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5詞典 1分類詞匯 4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強 → 彊強”轉(zhuǎn)換方式進行查詢。
《漢語大詞典》:強令
強者的命令。左傳·文公十七年:“居大國之間而從於強令,豈其罪也。”
《國語辭典》:迫令  拼音:pò lìng
迫使、用強迫的方式使人服從。如:「為維持秩序,在勸導無效下,只得迫令就范」。
分類:強令迫使
《漢語大詞典》:權(quán)奪(權(quán)奪)
古代官員居父母喪,喪服未滿,朝廷強令出仕,稱為“權(quán)奪”。晉書·禮志中:“ 太康 七年,大鴻臚 鄭默 母喪,既葬,當依舊攝職,因陳不起,於是始制大臣得終喪三年。然 元康 中, 陳準 、 傅玄 之徒,猶以權(quán)奪,不得終禮,自茲已往,以為成比也。”北齊書·文襄帝紀:“詔曰:‘既朝野攸憑,安危所繫,不得令遂本懷,須有權(quán)奪,可復前大將軍,餘如故?!?南朝 梁 江淹 《柳仆射為南袞州詔》:“﹝ 柳世隆 ﹞必能宣弘恩政,威懷萬里。雖哀疾毀頓,而禮有權(quán)奪?!?/div>
《漢語大詞典》:遷海(遷海)
清 初為防 臺灣 鄭成功 的抗 清 軍,強令 福建 、 廣東 等沿海居民內(nèi)遷,距海三十里(一說五十里),不準人居住。其議發(fā)于 鄭氏 降臣 黃梧 ,至 施烺 始行,民有越出界外者概處死刑,至 雍正 六年其禁稍弛,界外漸有居民。參閱 清 屈大均 廣東新語·地語·遷海、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三。
《漢語大詞典》:皖南事變
1940年10月19日,蔣介石強令黃河以南堅持抗戰(zhàn)的八路軍、新四軍在一個月內(nèi)撤到黃河以北。中國共產(chǎn)黨為維護抗日大局,同意將安徽南部的新四軍調(diào)到江北。1941年1月4日,新四軍軍部及所屬皖南部隊九千余人,移師北上。6日,當部隊行至涇縣茂林地區(qū),遭國民黨軍八萬余人的伏擊。雙方兵力懸殊,新四軍血戰(zhàn)七晝夜,終因彈盡糧絕,除少部分突圍外,大部被俘、失散或犧牲。軍長葉挺被扣押,副軍長項英遇難。接著蔣介石宣布:取消新四軍番號。這就是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事變發(fā)生后,中國共產(chǎn)黨揭露了國民黨勾結(jié)日偽實行聯(lián)合“剿共”的陰謀,反擊了國民黨的反共活動,任命陳毅為新四軍代軍長,張云逸為副軍長,劉少奇為政委,重整并擴大了新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