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95,分27頁顯示   2  3  4  5 下一頁
分類詞匯
彼我
彼各
比各
咱各
咱彼各
相逢
相思
相見
知己
一家
相識
寒暑
相忘
相違
相聞
《漢語大詞典》:彼我
他和我;彼此。 漢 揚(yáng)雄 《解嘲》:“世異事變,人道不殊,彼我易時,未知何如。”《晉書·王羲之傳》:“夫廟算決勝,必宜審量彼我,萬全而后動?!?唐 劉知幾 史通·因習(xí):“及 隋氏 受命,海內(nèi)為家,國靡愛憎,人無彼我。” 魯迅 《熱風(fēng)·隨感錄五十九》:“甚至彼我間的是非愛憎,也免不了得到一個相反的結(jié)果。”
分類:彼此
《漢語大詞典》:彼各
(1).猶彼此。雙方。 宋 邵雍 《日中吟》:“彼各不相識,何復(fù)更思量?”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diào)》卷四:“薄情業(yè)種,咱兩箇彼各當(dāng)年?!?元 張鳴善 《粉蝶兒·思情》套曲:“投至的歡意闌珊,那其間彼各皆分散。”《水滸傳》第六四回:“且説 呼延灼 借副衣甲穿了,彼各上馬,都到陣前?!?br />(2).引申為分別。 明 無名氏 《桃園結(jié)義》第二折:“脫離了下賤營生,彼各了塵中伴侶?!?/div>
《漢語大詞典》:比各
彼此;各自。 元 無名氏 《端正好》套曲:“我上車兒倦向前,他上雕鞍懶贈鞭,比各無言兩淚漣,各辦堅心石也穿?!?/div>
分類:彼此各自
《漢語大詞典》:咱各
猶彼此。 元 白樸 《梧桐雨》第一折:“咱各辦著志誠,你道誰為顯證?有今夜度天河相見女牛星?!?元 關(guān)漢卿 《古調(diào)石榴花·怨別》套曲:“咱各辦著箇堅心,要撥箇終緣之計。”
分類:彼此
《漢語大詞典》:咱彼各
猶彼此。我們倆。 元 周仲彬《蝶戀花·悟迷》套曲:“咱彼各,休生間闊,便死也同其棺槨?!?/div>
分類:彼此我們
《國語辭典》:相逢  拼音:xiāng féng
相遇。唐。杜甫 長沙送李十一詩:「與子避地西康州,洞庭相逢十二秋?!埂度辶滞馐贰返诙幕兀骸稿忮讼喾?,舊交更添氣色;婚姻有分,子弟亦被恩光?!?/div>
《國語辭典》:相思  拼音:xiāng sī
彼此想念。多指男女戀愛相思慕。唐。王維相思〉詩:「勸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紅樓夢》第一二回:「賈蓉兩個常常的來索銀子,他又怕祖父知道,正是相思尚且難禁,更又添了債務(wù)?!?/div>
《國語辭典》:相見(相見)  拼音:xiāng jiàn
見面。《文選。蘇武。詩四首之三》:「行役在戰(zhàn)場,相見未有期?!埂度龂萘x》第六回:「堅引程普、黃蓋至袁術(shù)寨中相見。」
《國語辭典》:知己  拼音:zhī jǐ
1.了解自己?!妒酚?。卷八六。刺客傳。豫讓傳》:「士為知己者死,女為說己者容?!?br />2.相互了解而友誼深厚的人。唐。王勃 杜少府之任蜀州詩:「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div>
《國語辭典》:一家  拼音:yī jiā
1.每個人、一個人?!端疂G傳》第三回:「陳達(dá)、楊春趕上,一家一樸刀,結(jié)果了兩個性命?!?br />2.全家人。《三國演義》第八回:「孩兒央及將軍痛飲幾杯,吾一家全靠著將軍哩。」
《國語辭典》:相識(相識)  拼音:xiāng shì
1.彼此認(rèn)識。唐。韓愈 柳子厚墓志銘:「一旦臨小利害,僅如毛發(fā)比,反眼若不相識?!埂度龂萘x》第二六回:「且說關(guān)公正尋思間,忽報有人相訪。及請入,卻不相識。」
2.相識之人?!段饔斡洝返谝欢兀骸刚怯芯壍糜雠f相識,般若還歸本道場?!?/div>
《國語辭典》:寒暑  拼音:hán shǔ
1.天氣的冷熱。《禮記。樂記》:「寒暑不時則疾,風(fēng)雨不節(jié)則饑?!固?。韋應(yīng)物〈相逢行〉:「邂逅兩相逢,別來問寒暑。」
2.冬、夏兩個季節(jié)。泛指歲月。《易經(jīng)。系辭下》:「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br />3.終始。《漢書。卷二二。禮樂志》:「長麗前掞光耀明,寒暑不忒況皇章?!?/div>
《漢語大詞典》:相忘
彼此忘卻。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宋 蘇軾 《送穆越州》詩:“江海相忘十五年,羨君松柏蔚蒼顏?!?白采 《被擯棄者》:“我寶寶一天一天的煩聒我,同伴都像與我相忘了。”
分類:彼此忘卻
《國語辭典》:相違(相違)  拼音:xiāng wéi
1.保持距離?!蹲髠?。成公十六年》:「有淖于前,乃皆左右相違于淖?!?br />2.不合。如:「他們倆個性相違,不可能長處一室?!?/div>
《漢語大詞典》:相聞(相聞)
(1).彼此都能聽到。極言距離之近。老子:“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 晉 陶潛 《桃花源記》:“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宋 蘇軾 《表忠觀碑》:“四時嬉游,歌舞之聲相聞?!?毛澤東 《西江月·井岡山》詞:“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br />(2).互通信息;互相通報。后漢書·隗囂傳:“自今以后,手書相聞,勿用傍人解構(gòu)之言。”警世通言·桂員外途窮懺悔:“有十餘年不相聞了,何期今日得遇?”清史稿·諸王傳三·貝子彰泰:“將軍 蔡毓榮 調(diào)遣 漢 兵,今進(jìn)取 貴州 ,若不相聞,恐礙軍機(jī)?!?/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