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底本  拼音:dǐ běn
1.文書稿本或原本。
2.成本。會計學上指物品之直接工資與直接材料費之總和。
《國語辭典》:稿底  拼音:gǎo dǐ
文字的草稿。如:「這本回憶錄的稿底很值錢」。
分類:底稿
《漢語大詞典》:稿副
底稿。 宋 陳鵠 耆舊續(xù)聞卷四:“時 宋元憲 知 維揚 , 王荊公 為簽判,代作賀啟三首。內(nèi)《昭文》一首, 宋公 別撰,涂抹殆徧。前輩於禮儀語言間,謹重如此。 宋氏 稿副尚存,頃獲觀之,乃具録焉?!?/div>
分類:底稿
《國語辭典》:畫稿(畫稿)  拼音:huà gǎo
1.圖畫的底稿或稿本。如:「他定期把畫稿送往雜志社印刷發(fā)表。」
2.舊時官員在公文稿上簽字表示認可。清。龔自珍〈在禮曹日與堂上官論事書〉:「又頒堂諭一通,不在內(nèi)廷行走之尚書侍郎,日日入署,無須在宮門畫稿,如此則堂事肅矣。」
《漢語大詞典》:草就
底稿草擬完成。《東周列國志》第一○三回:“使者去后, 樊於期 草就檄文。” 孫中山 《〈民族主義〉自序》:“《民族主義》一冊,已經(jīng)脫稿,《民權主義》、《民生主義》二冊亦草就大部?!?葉圣陶 《倪煥之》二八:“他帶著好幾天前草就的鄉(xiāng)村師范的計劃,從這個集會里出來,又參加到那個集會里去,卻始終沒有機會提出他的計劃?!?/div>
《國語辭典》:謄寫(謄寫)  拼音:téng xiě
謄清抄寫?!都t樓夢》第三七回:「寶玉又見寶釵已謄寫出來,因說道:『了不得!香只剩下了一寸了,我才有了四句!』」《文明小史》第二四回:「那知這位王太史的時務,是要本子謄寫下來的?!?/div>
《漢語大詞典》:書稿(書稿)
亦作“書藳”。 著作的底稿。 唐 柳宗元 《與韓愈論史官書》:“獲書言史事,云具《與劉秀才書》,及今乃見書藳。” 明 李贄 《寄焦弱侯書》:“今將三人書稿録上,便知風聞可笑,大抵如此矣。” 清 昭梿 嘯亭雜錄·緬甸歸誠本末:“是月,復查糧員逃入者,以提督 李時升 呈出書稿內(nèi)有‘糧員 吳 等紛散去也’語。”
《國語辭典》:稿本  拼音:gǎo běn
1.著作文字的草底。如:「他拿著稿本到處求人,還是沒有出版社愿意幫他出版?!?br />2.臨摹書、畫的范本。如:「你照著這個稿本畫,久了自然看出他的筆意?!?/div>
《漢語大詞典》:焚稿
(1).猶焚草。燒掉底稿。舊唐書·高士廉傳:“ 士廉 既任遇益隆,多所表奏,成輒焚稿,人莫知之?!?span id="rfxkx1z" class="book">《宋史·張庭堅傳》:“ 庭堅 言論深切,退輒焚稿。”參見“ 焚草 ”。
(2).焚燒詩文手稿。紅樓夢第九七回回目:“ 林黛玉 焚稿斷癡情, 薛寳釵 出閨成大禮?!?/div>
《國語辭典》:焚草  拼音:fén cǎo
1.章奏繕就,焚去草稿。古名臣以示謹密?!赌鲜?。卷二○。謝弘微傳》:「每獻替及陳事,必手書,焚草,人莫之知。」
2.燒草。唐。李華〈衢州龍興寺故律師體公碑〉:「焚草為香,采花為供,年十有五,瓊章鶴姿?!?/div>
《國語辭典》:存底  拼音:cún dǐ
留下副本或底稿。如:「訂立契約時要存底,以保障雙方利益并避免糾紛?!?/div>
《漢語大詞典》:呈稿
呈文的底稿。 茅盾 《子夜》十六:“茲將本會呈稿及 廣東 土造火柴行商業(yè)公會呈稿分別抄錄附上。”
分類:呈文底稿
《漢語大詞典》:絲綸簿(絲綸簿)
明 清 內(nèi)閣中保存詔旨底稿的簿本。 明 王鏊 震澤長語·官制:“內(nèi)閣故有絲綸簿,及余入內(nèi)閣,歷朝詔誥底本皆在,非所謂絲綸簿乎?” 明 沈德符 野獲編·內(nèi)閣·絲綸簿:“向傳閣中有絲綸簿,為擬旨底本。無論天語大小皆録之,以備他日照驗?!?清 錢謙益 《獄中雜詩》之六:“傷心尚點絲綸簿,炙手還逢丞相嗔?!?/div>
《國語辭典》:講稿(講稿)  拼音:jiǎng gǎo
授課、演講或口頭報告時,預先所寫好的稿子。
《漢語大詞典》:槁本
(1).香草。莖葉有細毛,葉呈羽狀,夏開白花。根可入藥。 漢 司馬相如 《上林賦》:“揭車衡蘭,槀本射干。”一本作“ 稾本 ”。
(2).著作的底稿。 清 惲敬 《答儷笙尚書書》:“正月中, 秋潭 來書,述先生之命,徵 秋潭 詩并及鄙文……槀本并近作數(shù)首奉呈。”
《漢語大詞典》:原底子
(1).方言。本來,原先。《海上花列傳》第四三回:“﹝ 麗娟 ﹞隨口問其向日梳頭何人。 浣芳 道:‘原底子末阿姐,故歇是隨便啥人?!?br />(2).原稿,底稿。 魯迅 《書信集·致吳渤》:“印刷所也須調(diào)查研究過,我曾遇過一家,自說能制珂羅版,而后來做得一榻胡涂,原底子又被他弄壞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