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介紹】: 宋徐州豐縣人,字子淵。舉進士。仁宗時歷知滑州、延州、壽州,治水患有績。又知江寧、河南、開封等府,進拜參知政事。性端重,在政府議論常近寬厚。治民多智慮,愷悌愛人。以太子少傅致仕。卒年八十。謚康靖。全宋詩
李若谷,字子淵,徐州豐(今屬江蘇)人。真宗時進士,初仕長社縣尉,累遷權(quán)三司戶部判官,出為京東轉(zhuǎn)運使,徙知陜州、梓州。仁宗天圣初,判三司戶部勾院,歷知荊南、潭、滑、壽、江寧、河南、并、開封等州府。官至參知政事。以太子少傅致仕,卒年八十。謚康靖。《宋史》卷二九一有傳。今錄詩三首。全宋文·卷二七三
李若谷(九七○——一○四九),字子淵,徐州豐縣(今江蘇豐縣)人。舉進士,補長社縣尉,累遷度支員外郎、權(quán)三司戶部判官,出為東京轉(zhuǎn)運使。歷知陜、梓、荊南、潭、滑、延、壽、江寧、河南、并等州府,所在有善政。進尚書工部侍郎、龍圖閣學士、知開封府。寶元元年,拜參知政事。以耳疾,累上章辭位,罷為資政殿大學士、吏部侍郎、提舉會靈觀事,以太子少傅致仕。皇祐元年卒,年八十,贈太子太傅,謚康靖。見《宋史》卷二九一本傳,《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六六。
人物簡介
【生卒】:992—1077 【介紹】: 名或作升。宋同州韓城人,字杲卿。真宗大中祥符八年進士。為楚丘主簿,王曾稱其有公輔器。累遷知雜御史,以論事指斥張貴妃及宦官楊懷敏,出知慶州、秦州,徙青州。仁宗至和二年,拜御史中丞,指切時事無所避。嘉祐三年擢樞密副使,遷參知政事、樞密使。愛惜官資,凡內(nèi)降所與,多持不下。與韓琦同決策立英宗。英宗立,請老,命五日一至院。以彰信軍節(jié)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判許州,改鎮(zhèn)河陽三城。拜太子太師致仕。卒謚康節(jié)。全宋文·卷四○二
張昪(九九二——一○七七),字杲卿,韓城(今陜西韓城)人。舉進士,為楚丘主簿。累官度支員外郎,換六宅使、涇原秦鳳安撫都監(jiān),知絳州,改京西轉(zhuǎn)運使。歷戶部判官、開封府推官,至知雜御史,知慶州、秦州。至和二年,召兼侍讀,拜御史中丞。嘉祐三年,擢樞密副使,遷參知政事、樞密使,以彰信軍節(jié)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判許州,改鎮(zhèn)河陽三城。熙寧十年卒,年八十六,謚康節(jié)?!?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一八有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洛陽人,字世基。以父蔭補官。真宗時歷開封府西路都巡檢,勾當榷貨務(wù)。仁宗天圣中領(lǐng)昭州刺史,為并代兵馬鈴轄。元昊寇府州,德輿按兵不戰(zhàn),坐降為東染院使、河陽兵馬都監(jiān)。后領(lǐng)果州團練使,知冀州、趙州,捕誅云翼卒首謀為亂者。徙陳州鈴轄,卒。
人物簡介
【生卒】:?—1056 【介紹】: 宋并州祁縣人,初名克明,字季長。王溥孫。真宗咸平中尚太宗女鄭國公主,除駙馬都尉。為徐州團練使時,筑堤城南,以御水患。歷同知樞密院事、樞密副使、樞密使,后加使相。時無外戚輔政者,而貽永在樞府十五年,迄無過失,人稱其謙靜。卒謚康靖。全宋詩
王貽永,字季長,并州祁縣(今屬山西)人。王溥孫。真宗咸平中娶太宗女鄭國公主,授駙馬都尉。歷知單州、徐州。仁宗即位,改知澶、定、天雄、鄆等州軍??刀ㄔ辏ㄒ弧鹚摹穑┻獦忻茉菏拢w樞密使。慶歷六年(一○四六)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至和初卒。謚康靖?!?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六四有傳。全宋文·卷三六○
王貽永(九八六——一○五六),字季長,并州祁縣(今山西祁縣)人。王溥之孫,初名克明,咸平中尚太宗女鄭國公主,乃改名貽永。授右衛(wèi)將軍、駙馬都尉,歷知單州、澶州、定州、天雄軍、鄆州、成德軍?;实v中,擢樞密院使,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加兼侍中。至和初,出領(lǐng)彰德軍節(jié)度使,以疾辭,拜尚書右仆射、檢校太師兼侍中,充景靈宮使。嘉祐元年五月卒,年七十一,謚康靖。《宋史》卷四六四有傳,又見《東都事略》卷一八,《宋會要輯稿》禮四一之五○。
人物簡介
【生卒】:996—1083 【介紹】: 宋應天府虞城人,字叔平。仁宗天圣五年進士。為開封府推官。出知洪州,筑臨江石堤,水不為患。歷官知制誥。蘇舜欽等以群飲被逐,概言預會者皆館閣名士,為之開脫。為翰林學士,聘契丹,甚見禮重。嘉祐間累官至樞密使、參知政事。以太子少師致仕。退居十五年,嘗集古今諫爭事為《諫林》。卒謚康靖。全宋詩
趙概(九九六~一○八三),初名禋,字叔平,虞城(今河南虞城北)人。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進士(《青箱雜記》卷八)。通判海州,為集賢校理、開封府推官。歷知洪、青、滁、鄆、徐州及應天府。預修起居注。累官樞密使、參知政事,以太子少師致仕。退居十五年,于神宗元豐六年卒,年八十八(《青箱雜記》卷八作八十六)。贈太子太師,謚康靖。《宋史》卷三一八、《東都事略》卷七一有傳。今錄詩四首。全宋文·卷四三六
趙槩(九九六——一○八三),字叔平,初名禋,南京虞城(今河南虞城西南)人。登進士第,通判海州。為集賢校理、開封府推官。出知洪州。加直集賢院、知青州、滁州。除天章閣待制,知制誥。知蘇州,入為翰林學士。以龍圖閣學士知鄆州、應天府,代韓絳為御史中丞。嘉祐七年,自樞密副使遷參知政事。熙寧初,拜觀文殿學士、知徐州。自左丞轉(zhuǎn)吏部尚書,以太子少師致仕。集古今諫諍事為《諫林》一百二十卷上之。元豐六年卒,年八十八,謚康靖。著有《日記》一卷、《見聞錄》二卷、集若干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一八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997—1066 【介紹】: 宋許州陽翟人,字勝之。真宗天禧三年進士。累官起居舍人、知諫院、三司戶部副使,出知數(shù)州府。仁宗至和元年,召拜參知政事,改樞密副使。因與樞密使宋庠議不合,自請罷。旋除鄜延路經(jīng)略安撫使、判延州。英宗即位,以安武軍節(jié)度使留再任。為邊帥既久,號習邊事,然無甚顯績。卒謚康穆。全宋詩
程戡(九九七~一○六六),字勝之,許州陽翟(今河南禹州)人。真宗天禧三年(一○一九)進士,授涇州觀察推官。歷知渭、歸、鳳翔、永興、瀛、益諸州府,累官參知政事。仁宗嘉祐五年(一○六○)為鄜延路經(jīng)略安撫使判延州。英宗治平三年卒,年七十(《樂全集》卷三六《程公神道碑銘》,《東都事略》卷七○、《隆平集》卷八作七十七)。謚康穆?!?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九二、《東都事略》卷七○、《隆平集》卷八有傳。全宋文·卷四七九
程戡(九九七——一○六六),字勝之,許州陽翟(今河南禹縣)人。天禧三年舉進士甲科,補涇州觀察推官,歷判許州、蘄州、虔州,知歸州,召為三司度支判官。寶元中擢天章閣待制、陜西都轉(zhuǎn)運使。未幾知渭州,又進樞密直學士、知成都府。慶歷八年降知鳳翔府,尋遷河中,復為樞密直學士、知永興軍,徙瀛州,四遷給事中?;实v中知益州,遷端明殿學士。至和元年召拜參知政事,改尚書戶部侍郎、樞密副使,拜宣徽南院使,出判延州。嘉祐中除吏部侍郎、觀文殿學士,累官武安軍節(jié)度使。治平三年卒,年七十。謚康穆。見《樂全集》卷三六《程公神道碑銘》,《宋史》卷二九二本傳。
人物簡介
李康伯,仁宗明道中為閣門祗候(《宋史》卷二九九《李垂傳》)??刀ㄔ辏ㄒ弧鹚摹穑?,由鄜州安撫都監(jiān)移均州都監(jiān)(《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二六、一二七)。慶歷四年(一○四四),徙知瀘州(同上書卷一五一)。七年,以太子府率致仕(清光緒《襄陽府志》)卷一八)。
人物簡介
胡志康,字永寧,如皋(今屬江蘇)人。瑗長子。仁宗慶歷六年(一○四六)進士。仕終承務(wù)郎、杭州觀察推官。事見明嘉靖《惟揚志》卷二二。
人物簡介
【生卒】:1006—1087 【介紹】: 宋陜州夏縣人,字伯康。司馬池子。以父任為秘書省校書郎。為鄭縣主簿,年少治政有方,上下驚服。歷知祁縣、宜興、安州等,所至有政績。歷官十七遷,至太中大夫。與弟光友愛始終,光平時所論天下事,頗得旦之助。
人物簡介
【生卒】:1009—1086 【介紹】: 宋蘇州人,字公辟。仁宗景祐元年進士。歷知南康軍、楚州,提點夔州路刑獄,徙河東路。晉地山谷春夏多水,師孟出錢開渠筑堰,淤良田萬八千頃。自江西轉(zhuǎn)運使改知福州,治行為東南之最。累知廣州、越州、青州,為政簡嚴,痛懲豪惡,民為立生祠。全宋詩
程師孟(一○○九~一○八六,)字公辟,吳(今江蘇蘇州)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進士(《吳郡志》卷三五)。歷知南康軍、楚州、洪州。入判三司都磨勘司,出為江西轉(zhuǎn)運使,知福州。神宗熙寧六年(一○七三),知廣州(《續(xù)資冶通鑒長編》卷二四二)。九年,入為給事中,判都水監(jiān)。出知越州、青州,致仕。哲宗元祐元年卒,年七十八(同上書卷三九○)?!?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三一、四二六有傳。今錄詩四十首。全宋文·卷九三○
程師孟(一○○九——一○八六),字公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登景祐元年進士甲科,累知南康軍、楚州,提點夔路刑獄。徙河東路,又為度支判官,知洪州。判三司都磨勘司,出為江西轉(zhuǎn)運使,有政聲。熙寧元年,加直昭文館、知福州。改廣州,為課最,以為給事中、集賢殿修撰、判都水監(jiān)。十年,罷判將作監(jiān)歸班。復起知越州、青州。元豐二年,降為右諫議大夫,遂以光祿大夫致仕。元祐元年十月卒,年七十八。著有文集二十卷、《奏議》十五卷、《奏錄》一卷、《長樂集》一卷、《續(xù)會稽掇英集》二十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三一有傳(卷四二六重出),又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九○,《宋史·藝文志》二、七、八。
人物簡介
【生卒】:1011—1077 【介紹】: 宋范陽人,后遷河南,字堯夫,自號安樂先生、伊川翁。少有志,讀書蘇門山百源上。北海李之才攝共城令,以《河圖》、《洛書》及象數(shù)之學授之。妙悟神契,多所自得。富弼、司馬光、呂公著退居洛中,恒相從游。雍歲時耕稼,僅給衣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寧中,先后被召授官,皆不赴。創(chuàng)“先天學”,以為萬物皆由“太極”演化而成,而社會時在退化。卒謚康節(jié)。有《觀物篇》、《先天圖》、《伊川擊壤集》、《皇極經(jīng)世》等。全宋詩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堯夫。祖籍范陽(今河北涿州),早年隨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輝縣)蘇門山下,筑室蘇門山百源上讀書,學者稱百源先生。與周敦頤、程頤、程顥齊名,以治《易》、先天象數(shù)之學著稱。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陽,以教授生徒為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陽天宮寺西天津橋南五代節(jié)度使安審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間,為雍新居,名安樂窩,因自號安樂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寧初,曾兩度被薦舉,均稱疾不赴。富弼、司馬光、呂公著等退居洛陽時,恒相從游。熙寧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賜謚康節(jié)。有《伊川擊壤集》二十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二七有傳。 邵雍詩,以張蓉鏡,邵淵耀跋明初刻《伊川擊壤集》為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縣宋墓出土之《邵堯夫先生詩全集》九卷(簡稱宋本)、蔡弼重編《重刊邵堯夫擊壤集》六卷(簡稱蔡本),及元刻本(簡稱元本)、明隆慶元年黃吉甫刻本(簡稱黃本)、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底本編末之集外詩與新輯得之集外詩合編為第二十一卷。全宋文·卷九八六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堯夫,范陽(今河北涿州)人,隨父徙共城(今河南輝縣)。少為學堅苦刻厲。周游南北,從李之才受《河圖》、《洛書》及象數(shù)之學,探賾索隱,多所自得,著書十馀萬言行于世。后至洛,富弼、司馬光、呂公著退居洛中,雅敬之,為市園宅,遂歲時耕種,名其居曰「安樂窩」,自號安樂先生。嘉祐及熙寧中,先后被召,授將作監(jiān)主簿,補潁州團練推官,皆稱疾不赴。熙寧十年卒,年六十七,元祐中賜謚康節(jié)。著《皇極經(jīng)世》、《觀物內(nèi)外篇》、《漁樵對問》及詩集《伊川擊壤集》等。建立先天象數(shù)學,為宋代著名道學家。見程顥《邵堯夫先生墓志銘》(《明道集》卷四),《宋史》卷四二七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1011—1052 【介紹】: 宋楚州山陽人,字潛叔。趙稹從子。少涉書史,尤刻意刑名之學。以蔭試將作監(jiān)主簿,歷樂清縣令、寧海軍節(jié)度推官。知江山縣,遇事明斷,吏屬不敢妄為,境內(nèi)安然,道不拾遺。后知康州,死于儂智高之難。謚壯憫。
人物簡介
【生卒】:1011—1084 【介紹】: 宋蔡州上蔡人,初名煥斗,字擇之。少學古文于穆修,又從孫明復受經(jīng)學。仁宗寶元元年進士。出知袁州,首建學官,置生徒,學校始盛。英宗朝同修起居注、知制誥,加龍圖閣直學士、權(quán)知開封府。神宗即位,入知通進、銀臺司。王安石執(zhí)政,諷求其罪,謫忠正軍節(jié)度副使。元豐中主管西京御史臺,移知信陽軍。工詩文。有《龍學文集》。全宋詩
祖無擇(一○一○~一○八五,生年參《龍學文集》所附《龍學始末》及《咸淳臨安志》卷八九),字擇之,上蔡(今屬河南)人。仁宗景祐五年(一○三八)進士。歷知南康軍、海州,皇祐元年(一○四九)擢廣南東路轉(zhuǎn)運使,入直集賢院。五年知袁州,嘉祐初改知陜府,遷湖北轉(zhuǎn)運使,入為中書舍人。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加龍圖閣直學士,權(quán)知開封府,進龍圖閣學士,知鄭、杭二州。神宗立,知通進銀臺司。熙寧三年(一○七○)謫忠正軍節(jié)度副使。元豐六年(一○八三)分司西京御史臺,移知信陽軍,八年卒,年七十六。有《洛陽九老祖龍學文集》十六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三一有傳。 祖無擇詩,以宜秋館校刊徐氏積學齋景宋鈔本《祖龍學文集》(其中詩四卷)為底本,參校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文淵閣本)、南昌彭氏知圣道齋鈔本(簡稱彭本)。底本第五、六兩卷收入之祖氏與他人和詩及從《至元嘉禾志》等書中輯得之集外詩,合編為一卷。全宋文·卷九三四
祖無擇(?——一○八五),字擇之,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寶元元年登進士第,授承奉郎、通判齊州。歷知南康軍、海州。皇祐中,提點廣南東路、荊湖北路刑獄,改廣東轉(zhuǎn)運使。入直集賢院,又出知袁州。英宗朝,糾察在京刑獄,遷左諫議大夫,進龍圖閣學士。歷知開封府及鄭、杭二州。神宗立,知通進、銀臺司。為王安石所斥,謫忠正軍節(jié)度副使。尋復光祿卿、秘書監(jiān)、集賢院學士,主管西京御史臺,移知信陽軍。元豐八年卒。著有《龍學文集》?!?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三一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