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席天祐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饒州樂平人。精醫(yī)。嘗從劉武忠軍,采兵法寓于棋,故棋藝絕倫。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席炎,吳興(今浙江湖州)人。隱居南山,自號山云(清同治《湖州府志》卷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06—? 【介紹】: 宋人,字君從。官終尚書司封郎中。神宗元豐五年,年七十七,與文彥博、富弼輩為洛陽耆英會,與彥博、程珦、司馬旦等為同甲會,又與司馬光兄弟、楚建中、王慎言諸人為真率會。
全宋詩
席汝言(一○○六~?),字君從。曾官司封郎中。神宗元豐五年(一○八二),與司馬光、富弼、文彥博等為洛陽耆英會,各賦詩,時年七十七。事見《司馬文正公文集》卷六五《洛中耆英會序》。今錄詩二首。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九三八
席平,東平(今山東東平)人。慶歷二年以都官員外郎為侍御史,以失職不才,出知潤州?;实v初為廣南東路提點刑獄,改河北提點刑獄。三年,又以職業(yè)不修,降知棣州。嘉祐中歷官太常少卿、光祿卿。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四一、一七○,《宋會要輯稿》刑法六之五五,沈遘《西溪集》卷四。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席汝明,洛陽(今屬河南)人(清雍正《河南通志》卷四五)。旦父(《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二四)。神宗元豐四年(一○八一)為夔州路轉運判官(同上書卷三一五)。
全宋文·卷二一一四
席汝明,元豐間為夔州路轉運判官。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二一、三二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河南人,字晉仲。神宗元豐間進士。時禮部未奏名,因上書言戰(zhàn)守事,為采納,令廷試賜第。徽宗朝擢右正言,遷右司諫。歷拜吏部侍郎、顯謨閣直學士、述古殿直學士,三知成都府,甚有治理。卒年六十二。
全宋文·卷二七七二
席旦,字晉仲,河南(今河南洛陽)人,元豐中廷試賜第,歷齊州司法參軍、鄭州河陽教授、敕令所刪定官。徽宗召對,擢右正言,遷右司諫,轉吏部員外郎,改太常少卿,遷中書舍人、給事中,拜御史中丞兼侍講。出知宣州,召為吏部侍郎。再出知成都府,徙鄭州。以治蜀有功加述古殿直學士,復知成都。年六十二卒,贈太中大夫。事見《宋史》卷三四七本傳。
席震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二八二三
席震,崇寧初為監(jiān)察御史,遷衛(wèi)尉少卿。大觀初知荊南府,以徽猷閣待制知潭州,三年改杭州,再改廣州,復知杭州。見《摛文堂集》卷三,《乾道臨安志》卷三,黃?《山谷年譜》。
席政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大觀二年(1108)任桂州知州兼安撫使。
席坦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大觀三年(1109)任鄭州知州。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二九七二
席貢(?——一一三一),字叔獻,河南洛陽(今河南洛陽)人。政和五年為陜西路轉運使,次年移涇原路安撫使。宣和間知成都府。靖康中至建炎初以樞密直學士為涇原經略使、知渭州,除徽猷閣學士、知遂寧府。紹興元年卒,贈光祿大夫,謚襄榮。見《宋會要輯稿》職官四七之一九、食貨四○之一○、方域一○之三八,《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一五、五○,《三朝北盟會編》卷一四七,綦崇禮《北海集》卷四,《皇宋書錄》卷中,《桂勝》卷一、二,《北宋經撫年表》卷三、五。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三三五○
席益(?——一一三九),字大光,河南(今河南洛陽一帶)人,旦子。南渡初為徽猷閣待制、知河中府。金人犯河東,棄地遁去,坐落職。尋知郢州、試中書舍人。紹興元年知溫州,提舉江州太平觀,旋知臨安府。二年移知衢州、平江府。后試尚書吏部侍郎、工部尚書兼權吏部尚書。三年二月拜參知政事。次年罷,以端明殿學士充荊湖南路安撫制置使兼知潭州。五年,除四川安撫制置大使兼知成都,升資政殿大學士。七年,以母憂去官。九年卒于溫州,謚忠清。見《宋史》卷三四七《席旦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五、九、一四、三三、四七、四八、五三、五八、六二、六三、七八、八九、一○七、一一七、一二七,《乾道臨安志》卷三,《史質》卷三五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建寧建安人,字席之。光宗紹熙四年進士。官朝奉郎,浙東安撫司機宜。受學于葉適。有《述釋葉氏易說》。
全宋詩
袁聘儒,字席之,建安(今福建建甌)人。受學于葉適。光宗紹熙四年(一一九三)進士,寧宗嘉定十七年(一二二四)通判衢州,以乘醉行刑罷(《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五之三六)。起復,累官至浙東安撫使。事見《宋元學案》卷五五。
席芾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開封人。寧宗嘉定間進士。知儀隴縣,興學勸農,蒞政嚴明。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78—1249 【介紹】: 宋僧。隆慶府梓潼人,俗姓雍氏,字無準。九歲出家,無資薙發(fā),人稱“烏頭子”。游天臺、雁蕩,歷住清涼、焦山、雪竇、育王等寺。理宗嘗召入慈明殿說法,賜號佛鑒禪師。淳祐中,書遺表遺書及偈而逝。
全宋詩
釋師范(一一七七~一二四九)(生年據《語錄》卷二),號無準,賜號佛鑒,俗姓雍,梓潼(今屬四川)人。九歲出家,光宗紹熙五年(一一九四)受具戒。六年,至成都,遇瞎堂高弟堯首座,請益坐堂之法。同年秋出峽,至荊南見玉泉儼。七年,見保寧無用全、金山退庵奇。又至四明,依育王秀巖瑞。后至錢塘,見松源岳于靈隱,往來南山,屢入肯堂充室,棲遲此山六年。繼至吳門謁萬壽無證修,又往西華秀峰依破庵先,往華藏依遁庵演。三年復還靈隱。時破庵居第一座,侍破庵開山廣惠,三年散席,同登徑山。又三年,偕破庵過天童掃密庵塔,留天童依息庵觀,又返徑山。破庵死,訪舊友云窠巖于穹窿,并隨之遷瑞光,皆為首座。寧宗嘉定十三年(一二二○),入住慶元府清涼寺開法。居三年,移住鎮(zhèn)江焦山普濟寺。又遷慶元府雪竇山資圣寺、阿育王山廣利寺。理宗紹定五年(一二三二),詔住臨安府興圣萬壽寺。淳祐九年卒。為南岳下十九世,破庵祖先禪師法嗣。有《無準師范禪師語錄》六卷,收入《續(xù)藏經》。事見《語錄》及所附粲無文撰《徑山無準禪師行狀》、《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六二《徑山佛鑒禪師墓志銘》?!♂寧煼对?,以輯自《語錄》的偈頌及《語錄》中單編的頌古、偈頌、贊等編為三卷。輯自他書者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七○四一
師范(一一七八——一二四九),字無準,俗姓雍,梓潼(今四川梓潼)人。年九歲,依陰平山道欽出家。紹熙五年始具戒游成都,謁于老僧堯和尚,有省。出游廣浙,謁佛照于育王,人稱烏頭子。侍破庵居靈隱,大悟。同月石溪游天臺、雁蕩,歷住清涼、焦山、阿育王,移住徑山。召入大內說法稱旨,賜金襕衣,加號佛鑒禪師。淳祐八年,筑室明月池上,榜曰「退耕」。次年三月,書遺表及偈而卒,年七十二。其弟子編有《無準師范禪師語錄》五卷、《無準和尚奏對語錄》一卷,今存。見劉克莊《后村大全集》卷一六二《徑山佛鑒禪師塔銘》,《補續(xù)高僧傳》卷一一,《新續(xù)高僧傳四集》卷一五。
大明高僧傳·卷第八 習禪篇第三之四
釋師范字無準。蜀之梓潼雍氏子也。年九歲依陰平山道欽和尚出家。讀書過目成誦。南宋紹熙六年始腰包游于成都正法寺。請益堯和尚坐禪工夫。堯曰。禪是何物。坐的是誰。師于是晝夜體究。一日如廁。因提前話有省。明年出游廣浙謁佛照于育王。照問。何處人。曰劍州。又問。帶得劍來么。師便喝。佛照笑曰。這烏頭子也亂做。師貧無資薙發(fā)。故人目之曰烏頭子。破庵居靈隱。師侍次時有一道者問破庵。猢猻子捉不住奈何。破庵曰。用捉作么。如風吹水自然成文。師于言下大悟。未幾同月石溪公游天臺雁宕。時雪峰云和尚住瑞巖留師分座。夜夢一偉人。手持把茅授與師。次日明州清涼寺專使迎師。方入院見伽藍神牌書茅姓。然其衣冠與夢所見無異。住三年遷焦山次雪竇。又奉旨領主阿育王。久之補雙徑。無何召入大內修政殿說法稱旨。賜金襕衣加佛鑒禪師之號。師住徑山。其殿宇兩遭回錄。皆兩復新之。又去寺四十里筑室百楹接待云水。額曰萬年正續(xù)。次于其西數百步結庵。為歸藏之所。又建重閣其上藏朝延所賜御翰。師之先世居蜀。遇亂絕嗣。乃于山中設祠祀俗之祖父。事聞于朝賜額曰圓照。以徵其孝思。宋淳祐戊申乃筑室明月池上。榜曰退耕。是年三月旦日疾作。遂升座謂眾曰。山僧既老且病。無力與諸人東語西話。今勉強出來。將從前說不到的。盡情向諸人抖擻去也。遂起身抖衣曰。是多少。便歸方丈。十五日集眾親書遺表遺書數十言。而與客言笑諧謔如平時。至夜書偈曰。來時空索索。去也赤條條。更要問端的。天臺有石橋。移頃而逝。停龕二七日。遺表上聞。帝遣中使降香賜弊帛。奉全身塔于圓照。
補續(xù)高僧傳·習禪篇
師范。梓潼雍氏子。九歲依陰平山道欽出家。經書過目成誦。紹熙五年冬。登具戒。明年。成都坐夏。遇老宿名堯者。范請益坐禪之法。堯曰。禪是何物。坐是何人。范受其語。晝夜體究。一日如廁提前話。有省。遂出蜀。謁佛炤于育王。炤問何處人。曰。劍州人。炤曰。將得劍來否。范隨聲便喝。炤笑曰。這烏頭子亂做。范懶剃發(fā)長故。佛炤室中。嘗以烏頭子呼之。久之。欲觀臺雁。拉石溪月公同往。至瑞巖。時云巢領住持事。留分座。忽夜。夢偉衣冠者。持把茅見授。翼日。明州清涼專使至。師受請入院。見所設伽藍神。茅其姓衣冠。與所夢無異云。上堂。遂為破庵拈香。以示法切得旨深也。嗣遷焦山雪竇。被旨移育王。住徑山。最久。雖兩丁火厄。而旋復舊觀。號法席全盛。理宗嘗召師。入慈明殿。升座說法。上親御垂聽大悅。賜佛鑒禪師號。并金襕僧伽黎。淳祐戊申秋。筑室明月池上。榜曰退耕。乞老于朝。而舊疾適作。三月旦升堂別眾。至十五日。區(qū)畫后事。親遺表。及遺書十數封。言笑如平時。其徒以遺偈為請。乃執(zhí)筆疾書云。來時空索索。去亦赤條條。更要問端的。天臺有石橋。移項而逝。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七
無準禪師者。諱師范。蜀都雍氏子也。九歲依陰平山沙門。試經。目不遺炤紹。熙五年。具戒訪道。乃求坐禪訣于老宿堯公。有信入。即出峽。謁佛炤光禪師。光曰。生緣何處。對曰。劍州。曰。帶得劍來么。師便喝。光笑曰。者烏頭子也亂做。又過靈隱。參密庵禪師。密庵不易見乃入破庵先首座之室。先與語。陰奇之。一日要師游石筍庵。有道者問。胡猻子捉不住時如何。先答曰。如風吹水自然成紋。師恍然大徹。失聲曰。諾。先大喜而歸。師遂事先公。赴穹窿。蓋先以師深得玄要主賓之旨??梢兄卣谝?。先公移居臥龍。師辭。游天臺。尋開法明州清涼。以香酬破庵先公。于是吳越知名。師初寓瑞巖。夢偉衣冠者持茅授。師及至清涼。見伽藍像。即向所夢者也。茅乃神之姓焉。三年遷焦山。次三年遷雪竇。有大名者皆歸之。乃示眾曰。面面相看。眼眼廝覷。衣外別傳。有甚憑據。到卻門前剎竿著。鳳棲不在梧桐樹。又曰。[一/幾][一/幾]地思量。無可得思量。無可思量處。真?zhèn)€好思量。大庾嶺頭逢六祖。鰲山店上見曾郎。又曰。賊火相逢恰五更?,F成贓物不須爭。暗中多少都分了。天曉依然各自行。又曰。日面月面突出難辨。擬欲抬眸空中兩片。師居雪竇三年。詔補育王。又三年。住徑山。居無何。徑山燬。知事者懼。師引咎自歸。一眾咸安。師整頓荒基。說法如故。仍請希叟為副寺。退耕為監(jiān)院。別山智為化主。雪巖欽為座元。未久寺成。朝旨召入慈明殿升座。師舉賓頭盧尊者赴阿育王宮因緣。乃曰。君王一語出如綸。尊者眉毛八字分四海風清煙浪靜。碧天無際水無垠。上大悅。賜金紋袈裟。號佛鑒禪師。六年徑山復燬燬之夕。風雨暴作。師端座別舍。漠然不問。且笑且吟曰。雨散云收后。崔嵬數百峰。王維雖妙手。難落筆頭蹤。仍結茅安眾。寺復成。又去四十里。別筑萬年。正續(xù)以憩。云水不遠。復建精舍為歸藏所。藏前后所賜宸翰。敝室左右奉祖師。與先世香火?;蚱谡Q諱。必為飯僧佛事。以贊冥福。蓋蜀亂。師之先祀絕矣。故祠之上。聞嘉嘆賜。名圓炤庵。淳祐戊申。又小筑于明月池上。為退休計。師臘既高。綸音次序。存問不間。師惟歷書古德機緣。謝對而已?;虼筚e過山。師獨揭心宗要領。間咨南比國運。師俯首一默而已。己酉三月望。升座曰。山僧既老且病。無力得與諸人東語西話。今日勉強出來。從前所說。不到底盡情向諸人。面前抖擻了也。乃起抖衣曰。是多少。遂區(qū)囑后事。復手書達上言別。上遣中使慰問后事。師曰來時空索索。去時赤條條。更欲問端的。天臺有石橋。移頃而寂。塔于圓照庵。嫡嗣有雪巖欽禪師。 贊曰。南堂謂。師居五峰。法席之盛。不下妙喜時也。眾多糧少。而重罹回祿。不無奔走四方之勞。想見其曲折。茍非以荷負正宗為心。則安能籧篨若此。嗚呼南堂其知言矣。
新續(xù)高僧傳·習禪篇第三之五
釋師范,字無準,梓潼雍氏子也。年九歲,依陰平山道欽出家,讀書過目成誦。紹熙六年,始游成都,謁正法堯,問坐禪工夫,堯曰:“禪是何物?坐的是誰?”范于是晝夜體究。一日,偶提前話有省。明年,出游廣浙,謁佛照于育王,照問:“何處人?”曰:“劍州。”又問:“帶得劍來么?”范便喝。佛照笑曰:“這烏頭子也亂做?!睅熦?,無資薙發(fā),故人目之曰烏頭子。破庵居靈隱,范侍次,有一道者問破庵:“猢猻子捉不住奈何?”庵曰:“用捉作么?如風吹水,自然成文?!狈队谘韵麓笪?。未幾,同月石溪公游天臺雁宕,時雪峰云住瑞巖,留之分座,夜夢一偉人手持把茅,授與范。次日,明州清涼寺專使來迎,方入院,見伽藍神牌書茅姓,其衣冠與夢所見無異。住三年遷焦山,次雪竇,復主阿育王,久之補雙徑。無何,召入大內修政殿,說法稱旨,賜金襕衣,加“佛鑒禪師”之號。范住徑山,其殿宇再燬于火,皆復新之。又去寺四十里,筑室百楹,額曰“萬年正續(xù)”。次于其西數百步結庵,為歸藏之所。又建重閣其上,藏朝延所賜御翰。其先世居蜀,遇亂絕嗣,乃于山中設祠,祀其所生祖父,事聞于朝,賜額曰“圓照”,以徵其孝思。宋淳祐戊申,筑室明月池上,榜曰“退耕”。是年三月旦日,疾作,遂升座謂眾曰:“山僧既老且病,無力與諸人東語西語,今勉強出來,將從前說不到的盡情向諸人傾吐?!彼炱鹕砼略唬骸笆嵌嗌??”便歸方丈。十五日,集眾親書遺表書數十言,而與客言笑如平時。至夜書偈曰:“來時空索索,去時赤條條。更要問端的,天臺有石橋?!币祈暥拧M}惗呷?,遺表上聞,帝遣中使降香,賜幣帛,塔于圓照。
席仁卿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咸淳四年(1268)任江南西路提舉常平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