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62—1121 【介紹】: 宋饒州德興人,字知常,號吳園。神宗元豐五年進士。調(diào)臨江司理參軍,遂昌令。哲宗元祐中,冀封及大父母等,以通直郎致仕。徽宗聞其行義,召對,請罷杭州制造局。通判杭州,提舉江西常平,為轉(zhuǎn)運副使,改淮南轉(zhuǎn)運使,屢建言皆切時弊,權(quán)倖側(cè)目。坐陳花石綱之弊,責安置郴州,后得自便,終于家。性至孝,父病蠱戒鹽,根為食淡。有《吳園易解》、《春秋指南》、《歷代指掌編》等。
全宋文·卷二八六八
張根(一○六二——一一二一),字知常,號吳園,饒州德興(今江西德興)人。少入太學,元豐五年登進士第,調(diào)臨江司理參軍、遂昌令。屏處十年,召為親賢宅教授,通判杭州,提舉江西常平。大觀中為江西轉(zhuǎn)運副使,改淮南轉(zhuǎn)運使,加直龍圖閣。因條列茶鹽、常平、花石綱等利病,皆切時弊,權(quán)倖側(cè)目,乃摘所書奏牘注切草略,為傲慢不恭,責監(jiān)信州酒,再貶濠州團練副使、安置郴州。宣和三年以朝散大夫終于家,年六十。著有《春秋指南》十卷、《吳園易解》(存)。見汪藻《張公行狀》(《浮溪集》卷二四),《宋史》卷三五六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溫州永嘉人,字子充,號草堂。天資謹飭,喜問學。自六經(jīng)史傳諸子百家之說,皆通習而辨析之。性篤孝,居喪哀毀不自勝。日從事于治氣養(yǎng)心之術(shù)。徽宗政和二年上舍擢第。累遷洪州教授,以薦為國子學錄。有《草堂語錄》。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張繼先,字嘉聞,貴溪(今江西貴溪縣西)人(《虛靖真君詞》)。住信州龍虎山上清觀,嗣漢三十代天師。徽宗崇寧四年(一一○五)召至京,賜號虛靖先生。北宋末卒(《全宋詞》冊二頁七五五)。有《虛靖真君詞》一卷,明洪武中嗣孫四十三代天師宇初又編成《三十代天師虛靖真君語錄》七卷并作序。事見《宋會要輯稿》崇儒六之三四。張繼先詩,以影印《道藏·三十代天師虛靖真君語錄》為底本;新輯集外詩附編卷末。
全宋文·卷四○四五
張繼先(一○九二——一一二六),字嘉聞,又字道正,號翛然子,信州貴溪(今江西貴溪)人。漢張道陵之后,處仁子。九歲嗣教,為三十代正一天師,居龍虎山上清觀?;兆诙啻握偃雽m中問道。崇寧四年六月賜號虛靖先生,敕江東漕臣遷建上清觀,后改觀為宮。靖康元年金人圍汴京,徽宗遣使亟召赴闕,行至泗州而卒,年三十五。著有《明真破妄章頌》、《心說》等。明張宇初集其詩文編為《三十代天師虛靖真君語錄》七卷(存),又有《虛靖詞》傳世。見《宋會要輯稿》崇儒六之四三,《漢天師世家》卷三。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三七七二
張澄(?——一一四三),字如瑩,號澹巖,廬州舒城(今安徽舒城)人。大觀元年知臨川縣。靖康時為監(jiān)察御史,建炎初擢中書舍人。建炎二年試御史中丞,次年守尚書右丞、兼權(quán)中書侍郎。執(zhí)政才四十六日,罷為資政殿學士知江州、兼江東湖北制置使。坐朋附朱勝非等,責授秘書少監(jiān)、分司西京、衡州居住,后許便居,寓撫州。紹興十三年,以資政殿學士、提舉臨安府洞霄洞卒。有《澹巖集》四十卷。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一八、二○、二一、二二、二五、一四九,《宋史》卷二○八《藝文志》七,《撫州府志》卷九,《宋詩紀事》卷四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83—1166 【介紹】: 宋潤州丹陽人,字彥正,一作彥政,晚號華陽老人。入太學,三中首選,徽宗政和四年以上舍及第,特授太學官。除校書郎,論事與蔡京不合,被擠罷職。久之還故官,兼修《國朝會要》、校定御前文字。后累官中書舍人。高宗建炎初為給事中,以秦檜用事致仕。檜卒,召為吏部侍郎兼侍讀。在朝屢有論列,遷參知政事。告老,以資政殿學士知婺州,尋致仕。有《華陽集》等。
全宋詩
張綱(一○八三~一一六六),字彥正,晚號華陽老人,金壇(今屬江蘇)人(元《至順鎮(zhèn)江志》卷一八)。徽宗政和四年(一一一四),試上舍及第,釋褐授承事郎。五年,為國子正。六年,除太學博士、秘書省校書郎。八年因忤蔡京出主管成都玉局觀。宣和三年(一一二一),再除秘書省校書郎,兼修國朝會要。四年,除著作佐郎。五年,為屯田員外郎。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除兩浙提點刑獄。紹興二年(一一三二),改江東提點刑獄。三年,召為中書舍人。四年,遷給事中,以言事罷,提舉江州太平觀。二十三年,以左中奉大夫致仕。二十五年,秦檜死,起為給事中。二十六年,除吏部侍郎,兼侍講。二十七年五月為參知政事,九月,以年老辭機務(wù),除資政殿學士,出知婺州。二十八年,轉(zhuǎn)左大中大夫,依前充資政殿學士致仕。孝宗乾道二年卒,年八十四,謚章簡。有《華陽集》四十卷,其中詩五卷。又有《瀛洲唱和集》八卷等,已佚。事見本集卷四○附洪箴《張公行狀》,《宋史》卷三九○有傳?!埦V詩,以明萬歷二十五年金壇于文熙刻《華陽集》(藏北京圖書館,四部叢刊三編亦據(jù)此本影?。榈妆?,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兩宋名賢小集》(簡稱名賢小集)、《曲阿詩綜》。新輯集外詩一首,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三六六一
張綱(一○八三——一一六六),字彥正,晚號華陽老人,鎮(zhèn)江府金壇(今江蘇金壇)人。政和五年舉進士,徽宗以其三中首選,特除太學正,遷博士。宣和三年除校書郎。論事與蔡京不合,出管玉局觀。久之還故官,兼修《國朝會要》,校正御前文字。遷著作佐郎,為屯田、司勛郎。靖康元年,出為兩浙提刑。紹興二年,改江東提刑,次年擢中書舍人。四年,除給事中,以劾提舉江州太平觀。紹興二十三年引年致仕。二十五年召為吏部侍郎,次年兼侍講,權(quán)吏部尚書、參知政事。期年告老,以資政殿學士知婺州,尋致仕。乾道二年卒,年八十四,賜謚章簡。著有《尚書解》三十卷、《六經(jīng)辨疑》五卷、《確論》十卷、《聞見錄》五卷、《華陽集》四十卷。見所撰《乞?qū)m觀第四狀》(《華陽集》卷一六)、洪箴《張公行狀》(《華陽集》卷四○)、《宋史》卷三九○本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張如遠,號茅山居士。哲宗紹圣間居永州零陵(清光緒《零陵縣志》卷一四)。今錄詩三首。
全宋詩
張昭遠,號茅山居士。高宗紹興八年(一一三八)居零陵,與澹巖長老了思有交。事見《八瓊室金石補正》卷九六。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三四○三
張昭遠,自號茅山居士。紹興初為宮使、徽猷閣待制。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張仁及,字顏厚,自號順應(yīng)居士,龍泉(今屬浙江)人。徽宗崇寧二年(一一○三)進士。調(diào)永嘉縣主簿,攝樂清縣事。為明州、泰州教授,除諸王府直講。宣和四年(一一二二),為諸王府記室,權(quán)太子侍講。高宗建炎初,主管洞霄宮。紹興十年(一一四○)致仕。清同治《龍泉縣志》卷一○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84—1145 【介紹】: 宋常州晉陵人,字子固,一字全真,號東山居士。徽宗崇寧二年進士。擢監(jiān)察御史。高宗建炎初上防淮渡江利害六事,主張恢復(fù)中原,反對畫江自守。歷御史中丞、翰林學士、同簽書樞密院事。四年,除參知政事。未幾罷知紹興府,改福州。六年,復(fù)參知政事,兼權(quán)樞密院事。后歷知婺州、洪州、建康府。卒謚文靖。有《毗陵集》。
全宋詩
張守(一○八四~一一四五),字子固,一字全真,常州晉陵(今江蘇常州)人?;兆诔鐚幵辏ㄒ灰弧鸲┻M士,又舉詞學兼茂科。除詳定《九域圖志》編修官,擢監(jiān)察御史。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遷御史中丞。四年,除參知政事。紹興二年(一一三二)出知紹興府,改知福州。六年,再除參知政事兼權(quán)樞密院事。八年,出知洪州。十年,改知紹興府,以忤秦檜乞退奉祠。十四年,起知建康府,卒于任。謚文靖。著有《毗陵集》五十卷,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十五卷(其中詩二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七五有傳?!埵卦姡杂坝∥臏Y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校以武英殿聚珍版叢書本(簡稱武英殿本)。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三七七九
張守(一○八四——一一四五),字全真,一字子固,常州晉陵(今江蘇常州)人。登崇寧元年進士第,再中詞科。宣和末為監(jiān)察御史,以憂去。建炎初免喪,復(fù)除監(jiān)察御史,改殿中侍御史。三年,為起居郎、中書舍人,遷御史中丞,擢翰林學士。九月,拜端明殿學士、同簽書樞密院事。四年五月,拜參知政事。紹興元年八月罷。其后歷知紹興府、福州、平江府。六年十二月再拜參知政事兼權(quán)樞密院事。八年,出知婺州,尋除江南西路安撫制置大使兼知洪州。十年,移知紹興府。十四年,為江南東路安撫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次年卒,謚文靖。有《毗陵集》五十卷、奏議二十五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七五有傳,又見本集《四老堂記》,《建炎以來系年要錄》有關(guān)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一八、二二。

人物簡介

簡介
字子賢,號墨莊,高郵(今屬江蘇)人。少時居湖南,南宋建炎年間遷居揚州,好著作,喜藏書。著有《墨莊漫錄》十卷,書中「多記雜事, 亦頗及考證」,該書有記王安石偏頭痛的醫(yī)案。
全宋文·卷三八二○
張邦基,字子賢,高郵(今江蘇高郵)人。著有《墨莊漫錄》十卷(存)。按《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三,張邦基通判廬州,兄邦昌家眷寄寓其處。又張邦昌字子能,而《墨莊漫錄》作者字子賢。疑著《墨莊漫錄》之邦基,即邦昌之弟。邦昌為東光(今河北東光)人,蓋邦基南渡后寓居高郵,遂自稱淮海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91—約1175 【介紹】: 宋福州長樂人,字仲宗,號蘆川老隱,又號真隱山人?;兆谡?、宣和間,以詞名。欽宗靖康元年李綱任親征行營使,為屬官。南渡后恥與秦檜同朝,棄官歸。高宗紹興中因作送胡銓及寄李綱詞,激怒檜,除名。有《歸來集》、《蘆川居士詞》。
全宋詩
張元干(一○九一~一一六一),字仲宗,號真隱山人、蘆川居士,永福(今福建永泰)人。早歲隨父宦游,嘗從徐俯學詩?;兆谡烷g以上舍釋褐。宣和七年(一一二五)為陳留縣丞。欽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應(yīng)東京留守兼親征行營使李綱辟,旋與綱同日遭貶。金兵陷汴,避難吳越間。高宗建炎中起為將作監(jiān),撫諭使,隨高宗避兵明州,因事得罪,紹興元年(一一三一)以右朝奉郎致仕。十二年,胡銓上書乞斬秦檜,貶新州編管,元干在福州作《賀新郎》詞壯其行。二十一年,坐作詞事追赴臨安大理寺,削籍除名。三十一年卒,年七十一。元干為宋代著名愛國詞人,詞風豪壯,其子靖裒刻為《蘆川居士詞》二卷傳世。又有《蘆川歸來集》十五卷、附錄一卷,已殘。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增輯為《蘆川歸來集》十卷。事見今人曹濟平《張元干年譜簡編》、王兆鵬《張元干年譜》?!堅稍?,以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蘆川歸來集》為底本,校以清抄殘本(存六卷,其卷六、七為詩,簡稱殘本,藏北京圖書館),酌校一九七八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簡稱排印本)。新輯集外詩附編卷末。
詞學圖錄
張元干(1091-1170) 字仲宗,自號蘆川居士、真隱山人。福州人。辛派詞人先驅(qū)。有《蘆川歸來集》、《蘆川詞》。
全宋文·卷四○○五
張元干(一○九一——一一六一),字仲宗,號蘆川老隱,又號真隱山人,福州永福(今福建永福)人。政和中以太學上舍釋褐。靖康初為李綱行營屬官,抗擊金兵。南渡后官至將作少監(jiān)。恥與奸佞同朝,四十一歲遂致仕。紹興中,坐以詞送胡銓,得罪除名。紹興三十一年卒,年七十一。見王兆鵬《張元干年譜》(南京出版社一九八九年版)。元干工詩詞,著有《蘆川歸來集》、《蘆川詞》一卷(存)。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92—1159 【介紹】: 宋杭州錢塘人,字子韶,號橫浦居士,又號無垢居士。少游京師,從學于楊時。高宗紹興二年進士第一。歷著作郎及禮部、刑部侍郎等職。因與秦檜不和,被謫南安軍十四年。檜死,起知溫州。研思經(jīng)學,多有訓解。卒謚文忠。有《橫浦集》、《孟子傳》。
全宋詩
張九成(一○九二~一一五九),字子韶,自號無垢居士,謫南安后號橫浦居士,祖籍開封(今屬河南),徙居錢塘(今浙江杭州)。十四歲為太學生,始從楊時學。高宗紹興二年(一一三二)進士第一,授鎮(zhèn)東軍簽判。五年,召為著作佐郎(《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八四、九○)。六年,遷著作郎(同上書卷九九)。八年,權(quán)禮部侍郎兼侍講,兼權(quán)刑部侍郎(同上書卷一二○、一二一、一二三)。以忤秦檜,出知邵州,未幾落職。十三年,謫南安軍居?。ㄍ蠒硪凰木牛u死,二十六年,起知溫州(同上書卷一七一)。二十九年卒,年六十八(同上書卷一八二)。謚文忠。傳世有《橫浦先生文集》二十卷,另有《尚書說》、《論語說》、《孟子說》等,大多已殘佚。事見《橫浦先生家傳》(附見宋刻《橫浦先生文集》),《咸淳臨安志》卷六七、《宋史》卷三七四有傳?!埦懦稍姡运慰獭稒M浦先生文集》(藏北京圖書館)為底本,校以明萬歷吳惟明刻本(簡稱明刻本)、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另從《橫浦心傳錄》等書中輯得之集外詩,編為第五卷。
全宋文·卷四○三一
張九成(一○九二——一一五九),字子韶,自號無垢居士,又號橫浦居士,杭州鹽官(今浙江海寧西南)人。少游京師,從楊時學。紹興二年中狀元,授鎮(zhèn)東軍簽判。歷著作郎,權(quán)禮部、刑部侍郎,知邵州。因反對議和,為秦檜所惡,謫居南安軍凡十四年。檜死,起知溫州,尋丐祠。紹興二十九年病卒,年六十八。寶慶初贈太師,封崇國公,謚文忠。九成研思經(jīng)學,多有訓解,著有《尚書詳說》、《中庸說》(存)、《大學說》、《孝經(jīng)解》、《論語解》、《孟子傳》(存)、《橫浦日新》(存)、《橫浦心傳錄》(存)、《重修神宗實錄》、《唐鲙》、《橫浦集》(存)等書。見《橫浦家傳》(《橫浦文集》附),《宋史》卷三七四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53 【介紹】: 宋人。高宗紹興間知臨安府,有才干,善于處理繁難事務(wù)。嘗奏請招置廂軍士卒二百人,委錢塘縣尉兼領(lǐng)其事,專以浚湖。累官至戶部尚書。后出知福州卒。
全宋詩
張澄(?~一一四三),一作張徵,字如瑩(周必大《文忠集》卷四六《題張右丞如瑩奏疏》),一字達明,號澹巖,舒城(今屬安徽)人?;兆诖笥^元年(一一○七),知臨川縣(明弘治《撫州府志》卷九)。欽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為監(jiān)察御史(《宋史》卷二三《欽宗本紀》)。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任中書舍人。二年,試御史中丞。三年,拜尚書右丞。旋因苗傅、劉正彥迫高宗退位,坐朋附罪罷知江州,兼江東湖北制置使。尋責授秘書少鹽,分司西京,衡州居?。ā?a target='_blank'>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一八、二○、二二、二五)。紹興元年(一一三一),落分司,提舉嵩山崇福寺(同上書卷四五)。寓居撫州。十三年卒(同上書卷一四九)。有集,已佚。明弘治《撫州府志》卷二四有傳。今錄詩十七首。
全宋文·卷四○六八
張澄(?——一一五三),滎陽(今河南滎陽)人。始以娶宗室女補右職,后易文資。建炎初為樞密院編修官,紹興二年為利州路轉(zhuǎn)運副使。五年,由江南西路轉(zhuǎn)運副使為提點淮南東西兩路公事,兩浙轉(zhuǎn)運副使,七年知建康府,八年知臨安府。歷尚書戶部侍郎、戶部尚書,為慶遠軍節(jié)度使、知溫州。紹興二十三年知福州,病卒。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五三、八四、九七、一○一、一一○、一一八、一五五、一六四、一六五,《咸淳臨安志》卷四七。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94—1164 【介紹】: 宋漢州綿竹人,字德遠,世稱紫巖先生。張咸子?;兆谡桶四赀M士。高宗建炎初歷侍御史、禮部侍郎。三年金人南侵,留吳門節(jié)制軍馬。苗劉之變,約呂頤浩、張俊、韓世忠等勤王復(fù)辟有功,除知樞密院事。建議經(jīng)營關(guān)陜,詔以為川陜宣撫處置使。決策治兵與金軍大戰(zhàn)于富平,雖失利,以形勢牽制東南,江淮亦賴以安。紹興五年,除同平章事兼知樞密院,都督諸路軍馬。曾鎮(zhèn)壓楊么。部署沿江、兩淮諸軍為防御計,且謀北伐。以酈瓊叛引咎求罷。秦檜用事,被斥近二十年。金完顏亮南侵,復(fù)起用。孝宗隆興元年,除樞密使,督師北伐,符離之戰(zhàn)失利。旋再相,為主和派排去。卒謚忠獻。有《易傳》、《中興備覽》及文集等。
全宋詩
張浚(一○九七~一一六四),字德遠,號紫巖,漢州綿竹(今屬四川)人。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進士,調(diào)山南府士曹參軍。高宗建炎、紹興間,歷樞密院編修官,侍御史,知樞密院事,川陜宣撫處置使,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知樞密院事都督諸路軍馬。為著名抗金將領(lǐng)。紹興七年(一一三七)因酈瓊兵叛事,引咎出知福州兼福建路安撫大使。秦檜當政,被擯斥近二十年。檜死,復(fù)判建康府兼行宮留守。孝宗即位,除少傅,江淮東西路宣撫使,封魏國公。隆興元年(一一六三),拜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都督建康鎮(zhèn)江府池州江陰軍屯駐軍馬。二年,除少師,保信軍節(jié)度使,判福州。改除醴泉觀使,卒。近人輯有《張魏公集》。事見《晦庵集》卷九五《少師保信軍節(jié)度使魏國公致仕贈太保張公行狀》、《誠齋集》卷一一六《張魏公傳》,《宋史》卷三六一有傳。今錄詩十一首。
全宋文·卷四一二一
張浚(一○九七——一一六四),字德遠,自號紫巖,漢州綿竹(今四川綿竹)人。中政和八年進士第。靖康初,為太常簿。建炎三年,苗、劉之變,勤王復(fù)辟有功,除知樞密院事。為川陜宣撫處置使,得便宜黜陟。紹興四年,除知樞密院事;五年,除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知樞密院事,都督諸路軍馬。十二年,封和國公。秦檜執(zhí)政,貶徙在外近二十年。三十一年,金完顏亮南下,復(fù)觀文殿大學士、判潭州。隆興元年,除少傅、江淮東西路宣撫使,節(jié)制建康鎮(zhèn)江府池州江陰軍屯駐軍馬,進封魏國公。二年八月卒,年六十八,謚忠獻。著有《易傳》十卷(存),《論語》、《春秋》、《》、《》、《》、《中庸》解各若干卷,文集十卷、奏議二十卷。見朱熹《張魏國公行狀》(《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九五),楊萬里《張魏公傳》(《誠齋集》卷一一五),《宋史》卷三六一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八九一
張先,紹興末為舒州曹級。
張?zhí)戾a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金河中人,字君用,號錦溪老人。官至機察。工書。真字得柳誠懸法,草師晉宋。亦善大字。有《草書韻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