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6103,分407頁顯示  上一頁  44  45  46  47  48  50  51  52  53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張復(fù)
張聿
張正一(行第 六 )
張仲方( 靖之 曲江縣伯 )
王建(仲初 世稱 王司馬、張王樂府 行第 六 )
張籍(文昌 世稱 張司業(yè)、韓門弟子 行第 十八 )
張仲素(繪之、繢之 )
張賈(行第 十二 )
張茂宗
張公乂
張渾
張勔
張權(quán)
張師素
張惟清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ね搴?xùn)|武城(今山東武城西北)。兄徹,有文名。復(fù)于憲宗元和元年(806)登進(jìn)第士,為宣武節(jié)度從事,以心疾廢居。事跡見韓愈《清河張君(徹)墓志銘》?!?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人。德宗建中中進(jìn)士。又應(yīng)萬言試登科。貞元二十年,自秘書省正字入為翰林學(xué)士。憲宗元和中,自前湖州長史授都水使者。穆宗長慶間,自工部員外郎出為衢州刺史。敬宗寶歷中,自屯田郎中,拜睦州刺史。能詩,與白居易、元稹為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26 望出吳郡(今江蘇蘇州),瑯玡(今山東臨沂)人。登德宗建中進(jìn)士第。又中萬言科。德宗貞元二十年(804),自秘書省正字充翰林學(xué)士。二十一年加左拾遺。憲宗元和元年(806)加朝散大夫。歷華亭令、湖州長史、都水使者。穆宗長慶元年(821),自工部員外郎出為衢州刺史。敬宗寶歷間為睦州刺史。生平事跡散見白居易《張聿可衢州刺史制》、《張聿都水使者制》、丁居晦《重修承旨學(xué)士壁記》等?!?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5首,《全唐詩外編》補(bǔ)詩2首。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一作張正壹。排行六。德宗貞元十九年(803)為左補(bǔ)闕,因上書言事得召見,同僚劉伯芻、王仲舒等數(shù)以酒食相過從,韋執(zhí)誼惡其朋聚覬望,奏貶之(《通鑒》卷二三六)。憲宗元和元年(806)入為戶部員外郎。二年隨武元衡至西川,任節(jié)度觀察判官(《八瓊室金石補(bǔ)正》卷六八《諸葛武侯祠堂碑》)后入朝為諫議大夫,約于元和五年以國子司業(yè)致仕。事跡見《白居易集》卷五五《張正一致仕制》、《唐詩紀(jì)事》卷四五等?!?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66—837 【介紹】: 唐韶州人。德宗貞元進(jìn)士,補(bǔ)秘書省正字,歷侍御史、倉部員外郎。憲宗時,貶遂州司馬,遷河?xùn)|少尹。敬宗時,召為右諫議大夫。太和三年,入為太子賓客。文宗開成初,累官秘書監(jiān)。卒謚成。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guān))人。張九齡弟九皋之曾孫。少朗美,德宗貞元十二年(796)進(jìn)士,又登博學(xué)宏詞科。累官倉部員外郎。因呂溫黨補(bǔ)金州刺史。又因議李吉甫謚,貶遂州司馬。進(jìn)河南少尹、鄭州刺史。敬宗立,遷諫議大夫。文宗大和初,出為福建觀察使。召為左散騎常侍。甘露事變后出為華州刺史。后召入授秘書監(jiān)。卒年72歲,謚成。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2首,斷句2。
全粵詩·卷一一
張仲方(七六六 — 八三七),字靖之。韶州曲江人。張九齡侄孫,張九皋之孫。 唐德宗貞元中,擢進(jìn)士、宏辭,初授集賢校理,丁母憂,喪除,補(bǔ)秘書省正字。調(diào)咸陽尉,出為邠州從事。辟判官,尋授監(jiān)察御史。歷殿中、侍御史、倉部員外郎 、金州刺史、度支郎中。以駁李吉甫謚議,出為遂州司馬,遷刺史。改曹州刺史、河南少尹、鄭州刺史。入為諫議大夫。唐文宗大和初(八二七),出為福建觀察使兼御史中丞。三年,征還,為太子賓客。五年,轉(zhuǎn)左散騎常侍。九年,授京兆尹;方月馀,出為華州刺史兼御史大夫。開成元年(八三六)入為秘書監(jiān)。勛至上柱國,階至銀青光祿大夫,封至曲江縣開國伯,食邑七百戶。唐文宗開成二年四月卒。贈禮部尚書,謚曰“成”。有文集三十卷,已佚。《舊唐書》卷九九、又卷一二一、《新唐書》卷一二六、明黃佐嘉靖四十年《廣東通志》卷五五有傳。詩二首。
全唐文·卷六百八十四
仲方。韶州始興人。貞元中擢進(jìn)士。登宏詞。補(bǔ)秘書省正字。調(diào)咸陽尉。為邠州從事。歷侍御史倉部員外郎。文宗朝官至秘書監(jiān)。累加銀青光祿大夫。封曲江縣伯。開成二年卒。年七十二。贈禮部尚書。謚曰成。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約767—約831后 【介紹】: 唐潁川人,字仲初。門第衰微,早歲寓居魏州。憲宗元和中初仕為昭應(yīng)縣丞。歷太府寺丞、太常寺丞、秘書丞。文宗大和中,出為陜州司馬,故世稱王司馬。工樂府,與張籍齊名,世稱張王樂府。建又有宮詞百首,尤傳誦人口。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66?—832? 字仲初,排行六,潁川(今河南許昌)人。出身寒微?!?a target='_blank'>郡齋讀書志》卷四上及《唐才子傳》卷四等均謂其大歷十年(775)登進(jìn)士第,非是。據(jù)其詩文考知,建平生未嘗中進(jìn)士。早年從軍幽州。元和年間,官昭應(yīng)縣丞、渭南尉、太府丞。穆宗長慶初,由太常寺丞轉(zhuǎn)秘書丞。后官陜州司馬。晚年退居咸陽原上,境況貧困。又曾出任光州刺史。(賈島有《光州王建使君水亭作》詩,或云即此王建,或云乃另一人。)約卒于文宗大和年間。生平事跡見《唐詩紀(jì)事》卷四四、《唐才子傳》卷四等。今人譚優(yōu)學(xué)有《王建行年考》,遲乃鵬有《王建年譜》。王建擅長樂府歌詩,與張籍齊名,題材風(fēng)格亦頗相似,時稱“張王樂府”。平生奔走南北,故作詩多取材于田家、蠶婦、織女、水夫等,用以針砭時弊,揭露現(xiàn)實。且用語簡括,情思顯豁,描寫細(xì)致,語意含蓄,前承杜甫,后啟元白。清人王士禛以之與元稹、白居易、張籍并稱,云:“草堂樂府擅驚奇,杜老衰時托興微。元白張王皆古意,不曾辛苦學(xué)妃豨。”(《漁洋精華錄》卷五《戲仿元遺山論詩絕句三十二首》之九)清人沈德潛則稱張王樂府“心思之巧,辭句之雋,最易啟人聰穎”(《唐詩別裁》卷八)。王建又有《宮詞》百首,以大型組詩鋪敘帝王宮禁之事,流傳廣泛,影響深遠(yuǎn),后代效之者頗多,如蜀之花蕊夫人、宋之王圭等。詩集今通行者有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排印本《王建詩集》?!?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王建詩6卷,《全唐詩續(xù)拾》補(bǔ)王建詩2首。
唐詩匯評
王建(約766-?),字仲初,潁川(今河南許昌)人。貞元初,往山東求學(xué),與張籍同窗數(shù)年。貞元后期,先后入幽州和嶺南暮為從事。元和初,留寓荊州,后佐魏博節(jié)度使田弘正幕。八年,為眧應(yīng)丞。入為太府寺丞。轉(zhuǎn)秘書郎,遷秘書丞。大和二年自太常丞出為陜州司馬。后卜居咸陽原上。建與李益、韓愈、白居易、劉禹錫、姚合、賈島、孟郊、楊巨源等交往。與張籍皆擅長樂府,世稱“張王樂府”。有《王建集》八卷(或為十卷)行世,其中頗羼入他人作品。《全唐詩》編詩六卷。
詞學(xué)圖錄
王建(約767-約830) 字仲初。潁川(今許昌)人。有《王司馬集》,詞存十首,以《調(diào)笑令》流傳最廣。

作品評論

白居易《授王建秘書郎制》
詩人之作麗以則,建為文近之矣,故其所著章句,往往在人口中,求之輩流,亦不易得。
臨漢隱居詩話
唐人亦多為樂府,若張籍、王建、元稹、白居易以此得名。其述情敘怨,委曲周詳,言盡意盡,更無馀味。及其末也,或是詼諧,便使人發(fā)笑,此曾不足以宣諷怨之情,況欲使聞?wù)吒袆佣越浜??甚者或譎怪,或俚俗,所謂惡詩也,亦何足道哉!
詩話總龜
詩之作也,窮通之分可觀:王建詩寒碎,故仁終不顯。
彥周詩話
張籍、王建,樂府宮詞皆杰出,所不能追逐李、杜者,氣不勝耳。
艇齋詩話
唐人樂府,惟張籍、王建古質(zhì)。
韻語陽秋
唐王建以宮詞名家。
滄浪詩話
以人而論,則有王建體。
滄浪詩話
大歷后,……張籍、王建之樂府,我所深取耳。
唐才子傳
建與張籍契厚,唱答尤多。工為樂府歌行,格幽思遠(yuǎn)。二公之體,同變時流。建性耽酒,放浪無拘?!秾m詞》特妙前古。……又于征戍遷謫、行旅離別、幽居官況之作,俱能感動神思,道人所不能道也。
《批點唐音》
王、張樂府體發(fā)人情,極于纖悉,無不至到,后人不及者正在此,不及前人者亦在此。
詩藪
張籍、王建略去葩藻,求取情實,漸入晚唐,又一變也。
唐詩鏡
王建七言穩(wěn)得情事,兼帶風(fēng)味得佳。
《詩源辨體》
王建七言律,入錄者僅得四五、其他句奇拗,遂為大變,宋人之法多出于此。
《詩源辨體》
七言律,王建尚奇而昧于正,尚意而略于辭。
《唐詩評選》
中唐詩至王建、劉禹錫、杜牧,一變十才子之陋,眉目乃始可辨。
《詩辯坻》
王建歌行,才思佻淺,便開《花間》一派,不待溫、李諸公也。
《載酒園詩話又編》
仲初妙于不含蓄,亦自有曉鐘殘角之韻。后人徒稱其《宮詞》百首,此如食熊啖股,何嘗得其美處。
《載酒園詩話又編》
司馬律不能偉,排律尤劣,故昔人謂其俗。方回亦以為一體,列之為式,陋矣,
《古歡堂集雜著》
中唐劉夢得、王仲初調(diào)響詞煉,高華深穩(wěn)。
《唐詩品匯刪》
王建、張籍外厭藻繢,內(nèi)反精實。
一瓢詩話
王仲初長篇、小律,具有妙處,不可以宮詞、樂府拘定其聲價。
《唐七律雋》
張、王樂府妙絕一時,其精警處遠(yuǎn)出樂天、微之之上。元、白長慶篇雖滔滔不竭,然寸金丈鐵,其間豈容無辯?惟近體則卑率寒陋,俱非所長也。
石洲詩話
其詞之妙,則自在委曲深摯處,別有頓挫,如僅以就事直寫觀之,淺矣!
《重訂中晚唐詩主客圖》
世之稱仲初者,但知其七言古與《宮詞》耳。即張、王并列,亦止于樂府,若五七律則概不相許。至謂司馬律不能工,或病其俗。……俗情入詩,直尋天妙,固是風(fēng)雅之本。世唯認(rèn)錯“俗”字,并“雅”亦失之,而所謂不俗者,乃真俗矣。按仲初律詩,實與司業(yè)合調(diào),第司業(yè)妙于清麗,司馬偏于質(zhì)厚,不無微分。
北江詩話
王建、張籍以樂府名,然七律亦有人所不能及處。
養(yǎng)一齋詩話
建詩唯樂府可貴,宮詞已浮冗,律詩尤淺俚不入格。
三唐詩品
其源出于漢代歌謠,能以俚語成章,而自然新妙。七言由茲推廣,自造新聲。宮詞妙絕時人,后來所祖。
《詩學(xué)淵源》
建思致委曲,韻語如流,情真意摯,體會不盡。古詩體格乃屬建安一派,不僅以樂府見勝也。近體專尚氣質(zhì),不工自工。惟七絕、宮詞,雖風(fēng)神秀出,顧已非盛唐之舊矣,蓋其取法太白而自有未至者也。然中唐詩人足冠冕一時者,亦惟顧況、李益、王建而已。韓、柳、元、白間當(dāng)別論,張籍齊名,終屬虛構(gòu)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約767—約830 【介紹】: 唐吳郡人,寓居和州烏江,字文昌。德宗貞元十五年進(jìn)士。憲宗元和元年,補(bǔ)太常寺太祝,十年不得升遷,家貧,有眼疾,孟郊嘲為“窮瞎張?zhí)!薄:罄圻w水部員外郎、國子司業(yè),也稱張司業(yè)或張水部。與當(dāng)時名士多有交游,韓愈尤賢重之。長于樂府詩,頗得白居易推崇。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66?—830?有生于767、768、772,卒于829等說 字文昌,排行十八,祖籍吳郡(今江蘇蘇州),后移居和州(今安徽和縣)。德宗貞元十五年(799)登進(jìn)士第。歷任太常寺太祝、國子助教、國子博士、水部員外郎、主客郎中、國子司業(yè)等職,世稱“張水部”或“張司業(yè)”。又因家境貧困,眼疾嚴(yán)重,故孟郊稱其為“窮瞎張?zhí)!?《寄張籍》)。曾從學(xué)于韓愈,且得其稱揚(yáng),世稱韓門弟子。當(dāng)時朝野名士皆與之游,如王建、孟郊、賈島、于鵠,多所贈答。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今人卞孝萱有《張籍簡譜》。張籍又與白居易相友善,其文學(xué)觀念亦與白相近。其詩工于樂府,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白居易稱譽(yù)曰:“張君何為者,業(yè)文三十春。尤工古樂府,舉代少其倫?!?《讀張籍古樂府》)其樂府詩多用口語,精警凝煉而又平易自然,正如宋王安石所言:“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題張司業(yè)詩》)著有《張司業(yè)集》,通行本有《四部叢刊》景明刊本8卷?!?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6卷,《全唐詩續(xù)拾》補(bǔ)詩1首。
唐詩匯評
張籍(約766-830),字文昌,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zhèn))人,一說吳郡(今江蘇蘇州)人。貞元十五年(799)登進(jìn)士第。元和初,調(diào)補(bǔ)太常寺太祝。十一年轉(zhuǎn)國子助教。十五年遷秘書省秘書郎,經(jīng)韓愈推薦,授國子博士。長慶二年,除水部員外郎。寶歷末為主客郎中。大和二年,遷國子司業(yè)。卒。世稱“張水部”或“張司業(yè)”。籍工詩,尤長樂府古風(fēng),甚為時輩所重,與王建齊名,稱“張王樂府”。當(dāng)時詩人,如元稹、白居易、劉禹錫、姚合、賈島等均有往還唱和,與韓愈、孟郊交誼尤罵。后進(jìn)詩人朱慶馀、項斯等,亦得其推挽。宥《張籍詩集》七卷。今有《張司業(yè)集》八卷行世?!?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五卷。
全唐文·卷六百八十四
籍字文昌。和州烏江人。貞元中進(jìn)士。終國子司業(yè)。

作品評論

張洎《張司業(yè)詩集序》
公為占風(fēng)最善,自李杜之后,風(fēng)雅道喪,繼其美者,唯公一人。故白太傅讀公集曰:“張公何為者?業(yè)文三十春。尤丁樂府詞,舉代少其倫?!庇忠γ乇O(jiān)嘗贈公詩云:“妙絕江南曲,凄涼怨女詩。古風(fēng)無手?jǐn)?,新語是人知?!逼錇槲娜送品踩绱恕T椭?,公及元丞相、白樂天、孟東野歌詞,天下宗匠,謂之“元和體”。又長于今體律詩。貞元已前,作者間出,大抵互相祖尚,拘于常態(tài),迨公一變,而章句之妙,冠于流品矣。
張洎《項斯詩集序》
吳中張水部為律格詩,尤工于匠物,字清意遠(yuǎn),不涉舊體,天下莫能窺其奧。唯朱慶馀一人親授其旨。沿流而下,則有任藩、陳標(biāo)、章孝標(biāo)、倪勝、司空圖等,咸及門焉。
《舊唐書?張籍傳》
(籍)性詭激,能為古體詩,有警策之句傳于時。
《新唐書?張籍傳》
籍為詩長于樂府,多笞句。
歲寒堂詩話
張司業(yè)詩與元、白一律,專以道得人心中事為工,位白才多而意切,張思遠(yuǎn)而語精,元體輕而詞躁爾。籍律詩雖有味而少文,遠(yuǎn)不逮李義山、劉夢得、杜牧之,然籍之樂府,諸人未必能也。
竹坡詩話
唐人作樂府者甚多,當(dāng)以張文昌為第一。
《臞翁詩評》
張籍如優(yōu)工行鄉(xiāng)飲,酬獻(xiàn)秩如,時有詼氣。
能改齋漫錄引劉次莊《樂府塵土黃詞序》
張籍則平易優(yōu)游,足有雅思,而氣骨差弱。
唐才子傳
公于樂府古風(fēng),與王司馬自成機(jī)軸,絕世獨(dú)立。自李、杜之后,風(fēng)雅道喪,至元和中,暨元、白歌詩,為海內(nèi)宗匠,謂之“元和體”,病格稍振,無愧洪河砥柱也。
吳禮部詩話引時天彝《唐百家詩選評》
建樂府固仿文昌,然文昌姿態(tài)橫生,化俗為雅,建則從,俗而已。
《唐詩品匯?七言古詩敘目》
大歷以還,古聲愈下,獨(dú)張籍、王建二家,體制相似,稍復(fù)古意。或舊曲新聲,或新題古義,詞旨通暢,悲歡窮泰,慨然有古歌謠之遺風(fēng),皆名為樂府。雖未必盡被于弦歌,是亦詩人引古以諷之義歟?抑亦唐世流風(fēng)之變而得其正也歟!
《唐詩品》
水部長于樂府古辭,能以冷語發(fā)其含意,一唱三嘆,使人不忍釋手。張舍人序其能繼李、杜之美,予謂李、杜渾雄過之,時水部凄惋最勝,雖多出瘦語,而俊拔獨(dú)擅,貞元以后,一人而已?!浣蓪J缕絻?,固亦樂天之流也。
《批點唐音》
張公用意殊勝于王,為有含藏耳口。
《批點唐音》
文昌知厭晚唐,每每解脫。
《批點唐詩正聲》
張籍、王建音節(jié)頗同,然皆為佳詞,但專務(wù)巧思而意興不足,晚唐之風(fēng)于此開矣。
唐詩歸
鐘云:張文昌妙情秀質(zhì),而別有溫夷之氣,思緒清密,讀之無探苦之跡,在中唐最為蘊(yùn)籍。譚云:司業(yè)詩,少陵所謂“冰雪凈聰明”足以當(dāng)之。
唐音癸簽
引陳繹曾語:張籍祖國風(fēng),宗漢樂府,思難辭易。王建似張籍,古少今多。
唐音癸簽
文章窮于用古,矯而用俗,如《史》、《漢》后六朝史之入方言俗語是也。籍、建詩之用俗亦然。王荊公題籍集云:“看是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狈菜籽运资氯朐姡^用古更難。知兩家詩體,大費(fèi)鑄合在。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周秉倫云:文昌七律刻意雅馴,賦景抒情覺多。
《詩源辨體》
張籍五言古極少,王建五言古聲調(diào)反純,然不成語者多;樂府七言,二公又是一家。王元美云:“樂府之所貴者,事與情而已。張籍善言情,王建善征事,而境皆不佳?!瘪T元成謂:“較李、杜歌行,判若河漢?!笔且病S薨矗憾珮犯?,意多懇切,語多痛快,正元和體也。然析而論之,張語造古淡,較王稍為婉曲,王則語語痛快矣。且王詩多,而入錄者少,故知其去張實遠(yuǎn)也。其仄韻亦多上、去二聲雜用。
《詩源辨體》
大歷而后,五七言律體制、聲調(diào)多相類;元和間,賈島、張籍、王建始變常調(diào)。張、王五言清新峭拔。較賈小異,在唐體亦為小偏。張如“椰葉瘴云濕,桂叢蠻鳥聲”、“夜鹿伴茅屋,秋猿守栗林”、“渡口過新雨,夜來生白蘋”、“竹深村路暗,月出釣船稀”、“月明見潮上,江靜覺鷗飛”、“夜靜江水白,路回山月斜”、“乘舟向山寺,著屐到漁家”、“新露濕茅屋,暗泉沖竹籬”,王如“瘴煙沙上起,陰火雨中生”、“水國山魈引,蠻鄉(xiāng)洞主留”、“石冷啼猿影,松昏戲鹿塵”、“閉門留野鹿,分食養(yǎng)山雞”、“雨水洗荒竹,溪沙填廢渠”、“野桑穿井長,荒竹過墻生”等句,皆清新峭拔,另外一種,五代諸公乃多出此矣。
才調(diào)集補(bǔ)注
鈍吟云:水部五言多名句。張君破題極用意,不似他人良下。
《詩辯坻》
文昌樂府與仲初齊名,然王促薄而調(diào)急,張風(fēng)流而情永,張為勝矣。
《唐詩歸折衷》
吳敬夫云:文昌樂府,伯仲仲初,而彌加蘊(yùn)藉,諸體亦淡雅宜人。王元美謂張籍善言情,王建善征事,而境昏不佳?!耙笄跒榭闯踔鴷r,征夫身上宜不宜”、“梨園子弟偷曲譜,頭白人間教歌舞”,情、事與境皆佳矣。
詩筏
七言古須具轟雷掣電之才,排山倒海之氣,乃克為之。張司業(yè)籍以樂府、古風(fēng)合為一體,深秀古質(zhì),獨(dú)成一家,自是中唐七言古別調(diào),但可惜邊幅稍狹耳。
《載酒園詩話又編》
高柄《品匯》設(shè)立名目,取舍不能盡當(dāng)。唯七言古以張、王并列,極為有識。文昌善為哀婉之音,有嬌弦玉指之致。仲初妙于不于含蓄,亦自有曉鐘殘角之思。
《古歡堂雜著》
白香山、張司業(yè)名言妙句,側(cè)見橫出,淺淡精潔之至。
說詩晬語
張文昌、王仲初樂府,專以口齒利便勝人,雅非貴品。
《唐詩別裁》
文昌長于新樂府,雖古意漸失,而婉麗可誦。五古亦不入卑靡。
《唐詩別裁》
張、王樂府,有新聲而少古意,王漁洋所謂“不曾辛苦學(xué)妃豨”也。然心思之巧,辭句之雋,最易肩人聰穎,高青丘每肖之,存之以備一格。
《讀雪山房唐詩序例》
樂府古詞,陳陳相因,易于取厭。張文呂、王仲初創(chuàng)為新制,文今意古,言淺諷深,頗合《三百篇》興、觀、群、怨之旨。
《重訂中晚唐詩主客圖》
水部五言,體清韻遠(yuǎn),意古神閑,與樂府詞相為表里,得風(fēng)騷之遺。當(dāng)時以律格標(biāo)異,信非偶然。得其傳者,朱慶馀而外,又有項斯、司空圖、任翻、陳標(biāo)、章孝標(biāo)、滕倪諸賢?!澋梅钏繛椤扒逭嫜耪鳌?,而以諸賢附焉。
射鷹樓詩話
李石洞曰:余讀貞元以后近體詩,稱量其體格,得兩派焉,一派張水部,天然明麗,不事雕鏤而氣味近道,學(xué)之可以除躁妄矯飾。一派賈長江,力求險奧,不吝心思而氣骨凌霄,學(xué)之可以屏浮靡,卻凡俗。
《石園詩話》
劉攽《詩話》云:“張文昌樂府清麗深婉,五言律詩亦平淡可愛,七言律詩則質(zhì)多文少?!比晃牟逖圆环η妍惿钔裰?,如“長因送人處,憶得別家時”,家貧無易事,身病是閑時”、“眼昏書字大,耳重語聲高”、“山情因月甚,詩語入秋高”、“尚儉經(jīng)營少,居閑意思長”,不獨(dú)平淡可愛也?!都暮蛣⑹咕吩疲骸皶詠斫瓪膺B城白,雨后山光滿郭青”,及《贈賈島》之“籬落荒涼僮仆饑”,則義文質(zhì)兼?zhèn)湟印?/blockquote>
養(yǎng)一齋詩話
魏泰謂“張籍、白居易樂府,述情敘怨,委曲周詳,言盡意盡,更無馀味?!蔽『纹浯蠖鵁o當(dāng)也。文昌樂府,古質(zhì)深摯,其才下于李、杜一等,此外更無人到。
養(yǎng)一齋詩話
文昌“藥看辰日合,茶到卯時煎。草長晴來地,蟲飛晚后天”,絕似樂天。大抵中唐人氣味往往相近。然樂天勝微之,文昌勝仲初,名雖相埒,又當(dāng)細(xì)求其分別與優(yōu)劣處,乃作無星秤耳。
三唐詩品
其出與王仲初同源,當(dāng)時并稱張、王樂府。夫其發(fā)音蒼遠(yuǎn),質(zhì)勝于王,而轉(zhuǎn)變生姿,自復(fù)同瀾遜勢。
《詩學(xué)淵源》
時雖謂其長于樂府,今讀其詩,殊傷于直率,寡風(fēng)人之旨,調(diào)既生澀,語多強(qiáng)致,以吉樂府,去題遠(yuǎn)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19或820 【介紹】: 唐宿州符離人,郡望河間,字繪之,一作繢之。德宗貞元十四年進(jìn)士。復(fù)中博學(xué)宏辭,任武康軍從事。憲宗元和中歷屯田、司勛、禮部員外郎,與段文昌同任翰林學(xué)士。以司封郎中知制誥,終中書舍人。善詩。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69—819 字繪之(一作繢之)??ね娱g鄚縣(今河北任丘東北),符離(今安徽宿州符離)人。晚唐宰相張浚之祖。德宗貞元十四年(798)登進(jìn)士第。復(fù)登博學(xué)宏詞科。入徐州節(jié)度使張愔幕。憲宗元和七年(812)任屯田員外郎,兼考判官,同年轉(zhuǎn)禮部員外郎。歷司勛員外郎、禮部郎中、翰林學(xué)士。十三年充翰林承旨學(xué)士。次年遷中書舍人,卒。曾受詔為盧綸編遺集。生平事跡散見丁居晦《重修承旨學(xué)士壁記》、《唐詩紀(jì)事》卷四二等。工賦,著《賦樞》3卷,已佚。其詩“多警句,尤精樂府,往往和在宮商,古人有未能慮者”(《唐才子傳》卷五)。其《燕子樓詩三首》詠關(guān)盼盼事,白居易愛其“詞甚婉麗”,作和詩3首。其詩與王涯、令狐楚詩合編為《元和三舍人集》。《全唐詩》存詩1卷。《全唐詩續(xù)拾》補(bǔ)斷句2。
唐詩匯評
張仲素(?-819),字繪之,河間(今河北獻(xiàn)縣)人。貞元十四年(798)登進(jìn)士第。為徐州張愔幕從事。貨元末,入為司勛員外郎。元和七年,以屯田員外為吏部考判官,遷禮部郎中。十一年充翰林學(xué)士,累遷司封郎中、知制誥,中書舍人,卒。仲素工樂府,元和中與令狐楚、王涯同在朝,詩歌唱和,編為《三舍人集》,今存,又有《詞圓》十卷、《賦柩》三卷,均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一卷。
全唐文·卷六百四十四
仲素。河間人。官中書舍人。

作品評論

唐才子傳
(仲素)善詩,多警句。尤精樂府,往往和葉宮商,古人有未能慮及者。
詩藪
江寧之后,張仲素得其遺響,《秋閨》、《塞下》諸曲俱工。
升庵詩話
令狐楚與王涯、張仲素同時為中書省舍人,其詩長于絕句,號“三舍人詩”,同為一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30 【介紹】: 唐貝州清河人。排行十二。德宗貞元二年,登進(jìn)士第,以侍御史為華州上佐。貞元末,東都留守韋夏卿辟為僚佐。憲宗元和元年,官禮部員外郎。歷戶部郎中,遷尚書左丞。穆宗長慶元年,為兵部侍郎。文宗大和元年,官左散騎常侍。尋以兵部尚書致仕。能詩,與劉禹錫友善。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30 排行十二。清河(今屬河北)人。德宗貞元二年(786)登進(jìn)士第,后以侍御史為華州上佐。貞元末,韋夏卿留守東都,辟為僚佐。憲宗元和元年(806)官禮部員外郎,歷戶部員外郎、郎中,遷尚書左丞。穆宗長慶元年(821)為兵部侍郎。文宗大和元年(827),官左散騎常侍,以兵部尚書致仕,四年卒。早年與劉禹錫友善,有詩贈答。生平事跡散見呂溫《韋夏卿神道碑》、褚藏言《竇牟傳》、張賈《國子祭酒致仕包府君墓志銘》(見《千唐志齋藏志》)、《舊唐書·文宗紀(jì)》及《郎官石柱題名考》卷三、卷一二、卷二〇。《全唐詩》存詩2首,殘句2。
全唐文·卷五百三十一
賈。蒲州人。憲宗朝官兵部尚書。
張茂宗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時奚族人。張孝忠子。以父蔭累官至光祿少卿同正。德宗貞元中,尚義章公主,以戚里之親,頗承恩顧。憲宗元和中,為廄使。原監(jiān)牧地租給貧民為業(yè),相承數(shù)十年,至茂宗為使,恃恩舉舊事,以監(jiān)牧地租歸閑廄司。又檢計岐州故馬坊地,奪居人田業(yè)以屬閑廄,百姓論訴不已。后授左金吾衛(wèi)大將軍。穆宗長慶二年,為兗海沂節(jié)度。文宗大和五年,復(fù)入為左金吾大將軍。轉(zhuǎn)左龍武統(tǒng)軍。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憲宗元和間進(jìn)士?!?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省試詩《金谷園花發(fā)懷古》1首,元和六年(811)登第之王質(zhì)有同題之詩。事跡據(jù)《登科記考》卷一八推知。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72—845后 【介紹】: 唐清河?xùn)|武城人。累官至永州刺史。晚年致仕居洛陽。武宗會昌五年三月,與吉皎、胡杲等,于白居易履道私第共為七老會,各作詩詠之。其年夏,又合二人為九老會。時人慕之,為繪《九老圖》。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72—845以后 郡望清河?xùn)|武城(今山東武城西北),曾任永州刺史。晚年居洛陽。武宗會昌五年(845)三月,與吉皎、胡杲、鄭據(jù)、劉真、盧真于白居易履道私第為“七老會”,作《七老會詩》。同年夏,又合李元爽、僧如滿為九老會。人慕之,繪為“九老圖”。事跡散見白居易《七老會詩序》、《唐詩紀(jì)事》卷四九。《全唐詩》存詩1首。
張勔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人。憲宗元和中,累官江州刺史。八年,授安南都護(hù)、本管經(jīng)略使。
張師素 朝代:

人物簡介

全唐文·卷七百二十四
師素。元和時人。
張惟清 朝代:中唐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33 【介紹】: 唐人。憲宗元和中,官右神策大將軍。十五年,授單于大都護(hù),充振武、麟、勝節(jié)度使。以東受降城濱河,歲久雉堞毀壞,移置于綏遠(yuǎn)烽南。入為右金吾衛(wèi)大將軍。文宗大和三年,檢校司空,充涇原節(jié)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