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吳都(吳都)  拼音:wú dū
地名:(1)在今江蘇省吳縣,因春秋時吳國以此為都城而得名。(2)三國時孫權(quán)建國,以建業(yè)為都,號稱吳都。晉左思有〈吳都賦〉。
《國語辭典》:建康  拼音:jiàn kāng
1.地名。位于今江蘇省江寧縣南。東晉改建業(yè)縣為建康,隋又改稱江寧。
2.東漢順帝的年號。(西元144)
《國語辭典》:橫塘(橫塘)  拼音:héng táng
1.三國吳時所興建的古堤,在今南京市西南,秦淮河南岸。
2.泛指水塘、池塘。唐。溫庭筠 池塘七夕詩:「萬家砧杵三篙水,一夕橫塘似舊游?!?/div>
《漢語大詞典》:神龍(神龍)
(1).謂龍。相傳龍變化莫測,故有此稱。《韓詩外傳》卷五:“如神龍變化,斐斐文章,大哉,《關(guān)雎》之道也!”文選·張衡〈西京賦〉:“若神龍之變化,章后皇之為貴?!?薛綜 注:“龍出則昇天,潛則泥蟠,故云變化?!?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烏仗那國:“我所仗劍,神龍見授,以誅后伏,以斬不臣。”
(2). 三國 吳 都 建業(yè) 正殿名。文選·左思〈吳都賦〉:“抗 神龍 之華殿,施榮楯而捷獵?!?劉逵 注:“ 神龍 , 建業(yè) 正殿名?!?/div>
《漢語大詞典》:青溪(青谿)
亦作“ 青谿 ”。
(1).碧綠的溪水。 唐 杜甫 《萬丈潭》詩:“青溪含冥寞,神物有顯晦?!?唐 盧鴻一 《嵩山十志·樾館》詩:“紫巖隈兮青谿側(cè),云松煙蔦兮千古色?!?br />(2).古縣名。今 浙江省 淳安縣 。 北宋 方臘 起義于此。起義失敗后,縣名改為 淳安 。 宋 徐夢莘 三朝北盟會編卷二一八:“ 孫覿 《韓世忠墓誌銘》曰:‘ 宣和 初,妖人 方臘 起 青溪 ,不旬朝,眾萬數(shù),破 衢 、 婺 、 杭 、 睦 、 歙 五州, 江 淮 大震。’”
(3).古水名。指 三國 吳 在 建業(yè)城 東南所鑿 東渠 。發(fā)源于今 江蘇省 南京市 鍾山 西南,流經(jīng) 南京 市區(qū)入 秦淮河 ,曲折達十余里,亦名 九曲青溪 。年久湮廢,今僅存入 秦淮河 的一段。 唐 楊炯 《少室山少姨廟碑》:“亦猶 蔣侯 三妺, 青谿 之軌跡可尋; 虞帝 二妃, 湘水 之波瀾未歇?!?宋 周必大 《記金陵登覽》:“城中 青溪 ,入 秦淮 頗堙廢?!?清 王士禛 《秦淮雜詩》之六:“ 青溪 水木最清華, 王 謝 烏衣 六代夸?!?br />(4).古水名。在今 湖北省 境內(nèi)。以源出 青山 ,故稱。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沮水:“ 沮水 南逕 臨沮縣 西, 青谿水 注之。水出縣西 青山 ,山之東有 濫泉 ,即 青谿 之源也……以源出 青山 ,故以 青谿 為名。” 唐 駱賓王 《秋日于益州李長史宅宴序》:“五岳棲真,窅眇 青溪 之上;六爻貞遁,寂寞滄海之濱?!?br />(5).山名。在今 湖北省 當陽市 。
《漢語大詞典》:東府(東府)
(1). 東晉 、 南朝 都 建業(yè) 時丞相兼領(lǐng) 揚州 刺史的治所。故址在今 江蘇省 南京市 內(nèi)。《文選·謝惠連〈祭古冢文〉》:“ 東府 掘城北壍,入丈餘,得古冢?!?李善 注引《丹陽記》:“ 東府城 ,西則 簡文 會稽王 時第,東則 孝文 王道子 府。 道子 領(lǐng) 揚州 ,仍住先舍,故俗稱 東府 ?!?span id="c7hyqd9" class="book">《宋書·武帝紀上》:“公還 東府 ,大治水軍。” 宋 王安石 《金陵懷古》詩之一:“ 東府 舊基留佛剎,《后庭》餘唱落船窗?!?元 戴良 《送欽上人》詩:“鐵甕緣 江 即 東府 ,璚花隔岸是 揚州 ?!?br />(2). 唐 宋 時指丞相府。 唐 王勃 《常州刺史平原郡開國公行狀》:“ 高祖 勛逾黜 夏 ,業(yè)擅勘 黎 ,置酒醴於南宮,揚旌旆於東府?!?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十六:“ 永年 ( 王永年 )知 叔皮 ( 趙叔皮 )嘗於上元夜微步游閭里,乃夜叩東府門告變云: 叔皮 乃弟 叔敖 私詣卜者,為已有天命,謀作亂?!?宋 陸游 《投梁參政》詩:“回首長安城,未忍便萬里。袖詩叩東府,再拜求望履。”
《漢語大詞典》:武昌魚(武昌魚)
三國 吳 嗣主 孫晧 從 建業(yè) 遷都 武昌 ,丞相 陸凱 進諫,疏中引童謠:“寧飲 建業(yè) 水,不食 武昌 魚”。見三國志·吳志·陸凱傳。 武昌 魚指 武昌 附近所產(chǎn)的團頭魴。 唐 岑參 《送費子歸武昌》詩:“秋來倍憶 武昌 魚,夢著只在 巴陵 道。” 明 李贄 《與劉肖川書》:“但恐檀越遠去,外護無依,不肖當為 武昌 魚,任人膾炙矣?!?毛澤東 《水調(diào)歌頭·游泳》詞:“才飲 長沙 水,又食 武昌 魚?!?/div>
《國語辭典》:司馬門(司馬門)  拼音:sī mǎ mén
王宮的外門。因司馬主武事,宮門有士兵守衛(wèi),故稱為「司馬門」?!妒酚?。卷七。項羽本紀》:「至咸陽,留司馬門三日,趙高不見,有不信之心?!埂度龂?。卷一九。魏書。陳思王植傳》:「植嘗乘車行馳道中,開司馬門出?!?/div>
《國語辭典》:天發(fā)神讖碑(天發(fā)神讖碑)  拼音:tiān fā shén chèn bēi
三國吳末帝天璽元年(西元276)刻立。此碑結(jié)構(gòu)是以隸書筆法作方整的篆體,筆力峻厚,造形奇特。原石于清嘉慶年間在南京孔廟毀于火,現(xiàn)存拓本。也稱為「三段碑」、「吳天璽紀功碑」。
《漢語大詞典》:衣冠南渡
(1). 西晉 末, 晉元帝 渡 江 ,建都 建業(yè) (今 江蘇 南京 ),中原士族相隨南逃,史稱“衣冠南渡”。 唐 劉知幾 史通·邑里:“異哉, 晉氏 之有天下也!自 雒陽 蕩覆,衣冠南渡, 江 左僑立州縣,不存桑梓。”后用以借指 唐 “ 安 史 之亂”后,中原士庶避亂南奔之事。 唐 杜甫 《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見寄》詩:“邊塞 西蕃 最充斥,衣冠南渡多崩奔?!?br />(2).指 北宋 末, 宋高宗 渡 江 ,建都 臨安 (今 浙江 杭州 ),中原士庶南遷之事。 宋 陸游 《論選用西北士大夫札子》:“臣伏睹方今,雖中原未復,然往者衣冠南渡,蓋亦眾矣。” 姚瑩 《論詩絕句》之三四:“衣冠南渡依 江 左,文獻中州滅沒間;誰與詩場鬭金炬, 劒南 身后有 遺山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