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87,分13頁顯示  上一頁  1  3  4  5  6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時名
正始
時行
時政
過時
時情
時賢
南徐
時論
若時
史書
鄒枚
行時
時宜
北京
《漢語大詞典》:時名(時名)
指當(dāng)時的聲名或聲望。 唐 韓愈 《舉錢徽自代狀》:“可以專刑憲之司,參輕重之議,況時名年輩俱在臣前,擢以代臣,必允眾望?!?金 元好問 《自題寫真》詩:“東涂西抹竊時名,一線微官誤半生?!?清 周亮工 《悼元御兼懷仲侍》詩:“看盡飛鳶驚往事,好乘欵段謝時名?!?/div>
《漢語大詞典》:正始
(1).正其始。文選·卜商〈毛詩序〉:“《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劉良 注:“正始之道,謂正王道之始也?!?span id="vdks5tw" class="book">《國語·周語下》“故名曰黃鐘” 三國 吳 韋昭 注:“黃鐘初九,六律之首,故六律正色為黃鐘之名,重元正始之義也?!?清 方苞 《讀〈行露〉》:“此害義傷教不近於人情,而可列正始之風(fēng),以為教於閨門、鄉(xiāng)黨、邦國與?”
(2).合乎禮儀、法則之始。《穀梁傳·定公元年》:“ 昭公 之終,非正終也; 定 之始,非正始也?!?span id="2v0spck" class="book">《元典章·詔令一·世祖皇帝》:“法春秋之正始,體大之乾元,炳煥皇猷,權(quán)輿治道。” 明 王世貞 《藝苑卮言》卷四:“ 盧 駱 王 楊 ,號稱四杰。詞旨華靡,同沿 陳 隋 之遺;骨氣翩翩,意象老境,超然勝之。五言遂為律家正始?!?br />(3). 三國 魏 齊王 芳 的年號。當(dāng)時玄風(fēng)漸興,士大夫唯 老 莊 是宗,競尚清談,世稱“正始之風(fēng)”。當(dāng)時詩人 嵇康 、 阮籍 等的詩,稱為“正始體”。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明詩:“采縟於 正始 ,力柔於 建安 。” 五代 齊己 《寄洛下王彝訓(xùn)先輩》詩之一:“ 賈島 存 正始 , 王維 留格言?!?吳梅 《信陽題〈何大復(fù)集〉》詩:“ 正始 流風(fēng)沫,奇才吾道光。”參見“ 正始體 ”。
《國語辭典》:正始體(正始體)  拼音:zhèng shǐ tǐ
流行于三國魏正始年間,以嵇康、阮籍等人為代表的詩體。宋。嚴(yán)羽《滄浪詩話。詩體》:「正始體,魏年號,嵇、阮諸公之詩?!?/div>
《國語辭典》:時行(時行)  拼音:shí xíng
1.待時而行?!兑捉?jīng)。坤卦。文言曰》:「后得主而有常,含萬物而化光,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br />2.時下流行的。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二。宣德樓前省府宮宇》:「馀皆賣時行紙畫花果鋪席。」
3.及時而作。《文選。何晏。景福殿賦》:「大火昏正,桑梓繁廡,大雨時行。」
4.時病中帶有傳染性與流行性者,古代稱為「時行」。
《國語辭典》:時政(時政)  拼音:shí zhèng
1.因時施政的原則?!蹲髠?。文公六年》:「不告閏朔,棄時政也?!?br />2.當(dāng)時的政令?!逗鬂h書。卷四七。班超等傳。論曰》:「時政平則文德用,而武略之士無所奮其力能。」
《國語辭典》:過時(過時)  拼音:guò shí
1.過氣的時尚,陳舊而不合時宜。如:「他穿了一套過時的西裝?!?br />2.過了時間。如:「速食店為確保品質(zhì),食物過時即行丟棄?!埂对?。卷一○二。刑法志一》:「諸郡縣災(zāi)傷,過時而不申,或申不以實,及按治官不以時檢踏,皆罪之?!?/div>
《漢語大詞典》:時情(時情)
(1).世情。魏書·閹官傳·封津:“ 津 少長官闈,給事左右,善候時情,號為機(jī)悟?!?唐 陸龜蒙 《雜興》詩:“時情重不見,卻憶菖蒲花。” 宋 陳師道 《晦日》詩:“人老時情薄,春深花意微?!?br />(2).當(dāng)時的輿論。 明 沈德符 野獲編補(bǔ)遺·列朝·承天大志:“時情咸謂書成必有異擢,爭求入局?!?/div>
《國語辭典》:時賢(時賢)  拼音:shí xián
當(dāng)時的賢俊?!妒鶉呵镙嬔a(bǔ)。卷七四。前涼錄。索紞傳》:「游學(xué)京師,交結(jié)時賢?!挂卜Q為「時彥」。
《漢語大詞典》:南徐
(1).古代州名。 東晉 僑置 徐州 於 京口城 , 南朝 宋 改稱 南徐 ,即今 江蘇省 鎮(zhèn)江市 。歷 齊 梁 陳 ,至 隋 開皇 年間廢。宋書·州郡志一:“ 武帝 永初 二年,加 徐州 曰 南徐 ,而 淮北 但曰 徐 。 文帝 元嘉 八年,更以 江北 為 南兗州 , 江南 為 南徐州 ,治 京口 ?!?唐 王昌齡 《客廣陵》詩:“樓頭 廣陵 近,九月在 南徐 ?!?清 吳偉業(yè) 《贈馮訥生進(jìn)士教授云中》詩:“憶昔扁舟醉 石頭 ,別來幾夢 南徐 客。”
(2).亦稱“ 南路徐 ”。指 南朝 梁 徐君蒨 。 君蒨 與當(dāng)時的 魚弘 皆以豪華奢侈著稱。南史·徐羨之傳:“﹝ 徐君蒨 ﹞為 梁 湘東王 鎮(zhèn)西諮議參軍。頗好聲色,侍妾數(shù)十,皆佩金翠……有時載伎肆意游行, 荊楚 山川,靡不畢踐。朋從游好,莫得見之。時 襄陽 魚弘 亦以豪侈稱,於是府中謡曰:‘北路 魚 ,南路 徐 ?!?宋 蘇軾 《刁景純席上和謝生》詩之一:“此夜新聲聞《北里》,他年故事紀(jì) 南徐 ?!?/div>
《國語辭典》:時論(時論)  拼音:shí lùn
當(dāng)時的輿論。唐。白居易牛僧孺監(jiān)察御史制〉:「訪諸時論,宜當(dāng)朝選?!?/div>
《漢語大詞典》:若時(若時)
(1).此時,現(xiàn)在。《公羊傳·定公四年》:“君如有憂中國之心,則若時可矣?!?br />(2).那時,當(dāng)時。《三國志·魏志·高堂隆傳》:“今無若時之急,而使公卿大夫并與廝徒共供事役,聞之四夷,非嘉聲也,垂之竹帛,非令名也?!?/div>
《國語辭典》:史書(史書)  拼音:shǐ shū
1.記載歷史的書籍?!度辶滞馐贰返谌呕兀骸副佰驮谑窌峡催^,說這地方水草肥饒?!挂卜Q為「史冊」。
2.漢代史官所習(xí)用的字體,即隸書?!稘h書。卷九。元帝紀(jì)。贊曰》:「元帝多材藝,善史書?!?/div>
《漢語大詞典》:鄒枚(鄒枚)
漢 鄒陽 、 枚乘 的并稱。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睢水:“ 梁王 與 鄒 、 枚 、 司馬相如 之徒極游于其上。”兩人皆以才辯著名當(dāng)時。后因以“鄒枚”借指富于才辯之士。 唐 王維 《奉和圣制賜史供奉曲江宴應(yīng)制》:“侍從有 鄒 枚 ,瓊筵就水開?!?宋 張孝祥 《西江月》詞:“坐中賓客盡 鄒 枚 ,盛事它年應(yīng)記?!?清 周亮工 《戊子上元獨坐舊雨堂感懷》詩之二:“莫向 梁園 懷盛事, 鄒 枚 詞賦更誰存?!?/div>
《國語辭典》:行時(行時)  拼音:xíng shí
名望、權(quán)勢重于一時?!兑佰牌匮浴返谝话嘶兀骸改莾晌皇欠坷锢蠋煟莾晌皇前嘀蓄^役,都是極行時的,不可輕慢了他。」
《國語辭典》:時宜(時宜)  拼音:shí yí
當(dāng)時的需要?!稘h書。卷一一。哀帝紀(jì)》:「朕過聽賀良等言,冀為海內(nèi)獲福,卒亡嘉應(yīng),皆違背古,不合時宜。」《文明小史》第一三回:「后來還虧了一位文案老爺,廣有才學(xué),通達(dá)時宜,居然能領(lǐng)略制臺的意思,分開眾人?!?/div>
《漢語大詞典》:北京
(1).指 建康 。即今 南京市 。 南朝 宋 都 建康 ,位在當(dāng)時疆土之北,因謂之北京。《文選·謝瞻〈王撫軍庾西陽集別時為豫章太守庾被徵還東〉詩》:“祗召旋北京,守官反南服?!?李善 注:“言 庾 被召而旋帝京,己守官而蒞南服也?!?br />(2).指 京口 。在今 江蘇 鎮(zhèn)江市 。 京口 是 南朝 宋 的發(fā)祥地, 文帝 又生于其地,因稱之為北京。《宋書·文帝紀(jì)》:“朕違北京,二十餘載,雖云密邇,瞻途莫從?!?br />(3).指 平城 。在今 山西 大同市 東北。 北魏 于 太和 十九年自 平城 南遷都 洛陽 ,因稱舊都 平城 為北京。《漢魏南北朝墓志集釋·北魏〈鄭道忠墓志〉》:“奄就北京,遂同南面。”魏書·袁翻傳:“又北京制置,未皆允帖,繕俢草創(chuàng),以意良多。事移化變,存者無幾,理茍宜革,何必仍舊?!?br />(4).指 太原府 。在今 山西 太原市 西南 晉源鎮(zhèn) 。 唐 和 五代 的 唐 、 晉 、 漢 都發(fā)祥于此,因謂之 北京 。 唐 錢起 《送鮑中丞赴太原軍營》詩:“將略過 南仲 ,天心寄 北京 。”舊五代史·漢書·高祖紀(jì)下:“﹝ 天福 十二年夏﹞甲午,以判 太原府 事 劉崇 為 北京 留守?!?br />(5).指 大名府 。今 河北 大名縣 。因 宋真宗 曾經(jīng)駐蹕于此。宋史·仁宗紀(jì)三:“﹝ 慶歷 二年五月﹞戊午,建 大名府 為 北京 ?!?br />(6). 金 天眷 元年改 遼 上京 臨潢府 為 北京 。故址在今 內(nèi)蒙古 巴林左旗 波羅城 。見金史·熙宗紀(jì)。
(7). 金 貞元 元年遷新都于 中都 大興府 (今 北京市 ),以舊都 中京 大定府 在新都之北,改稱 北京 。故址即今 內(nèi)蒙古 寧城縣 西北 大明城 。見金史·海陵紀(jì)
(8). 明 初指 開封府 。即今 河南 開封市 。明史·太祖紀(jì)一:“﹝ 洪武 元年﹞八月己巳,以 應(yīng)天 為 南京 , 開封 為 北京 ?!?br />(9). 明 永樂元年 , 成祖 將他做 燕王 時的封地 北平府 改為 順天府 ,建 北京 ,即今 北京市 。 永樂 十九年,自 應(yīng)天 (今 江蘇 南京市 )遷都 順天 ,改 北京 為 京師 。 洪熙 元年,擬還都 應(yīng)天 ,復(fù)改 京師 為 北京 。 正統(tǒng) 六年,定 北京 為國都,又改稱 京師 。歷 清 直至辛亥革命后,相沿不改。但習(xí)慣上自 明 永樂 以后都稱 北京 。參見“ 北京市 ”。
《漢語大詞典》:北京市
簡稱 京 。 中華人民共和國 首都,中央直轄市。我國歷史最悠久的城市和古都之一。在 華北平原 北端,當(dāng) 東北 和 華北 等地區(qū)聯(lián)系的樞紐。古代稱 薊 , 春秋 、 戰(zhàn)國 時為 燕 國都。 秦 漢 為 右北平郡 地, 晉 隋 為 北平郡 地, 唐 屬 河北道 。 遼 以為陪都,改稱 南京 ,亦稱 燕京 。 金 正式建都于此,稱 中都 。 元 稱 大都 。 明 清 稱 京師 ,通稱 北京 。 民國 初年亦都于此,1928年改為 北平市 。1949年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 成立,建為首都,改設(shè) 北京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