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4詞典 1分類詞匯 23
《國語辭典》:引領(引領)  拼音:yǐn lǐng
1.伸長脖子。表示殷切期盼?!蹲髠?。成公十三年》:「我君景公引領西望曰:『庶撫我乎!』」《文選。潘岳。河陽縣作詩二首之二》:「引領望京室,南路在伐柯?!?br />2.帶領。元。關漢卿《五侯宴》第四折:「雌雞終日引領眾鴨趁食?!埂端疂G傳》第二回:「董將士使個人,將著書簡,引領高俅徑到學士府內(nèi)。」
《漢語大詞典》:引去
(1).離去;引退。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居歲餘,賓客門下舍人稍稍引去者過半。” 唐 元稹 《有唐贈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銘》:“近世未有心膽既強,聲勢方穩(wěn),而能自引去者?!?宋 周密 齊東野語·張魏公二事:“教官大窘,引去。” 清 惲敬 《南華九老會詩譜序》:“一旦宦達矣,名溢於朝,祿豐於室,又相率引去以為高。”
(2).謂引兵退去。三國志·魏志·典韋傳:“ 布 眾退。會日暮, 太祖 乃得引去?!?span id="pcf1ltq" class="book">《新唐書·突厥傳上》:“ 李靖 與戰(zhàn) 靈州 ,虜引去。”元史·太祖紀:“ 遮別 攻 東京 不拔,即引去?!?/div>
《國語辭典》:引避  拼音:yǐn bì
1.回避、躲開?!逗鬂h書。卷三。肅宗孝章帝紀》:「方春,所過無得有所伐殺。車可以引避,引避之?!埂缎绿茣>硪欢?。蕭至忠傳》:「至忠少與友期諸路,會雨雪,人引避。」
2.辭官引退以讓賢者。宋。歐陽修 乞出第三劄子:「而臣以顧惜國體,既不當更與誨等辯正,便合引避去位?!顾?。陸游《老學庵筆記》卷四:「或曰:『何執(zhí)中嘗封慶國公矣?!粶唬骸簣?zhí)中不知引避,此何足為法哉!』」
《漢語大詞典》:退歸(退歸)
(1).辭官歸田;引退。 唐 韓愈 《贈太傅董公行狀》:“在宰相位凡五年,所奏於上前者,皆二帝三王之道……退歸,未嘗言所言於上者於人?!?span id="sqm1zlo" class="book">《兒女英雄傳》第十五回:“大約宦途的味兒不過如此,不如退歸林下,遍走江湖,結(jié)識幾個肝膽英雄。”《蕩寇志》第一三○回:“ 召忻 因此請於 希真 ,歸田就隱, 希真 留其平定 梁山 ,再行退歸。”
(2).退回;返歸。《東周列國志》第五回:“再三謝辭,退歸本國?!?span id="i5gcelo" class="book">《綠野仙蹤》第七四回:“他多要幾兩銀子,暫且退歸,過一二年與再來,何如?”
《漢語大詞典》:退身
(1).引退;隱居。管子·宙合:“故退身不舍端,修業(yè)不息版,以待清明?!?漢 嚴忌 《哀時命》:“孰魁摧之可久兮,愿退身而窮處。” 唐 元結(jié) 《處規(guī)》:“吾厭世人飾言以由道,藏智以全璞,退身以顯行,設機以樹名?!?清 吳敏樹 《湖北按察使貴陽唐子方先生哀辭》:“原公之始,方被任而決於退身?!?br />(2).指脫身。 丁玲 《韋護》第三章:“他想自動辭脫一切職務,退身出來,離開這里?!?br />(3).后退。 孫犁 《澹定集·〈善闇室紀年〉摘抄》:“另一方面也因為家有一點恒產(chǎn),有退身之路,可以不依附他人,所以能把腰直立起來?!?/div>
《漢語大詞典》:引身
抽身;引退。 戰(zhàn)國 楚 宋玉 《神女賦》:“歡情未接,將辭而去,遷延引身,不可親附?!?唐 韓愈 《順宗實錄五》:“豈可如此自毀壞,擺袖引身而去?!?清 惲敬 《〈南華九老會詩譜〉序》:“是故過於進,將為患失之鄙夫;過於退,不失為引身之君子?!?/div>
分類:抽身引退
《國語辭典》:屏退  拼音:bǐng tuì
斥退,叫人避開?!端鍟>硪蝗?。音樂志上》:「圣人造樂,導迎和氣,惡情屏退,善心興起。」《三國演義》第一三回:「帝乃屏退左右,泣諭詡曰:『卿能憐漢朝,救朕命乎?』」
《國語辭典》:拂袖  拼音:fú xiù
1.振動衣袖,表示不悅或憤怒?!端问?。卷二八五。劉沆傳》:「奉使契丹,館伴杜防強沆以酒,沆沾醉拂袖起,因罵之,坐是出知潭州?!?br />2.拂動衣袖。南朝梁。元帝〈玄圃牛渚磯碑〉:「花飛拂袖,荷香人衣?!?/div>
《漢語大詞典》:退藏
(1).退歸躲藏;隱匿。 唐 杜甫 《七月三日亭午已后校熱退晚加小涼穩(wěn)睡有詩戲呈元二十一曹長》:“退藏恨雨師,健步聞旱魃。” 宋 司馬光 《祭雷道矩文》:“虜氣方沮,歛蹤退藏?!?魯迅 《彷徨·傷逝》:“死的寂靜有時也自己戰(zhàn)栗,自己退藏。”參見“ 退藏於密 ”。
(2).謂辭官引退,藏身不用。 唐 白居易 《元十八從事南海欲出廬山臨別舊居投和兼伸別情》詩:“我自退藏君變化,一杯可易得相逢?!?宋 蘇舜欽 《舟中感懷寄館中諸君》詩:“於時既無益,自合早退藏?!?元 耶律楚材 《云漢遠寄新詩四十韻因和而謝之》:“多士思登用,遺賢肯退藏?!?/div>
《國語辭典》:退藏于密(退藏於密)  拼音:tuì cáng yú mì
退隱藏身,不使人知,而使才能存養(yǎng)于內(nèi)?!兑捉?jīng)。系辭上》:「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div>
《國語辭典》:抽簪  拼音:chōu zān
1.拔取發(fā)際的簪。
2.簪纓為仕者飾物,故以抽簪比喻棄官歸隱?!赌鲜?。卷五六。庾域傳》:「汝若固志,吾亦抽簪?!埂段倪x。張協(xié)。詠史詩》:「抽簪解朝衣,散發(fā)歸海隅。」
《國語辭典》:里居  拼音:lǐ jū
1.古指官吏罷官歸田里而居?!稌?jīng)。酒誥》:「越百姓里居,罔敢湎于酒?!?br />2.聚居于一里之中。隋。王通《文中子。卷一○。關朗篇》:「人不里居,地不井受,終茍道也?!?br />3.居住的所在地,即住址。如:「請問里居何處?」
4.指籍貫。如:「這兩位詩人,不知其里居?!?/div>
《國語辭典》:抽身  拼音:chōu shēn
脫身離去,不參與其事?!段饔斡洝返诙嘶兀骸刚挼么蛄艘粋€倒退,遍體酥麻,兩腿酸軟,即忙的抽身便走?!埂都t樓夢》第六一回:「說畢,抽身進了臥房,將此事照前言回了鳳姐兒一遍?!?/div>
《國語辭典》:謝?。ㄖx?。 ?span id="5kwzqdk" class='label'>拼音:xiè bìng
以生病為藉口,拒見賓客,或拒絕做官。《史記。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傳》:「魏其謝病,屏居藍田南山之下數(shù)月,諸賓客辯士說之,莫能來?!?/div>
《漢語大詞典》:退處(退處)
退居;引退閑居。晏子春秋·問下二八:“夫上不諫上,下不顧民,退處山谷, 嬰 不識其何以為成行義者也?!?唐 韓愈 《為韋相公讓官表》:“方思退處里閭,何意恩澤益深?!?清 姚鼐 《〈西魏書〉序》:“ 南康 謝藴山 觀察,舊居史職,出剖郡符,間以退處,數(shù)年之暇,慨 魏收 之失當,撰西魏書二十卷以正其失?!?/div>
《漢語大詞典》:求退
(1).請求離去。列子·周穆王:“ 老成子 學幻於 尹文 先生,三年不告。 老成子 請其過而求退。”
(2).引退,自請辭職。 漢 蔡邕 《巴郡太守謝版》:“今月丁丑,一章自聞,乞閑冗抱關執(zhí)籥,不意録符銀青,授任千里。求退得進,后上先遷,為眾所怪,不合事宜。”晉書·張翰傳:“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難?!?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八:“ 尹文端公 和余‘飛’字韻云:‘鳥入青云倦亦飛?!髦猎偃[不已,想見當局者求退之難?!?/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