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康玄辯 朝代:盛唐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25前 【介紹】: 唐人,字通理。玄宗開元間為瀘州刺史。
康植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靈州人。玄宗開元時縛叛胡康待賓,平六胡州,擢左武衛(wèi)大將軍,封天山縣男。
康濯 朝代:

人物簡介

全唐文·卷三百九十九
濯。開元時擢書判拔萃科。
康子季 朝代:

人物簡介

全唐文·卷三百九十九
子季。開元時擢書判拔萃科。
康子元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越州會稽人。任獻陵令。玄宗開元初詔中書令張說舉能治《》、《老子》、《莊子》者,侯行果薦子元于說,因擢秘書少監(jiān)。官至宗正少卿,以疾致仕。
全唐文·卷三百五十一
子元。越州會稽人。開元中舉能治易老莊者。擢侍讀。遷秘書少監(jiān)兼集賢侍講學士。徙宗正少卿。以疾授秘書監(jiān)。卒贈汴州刺史。
烏勒伽 朝代:

人物簡介

全唐文·卷九百九十九
烏勒伽姓溫氏昭武。開元初遣使入貢。七年與大食戰(zhàn)不勝。來乞師。二十七年卒。
康國安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人。玄宗時在世。以明經(jīng)高第,直國子監(jiān),教授三館進士。授右典戎衛(wèi)錄事參軍、太學崇文助教,遷博士,白獸門內(nèi)供奉、崇文館學士。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一作康??。玄宗天寶間人。歷官監(jiān)察御史。有關事跡見《御史臺精舍題名考》卷中。《會稽掇英總集》卷二收詩1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陸康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吳郡吳人。陸溥子。玄宗天寶末,明經(jīng)及第,授秘書省正字,充隴右巡官。調(diào)咸陽尉,遷監(jiān)察御史、盩厔令、比部員外郎。后為澤州刺史。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人。代宗大歷前后在世。與劉長卿為友。自睦州赴江東時,長卿為詩送之。編選《玉臺后集》十卷,以續(xù)南朝梁徐陵《玉臺新詠》,收錄梁陳至唐玄宗天寶間詩人二百零九人詩六百七十首,并收自作詩八首。佚。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玄宗天寶年間,續(xù)徐陵《玉臺新詠》,收錄梁蕭子范迄唐張赴209人詩670首,編成《玉臺后集》。代宗大歷十二年(777)前后,出使江東,劉長卿有《嚴陵釣臺送李康成赴江東使》詩。事跡散見《郡齋讀書志》卷四、《文獻通考》卷二四八引劉克莊語??党勺赃x詩8首,載入《玉臺后集》,其《河陽店家女》一首長達52韻,“若欲與《木蘭》、《孔雀東南飛》之作方駕者?!?《文獻通考》引劉克莊語)《全唐詩》存詩4首,《全唐詩續(xù)拾》補2句。
唐詩匯評
李康成,生年年里貫均未詳。劉長卿有《嚴陵釣臺送李康成赴江東使》詩,知二人同時。曾編選自梁蕭子范以下至唐張赴二百零九人所著樂府歌詩六百七十首為《玉臺后集》,以續(xù)徐陵《玉臺新詠》,并自載己詩八首,已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四首,殘句二。
全唐文·卷三百五十八
康成。天寶時人。嘗使江東。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會稽(今浙江紹興)人。代宗大歷間在湖州,任錄事推官,與顏真卿、皎然等有過從。有關事跡見《晝上人集》卷四?!度L物齋叢書》本《顏魯公文集》卷一二存其與顏真卿等人聯(lián)句詩1首,《全唐詩外編》據(jù)之收入。
僧自覺 朝代:中唐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95 【介紹】: 唐僧。博陵望都人。少于本州開元寺出家。肅宗至德二載,于鎮(zhèn)州受戒。尋往靈壽禪法寺,習律論九年,造其微旨。代宗大歷元年,卜居平山重林山院。恒趙節(jié)度使張忠志禮重之。后住鎮(zhèn)州大悲寺。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博陵望都人也。幼從開元寺沙門知欽出家。至德二年。以試經(jīng)獲度。即受具戒。復習經(jīng)律論于靈壽縣之禪法寺。研玩九年。皆臻閟奧。大歷元年九月。徙居平山縣之重林山寺。清溪白石。誠得隱遁之勝。袒肩跣足以游。掇蔬拾橡以食?;⒗墙慧E勿恤也。二年五月。節(jié)度使張君。以旱暵造山。謁覺禱雨。隨禱輒沾足。張君由是事之勤恪。鼓鑄大悲千手眼觀音像四十九尺。蓋以表平生所發(fā)四十九愿也。始結(jié)小庵其旁以館。工傭徒隸。后遂拓之以成大寺。正今所謂大悲者。覺嘗夜稱佛號。至三鼓?;幸娊鹕饷魅罓T地。而彌陀佛觀音勢至立空中。佛獨伸臂摩覺頂。且呼覺名字曰。汝當利物守志無悛。貞元十一年二月之望。又聞神人報曰。師必于今歲入滅。其年六月十三日。果卒于大悲寺。十三年四月十八日。遷神龕葬于寺南。五季顯德初。詔泉府治其象以資國用。方熾炭從事而工遽踣。至今像猶??頂穿穴。宋受禪。詔完備如初。 唐天竺僧。史亡其名。始韋皋武子生三日。其家飯僧于堂上。姆抱皋遍求祝愿。有天竺僧。獨謂其父。善視之。異日必能樹功西陲。進位北闕。韋氏門戶。賴之以興起焉。其父因問故。曰兒前身諸葛武侯也。武侯佐昭烈承漢統(tǒng)。而蜀民德之。感念之至。而識乘之生遂君家。則君家之福。宜與此兒相似也。且武侯既有施于蜀。則今之來者將享其報。蓋吾佛所謂業(yè)緣者是已。其父心以為然。后皋用張鎰薦知隴州。及李楚琳殺鎰。皋即帥鳳翔朱泚誅之。易名奉義以旌焉。加皋禮部尚書。興元初。徵為左金吾衛(wèi)將軍。貞元中。尹成都南蠻吐蕃入??。屢立戰(zhàn)功。封南康郡王。進位大尉。卒貴顯于蜀。則僧之言。果信弗誣。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六 興福篇第九之一
釋自覺。博陵望都人也。稚齒厭于俗態(tài)。俄白親老言。兒樂從佛求度世去。二親驚愕咄咤俾去。然無慚怍再拜請命。乃強禮本部開元寺知欽。欽觀其志氣弗群。立字曰自覺。訓之曰。汝聞名思義。答曰。佛種從緣起。唯聽明誨矣。既而誦經(jīng)及格蒙度。至德二年年滿鎮(zhèn)州受具足法。即往靈壽縣禪法寺習律經(jīng)論。勤瘁九年。皆造微也。便言。當入太行山于一磐石上結(jié)茅庵三畝小溪為蘭若。不亦快乎。大歷元年九月晦往平山縣界得重林山院。果應所求。遁跡自娛。至二年五月天其旱暵。覺則跣足經(jīng)行。冬則右肩偏袒。其林薄山谷虎狼狃跡重復。唯拾果采蔬卯時一食。時恒陽節(jié)度使張君患炎旱。聞覺精苦。躬入山請其祈雨。張語之曰某無政術致累百姓。三年亢陽借苦引咎。自責良無補矣或云。龍王多依師聽法忘其施雨愿師垂救旱之誓。有如白水如念蒼生。請輟禪定略入軍府。覺乃虔恪啟告龍神。未移晷刻天輒大雨。二辰告足。張帥歸向勤重。若孝子之事父母焉。覺始入法已來。學諸佛因中誓愿。其數(shù)亦四十九也。其一愿身長隨大悲菩薩。次愿造鑄大悲像寺。及乎發(fā)言響應。檀施臻萃用赤金鼓鑄成。舉高四十九尺。梵相端嚴眼臂全具。迨更年稔寺亦隨成。今城西山大寺是歟。遂于壇前誦念至三更。見神光二道作中金色于晃朗中見彌陀佛。觀音勢至左右翼從。佛垂金臂呼自覺聲。漸下云來摩其頂曰。守愿勿悛無宜懈廢。利物為先。汝去吾隨任從汝意。言畢云收杳無眹跡。覺以愿心酬畢。返山林之間擇送終之處。貞元十一年二月望夜有神人現(xiàn)半身。若毗沙門狀。謂曰。師今歲滅度矣。舉手謝神人曰。往來定分吾聞命矣。其年六月十四日。奄歸寂滅。門人欲奉神龕歸山寺。州府人苦留。終于大悲寺南遷塔焉。則十三年四月八日也。其大悲為恒陽奇事。感應潛通。至周顯德初。敕鑄九府圓法。天下銅像一例除毀。時州人相率出錢贖此像。不允。登即爐橐镕冶。真定之人莫不悲悼。時炭熾飛煙無之。從頂至胸旋收銅汁。斯須計料匠氏暴卒。自此罷工。迨宋太祖神德皇帝。追鑄令全。代懺前事焉。
李伯康 朝代:中唐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43—805 【介紹】: 唐隴西成紀人,字士豐。初授閬州司倉,轉(zhuǎn)下邦、福先、奉先三縣尉,皆有能名。德宗建中間丁艱,后補長安尉,考績稱最。貞元九年,出佐鄜坊幕,守邊頗與有功。十九年,拜郴州刺史。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05 【介紹】: 唐僧。處州縉云人,俗姓周。年十五,已誦經(jīng)五部。后于越州嘉祥寺受戒。德宗貞元初至洛陽白馬寺,見《善異行西方化導文》,遂修凈土。至睦州,入城乞食,得錢,勸小兒念阿彌陀佛一聲與一錢,旋約十聲與一錢,久之,少長貴賤,凡見康者,則曰阿彌陀佛。后于烏龍山建凈土道場,禮者數(shù)千人。時號“后善導”。后世尊為凈土第五祖。有《二十四贊》,并與文諗共撰《凈土往生瑞應傳》。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十八 攝念科(二)
姓周氏。縉云人。母夢鼎游湖峰。遇玉女。以青蓮授曰。此華吉祥。寄于汝所。他日生貴子。當保惜之。及生康青色光明滿室。香氣如芙蓉。稍長。碧眸朱唇。皓齒可畫。然七歲矣猶不語。佛生日。姆抱游靈山寺。因指佛問之曰。識否。遽答曰。釋迦牟尼佛。聞者異之。父母知非世俗器。遂舍出家。年十五。誦經(jīng)已。能盡五部。既薙落。卒于越之嘉祥寺受戒。習毗尼學。復聽華嚴經(jīng)瑜伽論于上元之龍興寺。貞元初。至洛。駐錫白馬寺。忽見物。有放光照殿上者。趨視之。則善導和尚脩行凈土文也??迪膊蛔詣?。遽祝曰。我于西方。果有緣者。此文當再發(fā)光。語畢而光益盛。又現(xiàn)無數(shù)化佛菩薩于光中。未幾。竟走長安善導影堂。致所祈禱。善像倏作佛身。語康曰。利樂眾生。同生安養(yǎng)。惟我與汝有是夫。頃之遇一僧其江陵果愿寺。謂之曰。汝緣在新定??伤偻病<措[去。于是康造新定。日分衛(wèi)聚落間。茍得錢。則悉乞小兒。使唱佛。一錢一聲。如是月馀。小兒群逐康。唱佛覓錢。聲遍市肆。一年則見康輒唱佛。雖男女老幼皆然。不獨小兒矣。乃建凈土道場于烏龍山。筑壈三級。制二十四贊。晝夜行道。以稱揚凈邦。遇齋日。康則升高座。集所化弟子。三千馀人于座下。教之曰。汝等可志誠觀我唱佛??祫t抗聲曰。南無阿彌陀佛。俄有一佛。從康口出。連唱十聲。則十佛出口。狀若貫珠??祻驼斢诒娫?。汝等于今還見佛否。若見佛者。必得往生。貞元二十一年十月。跏趺放光而逝。狂風四起。百鳥悲鳴。烏龍山色。為之變白。塔于州東之臺子巖。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五 讀誦篇第八之二
釋少康。俗姓周??N云仙都山人也。母羅氏因夢游鼎湖峰得玉女手捧青蓮。授曰。此華吉祥。寄于汝所后生貴子。切當保惜。及生康之日。青光滿室香似芙蕖。迨繃褓之年眼碧唇朱。齒得佛之一相。恒端坐含笑。時鄉(xiāng)中善相人也。目之此子將相之才。不語吾弗知也。年甫七歲抱入靈山寺中。佛生日禮圣容。母問康曰識否。忽發(fā)言云。釋迦牟尼佛。聞皆怪之。蓋生來不言語也。由是父母舍其出家。年十有五所誦之經(jīng)已終五部。于越州嘉祥寺受戒。便就伊寺學毗尼。五夏之后往上元龍興寺聽華嚴經(jīng)瑜伽論。貞元初至于洛京白馬寺殿。見物放光遂探取為何經(jīng)法。乃善導行西方化導文也??狄姎g喜咒之曰。我若與凈土有緣。惟此軸文斯光再現(xiàn)。所誓才終果重閃爍。中有化佛菩薩無算。遂之長安善導影堂內(nèi)乞愿見善導。真像化為佛身。謂康曰。汝依吾施設利樂眾生同生安養(yǎng)??等缬兴C。南至江陵果愿寺遇一法師。謂康曰。汝欲化人徑往新定。緣在于彼。言訖不見。止有香光望西而去。洎到睦郡入城乞食得錢。誘掖小兒能念阿彌陀佛。一聲即付一錢。后經(jīng)月馀孩孺蟻慕念佛。多者即給錢。如是一年。凡男女見康則云阿彌陀佛。遂于烏龍山建凈土道場。筑壇三級。聚人午夜行道唱贊。二十四契稱揚凈邦。每遇齋日云集所化三千許人登座。令男女弟子望康面門。即高聲唱阿彌陀佛。佛從口出。連誦十聲十佛若連珠狀。告曰。汝見佛身即得往生。以貞元二十一年十月。示眾囑累止勸急修凈土。言畢跏趺。身放光明而逝。天色斗變狂風四起。百鳥悲鳴。烏龍山也一時變白。今墳塔存于州東臺子巖。歲久唯馀方石石傍之土相傳療疾。州民凡嬰眾病悉焚香取土。隨服多差。石之四隅若車轍焉。漢乾祐三年天臺山德韶禪師重建其塔。至今高敞。時號后善導焉。 系曰??邓鲑寿澖愿綍嵭l(wèi)之聲。變體而作。非哀非樂不怨不怒。得處中曲韻。譬猶善醫(yī)以餳蜜涂逆口之藥誘嬰兒之入口耳。茍非大權入假。何能運此方便度無極者乎。唱佛佛形從口而出。善導同此作佛事。故非小緣哉。
補續(xù)高僧傳·義解篇
少康。不知何許人。姓周。賜號廣道禪師。行化至江陵。遇一僧曰。汝緣在睦州。言訖不見。遂至睦州。日乞食城中。得錢誘小兒。誦阿彌陀佛。一聲與一錢。多念多與。未見乏少。后于山顛建道場。念響佛聲聞數(shù)里。每念佛一聲。眾見佛從口出。坐逝之夕。有光燭烏龍山。山色為變白。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45—805 【介紹】: 唐京兆萬年人,字城武。代宗大歷中,累授使府監(jiān)察御史、隴州行營留后事。德宗建中末,朱泚叛,皋連拒朱泚偽命,迭斬其使,拜奉義軍節(jié)度。貞元元年,代張延賞為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經(jīng)略滇南,諸蕃皆內(nèi)附。以功加中書令,封南康郡王。順宗病,不能臨朝政,皋上太子箋欲其親政,由是政歸太子,盡逐王叔文之黨。尋暴疾卒。皋治蜀二十一年,數(shù)出師,凡破吐蕃四十八萬,雖有建樹,然賦斂亦頗重。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45—805 字城武,排行二十三,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代宗廣德元年(763)為建陵挽郎。大歷初任華州參軍,后歷佐使府。德宗建中四年(783)以功擢隴州節(jié)度使,興元元年(784)入為左金吾衛(wèi)大將軍。貞元元年(785)拜劍南節(jié)度使,累破吐蕃,封南康郡王。順宗永貞元年(805)八月卒,謚忠武。生平見《舊唐書》、《新唐書》本傳及權德輿撰《韋公先廟碑銘》(《全唐文》卷四九七)?!?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3首。
唐詩匯評
韋皋(745-805),京兆(今陜西西安)人。大歷初,為華州參軍,后屢辟使府。建中四年,為鳳翔隴右營田判官,權知隴州行營留后事。朱泚反,皋拒偽命,詔以為隴州刺史,置奉義軍節(jié)度以旌之。亂平,征為左金吾衛(wèi)將軍。尋遷大將軍。貞元元年,出為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在蜀二十一年,和南詔,拒吐蕃,以功屢進檢校司徒、中書令、太尉,同平章事,封南康郡王。卒于鎮(zhèn)?!?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三首。
全唐文·卷四百五十三
皋字城武。京兆萬年人。大歷初以建陵挽郎調(diào)補華州參軍。累授殿中侍御史知隴州行營留后事。朱泚反。遣家僮蘇玉持詔以皋為御史中丞。皋斬玉及其部將牛云光以徇。詔以皋為御史大夫隴州刺史。置奉義軍節(jié)度。以旌其功。德宗還京。徵為左金吾衛(wèi)將軍。遷大將軍。貞元元年拜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以破吐蕃功進檢校右仆射。封扶風縣伯。加統(tǒng)押近界諸蠻西山八國兼云南安撫等使。十二年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十七年以功加檢校司徒兼中書令。封南康郡王。順宗立。加檢校太尉。卒年六十一。贈太師。謚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