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二十犍度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犍度為梵語Khan!d!a,譯作章篇。戒律,于作持門之戒,區(qū)別為二十類。四分律三十一卷至五十三卷。編集之為二十篇。如受戒犍度、說戒犍度、安居犍度、自恣犍度、皮革犍度、衣犍度、藥犍度、迦稀那衣犍度、俱睒彌犍度、瞻波犍度、呵責(zé)犍度、人犍度、覆藏犍度、遮犍度、破僧犍度、滅諍犍度、尼犍度、法犍度、房舍犍度、雜犍度等。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一,受戒犍度,說受戒之法,故名。二,說戒犍度,說每月說戒懺悔之法,故名。三,安居犍度,說每年自五月(舊律),六月(新律)。安居之法,故名。四,自恣犍度,說夏安居竟日,使比丘隨意舉他所犯之罪而懺悔之之法,故名。五,皮革犍度,就比丘著皮革說其法非法,故名。六,衣犍度,說比丘三衣之法,故名。七,藥犍度,說四藥之法,故名。八,迦絺那衣犍度,說安居竟后,一月之間,自信者受迦絺那衣之事,故名。九,拘睒彌犍度,說于拘睒彌國所發(fā)僧中之爭事,故名。十,瞻波犍度,記于瞻波國所起之僧中爭事,故名。十一,呵責(zé)犍度,說呵責(zé)惡比丘之法,故名。十二,人犍度,說比丘犯罪而不覆藏時,對其人使懺悔而洗凈之之法,故名。十三,覆藏犍度,說治比丘犯罪而覆藏之者之法,故名。十四,遮犍度,說比丘說戒時遮不如法之比丘不聽列之之法,故名。十五,破僧犍度,說破法輪僧破羯磨僧之事,故名。十六,滅諍犍度,說滅七種諍論之法,故名。十七,比丘尼犍度,說比丘尼特殊之法,故名。十八法犍度,就比丘之坐作語默,說如法之威儀,故名。十九,房舍犍度,說比丘所住房舍之法,故名。二十,雜犍度,說已上十九犍度外之種種雜法,故名。見四分律三十一乃至五十四。
八犍度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阿毗曇八犍度論所說八種之犍度也。(參見:犍度)下。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一、雜犍度,雜說四善根,四圣果,有馀涅槃,無馀涅槃等法,故名。二、結(jié)使犍度,結(jié)使者,煩惱之異名也。說三結(jié),五蓋,五上分結(jié),五下分結(jié)等,乃至百八煩惱,故名。三、智犍度,智者智慧也。說二智,三慧,四智,八智,十智等,故名。四、行犍度,說身口意三業(yè)之所行,三業(yè)道,乃至十善十惡之業(yè)行,故名。五、大犍度,說地水火風(fēng)四大能造所造之法,故名。六、根犍度,說眼等之五根,六根,乃至二十二根等,故名。七、定犍度,說四禪,八定等之禪定,故名。八、見犍度,說斷定之二見,乃至六十二見等,故名。見八犍度論。
【三藏法數(shù)】
(出八犍度論)
梵語犍度,華言法聚。謂佛弟子迦旃延以諸法門,各從其類,分為八聚,故名八犍度論。(梵語迦旃延,華言不定。佛十大弟子中之一也。)
〔一、雜犍度〕,如經(jīng),為聲聞?wù)f四善根及四圣果、有馀、無馀涅槃等法不一,故名雜犍度。(四善根者,煖位、頂位、忍位、世第一位,即四加行也。四圣果者,謂初果須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羅漢也。梵語涅槃,華言滅度。有馀涅槃?wù)?,謂四果羅漢雖煩惱惑盡,尚馀身智未滅也。無馀涅槃?wù)?,謂惑障既盡,身智亦滅,無有馀也。)
〔二、結(jié)使犍度〕,結(jié),即纏縛。使,即驅(qū)役也。謂三結(jié)、五蓋、上五分、下五分等惑,總而言之,不出百八煩惱也。因此煩惱惑業(yè)纏縛驅(qū)役,行人心神流轉(zhuǎn)三界,故名結(jié)使犍度。(三結(jié)者,身見結(jié)、戒取結(jié)、疑結(jié)也。五蓋者,貪蓋、瞋蓋、睡眠蓋、掉悔蓋、疑蓋也。上五分者,色界、無色界之惑也:一色愛、二無色愛、三掉、四慢、五無明也。下五分者,欲界之惑也:一貪、二瞋、三身見、四戒取、五疑也。百八煩惱者,謂眼等六根對色等六塵,于六塵中,各分好、惡、平三種,則成十八。此好、惡、平三種,于六根中各生三受,復(fù)成十八。是則,六根、六塵共成三十六。更約過去、現(xiàn)在、未來三世,各有上之三十六種,總成一百八煩惱也。)
〔三、智犍度〕,智,即智慧。謂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之人,因修戒定慧道品,斷除惑障,所發(fā)無漏之智慧也。(初果,梵語須陀洹,華言預(yù)流。二果,梵語斯陀含,華言一來。三果,梵語阿那含,華言不來。四果,梵語阿羅漢,華言無學(xué)。無漏者,不漏落三界生死也。)
〔四、行犍度〕,行,即身、口、意三業(yè)所起善惡諸行也。善行者,身不殺、盜、淫,口不妄言、綺語、兩舌、惡口,意不貪、瞋、癡。惡行者,身行殺、盜、淫,口起妄言、綺語、兩舌、惡口,意起貪、瞋、癡,故名行犍度。
〔五、四大犍度〕,四大,即地、水、火、風(fēng)也。以其無處不有稱之為大。約過去、未來、現(xiàn)在三世,論四大所造善色、惡色,故名四大犍度。
〔六、根犍度〕,根,即六根、五根等法,約四果及三世而說,故名根犍度。(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五根者,信根、進(jìn)根、念根、定根、慧根,即聲聞之人所修之法也。)
〔七、定犍度〕,定,即欲界天定、色界天定、無色界天定及聲聞、緣覺所修之定,種種不同,故名定犍度。
〔八、見犍度〕,見,即凡夫外道斷常二見及六十二見等種種不同,故名見犍度。(斷見者,外道妄計(jì)此身滅已更不再生也。常見者,妄計(jì)此身雖滅,后報復(fù)生也。六十二見者,外道于色、受、想、行、識五陰法中,每一陰起四種邪見,五陰各四,則成二十見。約三世論之,則成六十見,此六十見以斷常二見為根本,總成六十二也。)
犍度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Skandha,巴Khandha,又作乾度。譯曰聚,蘊(yùn),積,藏,結(jié),節(jié)。論律中篇章之名。南山戒疏一下曰:「受法戒法,各別聚處,名為犍度?!狗ǖZ四分律疏七本曰:「西音犍度,此方稱聚,諸法之中當(dāng)分說故稱為聚,而存梵音總為犍度?!癸椬谟浧弑驹唬骸肝饕絷日?,梵音塞犍陀?;蛟迫鶊D,此翻為蘊(yùn),蘊(yùn)即聚也?!剐?yīng)音義四曰:「犍度,此言訛也,正音娑犍圖,此云聚也?!官Y持記上一之一曰:「梵語犍度,此云法聚,即篇品之名?!寡菝茆n五曰:「犍度云藏。」【又】婆藪槃豆法師傳曰:「八伽蘭他Grantha,即此間云八乾度。伽蘭他,譯為結(jié),亦曰節(jié)。謂義類各相結(jié)屬,故云結(jié)。又?jǐn)z義令不散,故云結(jié)。義類各有分限,故云節(jié)?!?br />【佛學(xué)常見辭匯】
華譯為聚、蘊(yùn)、結(jié)等,即律中篇章之名,一犍度即一篇或一章,或一品一節(jié)之義。
八犍度論
【佛學(xué)大辭典】
(書名)具名阿毗曇八犍度論,三十卷,迦旃延子造,苻秦僧伽提婆等譯。為阿毗達(dá)磨發(fā)智論之舊譯。以所說之法聚名論。
十度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與十波羅蜜同。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初六者如前。第七方便度,善巧方便,自積功德,又濟(jì)度一切有情度也。第八愿度,修上求菩提下化眾生之大愿也。第九力度,行思擇力與修習(xí)力也。謂思惟諸法而修習(xí)之也。十智度,修自利利他之二智也。與前之第六度所以異者,彼為觀空理之智慧,而此為照有相之智慧也。故二度相對。第六度為慧度。第十度為智度。以上十度如其次第,即菩薩十地之波羅蜜行也。(參見:唯識論九。參照波羅蜜)
【佛學(xué)常見辭匯】
與十波羅蜜同。
十度三行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十度一一各有三行:一、施度之三行,財施,法施及無畏施也,二、戒度之三行,攝律儀戒(持佛戒律具眾威儀),攝善法戒(所作善法,悉皆攝持),饒益有情戒也。三、忍度之三行,耐怨害忍(無返,報心),安受苦忍,諦察法忍(審法性虛幻,超絕生滅)也。四、進(jìn)度之三行,被甲精進(jìn),攝善精進(jìn),利樂精進(jìn)也。五、禪度之三行,安住靜慮(亂想不起深入禪定),引發(fā)靜慮(知慧現(xiàn)前,生諸功德),辨事靜慮(功行圓成利益眾生)也。六、慧度之三行,生空無分別慧(平等照了俗諦之法),法空無分別慧(平等照了真諦之法),俱空無分別慧(超前二空悉皆平等)也。七、方便度之三行,進(jìn)趣果向方便(修諸功德回向佛果),巧會有無方便(融會二諦),不舍不受方便(了達(dá)能所皆空)也。八、愿度之三行,求菩提愿,利樂他愿,外化愿也。九、力度之三行,思擇力,修習(xí)力,變化力(神通力)也。十、智度之三行,無相智(達(dá)觀性自空),受用法樂智,成熟有情智也。
【佛學(xué)常見辭匯】
十度中的每一度各具有三種行法,布施度的三行是財施、法施、無畏施;持戒度的三行是攝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忍辱度的三行是耐怨害忍、安受苦忍、諦察法忍;精進(jìn)度的三行是披甲精進(jìn)、攝善精進(jìn)、利樂精進(jìn);禪定度的三行是安住靜慮、引發(fā)靜慮、辨事靜慮;般若度的三行是生空無分別慧、法空無分別慧、俱空無分別慧;方便度的三行是進(jìn)趣果向方便、巧會有為方便、不舍不受方便;愿度的三行是求菩提愿、利樂他愿、外化愿;力度的三行是思擇力、修習(xí)力、變化力;智度的三行是無相智、受用法樂智、成熟有情智。
千度觸犯不舍離印明
【佛學(xué)大辭典】
(真言)不動尊之印明也。(參見:不動明王)
大明度經(jīng)
【佛學(xué)大辭典】
(經(jīng)名)六卷,吳支謙譯,梵語波羅蜜,舊譯度,或度無極。大明度者大明波羅蜜行之意,與道行般若經(jīng)同本異譯。
大明度無極經(jīng)
【佛學(xué)大辭典】
(經(jīng)名)大明度經(jīng)之異名。
大度師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如言大導(dǎo)師。言佛菩薩為導(dǎo)眾生度生死海者。智度論三十三曰:「為世作大度師興顯佛法?!?br />【佛學(xué)常見辭匯】
大導(dǎo)師的意思。
大智度論
【佛學(xué)大辭典】
(書名)百卷,龍樹菩薩造,秦羅什譯。釋大品般若經(jīng)。
支度
【佛學(xué)大辭典】
(雜語)謂度修法供養(yǎng)物等支具之意。陀羅尼集經(jīng)十二有莊嚴(yán)道場及供養(yǎng)具支料度法一品。
五印度
【佛學(xué)大辭典】
(雜名)又曰五天竺。以印度區(qū)畫東西南北中之五處。西域記二曰:「五印度之境,周九萬馀里。」
六度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六波羅蜜也。舊稱波羅蜜,譯言度。新稱波羅蜜多,譯言到彼岸。度為度生死海之義,到彼岸為到涅槃岸之義,其意一也。其波羅蜜之行法有六種: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進(jìn),五禪定,六智慧也。仁王經(jīng)上曰:「六度四攝一切行?!?參見:波羅蜜)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初五度如前。第六智慧,分別真理也,此六度為萬行之總體。前五為福行,后一為智行。以福行助成智行,依智行而斷惑證理,渡生死海也。
【佛學(xué)常見辭匯】
六種行之可以從生死苦惱此岸得度到涅槃安樂彼岸的法門,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jìn)、禪定、般若。布施能度慳貪,持戒能度毀犯,忍辱能度瞋恚,精進(jìn)能度懈怠,禪定能度散亂,般若能度愚癡。請參見附表。



┌───────────────────┐
6   5   4   3   2   1
般   禪   精   忍   持   布
若   定   進(jìn)   辱   戒   施
│   │   │   │   │   │
┌┴┐ ┌┴┐ ┌┴┐ ┌┴┐ ┌┴┐ ┌┴┐
一法生 意口身 求修斷 無法生 饒攝律 無法財
切空空 定定定 化精精 生忍忍 益善儀 畏施施
智智智     精進(jìn)進(jìn) 法   有法戒 施
智       進(jìn)   忍   情戒

└┬┘ └┬┘ └┬┘ └┬┘ └┬┘ └┬┘
│   │   │   │   │   │
度   度   度   度   度   度
愚   散   懈   瞋   毀   慳
癡   亂   怠   恚   犯   貪
【佛學(xué)次第統(tǒng)編】
大般若經(jīng)云:「菩薩摩訶薩,以不住法,住般若波羅密中。以無所舍法,應(yīng)具足檀波羅密。施者受者及財物不可得故,罪不罪不可得故,應(yīng)具足尸羅波羅密。心不動故,應(yīng)具足羼提波羅密。身心精進(jìn)不懈怠故,應(yīng)具足毗梨耶波羅密。不亂不昧故,應(yīng)具足禪波羅密。于一切法不著故,應(yīng)具足般若波羅密?!?br />【三藏法數(shù)】
(出六度集經(jīng))
〔一、檀那〕,梵語檀那,華言布施。施有二種:一者財施,謂以飲食、衣服、田宅、珍寶及一切資身之具,悉能施之。二者法施,謂從諸佛及善知識,聞?wù)f世間、出世間善法,以清凈心轉(zhuǎn)為他說也。
〔二、尸羅〕,梵語尸羅,華言性善。謂好行善道,不自放逸,此據(jù)義而譯也。正翻止得,謂止惡得善也。又翻為戒,謂戒能防止身口所作之惡也。
〔三、羼提〕,梵語羼提,華言忍辱。忍辱有二種:一者生忍,謂于恭敬供養(yǎng)中,不生憍逸,于嗔罵打害中,不生怨恨也。二者法忍,謂于寒熱風(fēng)雨饑渴等法,惱害之時,能安能忍,不生嗔恚憂愁也。
〔四、毗梨耶〕,梵語毗梨耶,華言精進(jìn)。精進(jìn)有二種:一者身精進(jìn),謂若勤修善法,行道禮誦,與夫講說,不自放逸也。二者心精進(jìn),謂若勤行善道,心心相續(xù),不自放逸也。
〔五、禪那〕,梵語禪那,華言靜慮。專心歛念,守一不散之謂也。禪有二種:一者世間禪,謂色界、無色界、凡夫所修禪也。二者出世間禪,謂聲聞、緣覺、菩薩所修禪也。
〔六、般若〕,梵語般若,華言智慧。謂照了一切諸法皆不可得,而能通達(dá)一切無礙,為諸眾生種種演說也。
六度說意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有二義:一對治之故,二次第生之故。對治之故,對于善法有六事:一慳法,二惡業(yè),三恚心,四懈怠,五亂心,六愚癡也。以此六法因緣之故,不得無上菩提。為欲壞六法之故,說六波羅蜜。次第生者,菩薩舍一切世俗之物,出家學(xué)道,名為檀波羅蜜。既出家,受菩薩戒,名為尸羅波羅蜜。以護(hù)戒之故,雖有罵打,亦默受而不報,名為羼提波羅蜜。戒既清凈,勤修善道,名為毗梨耶波羅蜜。以精進(jìn)之故,五根調(diào)伏,名為禪波羅蜜。五根既調(diào),知真法界,名為般若波羅蜜。
六度果報
【佛學(xué)大辭典】
(雜語)一施感富,二戒感具色,三忍感力,四進(jìn)感壽,五禪感安,六智感辯。見善戒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