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5詞典 1分類詞匯 4
《漢語大詞典》:異學(xué)(異學(xué))
(1).指異教。《〈百喻經(jīng)〉序》:“是時(shí)會(huì)中有異學(xué)梵志五百人俱?!?br />(2).指異教徒。法苑珠林卷十九:“ 大迦葉 所選得千人……知皆能論議,降伏異學(xué)。”
(3).舊指儒家以外的其他學(xué)派、學(xué)說。 宋 王安石 《答曾子固書》:“ 揚(yáng)雄 雖為不好非圣人之書,然而 墨 、 晏 、 鄒 、 莊 、 申 、 韓 ,亦何所不讀?彼致其知而后讀,以有所去取,故異學(xué)不能亂也。” 宋 陸游 《書房雜詠》之一:“異學(xué)方攘斥,浮文亦掃除?!?清 劉大櫆 《祭尹少宰文》:“醇儒不作,異學(xué)披猖,雜揉老佛,入陰出陽。”
《國語辭典》:異道(異道)  拼音:yì dào
1.不同的方法?!妒酚?。卷八七。李斯傳》:「明主圣王之所以能久處尊位,長執(zhí)重勢,而獨(dú)擅天下之利者,非有異道也?!?br />2.不同的思想、立論。《漢書。卷五六。董仲舒?zhèn)鳌罚骸附駧煯惖溃水愓?,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tǒng)。」
3.所行的路徑不同。《漢書。卷五四。李廣傳》:「后三歲,廣以郎中令將四千騎出右北平,博望侯張騫將萬騎與廣俱,異道。」
《國語辭典》:異教(異教)  拼音:yì jiào
非正統(tǒng)的教派,通稱為「異教」。
《漢語大詞典》:異流(異流)
亦作“異流”。
(1).水分開流動(dòng)。比喻不相來往。《三國志·蜀志·杜微傳》:“服聞德行,飢渴歷時(shí),清濁異流,無緣咨覯?!?南朝 梁 江淹 《古意報(bào)袁功曹》詩:“ 涇 渭 各異流,恩情從此分?!?胡之驥 注:“ 涇 濁 渭 清,合流三百里不混。”
(2).分成不同流派。亦指不同流派。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諸子:“然則鬻惟文友, 李 實(shí) 孔 師,圣賢并世,而經(jīng)子異流矣?!?魯迅 《墳·未有天才之前》:“作者和讀者互相為因果,排斥異流,抬上國粹?!?br />(3).異教流輩。指道人、方士等。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內(nèi)臣職掌紀(jì)略:“﹝ 魏學(xué)顏 ﹞且癖好黃白之事,門多異流。雖屢為丹客哄騙,而至老不厭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