Jn^apti-caturtkan% Karma-va%ca%,巴Natti-catuttha% Kamma-va%ca%,于受戒懺重等事,先以一白告事使知。后舉三回羯磨,量處可不也。一白三羯磨合為白四。見行事鈔上一。據上行事鈔之說觀之,則惟心念,似亦成羯磨。但律文所教之羯磨。非如此簡單自由者。事事必規(guī)定一定之形式。前述中惟眾僧法之一,為真羯磨。羯磨有一定之形式。亦須一定之人眾。此人眾不可以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或得罪者,俗人等,加于人數。必取清凈同見之和合僧。比丘尼之羯磨,必須比丘之同數者列坐。故為上數之倍。羯磨最重大之要件,在無非法(不具一定之形式者)及無不和合(同一結界內僧之意見缺一致者)。

【佛學常見辭匯】
華譯作業(yè),即作授戒懺悔等事業(yè)的一種宣告儀式,由此宣告儀式的宣告文,而成就所作之業(yè)。
對揚
【佛學大辭典】
(術語)于佛之說法會坐,對佛發(fā)起問答等,以揚發(fā)佛意,而成辦利益,謂之對揚。佛亦以其對揚者為一會之代表而說法,則謂之對告眾。光明文句五曰:「諸佛說法,必有對揚。」【又】(儀式)于法會行散華式時,散華之偈終后,舉希望佛法世法常住安穩(wěn)之偈文,謂之對揚。
對遍中
【佛學大辭典】
(術語)四中之一。
對機
【佛學大辭典】
(術語)佛陀對于眾生之根機,而施相應之手段。又禪家之宗匠答學者之問也。
對緣假
【佛學大辭典】
(術語)四假之一。(參見:假)
【佛學大辭典】
(術語)假者借之義,諸法各無實體借他而有,故名假。如借諸蘊而有眾生,借棟梁而有家屋。故假者,虛妄不實之義也。
【佛學常見辭匯】
1。借的意思,諸法無實體,借他而有,故名假,如借五蘊而有眾生是。2。虛妄不實之義,諸法因緣和合而有,幻生幻滅,虛妄而無實體。
【佛學次第統(tǒng)編】
謂諸法各無體,借他故有,是名為假。說假有三:
一、因成假 因他而成,是因成假。
二、相續(xù)假 相續(xù)而有,是相續(xù)假。
三、相待假 與他對待而有,是相待假。
對觸禮
【佛學大辭典】
(儀式)面面相對而禮拜也。
珠顆用對功德多少
【佛學大辭典】
(雜語)此中一分者為念一遍之一功德,一倍者,為念一遍之二功德,即逐數倍增也。又此用材之中,總有二十馀種。獨陀羅尼集經以水精為第一最勝,其馀經軌皆以菩提子為第一最勝。


歷緣對境
【佛學大辭典】
(術語)觸于行住坐臥之緣,對于色聲等之境也。即日常之動作。小止觀曰:「第二明歷緣對境,修止觀者,端身常坐,乃為入道之勝要。而有累之身,必涉事緣。若隨緣對境而不修習止觀,是則修心有間絕。結業(yè)隨處而起,豈得疾與佛法相應。(中略)云何名歷緣修止觀?所言緣者謂六種緣:一行,二住,三坐,四臥,五作,六言語。云何名對境修止觀?所言境者謂六塵境。」止觀七曰:「觀行若明,能歷緣對境,觸處得用?!馆o行二曰:「歷緣對境,咸會一如。」
點對
【佛學大辭典】
(雜語)點檢對校帳簿與實物。
斷對治
【佛學大辭典】
(術語)(參見:對治)
【三藏法數】
謂眾生知一切煩惱惑業(yè),能招生死之苦,于是修無間道,斷除惑業(yè),故名斷對治。(無間道者,觀道相續(xù)無有間斷也。)
四對治
【佛學次第統(tǒng)編】
俱舍論云四種對治,對即敵對,治即攻治。譬如人有此病,即用此藥治之,故名對治。
一、厭患對治 謂眾生見欲界生死之苦,煩惱惑業(yè)之集,深生厭患,起大加行,修于圣道,對治苦集,故名厭患對治。
二、斷對治 謂眾生知一切煩惱惑業(yè),能招生死之苦,于是修無間道,斷除惑業(yè),故名斷對治。
三、持對治 謂從無間道后,起解脫道,則能攝持所斷煩惱,不令更起。故名持對治。
四、遠分對治 謂從解脫道后,起勝進道,能令所斷三惑,永永遠離,故名遠分對治。
對于父母
【佛學次第統(tǒng)編】
長阿含經曰人子當以五事敬父母,云何為五?
一者、供養(yǎng)無乏        四者、父母正令不敢違背
二者、凡所為先白父母     五者、不斷父母所作正業(yè)
三者、父母所為恭順無逆
善生子經說事父母五事:
一者、念家事         四者、供養(yǎng)
二者、修債負         五者、承父母之歡心
三者、解誡
六方禮經曰子事父母,當有五事:
一、當念治生         四、當念父母恩
二、早起令奴婢時作飯食    五、父母有病恐懼求醫(yī)治之
三、勿增父母憂
父母對子
【佛學次第統(tǒng)編】
六方禮經曰父母視子有五事:
一、使去惡就善        四、為娶婦
二、教以書疏         五、給與家中所有
三、使持經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