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羊城  拼音:yáng chéng
地名。舊時稱廣東省城。昔高固為楚相,有五羊銜谷聚于楚廷,故廣州廳事于梁上畫五羊像,稱其城為「羊城」。也稱為「五羊城」。
《漢語大詞典》:五羊城
廣州 的別名。相傳古代有五仙人乘五色羊執(zhí)六穗秬而至此,故稱。見《太平寰宇記·嶺南道一·廣州》《續(xù)南越志》。 唐 黃滔 《寄南海黃尚書》詩:“ 五羊城 下駐行車,此事如今八載餘?!?宋 錢易 南部新書庚“ 吳脩 為 廣州 刺史,未至州,有五仙人騎五色羊,負五穀而來。今州廳梁上,畫五仙人騎五色羊為瑞,故 廣 南謂之 五羊城 ?!?清 趙天錫 《三元里》詩:“ 五羊城 北 三元里 ,殺賊更番膽愈豪。”亦省作“ 五羊 ”。 唐 鄭熊 《番禺雜記》:“ 廣州 昔有五仙騎羊而至,遂名 五羊 。” 白炎 《游仙》詩之四:“獵獵天風下 五羊 , 羅浮 歸路月昏黃?!币徽f 戰(zhàn)國 時此地屬 楚 , 南海 人 高固 任 楚 相,有五羊銜穀穗聚其庭,以為祥瑞,因以為地名。參閱 晉 顧微 《廣州記》
《漢語大詞典》:五羊城
廣州 的別名。相傳古代有五仙人乘五色羊執(zhí)六穗秬而至此,故稱。見《太平寰宇記·嶺南道一·廣州》《續(xù)南越志》。 唐 黃滔 《寄南海黃尚書》詩:“ 五羊城 下駐行車,此事如今八載餘?!?宋 錢易 南部新書庚“ 吳脩 為 廣州 刺史,未至州,有五仙人騎五色羊,負五穀而來。今州廳梁上,畫五仙人騎五色羊為瑞,故 廣 南謂之 五羊城 ?!?清 趙天錫 《三元里》詩:“ 五羊城 北 三元里 ,殺賊更番膽愈豪?!币嗍∽鳌?五羊 ”。 唐 鄭熊 《番禺雜記》:“ 廣州 昔有五仙騎羊而至,遂名 五羊 ?!?白炎 《游仙》詩之四:“獵獵天風下 五羊 , 羅浮 歸路月昏黃?!币徽f 戰(zhàn)國 時此地屬 楚 , 南海 人 高固 任 楚 相,有五羊銜穀穗聚其庭,以為祥瑞,因以為地名。參閱 晉 顧微 《廣州記》。
《國語辭典》:廣里(廣里)  拼音:guǎng lǐ
廣州?!段饔斡洝返谄呶寤兀骸咐蠈O保唐僧取經,從廣里過,帶了個摺疊鍋兒,進來煮雜碎吃?!?/div>
分類:廣州
《國語辭典》:三司  拼音:sān sī
三種官職的合稱:(1)東漢以太尉、司空、司徒為三司?!逗鬂h書。卷六。孝順帝紀》:「今刺史、二千石之選,歸任三司。」唐。章懷太子。注:「三司,三公也,即太尉、司空、司徒也。」也稱為「三公」。(2)唐代以御史大夫、中書、門下為三司?!缎绿茣?。卷四八。百官志三》:「凡冤而無告者,三司詰之。三司,謂御史大夫、中書、門下也?!?3)后唐迄宋以鹽鐵、度支、戶部為三司,皆理財之官。《資治通鑒。卷二六五。唐紀八十一。昭宣帝天祐三年》:「戊寅,以朱全忠為鹽鐵、度支、戶部三司都制置使?!?4)明時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為三司。皆為各行省的文武長官。
《國語辭典》:三公  拼音:sān gōng
1.人臣中最高的三個官位:(1)周代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稌洝V芄佟罚骸噶⑻珟?、太傅、太保,茲惟三公,論道經邦,燮理陰陽?!?2)西漢以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為三公?!稘h書。卷九九。王莽傳上》:「漢危無嗣,而公定之;四輔之職,三公之任,而公干之?!?3)東漢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唐。杜佑《通典。卷十九。職官三公》:「后漢又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挂卜Q為「三司」。
2.星名。即太乙星旁的三星?!稌x書。卷一一。天文志上》:「杓南三星及魁第一星西三星皆曰三公,主宣德化,調七政,和陰陽之官也?!挂卜Q為「三師」。
《漢語大詞典》:南園(南園)
(1).園名。在 廣東 廣州市 南。 明 洪武 初, 趙介 、 孫蕡 等五人在此結社,號 南園 五子。 嘉靖 時,又有 歐大任 梁有譽 等五人,于此結社,號 南園 后五子。參見“ 南園十先生 ”。
(2).泛指園圃。 晉 張協(xié) 《雜詩》之八:“借問此何時,胡蝶飛南園?!?唐 柳宗元 《冉溪》詩:“卻學 壽張 樊敬侯 ,種漆南園待成器?!?/div>
《漢語大詞典》:南園十先生(南園十先生)
南園 即 抗風軒 ,在 廣州 城東南 大忠祠 側。 明 初, 孫蕡 、 王佐 、 黃哲 、 李德 、 趙介 結社唱酬于此,稱 南園 五子。寫詩力去 宋 元 風習,以上追三 唐 為旨歸, 嘉靖 年間, 歐大任 、 梁有譽 、 黎民表 、 吳旦 、 李時行 又聚會 抗風軒 ,復振 南園 之風,稱南園后五子。 清 光緒 年間, 張之洞 任 兩廣 總督,乃將前后五子合稱 南園十先生 ,并建 南園十先生祠 。 明 葛徵奇 編有《南園五先生集》二卷; 清 陳文藻 等編有《南園后五子詩集》二十八卷。參閱《四庫全書總目·集部總集類存目四》。
《漢語大詞典》:公行
公然行動,公然進行。左傳·襄公三十一年:“盜賊公行,而天癘不戒?!?span id="rk0giq5" class="book">《資治通鑒·晉孝武帝太元十四年》:“左右近習,爭弄權柄,交通請託,賄賂公行?!?span id="vs50jqj" class="book">《醒世恒言·李汧公窮邸遇俠客》:“如今果是 楊國忠 為相,賄賂公行,不知埋沒了多少高才絶學。”
(1).古官名。掌管君主出行的兵車行列事。《詩·魏風·汾沮洳》:“美如英,殊異乎公行。” 毛 傳:“公行,從公之行也?!?鄭玄 箋:“從公之行者,主君兵車之行列。”左傳·宣公二年:“及 成公 即位,乃宦卿之適而為之田,以為公族。又宦其餘子,亦為餘子;其庶子為公行。 晉 於是有公族、餘子、公行。” 杜預 注:“庶子,妾子也。掌率公戎行?!眳⒁姟?公路 ”。
(2).鴉片戰(zhàn)爭前 廣州 十三行商人的行會組織。 清 康熙 五九年(1720年)創(chuàng)設,次年解散,后屢設屢廢。設立目的在于共同承擔官府差科,消除內部競爭,規(guī)定進出口貨市價,分配各行業(yè)務,約束外商活動,經辦中外交涉事項和解決同業(yè)困難。《南京條約》簽訂后,公行取消。
(3).復姓。 戰(zhàn)國 齊 有 公行子 。見《青州府志》。
《國語辭典》:公路  拼音:gōng lù
國道、省道、縣道、鄉(xiāng)道及專用公路等供車輛通行的道路。
《漢語大詞典》:南臺(南臺)
(1). 十六國 夏 主 赫連勃勃 取 長安 后,稱 長安 曰 南臺 。晉書·地理志上:“ 勃勃 僭號於 統(tǒng)萬 ,是為 夏 。置 幽州 牧於 大城 ,又平 劉義真 於 長安 ,遣子 璝 鎮(zhèn)焉。號曰 南臺 ?!?br />(2).御史臺。以在宮闕西南,故稱。 南朝 梁元帝 《薦鮑幾表》:“前宰 東邑 ,實有二 魯 之風;近處 南臺 ,欲尊兩 鮑 之則。”通典·職官六:“ 后漢 以來謂之御史臺,亦謂之蘭臺寺。 梁 及 后魏 北齊 ,或謂之 南臺 。 后魏 之制,有公事百官朝會名簿,自尚書令僕以下,悉送 南臺 ?!?清 王士禛 《喜羨門閣學卜鄰之作》詩:“東閣從容多密札, 南臺 潦倒恕彈文?!庇?元 代指由 揚州 徙至 建康 的行御史臺。 清 李慈銘 《越縵堂讀書記·札記》:“又 至元 十四年初立行御史臺於 揚州 ……二十七年,徙 揚州 行臺於 建康 ,專涖 江南 之地,號 南臺 。”
(3).臺名。即 戲馬臺 。在 江蘇省 銅山縣 南。 晉 義熙 中, 劉裕 嘗大會群僚賦詩于此。 南朝 宋 元嘉 時, 魏 主南侵至 彭城 ,亦嘗登此。《水經注》謂即 項羽 掠馬臺 ,其下有玉鉤斜道。 宋 蘇軾 《次韻呂梁重屯田》:“待君筆力追 靈運 ,莫負 南臺 九日期?!?王文誥 輯注:“ 縯 曰:‘ 劉裕 為 宋 公,在 彭城 ,九月九日,出游 戲馬臺 ,送 孔靖 辭位歸鄉(xiāng)。 謝靈運 、 宣遠 等,并從作詩?!?宋 蘇軾 《臺頭寺送宋希元》詩:“相從傾蓋只今年,送別 南臺 便黯然?!?查慎行 注:“ 南臺 即 戲馬臺 ,以在 徐州 城南,故名。”
(4).臺名。 瀛臺 的舊稱。在 北京 。 清 吳偉業(yè) 《即事》詩之三:“從游 西苑 花初放,侍宴 南臺 酒半醒。” 清 高士奇 金鰲退食筆記卷上:“ 瀛臺 ,舊為 南臺 ,一曰 趯臺坡 。本朝 順治 年間,別建宮室,為避暑之處。”
(5).山名。即 釣臺山 。在 福建省 福州市 南 閩江 中,故亦曰 南臺山 。 宋 陸游 《度浮橋至南臺》詩:“客中多病廢登臨,聞説 南臺 試一尋?!?錢鍾書 注:“ 南臺 ,一稱 釣臺山 ,在 閩江 中?!?span id="1zr6yvt" class="book">《明史·湯和傳》:“尋拜征南將軍……遂與副將軍 廖永忠 伐 陳友定 ,自 明州 由海道乘風抵 福州 之 五虎門 ,駐師 南臺 ,使人諭降?!?br />(6).山名。在 廣州 香山縣 (今 中山縣 )南五十里,兩山相對如臺,故名。參閱明一統(tǒng)志。
《漢語大詞典》:越王臺(越王臺)
(1).在今 浙江 紹興 種山 ,相傳為 春秋 時 越王 勾踐 登臨之處。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上:“ 吳 既滅 越 ,棲 勾踐 于 會稽 之上,地方千里。 勾踐 得 范蠡 之謀,乃示民以耕桑,延四方之士,作臺於外而館賢士。今 會稽山 有 越王臺 ?!?古直 《感事二律》之一:“ 越王臺 上悲歌日,竹石敲殘作楚騷。”
(2).在今 廣東 廣州 越秀山 ,為 漢 時 南越王 趙佗 所筑。 唐 韓愈 《送鄭尚書赴南?!?/span>詩:“貨通 師子國 ,樂奏 越王臺 ?!?清 周亮工 《寄閩南高云客蔣用弢謝爾將》詩:“作賦久荒 庾信 宅,懷人空上 越王臺 。”
《漢語大詞典》:黃木
地名。在 廣州 東 南海 中。有時借指 南海 邊遠地區(qū)。 唐 韓愈 《南海神廟碑》:“因其故廟,易而新之,在今 廣州 治之東南海道八十里, 扶胥 之口, 黃木 之灣。” 宋 唐庚 《雜興》詩之十二:“浪跡 蒼梧 外,放懷 黃木 東?!?宋 劉克莊 《賀新郎·題蒲澗寺》詞:“且游戲, 扶胥 黃木 。” 清 錢謙益 《送人之廣東》詩:“兵依 黃木 占烽戍,吏映紅蕉望海船?!?/div>
《國語辭典》:十三行  拼音:shí sān háng
1.著名的小楷法帖。晉王獻之書洛神賦殘存的一段,自「嬉」字起至「飛」字止,共十三行,故稱為「十三行」。據(jù)元趙孟頫《松雪齋集》所載,墨跡有兩本:一為晉時用麻箋所書,乃宋高宗先收得九行,賈似道再得四行,最后為趙孟頫所得。一為唐人用硬黃紙所書,后有柳公權跋兩行,世稱為「柳跋十三行」。
2.鴉片戰(zhàn)爭前,廣州官府特許經營對外貿易的商行。行數(shù)并不固定。其對官府負有承保和繳納外商船貨稅餉、規(guī)禮、傳達官府政令及管理外商船員等義務,卻也享有對外貿易的特權。西元一八四二年訂定南京條約后,十三行專營對外貿易的特權終被取消。
《漢語大詞典》:佗城
指 漢 南粵王 趙佗 的都城 番禺 (今 廣州市 南部)。 尹爟 《九月上越王臺》詩之二:“空教 陸 賈 降雄策,此日 佗 城屬阿誰?”
《國語辭典》:羅浮山(羅浮山)  拼音:luó fú shān
山名。位于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和廣州市增城區(qū)的交界。瑰奇靈秀,為粵中名山。相傳東晉葛洪得仙術于此,故名蓬萊山。山有二峰,一峰羅生,一峰浮山,二山合體,稱為「羅浮」。見《太平御覽。卷四一。地部。羅浮山》。
《漢語大詞典》:粵王臺(粵王臺)
即 越王臺 。在 廣州市 北 越秀山 上,相傳為 西漢 時 南越王 趙佗 所筑。 清 林昌彝 《渡?!?/span>詩:“樓檻排山鬼島開,白頭今詣 粵王臺 ?!?/div>
分類:廣州
《國語辭典》:白云山(白云山)  拼音:bái yún shān
山名。在廣東省廣州市白云區(qū)。秋日雨過天晴時,白云?漫半山頂,蔚為奇觀,故稱為「白云山」。山上有九龍泉、鶴舒臺、飛霞洞等,皆以奇勝著稱。
《漢語大詞典》:蕃長(蕃長)
唐 宋 時 廣州 、 揚州 等地外商入口貿易,設蕃坊以供聚居,其掌理公務者,名曰“蕃長”。蕃,通“ 番 ”。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下:“ 南海 舶外國船也,每歲至 安南 、 廣州 ……至則本道奏報郡邑,為之喧闐,有蕃長為主領市舶使,籍其名物,納舶腳,禁珍異?!?宋 朱彧 萍洲可談卷二:“ 廣州 蕃坊,海外諸國人聚居,置蕃長一人,管勾蕃坊公事,專切招邀蕃商入貢?!?/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