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3詞典 7分類詞匯 16
《國語辭典》:宅心  拼音:zhái xīn
居心、存心。《文選。應(yīng)貞。晉武帝華林園集詩》:「區(qū)內(nèi)宅心,方隅回面。」《文選。班固。史述贊。述高紀(jì)第一》:「西土宅心,戰(zhàn)士憤怨。」
《國語辭典》:屬意(屬意)  拼音:zhǔ yì
1.注意?!段倪x。劉琨。答盧諶書》:「今君遇之矣,勖之而已,不復(fù)屬意于文,二十馀年矣?!?br />2.意念集中于一人,有歸心、愛慕的意思。《史記。卷二。夏本紀(jì)》:「禹子啟賢,天下屬意焉?!固?。許堯佐《柳氏傳》:「柳氏自門窺之,謂其侍者曰:『韓夫子豈長貧賤者乎!』遂屬意焉。」
《漢語大詞典》:系心(係心)
掛心;心有所寄托。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屈平 既嫉之,雖放流,睠顧 楚國 ,繫心 懷王 ?!?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后漢書·朱浮傳》:“陛下雖興大業(yè),海內(nèi)未集,而獨逸豫,不顧北垂,百姓遑遑,無所繫心。” 唐 羅鄴 《冬夕江上言事》詩之一:“多少繫心身未達,尋思舉目淚堪零。” 清 李漁 《凰求鳳·囚鸞》:“須要及時行樂,切不可把別事繫心?!?梁斌 《紅旗譜》十六:“孩子們大了,你不給他屋里尋下個系心的人兒,這孩子,他一氣下了 關(guān) 東?!?br />(1).猶歸心。漢書·成帝紀(jì):“不蒙天祐,至今未有繼嗣,天下無所係心?!?span id="p1nfczh" class="book">《宋書·南郡王義宣傳》:“且萬姓莫不係心於公,整眾入朝,內(nèi)外孰不欣戴。”新唐書·衛(wèi)次公傳:“太子雖久疾,冢嫡也,內(nèi)外係心久矣?!?br />(2).掛心。二刻拍案驚奇卷七:“想著 董氏 一家飄零四散, 元廣 妻女被人占據(jù),亦且不知去向,日夜係心?!?/div>
《漢語大詞典》:屬心(屬心)
關(guān)注,關(guān)心。周書·孝義傳序:“斯固仁人君子所以興嘆,哲后賢宰所宜屬心?!?明 方孝孺 《二賢婦傳》:“貲失千萬不足惜,此文乃吾日夜屬心者,若能存之,真吾婦也?!?br />猶言歸心。后漢書·光武帝紀(jì)上:“老吏或垂涕曰:‘不圖今日復(fù)見 漢 官威儀!’由是識者皆屬心焉?!?span id="hfsa65h" class="book">《晉書·明帝紀(jì)》:“於是東朝濟濟,遠近屬心焉?!?span id="1jb1ia6" class="book">《新唐書·莊恪太子永傳》:“及太子立,天下屬心焉?!?/div>
《漢語大詞典》:向心
猶歸心。謂內(nèi)心歸服。 清 黃輔辰 《戴經(jīng)堂日鈔·七月初十日》:“ 臨淮 招募新兄弟,有一千三百六十七,都不甚向心,暫尚未匯?!?/div>
《漢語大詞典》:還心(還心)
歸心。史記·留侯世家:“ 良 因説 漢王 曰:‘王何不燒絶所過棧道,示天下無還心,以固 項王 意?!?宋 羅大經(jīng) 鶴林玉露卷六:“ 項羽 救 趙 ,既渡,沉船破甑,持三日糧,示士必死無還心,故能破 秦 。”
分類:歸心
《漢語大詞典》:懷心(懷心)
(1).居心,思想上。 漢 劉向 說苑·至公:“今棄法而背令,而釋犯法者,是為理不端,懷心不公也?!?br />(2).猶歸心。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伐吳外傳:“ 勾踐 曰:‘吾思士卒之怒久矣,而未有稱吾意者。今鼃蟲無知之物,見敵而有怒氣,故為之軾。’於是軍士聞之,莫不懷心樂死,人致其命?!?br />(3).懷柔之心。漢書·禮樂志:“流星鄖,感惟風(fēng),籋歸云,撫懷心?!?顏師古 注:“懷心,懷柔之心也?!?/div>
《漢語大詞典》:招攜(招攜,招擕)
亦作“ 招擕 ”。
(1).招引尚未歸心的人。左傳·僖公七年:“招攜以禮,懷遠以德?!?杜預(yù) 注:“攜,離也。” 晉 葛洪 抱樸子·君道:“悅近以懷遠,修文以招攜。” 宋 蘇軾 《鄧義叔主客郎中王諤水部郎中制》:“通商惠農(nóng),水政為急,而招攜柔遠,賓客之事亦重矣。”
(2).安撫,招安。魏書·安豐王猛傳:“頻經(jīng)師旅,人物凋弊, 延明 招攜新故,人悉安業(yè),百姓咸附。” 南朝 陳 徐陵 《為貞陽侯重與玉太尉書》:“凡諸部曲,竝使招攜,投赴戎行,前后云集?!?span id="6tg0t01" class="book">《周書·長孫儉傳》:“因序 梁國 喪亂,朝廷招擕之意。”隋書·宇文化及傳:“乃東北趣 聊城 ,將招攜 海曲 諸賊?!?宋 蘇軾 《上神宗皇帝書》:“招攜戶口,檢責(zé)漏田?!?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五:“初遇賊,擊敗之。隨廣發(fā)牌諭招攜逆黨?!?br />(3).招邀偕行。 南朝 宋 謝惠連 《搗衣》詩:“美人戒裳服,端飾相招攜。”北齊書·文襄帝紀(jì):“至于才名之士……每山園游燕,必見招擕?!?宋 林逋 《寄題歷陽馬仲文水軒》詩:“紅燭酒醒多聚會,粉箋詩敵幾招攜?!?清 唐孫華 《同宋藥洲太史登滕王閣》詩:“ 閻公 賓客今寂寞,幸有勝友能招攜。”
《漢語大詞典》:歸鄉(xiāng)(歸鄉(xiāng))
歸心向往。《詩·商頌·長發(fā)》“苞有三蘗,莫遂莫達,九有有截” 漢 鄭玄 箋:“天豐大先三正之后世,謂居以大國,行天子之禮樂,然而無有能以德自遂達於天者,故天下歸鄉(xiāng) 湯 。”
回鄉(xiāng)。后漢書·皇后紀(jì)上·和熹鄧皇后:“太后愍 陰氏 之罪廢,赦其徙者歸鄉(xiāng)。”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江水一:“父老傳言, 屈原 既流放,忽然暫歸鄉(xiāng)?!?/div>
《漢語大詞典》:伏膺
(1).服膺。伏,通“ 服 ”。謂傾心,欽慕。晉書·孫綽傳:“沙門 支遁 試問 綽 :‘君何如 許 ( 許詢 )?’答曰:‘高情遠致,弟子早已伏膺;然一詠一吟, 許 將北面矣?!?span id="wogoqdq" class="book">《世說新語·品藻》作“服膺”。 宋 沈遼 《贈清道》詩:“當(dāng)時二子最名盛,至今學(xué)者皆伏膺?!?br />(2).服膺。伏,通“ 服 ”。指信服;歸心。 南朝 梁 沈約 《內(nèi)典序》:“伏膺空有之説,博綜兼忘之書?!?span id="e6hfcu6" class="book">《隋書·后妃傳·煬帝蕭皇后》:“蕩囂煩之俗慮,乃伏膺於經(jīng)史?!?宋 王禹偁 《北狄來朝頌并序》:“茍非圣人生,至道著,又安肯伏膺稽顙而自至於天闕邪!”
(3).服膺。伏,通“ 服 ”。謂從學(xué),師事。魏書·儒林傳·徐遵明:“師事 張吾貴 , 吾貴 門徒甚盛, 遵明 伏膺數(shù)月,乃私謂其友人曰:‘ 張生 名高而義無檢格,凡所講説,不愜吾心,請更從師?!?span id="trzmylt" class="book">《南史·劉瓛傳》:“ 梁武帝 少時嘗經(jīng)伏膺,乃 天監(jiān) 元年下詔為 瓛 立碑,諡曰 貞簡先生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七:“ 唐 義山 、 香山 、 牧之 、 昌黎 ,同學(xué) 杜 者,今其詩集,都是別樹一旗; 杜 所伏膺者, 庾 、 鮑 兩家,而集中亦絶不相似?!?/div>
《漢語大詞典》:歸敬(歸敬)
歸心敬仰。太平廣記卷三九五引 五代 范資 《玉堂閑話·法門寺》:“ 長安 西 法門寺 …… 如來 中指節(jié)在焉,照臨之內(nèi),奉佛之人,罔不歸敬?!?/div>
分類:歸心敬仰
《漢語大詞典》:歸戴(歸戴)
歸心擁戴。晉書·荀勖傳:“宜有所營置,令有歸戴者?!?/div>
分類:歸心擁戴
《漢語大詞典》:飽飛(飽飛)
比喻欲望得到滿足即離去,不能長久歸心。 唐 高適 《睢陽酬暢大判官》詩:“戎?jǐn)潮緹o厭,羈縻非一朝。饑附誠足用,飽飛安可招?!眳⒁姟?飽颺 ”。
《國語辭典》:飽飏(飽颺)  拼音:bǎo yáng
飏,高飛的樣子。飽飏形容已經(jīng)安全的逃走?!陡;萑珪?。卷一七。刑名部。失事》:「行劫之時,不為救護,及其飽飏,故作追狀?!?/div>
分類:欲望滿足
《漢語大詞典》:集附
謂歸心,順服。史記·秦始皇本紀(jì):“ 二世 與 趙高 謀曰:‘朕年少,初即位,黔首未集附?!?/div>
分類:歸心順服
《漢語大詞典》:委仰
謂歸心而敬仰。三國志·蜀志·費詩傳:“閒過 孟達 許,適見 王沖 從南來,言往者 達 之去就,明公切齒,欲誅 達 妻子,賴 先主 不聽耳。 達 曰:‘ 諸葛亮 見顧有本末,終不爾也。’盡不信 沖 言,委仰明公,無復(fù)已已。”
分類:歸心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