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張僎(1575年—?年),字公樸,號禮所,山東青州府壽光縣人,軍籍。萬歷十九年(1591年)辛卯科山東鄉(xiāng)試第十二名舉人,萬歷三十八年庚戌科會試一百四十一名,第三甲第一百十三名進士。刑部觀政,授山西平陽府推官,四十年壬子被論,左遷河南布政司檢校,四十三年升江西奉新縣知縣,四十七年致政。
人物簡介
張邦紀,字完璞,號金臺,燕山左衛(wèi)軍籍,南直隸常州府宜興縣人。萬歷二十五年丁酉科順天府鄉(xiāng)試舉人,二十六年成戊戌科進士。初選庶吉士,二十八年授翰林院檢討,三十年奉命編纂六曹章奏。三十四年典試湖廣,三十七年升右春坊右贊善,尋管理誥敕。四十二年升右諭德兼翰林院侍讀,清理貼黃,四十三年升右庶子,四十四年皇太子朱常洛出閣講學,為講讀官。四十五年改左庶子仍兼翰林院侍讀,掌左坊印。四十六年會推為國子監(jiān)祭酒,主順天府鄉(xiāng)試。升少詹事,以禮部右侍郎孫如游暫假調(diào)理,代知貢舉,又為殿試讀卷官。四十七年十一月引疾歸。明熹宗即位,蔭子張永祚入監(jiān)讀書。天啟二年(1622年)四月升任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管理貼黃,充實錄副總裁。五年請告休。
人物簡介
張翰沖(1570年—1622年),號凌九,福建晉江縣人,明朝官員,同進士出身。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登丙辰進士,授金壇縣知縣。以考選入覲,期間卒于京師。時在天啟二年(1622年),年五十三。
人物簡介
【生卒】:1570—1642 【介紹】: 明河南中牟人,字林宗,又字法幢,一字塞庵,自稱旃然漁隱,又號芯淵道人。萬歷十九年舉人。應會試十次不第。任俠好客。嗜古文,藏書數(shù)萬卷,皆手自點定。工草書,酒后即頹然揮灑放筆。李自成破開封,溺水死。有《原圃塞庵詩集》。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林宗,一字武仲,中牟人。萬歷辛邜舉人。有原圃塞庵詩集。
人物簡介
張其緒(1570年—1609年),字纘叔,號茲咸,山西太原府盂縣在城人。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山西舉人,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科進士,授行人司行人,三十七年四月與正使吏科給事中翁憲祥奉命冊封慶成王朱慎鐘庶一子朱敏泥為王,夫人侯氏為慶成王妃。三十七年卒。
人物簡介
張銓,字平仲,號五鹿,直隸大名府大名縣官籍。萬歷十九年(1591年)辛卯科順天鄉(xiāng)試舉人,三十二年(1604年)甲辰科進士,都察院觀政,三十三年授平陽府推官,三十八年升戶部主事,三十九年差皇城四門倉,榷滸墅鈔關(guān),四十年升員外,四十一年升郎中,四十二年升兗州知府,四十五年升遼東副使。四十七年任西路明軍監(jiān)軍,薩爾滸之戰(zhàn),總兵杜松、王宣戰(zhàn)死,張銓棄車營而逃回撫順。天啟二年考察免官。
人物簡介
張瑞圖(1570年3月24日—1641年5月2日),字長公,一字無畫,號二水、白毫庵主、芥子居士、平等居士、果亭山人,福建晉江二十七都霞行鄉(xiāng)(今青陽街道蓮嶼)人,明末政治人物,萬歷丁未探花及第。天啟間趨附魏忠賢閹黨,仕至少保、太子太保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魏忠賢敗死之后,張瑞圖被視為閹黨,除籍為民。隆慶四年(1570年)春二月初六日辰時,生于福建晉江縣城南門外之霞行鄉(xiāng)。父名志皖,祖父名喬梓。早年家貧,日需費用僅靠其母紡織供給,常以大麥之稀粥充饑。萬歷二十四年(1596年),正月臨草書《杜甫渼陂行詩》卷。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八月,中癸卯科福建鄉(xiāng)試舉人。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登丁未科殿試一甲第三名進士(探花),授翰林院編修,官少詹事,后至禮部侍郎。天啟六年(1626年)官至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十月癸丑與黃立極、李國??、施鳳來同為《光宗實錄》總裁,并晉太子太保文淵閣大學士,十一月晉少保兼太子太保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天啟七年(1627年)八月十一日,明熹宗駕崩。同年二十四日,信王朱由檢繼位,是為明思宗。十一月,思宗置魏忠賢于鳳陽,籍其家,丁午詔治魏罪。初二,魏畏罪自殺。監(jiān)生胡煥猷上疏劾張瑞圖等閣臣當魏忠賢專權(quán)時,漫無主持,事事逢迎,并為其生祠撰碑稱頌,宜亟罷黜。乃上疏自辯,并乞罷,未允。十二月,三次上疏引病求歸,并辭蔭子,未允。崇禎元年(1628年)三月,經(jīng)過多次上疏要求,終于與施鳳來一同獲準致仕。加太保,蔭一子中書舍人。五月回鄉(xiāng)途中于濟河舟中作行書《韓愈山石詩》軸。后隱居晉江青陽白毫庵。崇禎十四年(1641年)三月二十日寅時,卒于晉江家中,享壽七十二。同年九月十八日夫人王氏卒,享壽六十九。隆武二年(清順治三年,1646年),明紹宗因張瑞圖為“閹黨”成員,將其謚曰文隱。并由林欲楫作《明大學士張瑞圖暨夫人王氏墓志銘》。
人物簡介
張尚友,直隸大名府東明縣人。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庚子科順天府鄉(xiāng)試舉人,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會魁,三甲進士,授靈寶縣知縣,高曠不媚上官,調(diào)濮州判官,改樂平縣知縣,不仕。著有《惺心緒論》、《課幼庸言》。胞弟張五友,號欽虞,萬歷戊午科舉人,澹寧自矢,精數(shù)學,閉門著書,曰《日益錄》,修城量計磚數(shù),不差累黍。隱逸自好,行年八十而誦讀不輟。孫女張氏,鄉(xiāng)飲耆老張繼仲女,年二十,適盧汝為為妻,閱六年而夫故,張氏賦性純孝,因翁姑逝早,曾制檀木為像,每食必奠,其事祖毋如舅始然,念夫遺一子,每教義方,敬承祖業(yè)。長孫盧秉彝,癸丑進士,授枝江縣知縣;次盧秉中,列國學;三盧堯英,壬子科舉人,奉旨建坊旌表。
人物簡介
【生卒】:?—1643 【介紹】: 明湖廣蘄州人,字君弼。萬歷二十六年進士。授臨海知縣。累遷浙江按察僉事,掌驛傳,條陳里解累民者三事。歷官廣東提學副使,遷江西布政使,以廉能稱。崇禎末家居,張獻忠破蘄州城時被殺。編有《嶺南文獻志》。維基
張邦翼(1571年—1643年),字君弼,號軫南,湖廣黃州府蘄州人,軍籍。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湖廣鄉(xiāng)試舉人,二十六年(1598年)戊戌科進士,盛著文名,授浙江臨海知縣,以廉能稱。遷南戶部主事,潔己奉公。遷廣東督學僉事,四十四年升四川參議。四十六年升浙江驛傳道副使,天啟元年升本省右參政,三年升四川按察使,備兵建昌兼攝學政。遷廣東按察使,轉(zhuǎn)江西右布政,以年老乞休。崇禎十六年癸未春,張獻忠襲蘄州,不屈而死,年七十三,祀鄉(xiāng)賢。子張效葵,中天啟甲子鄉(xiāng)試。孫張承位,中順治丁酉鄉(xiāng)試。邦翼為廣東督學時,采集粵中先哲之文,分類編次,先文后詩,起唐張九齡,迄于明之萬歷,凡二百六十余人,編刻成《嶺南文獻錄》三十二卷。又有《漢魏叢書》行海內(nèi)。乾隆四十一年賜謚「節(jié)憫」。
人物簡介
張朝綱,字思勛,別號楚臺,一號五孳,福建泉州府同安縣軍鹽籍晉江縣人。九歲能文,萬歷三十四年(1606)丙午科舉人,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科進士,初授浙江麗水縣知縣,調(diào)繁永嘉縣。在永嘉時,有豪強之子殺人,府太守及鄰縣縣令暗有旨令皆不聞不問,他依法查處而得罪人去職還鄉(xiāng)。五年后重新啟用,歷任江西金溪縣知縣、戶部云南司主事、廣西蒼梧副使,卒于官。
人物簡介
【生卒】:?—1640 【介紹】: 明河南永寧人,字建白。萬歷三十八年進士。擢御史,巡按四川。天啟初參預鎮(zhèn)壓奢崇明叛亂,收復重慶。崇禎二年,累升為右副都御史,巡撫四川,從朱燮元平奢崇明、安邦彥。崇禎五年解任。后李自成部攻永寧,論抗拒被殺。維基
張論(1571年—1634年),字建白,號葆一,河南河南府永寧縣人。庚子河南鄉(xiāng)試三十二名舉人,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庚戌科會試九十五名,第三甲第一百五十九名進士。兵部觀政,四十一年授行人司行人,四十六年考選陜西道御史。泰昌元年,巡視西城。天啟元年七月巡按四川,進飛石、架木二法以備城守。以平奢安之亂功,候升京堂。天啟四年升大理寺左寺丞,六年閏六月,升右通政。尋以朱太淑人艱歸。崇禎二年四月,起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四川。崇禎七年卒,享年六十四。
人物簡介
【介紹】: 明陜西延安人,字汝光,號石初。萬歷三十八年進士。歷官山西副使、工部郎中。有《理性元雅》。維基
張廷玉(1572年—?年),字汝光,號石初,陜西省延安府膚施縣人,明末官員。癸卯陜西鄉(xiāng)試三十四名舉人,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庚戌科第三甲第一百九十五名進士。都察院觀政,授山西臨汾縣知縣,四十三年乙卯被論,左遷江西布政司檢校。四十六年升直隸新安縣(今河北省安新縣)知縣。
人物簡介
張東光,字孟旭,號海陽,山東青州府臨朐縣人。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山東鄉(xiāng)試三十二名舉人,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進士,授河南彰德府推官,任職五月,屢乞終養(yǎng),撫臣鑒其誠,力為題請,乃得旨回籍,終身不出。崇禎元年(1628年)詔終養(yǎng)者加一級,東光曰:所以不仕,為母在也,既不能致身以顯親矣,今母已歿,又忍借養(yǎng)親之名以為己榮乎!堅辭不受,聞者嘆服。卒之日,鄉(xiāng)里公舉純孝,入祀鄉(xiāng)賢。
人物簡介
張京元,字思德,別字無始,號鐘山,南直隸揚州府泰興縣人。同進士出身。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庚子科舉人,三十二年(1604年)甲辰科進士。都察院觀政,初授戶部主事,三十三年崇崇文門稅課,三十五年浙江監(jiān)兌,三十六年通州管倉,本年升江西司員外,三十七年養(yǎng)病,三十九年京察,四十一年補長蘆運判,四十四年升南戶部主事,四十五年升員外,四十六年淮安鈔關(guān),本年升浙江司郎中,泰昌元年升江西僉事,天啟元年升本省提學參議,三年升四川副使,分巡上川東道,十月改守川東,本年降職。
人物簡介
【生卒】:?—1632 【介紹】: 明山東蓬萊人,字天游。天啟五年進士。授開封府推官,絕請托,抑豪強,吏民畏服。崇禎四年因故謫河州判官,未赴歸鄉(xiāng)。次年,叛將李九成陷登州,率家眾拒戰(zhàn)被殺。維基
張瑤(?—1632年),字天游,號悔湄,山東登州衛(wèi)軍籍。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科山東鄉(xiāng)試經(jīng)魁,天啟五年(1625年)聯(lián)捷乙丑科進士,授河南開封府推官,絕請托,抑豪強,吏民畏服。崇禎四年行取入都,吏科給事中宋鳴梧力援宋玫為給事,而抑瑤,授府同知?,幣柁敌匈V狀。吏部尚書閔洪學劾瑤饋遺奔競,鳴梧復極論之,因貶河州判官,未赴居鄉(xiāng)。次年正月,李九成、孔有德等叛,圍攻登州,瑤率家眾登陴拒守,瑤猶揮石奮擊。賊擁執(zhí)之,大罵不屈,被殺。妻女四人并投井死。張瑤以殉難贈光祿寺少卿,入祠蔭子。父張伯龍,封戶部主事。兄張珍,歷任直隸滿城知縣、永平府通判、戶部山西司主事。珍子張一震、張一恒。張一恒,康熙二十一年壬戌科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