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麻六甲海峽(麻六甲海峽)  拼音:má lù jiǎ hǎi xiá
海峽名。位于馬來半島與蘇門答臘島之間,連接南海及印度洋,為遠東、澳、歐洲間往返的重要交通孔道。長九百二十五公里,寬一百八十五公里。
《國語辭典》:猶加敦海峽(猶加敦海峽)  拼音:yóu jiā dūn hǎi xiá
Yucatan Strait
海峽名。位于古巴之西,猶加敦半島東北,連接加勒比海與墨西哥灣。
《國語辭典》:兵書寶劍峽(兵書寶劍峽)  拼音:bīng shū bǎo jiàn xiá
長江三峽西陵峽的一部分。相傳諸葛亮曾將兵書及寶劍藏于峽中,故稱為「兵書寶劍峽」。長約五公里,沿途皆是懸崖絕壁。也稱為「米倉峽」。
《國語辭典》:巴曼得海峽(巴曼得海峽)  拼音:bā màn dé hǎi xiá
Babel-Mandeb Straits
海峽名。位于亞洲阿拉伯半島與非洲索馬利蘭之間,為出入紅海的要沖,近海處多暗礁,形勢奇險。
《國語辭典》:巴拿馬地峽(巴拿馬地峽)  拼音:bā ná mǎ dì xiá
Isthmus of Panama
地名。從哥斯大黎加邊界至哥倫比亞邊界,呈東西走向的陸地。連接南、北美洲,分隔加勒比海和巴拿馬灣。筑有巴拿馬運河,戰(zhàn)略地位重要。
《國語辭典》:奧杜伐峽谷(奧杜伐峽谷)  拼音:ào dù fā xiá gǔ
Olduva gorge
地名。更新世遺址,位于東非坦尚尼亞,以出土豐富的人類化石及文化遺留而著名。
《國語辭典》:荷莫茲海峽(荷莫茲海峽)  拼音:hé mò zī hǎi xiá
Strait of Hormuz
海峽名。位于伊朗和阿曼之間,寬五十五至九十五公里,為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等波斯灣產(chǎn)油國的往來要道,亦是國際重要的戰(zhàn)略地帶。
《國語辭典》:巽他海峽(巽他海峽)  拼音:xùn tā hǎi xiá
Sunda Strait
海峽名。位于印尼爪哇島與蘇門答臘島之間。長約一百五十公里,寬二十六至一百一十公里,水深五十至八十公尺。溝通爪哇海與印度洋。
《國語辭典》:中美地峽(中美地峽)  拼音:zhōng měi dì xiá
由北美洲延伸而來的落磯山脈,經(jīng)墨西哥高原續(xù)向東南伸展,構(gòu)成狹窄的中美地峽。包括瓜地馬拉、宏都拉斯、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巴拿馬和貝里斯七國。為聯(lián)絡(luò)北美和南美兩大陸間的陸上孔道,又有運河為大西洋、太平洋兩大洋間的海上捷徑?,F(xiàn)由美國控制的巴拿馬運河區(qū),將于西元二○○○年交還給巴拿馬政府,愈增加本地峽的重要性。
《國語辭典》:春丕峽(春丕峽)  拼音:chūn pī xiá
地名。位于西藏札什倫布南,近不丹、尼泊爾界。是藏南要隘,為雪山之峽,有春丕河灌溉其地,土質(zhì)肥沃,為西藏之冠。也作「春碑峽」。
《國語辭典》:阿底峽(阿底峽)  拼音:ā dǐ xiá
人名。(西元982~1054)梵語Atisa的音譯,意譯為「殊勝」,法名燃燈吉祥智。幼年出家。曾從菩提賢、金洲法稱修學(xué),博通顯密,教證雙全,為當(dāng)時超戒寺最杰出的學(xué)者。后應(yīng)西藏王之邀至西藏弘法。使十一世紀(jì)朗達瑪毀佛后的西藏佛教得以復(fù)興。歷史上并以阿底峽入藏以后的西藏佛教為后弘期。對承傳其教法的是噶當(dāng)派和格魯派有極深遠的影響。其著作保留在《西藏大藏經(jīng)》中多達一百一十七部。
《國語辭典》:廣溪峽(廣溪峽)  拼音:guǎng xī xiá
瞿塘峽的別稱。參見「瞿塘峽」條。
分類:瞿塘峽
《國語辭典》:大峽谷(大峽谷)  拼音:dà xiá gǔ
1.兩岸陡壁夾峙的河谷,以其規(guī)模大而流路長,有別于普通的峽谷。如美國西部的科羅拉多大峽谷,為世界最著名的大峽谷。
2.地名。指美國大峽谷(Grand Canyon)。位于美國亞利桑那州北部,科羅拉多河谷的一部分。周圍山峰聳立,谷壁陡峭,大多由沙巖、石灰?guī)r或頁巖形成,最底巖為花崗巖。谷內(nèi)植物種類繁多,包含寒帶、溫帶、熱帶及沙漠植物。西元一八六九年由鮑威爾上校率九名隊員穿越大峽谷,才使大峽谷逐漸為人所知。
《國語辭典》:白令海峽(白令海峽)  拼音:bái lìng hǎi xiá
Bering Strait
海峽名。介于亞洲與北美洲之間,北接北極海,南連白令海。最寬處約八十五公里,結(jié)凍期長達六至七個月。
《國語辭典》:渤海海峽(渤海海峽)  拼音:bó hǎi hǎi xiá
海峽名。介于山東半島與遼東半島之間,為渤海門戶,連接黃海。原稱為「直隸海峽」,民國十八年一月改為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