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南樓(南樓)
(1).在南面的樓。 南朝 宋 謝靈運 有《南樓中望所遲客》詩。 聞人倓 注:“ 靈運 《游名山志》:‘ 始寧 又北轉(zhuǎn)一汀,七里,直指舍下園南門樓,自南樓百許步對 橫山 ?!?唐 杜甫 《登兗州城樓》詩:“東郡趨庭日,南樓縱目初?!?宋 陸游 《蝶戀花·離小益作》詞:“千里斜陽鐘欲暝,憑高望斷南樓信?!?br />(2).古樓名。在 湖北省 鄂城縣 南。又名 玩月樓 。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容止:“ 庾太尉 ( 庾亮 )在 武昌 ,秋夜氣佳景清,使吏 殷浩 、 王胡之 之徒登 南樓 理詠?!?唐 李白 《陪宋中丞武昌夜飲懷古》詩:“清景 南樓 夜,風(fēng)流在 武昌 。”按 晉 武昌縣 ,為 武昌 郡治,即今 鄂城縣 。 唐 武昌縣 屬 鄂州 江夏郡 ,即今 武漢市 武昌 。 李白 所詠 南樓 ,實際上不是 庾亮 等所登的 南樓 。 宋 蘇軾 《九日次韻王鞏》:“聞道郎君閉東閣,且容老子上 南樓 。”
(3).古樓名。在 湖北省 武漢市 武昌 黃鶴山 頂。一名 白云樓 ,又名 岑樓 。 清 乾隆 中毀, 畢沅 重修之。 宋 陸游 入蜀記:“二十七日,郡集於 南樓 ,在 儀門 之南 石城 上,一曰 黃鶴山 。制度閎偉,登望尤勝。 鄂州 樓觀為多,而此獨得江山之要會, 山谷 所謂‘ 江 東 湖 北行畫圖, 鄂州 南樓天下無’是也?!?br />(4).古樓名。在 湖南 潭州 (今 長沙市 )。 唐 杜甫 《舟中夜雪有懷盧十四侍御弟》詩:“暗度 南樓 月,寒深 北渚 云?!?仇兆鰲 注:“ 邵 注謂 南樓 在 武昌 。 顧 注謂 南樓 在 岳陽 。 廬 注據(jù) 柳子厚 《長沙驛前南樓感舊》詩為證,是 南樓 即在 潭州 ?!?br />(5).古樓名。在 湖北省 江陵縣 東南。 唐 張九齡 嘗登此樓賦詩。 宋 張栻 重修,改名 曲江樓 。 宋 朱熹 《江陵府曲江樓記》:“ 敬夫 一日與客往而登焉……於是顧而嘆曰:‘此亦 曲江公 所謂 江陵郡 城 南樓 者邪!’”
(6).古樓名。在 廣西省 宜山縣 南,有 宋 黃庭堅 所書《范滂傳》刻石。 宋 嘉熙 中毀去。參閱明一統(tǒng)志《慶遠府志》。
(7).古樓名。在 云南省 昆明市 南。 明 西平侯 沐英 駐節(jié)此處,題曰“ 南樓 望遠”, 劉有年 有記。
《國語辭典》:盈手  拼音:yíng shǒu
滿手。唐。張九齡〈望月懷遠〉詩:「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漢語大詞典》:三張(三張)
(1).指 漢 末五斗米道的三個首領(lǐng) 張陵 、 張衡 、 張魯 。三人之名見三國志·魏志·張魯傳?;蛑^指 張陵 、 張魯 、 張角 。 宋 馬永易 實賓錄卷三:“ 后漢 順帝 時, 張陵 客游 蜀 土,斂租稅米,謀為亂階,時被蛇吞。其后 陵 孫 張魯 行其祖術(shù),后於 漢中 自稱師君。禍亂方起,為 曹公 所滅。又 中平 元年, 鉅鹿 張角 自稱黃天部師,有三十六將,皆著黃巾,眾至十萬, 何進 將兵滅之。珠林號為三 張 ?!?br />(2). 西晉 文學(xué)家 張載 與弟 張協(xié) 、 張亢 的合稱。晉書·張亢傳:“ 亢 字 季陽 ,才藻不逮二昆,亦有屬綴,又解音樂伎術(shù),時人謂 載 、 協(xié) 、 亢 , 陸機 、 云 曰 二陸 、 三張 。”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時序:“ 應(yīng) 、 傅 、三 張 之徒, 孫摯 、 成公 之屬,并結(jié)藻清英,流韻綺麗。” 唐 耿湋 《與清江上人及諸公宿李八昆季宅》詩:“更過三 張 價,東游愧 陸機 ?!?br />(3). 唐 之 張穉珪 、 張九齡 、 張休 先后出任 洪州 (今 江西 南昌 )太守,有德政,州人稱為三 張 。 宋 馬永易 實賓錄卷三:“ 唐 崔祐甫 為 洪州 都督,《張休遺愛碑》曰:昔 張穉珪 牧 洪州 ,甚得人譽, 張九齡 繼之,逮府君又有裕焉。故邦人有三 張 之目?!?/div>
《漢語大詞典》:張曲江(張曲江)
唐 張九齡 , 韶州 曲江 人,故稱“張曲江”。 宋 嚴(yán)羽 滄浪詩話·詩體:“以人而論,則有 張曲江 體。”
《漢語大詞典》:一雕雙兔(一鵰雙兔)
唐 李林甫 、 張九齡 、 裴耀卿 并為相, 李 抑揚 張 、 裴 自得, 張 裴 二人罄折卑遜,時人竊言“一鵰挾兩兔”。見 唐 鄭處誨 明皇雜錄卷下及新唐書·李林甫傳。后因以“一鵰雙兔”謂三人并列顯位,一人勢盛而兩人受其挾制。 清 錢謙益 《曲江歌十絕句奉寄香山何相公》之四:“偃月堂深仗馬閒,一鵰雙兔竝朝班。書生漫自夸前識,只恨胡雛 軋犖山 ?!?/div>
《國語辭典》:推賢進士(推賢進士)  拼音:tuī xián jìn shì
推舉賢人,引進學(xué)者。唐。姚崇〈答張九齡書〉:「近蒙獎擢,倍勵駑庸,每以推賢進士為務(wù),欲使公卿大夫稱職?!?/div>
《漢語大詞典》:翰林學(xué)士(翰林學(xué)士)
官名。 唐玄宗 開元 初以 張九齡 、 張說 、 陸堅 等掌四方表疏批答、應(yīng)和文章,號“翰林供奉”,與集賢院學(xué)士分司起草詔書及應(yīng)承皇帝的各種文字。 德宗 以后,翰林學(xué)士成為皇帝的親近顧問兼秘書官,常值宿內(nèi)廷,承命撰擬有關(guān)任免將相和冊后立太子等事的文告,有“內(nèi)相”之稱。 唐 代后期,往往即以翰林學(xué)士升任宰相。 北宋 翰林學(xué)士仍掌制誥。 清 代以翰林掌院學(xué)士為翰林院長官,其下有侍讀學(xué)士、侍講學(xué)士。 清 末復(fù)置翰林學(xué)士,僅備侍讀學(xué)士的升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