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謝福慶,江蘇省通州直隸州如皋縣人,同進士出身。光緒十六年(1890年),參加光緒庚寅科殿試,登進士三甲12名。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簽,分發(fā)各省以知縣即用。官浙江建德縣知縣。晚年回鄉(xiāng),主講安定書院。
人物簡介
慶恕(1840年3月6日—1919年4月20日),原諱慶恩,分部后因與順承郡王同名,奉堂諭改為慶恕,字云閣,薩克達氏,滿洲鑲黃旗人,今遼寧撫順人,清朝及中華民國官員,中醫(yī)醫(yī)生。道光二十年(1840年),生于遼寧撫順一個滿洲旗人家庭。自幼受母親影響,喜好中醫(yī)。20歲時,其母因被醫(yī)生誤診而死亡。慶恕受到震動,開始學習中醫(yī)。同治九年(1870年)中舉人。1876年中進士,授戶部主事。后升為郎中,任涼州府知府。在任涼州府知府期間,其中醫(yī)學著作《醫(yī)學摘粹》于1896年在北京出版。不久,轉任蘭州府知府。1904年,任西寧辦事大臣,任至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后不久轉任青海辦事長官,旋即被解職。1917年,自西寧回到奉天(今沈陽),此后以行醫(yī)為生。后來曾被張奎彬聘為中國醫(yī)學研究所名譽所長。1919年,病逝,享年79歲。
人物簡介
吳慶祥,江蘇省太倉直隸州嘉定縣人,同進士出身。光緒十六年(1890年),參加光緒庚寅科殿試,登進士三甲16名。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緒十八年五月,散館,著以知縣即用。
人物簡介
趙爾萃(1851年—1917年),字公慶,號小魯,又作筱魯,晚號傲來山民,漢軍正藍旗人,進士出身。光緒十五年(1889年),參加光緒己丑科殿試,登進士二甲76名。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簽,補夏津縣知縣。初到任時,適逢連日降雨不停,致使大運河夏津段決口,洪水順西沙河北流至武城縣甲馬營入衛(wèi)河,淹沒兩岸大片農田,武城縣為保農田,便筑堤防水。但是洪水不泄,夏津縣的農田與房舍就會受災,所以夏津縣便有人扒堤泄水。武城筑堤,夏津扒堤,雙方村民反復以此對抗,最后武城縣鄉(xiāng)戶武裝巡堤,雙方斗爭隨暫時中斷,但事態(tài)已然升級。夏津縣境內洪水越積越多,縣民涌向縣衙,趙爾萃遂出衙乘舟視災。武城方面不知其為夏津知縣,便用鳥銃威脅來人,趙爾萃則大呼:“我是夏津知縣,你們朝我開銃,不要打百姓!”之后趙爾萃登岸與武城方面的主事者商討,最終平毀堤壩,從而順利泄洪。夏津縣數十村莊得以保全,武城方面村莊也安然無事,繼而,又督工庀材堵塞運河決口,派人日夜巡視。后以三品道員身份任直隸候補道,旋即辭官。辭官后在泰安居住,在泰城南關曾有趙家公館,1917年卒于泰安,終年66歲。有文章《天然池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