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介紹】: 宋同州馮翊人,后家河南,字垂訓(xùn)。楊希閔子。第進士。歷大理寺丞,出知襄、廬、鄆三州。累遷太常少卿,以右諫議大夫、集賢院學士知河中府,加樞密直學士知益州,奏罷不便民之務(wù)。入勾當三班院,遷給事中,以龍圖閣學士知澶州,終同知審官院。全宋文·卷三二六
楊日嚴,字垂訓(xùn),河南(治今河南洛陽)人。進士及第,試秘書省校書郎,遷大理寺丞。景祐中知襄、盧、鄆三州,歷兩浙、京東、益州轉(zhuǎn)運使,江淮制置發(fā)運使,三司戶部、度支、鹽鐵副使。以右諫議大夫、集賢院學士知河中府。慶歷初加樞密直學士,知益州。遷給事中,以龍圖閣學士知澶州。召權(quán)知開封府。終知審官院?!?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一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998—1074 【介紹】: 宋大名魏縣人,字延之。仁宗天圣八年進士。歷任州縣官,審獄明察,辦事干練。召為侍御史、知雜事,屢詆權(quán)幸。奉命安撫河北,還為鹽鐵副使。相視決河,坐訟李參失實,黜知濠州。旋加直史館、知江寧府,復(fù)副鹽鐵,進天章閣待制,知鄧州、河中。種諤取綏州,乃謂邊患將自此始。及夏主李諒祚死,奏請捐前故,聽其子襲爵。主張以重將守邊,不邀功生事,著《邊鄙守御策》。以給事中致仕。
人物簡介
【生卒】:998—1065 【介紹】: 宋開封人,祖籍真定獲鹿,字子明。賈琰從孫。真宗天禧初,獻文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國子監(jiān)說書。仁宗朝,歷崇政殿說書、天章閣侍講、知制誥。累遷權(quán)御史中丞兼判國子監(jiān)。時用兵西夏不利,上備邊六事,多施行之。慶歷三年,拜參知政事。四年,充樞密使。五年,拜同平章事兼樞密使。七年,罷相判大名府。英宗即位,徙鳳翔節(jié)度使,進封魏國公。卒謚文元。博學善論說。有《群經(jīng)音辨》、《通紀》、《本朝時令》、《奏議》及文集等。全宋詩
賈昌朝(九九八~一○六五),字子明,開封(今屬河南)人。真宗天禧元年(一○一七)賜同進士出身,補常州晉陵縣主簿。累進龍圖閣直學士、權(quán)知開封府。仁宗慶歷元年(一○四一),遷右諫議大夫、權(quán)御史中丞。三年,拜參知政事。四年,為樞密使。五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數(shù)與參知政事吳育爭事,出判大名府兼北京留守司、河北安撫使。嘉祐元年(一○五六),又兼侍中,尋以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樞密使。英宗治平元年(一○六四),拜鳳翔節(jié)度使、左仆射。二年,以觀文殿大學士判尚書都省,卒,年六十八。謚文元。有文集三十卷,不傳。事見宋王圭《華陽集》卷五六《賈昌朝墓志銘》,《宋史》卷二八五有傳。今錄詩三首。全宋文·卷四八一
賈昌朝(九九八——一○六五),字子明,真定獲鹿(今河北鹿泉)人。天禧元年獻頌,賜同進士出身,授晉陵主簿。歷知宜興、東明縣。遷尚書禮部郎中、史館修撰,擢知制誥、權(quán)判吏部流內(nèi)銓兼侍講,進龍圖閣直學士、權(quán)知開封府。慶歷三年,拜參知政事。次年,以工部侍郎充樞密使。五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仍兼樞密使。七年,出判大名府,移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后除尚書右仆射、觀文殿大學士、判尚書都省。嘉祐元年,進封許國公。英宗即位,進封魏國公。治平二年卒,年六十八。著《群經(jīng)音辨》十卷(今存本為七卷)、《春秋要論》十卷、《通紀》八十卷、《本朝時令》十二卷,奏議、文集各三十卷。見王圭《華陽集》卷三七《賈文元公昌朝墓志銘》,《宋史》卷二八五本傳。
人物簡介
【生卒】:999—1055 【介紹】: 宋壽州人,字仲裕。呂夷簡子。以蔭補將作監(jiān)丞。累遷太常博士、同判太常寺兼提舉修祭器。嘗以郊廟祭器制度多違禮,請悉更造,又編集《郊祀總儀》進上。后歷龍圖閣學士、翰林侍讀學士。官至右司郎中,未拜卒。其父執(zhí)政時,多涉干請,嘗泄漏除拜以市恩,時人比之竇申。全宋文·卷五四九
呂公綽(九九九——一○五五),字仲裕,壽州(治今安徽鳳臺)人,夷簡長子。蔭補將作監(jiān)丞、知陳留縣。天圣中為館閣對讀。改集賢校理,遷太子中允。景祐二年判吏部南曹,慶歷元年同判太常寺。遷尚書工部員外郎,為史館修撰。三年父罷相,直集賢院,同管勾國子監(jiān),出知鄭州。慶歷末,歷知制誥、龍圖閣直學士、集賢殿修撰。皇祐中知永興軍,改樞密直學士、知秦州。遷刑部郎中,召為龍圖閣學士、權(quán)知開封府。遷右司郎中,未拜。至和二年卒,年五十七。見王圭《華陽集》卷三八《呂公墓志銘》,《宋史》卷三一一《呂夷簡傳》有附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青州臨淄人,字周翰。登進士第。仁宗時歷國子監(jiān)直講、宗正寺主簿、崇政殿說書、宗正丞等職。時趙元昊反宋,師民上書陳十五事。累請補郡,除龍圖閣直學士、知耀州。三遷刑部郎中,復(fù)領(lǐng)宗正。為人淳靜剛敏,舉止凝重,學問精博,志尚清遠。卒年六十九。有文集。全宋詩
趙師民,字周翰,青州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人。仁宗天圣末進士(《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三五),孫奭辟兗州說書,領(lǐng)諸城主簿。年五十來京師,龐籍、韓琦等薦為國子監(jiān)直講。慶歷二年(一○四一)以著作佐郎為宗正寺主簿加崇文院檢討為崇政殿說書(同上書),遷宗正丞。累遷天章閣待制,同判宗正寺?;实v五年(一○五三),除龍圖閣直學士,知耀州(同上書卷一七五)。三遷刑部郎中,復(fù)領(lǐng)宗正。卒,年六十九(《東都事略》卷六○)。有集三十卷,已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九四有傳。全宋文·卷三五八
趙師民,字周翰,青州臨淄(今山東淄博)人。九歲能屬文。天圣末舉進士,孫奭辟兗州說書,領(lǐng)諸城主簿。學問精博,奭自以為不及。除齊州推官、青州教授。年五十來京師,受薦為國子監(jiān)直講。遷崇文院檢討、崇政殿說書,又遷宗正丞。后為天章閣侍講,進待制、同判宗正寺。在經(jīng)筵十馀年,甚見器重,仁宗目之為「儒林盛德」。累請補郡,除龍圖閣直學士、知耀州。三遷刑部郎中,復(fù)領(lǐng)宗正,卒,年六十九。有集三十卷。《宋史》卷二九四有傳,又見《東都事略》卷六○本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建州浦城人,字子禮。同里楊億厚禮之,以為非門下少年所能企及。累官光祿卿,以禮部侍郎致仕。
人物簡介
【生卒】:1004—1057 【介紹】: 宋許州長社人,字公南。仁宗景祐元年進士。授大理評事。歷殿中丞、太常博士、知制誥,累進樞密直學士,知許、陳、杭州。頗以文詞自喜,然嗜酒無行。慶歷中蘇舜欽為賽神會而得罪,中立頗致其力。全宋文·卷五九八
何中立(一○○四——一○五七),字公南,許昌長社(今河南許昌)人。景祐元年進士及第,授大理評事、歷僉書鎮(zhèn)安、武勝二鎮(zhèn)節(jié)度判官,遷殿中丞。慶歷元年除集賢校理,改太常博士,修起居注。再遷祠部員外郎、知制誥,改兵部員外郎?;实v四年,權(quán)發(fā)遣開封府事,尋除龍圖閣直學士、知秦州,改知慶州。還判太常寺,遷刑部郎中,進樞密直學士、知許州,改陳州,又徙杭州。嘉祐二年以暴疾卒于任,年五十四。《宋史》卷三○二有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密州安丘人,字君倚。楊光輔子。以五經(jīng)舉進士及第。為枝江尉,遷大理寺丞,入為國子監(jiān)直講。仁宗時為崇政殿說書,久之,進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皆兼侍講。在經(jīng)筵二十七年,講說一以注疏為主,無他發(fā)明。累遷給事中。卒年七十余。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成都人,后徙海陵,字春卿。第進士,為潭王宮教授、諸王府記室。英宗即位,為直秘閣、同知太常禮院。數(shù)引對,訪以時務(wù)。累遷集賢殿修撰、同判太常寺兼侍讀。神宗立,拜天章閣待制。卒年六十九。全宋詩
周孟陽(一○○六~一○七四),字春卿,其先成都人,徙海陵(今江蘇泰州)。舉進士,為潭王宮教授、諸王府記室。英宗即位,加直秘閣、同知太常禮院,遷集賢殿修撰、同判太常寺兼侍讀。神宗初立,拜天章閣待制。熙寧七年卒(《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五五),年六十九。《宋史》卷三二二有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洛陽人,字元甫。趙安仁子。以父奏為秘書省正字、同判太常寺。召試賜進士及第。擢集賢校理,歷京西陜西路提點刑獄、荊湖南路轉(zhuǎn)運使,知同、陜、相等州。所至為政不甚力,然善委任佐屬,祿賜多分贍族人。累官工部侍郎、知濠州,卒。全宋文·卷四一四
趙良規(guī),字元甫,河南洛陽(今河南洛陽)人。仁宗時父安仁奏為秘書正字、同判太常寺。召試,賜進士及第。景祐中,為集賢校理兼宗正丞,預(yù)修《會要》。出通判蘄州,徙河南府。知泰、滁二州。權(quán)判三司開拆司、度支勾院、直集賢院,至和二年,出知廬州。嘉祐中改直秘閣、同判宗正事。遷秘書監(jiān),知同、陜、相三州。進太子賓客、權(quán)判殿中省。遷尚書工部侍郎、判本部、知濠州,卒?!?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八七《趙安仁傳》有附傳。
人物簡介
【生卒】:1010—1087 【介紹】: 宋鄆州須城人,字輔之。仁宗景祐元年進士。初為平陰簿,后歷知州縣。遷起居舍人,同知諫院,轉(zhuǎn)吏、禮二部郎中。嘗請?zhí)瓰E官冗兵,禁奢靡,又屢上疏勸皇太后還政英宗。論大事無所顧忌,然詞氣平和,多被采納。后出知應(yīng)天府,徙江寧。神宗朝,累官判太常寺,留守南京。后知青州提舉宮觀,以正議大夫致仕。有《東原錄》、《周易補注》等。全宋詩
龔鼎臣(一○一○~一○八六),字輔之,鄆州須城(今山東東平)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進士。嘉祐六年(一○六一),同知諫院,出為淮南路體量安撫使(《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九四)。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知應(yīng)天府(同上書卷二○四),徙江寧。神宗時歷知兗州、青州。元豐八年(一○八五)致仕(同上書卷三六一)。哲宗元祐元年卒,年七十七。有《東原集》五十卷,已佚。今存《東原錄》一卷。事見宋劉摯《忠肅集》卷一三《龔公墓志銘》,《宋史》卷三四七有傳。全宋文·卷九三一
龔鼎臣(一○一○——一○八六),字輔之,鄆州須城(今山東東平)人。景祐元年第進士,為平陰縣主簿,歷知萊蕪、濛陽縣、渠州。召還,擢起居舍人、知諫院,尋判登聞鼓院,拜戶部員外郎兼侍御史知雜事。改集賢修撰、知應(yīng)天府,徙江寧府。拜諫議大夫、京東路安撫使,知青州。以正議大夫致仕,元祐元年十二月卒,年七十七。著有《東原集》五十卷,《諫草》三卷,《周易補注》三卷,《中說注》三卷,《編年官制圖》一卷。見劉摯《正議大夫致仕龔公墓志銘》(《忠肅集》卷一三),《宋史》卷三四七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1012—1085 【介紹】: 宋開封咸平人,字君貺,原名拱壽。仁宗天圣八年登進士第一。慶歷間,累官翰林學士,知開封府,遷御史中丞。反對慶歷新政。新政罷,出知鄭、澶等州。至和三年,拜三司使,使契丹。坐事被劾,出任外官多年。神宗熙寧元年召還,王安石言其舊過,復(fù)出知應(yīng)天府。元豐間上言反對保甲法。仕終彰德軍節(jié)度使。卒謚懿恪。有《治平改鑒》及文集。全宋詩
王拱辰(一○一二~一○八五),字君貺,舊名拱壽,仁宗賜今名,開封咸平(今河南通許)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進士。慶歷元年(一○四一)為翰林學士,知審官院?;实v間出知鄭州,徙澶、瀛、并三州。四年(一○五二),為學士承旨兼侍讀。至和三年(一○五六),拜三司使,旋出知永興軍,移泰、定二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知大名府。神宗熙寧四年(一○七一),判河陽。哲宗即位,徙彰德。元豐八年卒,年七十四。有文集七十卷,已佚。事見《名臣碑傳琬琰集》下集卷二○《王懿恪公拱辰傳》,《宋史》卷三一八有傳。今錄詩六首。全宋文·卷一○二七
王拱辰(一○一二——一○八五),字君貺,原名拱壽,仁宗賜今名,開封咸平(今河南開封)人。天圣八年舉進士第一,通判懷州,入直集賢院,歷鹽鐵判官、修起居注、知制誥。慶歷元年,為翰林學士,權(quán)知開封府,拜御史中丞。后以翰林學士權(quán)三司使,出知鄭、澶、瀛、并州。使契丹還,除宣徽北院使。元豐初,轉(zhuǎn)南院使,再判大名,改武安軍節(jié)度使。元豐八年徙彰德軍節(jié)度使,加檢校太師,是年卒,年七十四。有《治平政鑒》十篇,內(nèi)、外制集各五卷,奏議十卷,文集七十卷。見劉敞撰《王開府行狀》(載《公是集》卷五),《宋史》卷三一八本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河南緱氏人,字仲華。陳光現(xiàn)子。仁宗寶元元年進士。累遷判大理事。任刑法二十余年,朝廷有大疑獄,必召與議,太素推原人情以傅法意,眾皆釋然,自以為不及。歷知江陰軍、兗州、明州,有治績。終尚書兵部郎中。
人物簡介
【生卒】:1015—1075 【介紹】: 宋開封人,字君錫。仁宗景祐元年進士。以薦為集賢校理、提點開封府界,督吏捕盜,盡得之。為淮南轉(zhuǎn)運使,兩浙饑,移淮粟賑贍。神宗時累官龍圖閣直學士、知河南府,嚴整吏習,號為治辦。然用法刻深,煩碎無大體,唯厚結(jié)中人。權(quán)發(fā)遣開封府卒。全宋詩
李中師(一○一五~一○七五),字君錫,開封(今屬河南)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進士。充集賢校理,提點開封府界諸縣。擢三司度支判官,為淮南轉(zhuǎn)運使,徙河?xùn)|轉(zhuǎn)運使。英宗即位,除天章閣待制、陜西都轉(zhuǎn)運使,知澶州、河南府。神宗即位,遷給事中,除龍圖閣直學士,充群牧使,兼知審官東院。熙寧八年權(quán)發(fā)遣開封府(《開封府題名記碑》),卒,年六十一。事見《祠部集》卷三四《李公行狀》,《宋史》卷三三一有傳。今錄詩二首。
人物簡介
【生卒】:1018—1089 【介紹】: 宋壽州人,字晦叔。呂公弼弟。仁宗時登進士第。英宗時知蔡州。神宗立,召為翰林學士。熙寧初,知開封府,為御史中丞。反對行青苗法,言呂惠卿奸邪不可用,出知潁州。起知河陽,召還知審官院,尋同知樞密院事。哲宗元祐元年拜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與司馬光同輔政,廢除新法。三年,懇辭位,拜司空、同平章軍國事。卒謚正獻。全宋詩
呂公著(一○一八~一○八九),字晦叔,壽州(今安徽鳳臺)人。仁宗時以父蔭補奉禮郎。舉進士,通判潁州。神宗熙寧元年(一○六八),知開封府。二年,為御史中丞,出知潁州。八年,入為翰林學士承旨,改知審官院,同知樞密院事。元豐五年(一○八二),除資政殿學士、定州安撫使。徙揚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拜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三年,拜司空、同平章軍國事。四年卒,年七十二。謚正獻?!?a target='_blank'>東都事略》卷八八、《宋史》卷三三六有傳。今錄詩十八首。全宋文·卷一○九二
呂公著(一○一八——一○八九),字晦叔,夷簡子,壽州(治今安徽壽縣)人。登進士第,召試館職,不就。通判潁州,與郡守歐陽修為講學友。判吏部南曹,除同文院檢討、同判太常寺,改天章閣待制兼侍讀。英宗親政,加龍圖閣直學士,出知蔡州。神宗立,召為翰林學士、知通進銀臺司。熙寧初,知開封府。二年為御史中丞。以與王安石意見不合,出知潁州、河陽。召還提舉中太一宮,遷翰林學士承旨,改端明殿學士,知審刑院,同知樞密院事。元豐五年乞去位,除資政殿學士、定州安撫使。徙揚州。哲宗即位,還朝為侍讀,拜尚書左丞、門下侍郎。元祐元年拜尚書左仆射兼中書侍郎。三年拜司空、同平章軍國事。四年卒,年七十二?!?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三六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