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御 → 禦御”轉換方式進行查詢。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57—1011 【介紹】: 宋相州安陽人,字光弼。太宗太平興國二年進士。歷監(jiān)察御史,累遷左司諫。淳化二年,契丹請和,朝廷疑非實,國華受命往河朔察之,盡得其詐以聞。真宗即位,入判大理寺。出知河陽、潞州,以善綏緝,詔獎之。累官右諫議大夫、知泉州。代還,道病卒于建陽。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58—1018 【介紹】: 宋洛陽人,字樂道。趙孚子。太宗雍熙二年進士。歷太常丞等職。真宗朝,拜右正言,預重修《太祖實錄》。遷知制誥、知審刑院,充翰林學士。從真宗至澶淵訂和盟,并撰答書。后以右諫議大夫參知政事,累官至御史中丞。卒謚文定。有文集。
全宋詩
趙安仁(九五八~一○一八),字樂道,河南洛陽(今屬河南)人。太宗雍熙二年(九八五)進士。歷大理評事、光祿寺丞,以著作佐郎直集賢院,遷太常丞。真宗咸平三年(一○○○),知制誥。景德三年(一○○六),以右諫議大夫參知政事。大中祥符五年(一○一二)罷(《宋宰輔編年錄》卷三)。天禧二年卒,年六十一。謚文定。有集五十卷,已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八七有傳。
全宋文·卷一六七
趙安仁(九五八——一○一八),字樂道,河南洛陽(今河南洛陽)人,趙孚子。雍熙二年登進士第,歷大理評事、光祿寺丞,召試翰林,以著作佐郎直集賢院。咸平三年知制誥、副夏侯嶠巡撫江南,還,知審刑院。繼判尚書省刑部兼制置群牧使,同知三班、審官院。景德初為工部員外郎,充翰林學士。陪伴遼使臣,作《戴斗懷柔錄》三卷以獻。三年,以右諫議大夫參知政事,俄修國史。累遷尚書右丞,又知兼宗正卿。天禧二年改御史中丞,卒,年六十一,謚文定。有集五十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八七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64—1049 【介紹】: 宋光化軍乾德人,字順之,號退傅。太宗淳化三年進士。歷任監(jiān)察御史、侍御史。仁宗時以樞密直學士判集賢院。天圣六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曹汭獄事起,得罪太后,遂罷知江寧府。明道初再入相,次年坐事罷,出判許州,徙河南府。寶元初,復入相,封鄖國公??刀觊g,朝廷多事,機務悉委之,但無所建明,為諫官韓琦所論,封鄧國公致仕。卒謚文懿。
全宋詩
張士遜(九六四~一○四九),字順之,陰城(今湖北老河口)人。太宗淳化中進士,為鄖鄉(xiāng)主簿,除射洪令。遷侍御史,歷江南、廣東、河北轉運使。真宗天禧四年(一○二○)以樞密直學士判集賢院。五年,擢樞密副使(《東都事略》卷五二本傳)。仁宗天圣六年(一○二八)拜禮部尚書、同平章事。七年,以刑部尚書知江寧府。明道元年(一○三二)復拜同平章事。二年,出判河南府。寶元元年(一○三八)復拜同平章事。康定元年(一○四○)以太傅致仕?;实v元年卒,年八十六。謚文懿。有《應制》、《春坊》、《雜文》等文集十種,《宋史·藝文志》著錄晏殊、張士遜《笑臺詩》一卷,均佚。事見《文恭集》卷四○《太傅致仕鄧國公張公行狀》,《宋史》卷三一一有傳。今錄詩二十首。
全宋文·卷一九九
張士遜(九六四——一○四九),字順之,光化軍乾德(今湖北光化西北)人。淳化中舉進士,調鄖城主簿,遷射洪令,改襄陽令,歷江南、廣東、河北轉運使。累遷尚書左丞。天圣六年拜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罷知江寧府,移許州。明道初復入相,坐事罷,出判許州,徙河南府。寶元元年再入相,時朝廷多事,以老病無所建明,為韓琦所論,乃拜太傅,封鄧國公致仕?;实v元年卒,年八十六,謚文懿?!?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一一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66—1031 【介紹】: 宋泉州晉江人,字簡夫。太宗端拱二年進士。由彭州軍事推官召為秘書省著作佐郎,預修《冊府元龜》。歷知虔州、廣州,在廣三年,以德清聞。博學強記,文風質樸,仁宗時與楊大雅并為知制誥,時稱“楊陳”。官終知杭州。有《泉山集》、《西清奏議》。
全宋詩
陳從易(?~一○三一),字簡夫,泉州晉江(今屬福建)人。太宗端拱二年(九八九)進士,為嵐、彭二州軍事推官。召為秘書省著作佐郎,遷太常博士,出知邵武軍、虔州。真宗乾興元年(一○二二),為湖南轉運使。仁宗天圣初,徙知荊南、廣州。六年(一○二八),入為左司郎中、知制誥(《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六)。八年,以龍圖閣直學士知杭州。九年,卒(《咸淳臨安志》卷四六)。有《泉山集》二十卷,已佚。《宋史》卷三○○有傳。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二七三
陳從易(九七二——一○三一),字簡夫,泉州晉江(今福建泉州)人。端拱二年進士及第,為嵐州團練推官,再調彭州軍事推官。平王均亂有功,召為著作佐郎、大理寺詳斷官。遷太常博士,出知邵武軍。預修《冊府元龜》,改監(jiān)察御史。遷御史,改刑部員外郎、直使館、知虔州。天禧中,降工部員外郎。出為湖南轉運使,徙知荊南,擢太常少卿、直昭文館、知廣州。天圣七年,入為左司郎中,知制誥。次年兼史館修撰,遷左諫議大夫,進龍圖閣直學士,知杭州。明年卒,年六十。所著有《泉山集》二十卷、《中書制稿》五卷、《西清奏議》三卷。《宋史》卷三○○有傳。又見《乾道臨安志》卷三,道光《重纂福建通志》卷一七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28 【介紹】: 宋滄州清池人,字用晦,一字晦之。太宗端拱二年進士。累遷河陽節(jié)度判官。真宗咸平中奏言當世要務,召試舍人院,權右正言。進右司諫,出知鄧州,賑關右饑民。擢龍圖閣待制,再遷工部郎中,建言矯任官重內輕外之弊,自請補外。大中祥符九年拜參知政事。以與王欽若議論相失辭位。仁宗即位,召為樞密副使,天圣三年拜相。慎名器,無毫發(fā)私,雖顯貴,清約如寒士。卒謚文節(jié)。
全宋文·卷一八九
張知白(?——一○二八),字用晦,滄州清池(今河北滄州東南)人,端拱進士。累遷河陽節(jié)度判官、權右正言、判三司開拆司,權管勾京東轉運司事,知鄧州。大中祥符九年,遷給事中、參知政事。以議論與宰相王欽若不合,稱疾辭位,出知大名府。徙南京留守,復徙亳州。仁宗即位,進尚書右丞、樞密副使。天圣三年以工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卒于相位。見《宋宰輔編年錄》卷三、四,《宋史》卷三一○本傳。又,今人楊殿珣《中國歷代年譜總錄》據(jù)張秀民《始祖文節(jié)公年譜》,謂其生于建隆二年(九六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建州建安人,字公受。太宗太平興國二年進士。累官殿中丞,出知遂州,以能稱。真宗稱其儒雅循謹,特擢右諫議大夫。歷權御史中丞、給事中,知河中府、洪州。遷工部侍郎、知池州,分司南京。喜為詩,與曾致堯、晏殊唱和,精于格律。卒年六十九。有《雅正集》。
全宋詩
李虛己,字公受,建安(今福建建甌)人。太宗太平興國二年(九七七)進士(明嘉靖《建寧府志》卷一五)。累遷殿中丞,知遂州。入為龍圖閣待制,歷判大理寺,遷右諫議大夫、出知河中府。召權御史中丞,后進給事中。真宗天禧五年(一○二一),知洪州(《北宋經(jīng)撫年表》卷四)。又知池州,求分司南京,卒,年六十九。有《雅正集》十卷,已佚。《宋史》卷三○○有傳。今錄詩八首。
全宋文·卷二六七
李虛己,字公受,建安(今福建建甌)人。太平興國二年進士,歷沈丘縣尉,知城固縣,知遂州。通判洪州,提點荊湖南路刑獄,徙淮南轉運副使。遷兵部郎中,為龍圖閣待制,判大理寺。特遷右諫議大夫,出知河中府,召權御史中丞。進給事中、知洪州。遷尚書工部侍郎,分司南京卒。喜作詩,精于格律,有《雅正集》十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有傳。
俞獻卿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70—1045 【介紹】: 宋歙人,字諫臣。俞獻可弟。少與兄以文學知名。第進士。補安豐尉,調昭州軍事推官。累遷殿中侍御史,為三司鹽鐵判官。上言請節(jié)用,帝納其言?;凑沱}利不登,命往經(jīng)度,更立新法,歲增鹽課緡錢甚眾。除陜西轉運使,徙京西,入對言趙振堪將帥,范仲淹、明鎬可大用,及條上邊策甚備。知杭州,潮溢決堤,發(fā)卒鑿西山石作堤數(shù)十里,民以為便。知應天府,以刑部侍郎致仕。
全宋文·卷二七一
俞獻卿(九七○——一○四五),字諫臣,歙(今安徽歙縣)人。進士及第,補安豐縣尉。累遷殿中侍御史,為三司鹽鐵判官。經(jīng)度淮浙鹽利,更立新法,歲增鹽課緡錢甚眾。除陜西轉運使,薦范仲淹、明鎬可大用。以右諫議大夫、集賢院學士知杭州。發(fā)卒鑿西山,筑堤數(shù)十里以禦江潮,民以為便。以刑部仕郎致仕,慶歷五年卒,年七十六。見劉敞《公是集》卷五三《俞公墓志銘》,《宋史》卷三○○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33 【介紹】: 宋建州建安人,字述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進士。為監(jiān)察御史,頗多建言,所至以直氣聞。仁宗朝累官殿中侍御史,擢尚書刑部員外郎、知雜司事、權同判吏部流內銓。會劉太后臨朝,太后兄子死,錄其姻戚至于廝役達八十人,修古等交章論列,忤太后,削官出知興化軍。會赦復官。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全唐詩》收《池上》詩1首,列為世次爵里無考作者。按曹修古,字述之,建州建安(今福建建甌)人。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進士。歷官秘書丞、同判饒州、監(jiān)察御史,出知歙州,徙南劍州,復為開封府判官,歷殿中侍御史、刑部員外郎、權同判吏部流內銓。因論事得罪,出為同判杭州,改知興化軍。遇赦復官。約卒于宋仁宗時?!?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九七有傳?!?a target='_blank'>宋詩紀事》卷八收其《池上》詩?!?a target='_blank'>全唐詩》誤收作唐人。
全宋詩
曹修古(?~一○三三),字述之,建州建安(今福建建甌)人。真宗大中祥符元年(一○○八)進士(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三三),累遷通判饒州。召為監(jiān)察御史,出知歙州、南劍州。復為開封府判官,歷殿中侍御史,權同判吏部流內銓。仁宗明道初以言事忤旨,出知興化軍。二年,病卒(《端明集》卷三二《曹女傳》)?!?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九七、《福建通志》卷四七并有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三三○
曹修古(?——一○三三),字述之,建州建安(今福建建甌)人。大中祥符元年進士。累遷秘書丞、同判饒州,以太常博士為監(jiān)察御史。出知歙州,徙南劍州,復為開封府推官。歷殿中侍御史,擢尚書刑部員外郎、知雜司事,立朝號剛正謇諤。以言忤劉太后,削一官,出知興化軍。會赦復官,至道二年卒。劉太后崩,特贈右諫議大夫?!?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九七有傳,又見《新安志》卷九。
王博文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73—1038 【介紹】: 宋曹州濟陰人,字仲明。善為文,年十六應舉,作回文詩百篇,人稱“王回文”。后賜進士第。歷知濠州、真州、海州。徙知密州,奏請歲饑弛鹽禁,候歲豐乃復。除殿中侍御史,按劾朱能《乾祐天書》案,唯治首惡,脅從者皆得減論。官終同知樞密院事。
全宋文·卷二七九
王博文(九七三——一○三八),字仲明,曹州濟陰(今山東曹縣西北)人。幼善屬文,太宗朝試中書,賜進士第。擢知濠州、真州,權江淮制置司事,改監(jiān)察御史、梓州路轉運使。遷尚書兵部員外郎、三司戶部副使,再遷戶部郎中,龍圖閣待制,判吏部流內銓,權發(fā)遣三司使事,歷知開封府、大名府。寶元元年同知樞密院事,踰月而卒,年六十六。《宋史》卷二九一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曹州濟陰人,字慶之。登進士第。歷池州推官,通判大名府。太宗召為秘書丞、江南轉運副使,累擢樞密直學士。代張詠知益州,在郡五年,遵詠條教,蜀人便之。進兵部侍郎、參知政事。仁宗時拜兵部尚書。素與丁謂善,謂貶,中正營救,坐貶。后遷禮部尚書。卒年六十余。謚康懿。
全宋文·卷二七○
任中正(?——一○二六),字慶之,曹州濟陰(今山東曹縣)人。進士及第,為池州推官,歷通判邵州、濮州、大名府,召為秘書丞、江南轉運副使,擢監(jiān)察御史、兩浙轉運使,判三司憑由司,出為荊湖轉運使,歷知梓州、益州、并州,權知開封府。大中祥符九年拜樞密副使,再進兵部侍郎、參知政事。仁宗即位,以營救丁謂,降知鄆州,徙曹州。天圣四年八月卒,謚康懿。見《宋史》卷二八八本傳,《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四。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歙人,字昌言。太宗端拱初進士。有吏稱。歷吏部郎中。真宗大中祥符間,為廣西轉運使,平定撫水蠻亂,為立互市,筑塞以厄其險,自是諸蠻不敢來犯。官終龍圖閣待制。
全宋詩
俞獻可,字昌言,歙縣(今屬安徽)人。獻卿兄。太宗端拱初進士。為歸州軍事推官、權領州事。真宗景德四年(一○○七)拜監(jiān)察御史(《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七一)。歷任提點廣西刑獄、轉運使。仁宗時權吏部流內銓。《新安志》卷六有傳,事見《宋史》卷三○○《俞獻卿傳》。
全宋文·卷二○五
俞獻可,字昌言,歙州歙縣(今安徽歙縣)人,俞獻卿之兄。少以文學知名,端拱二年中進士第。歷歸州軍事推官、權領州事。景德四年以王嗣宗薦為監(jiān)察御史。大中祥符中為殿中侍御史、廣西提點刑獄,祥符末為廣西轉運使。天圣初為三司鹽鐵副使。官終龍圖閣待制。見《宋史》卷三○○《俞獻卿傳》,《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七一、八六、八七,《宋會要輯稿》食貨一七之一七,《新安志》卷八,《桂勝》卷二,乾隆《江南通志》卷一四七。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同州馮翊人,字易從。家貧,刻志于學。聚木葉學書,筆法遒勁。第進士。歷遷太常博士、知坊州。王嗣宗薦為監(jiān)察御史,王旦數(shù)稱其才,再遷侍御史。陜西旱蝗,命往安撫,發(fā)倉粟救乏絕,又蠲耀州積年逋租。還擢龍圖閣待制,歷尚書刑部郎中。真宗命講《周易》,間訪大臣能否,行簡所對無怨昵,各道其所長,人以為長者。拜右諫議大夫、集賢院學士。終知虢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79—1044 【介紹】: 宋壽州人,字坦夫。呂蒙正侄。真宗咸平三年進士。歷官刑部郎中、權知開封府。仁宗即位,進右諫議大夫、參知政事。天圣六年拜相。贊成仁宗廢郭后,貶逐進諫言官孔道輔等,又因范仲淹屢言事,指為朋黨而加以貶斥,頗為時論所少。后拜司空、平章軍國重事。被劾罷相,以太尉致仕。卒謚文靖。有文集。
全宋詩
呂夷簡(九七九~一○四四),字坦夫,壽州(今安徽鳳臺)人。真宗咸平三年(一○○○)進士,補絳州軍事推官。通判通州,徙濠州,知濱州。擢提點兩浙刑獄,入為刑部員外郎兼侍御史知雜事。使契丹,還,知制詔。再遷刑部郎中,權知開封府。仁宗即位,進右諫議大夫,以給事中參知政事。天圣六年(一○二八)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明道二年(一○三三)罷,同年復相。景祐二年(一○三五)加右仆射,封申國公。次年,與王曾爭事,同時罷相。康定元年(一○四○)由判天雄軍復入相。慶歷元年(一○四一),徙封許國公,判樞密院,改兼樞密使。二年因病以太尉致仕。慶歷四年卒,年六十六。謚文靖。有集二十卷,不傳。事見《隆平集》卷五,《宋史》卷三一一有傳。今錄詩十一首。
全宋文·卷三二一
呂夷簡(九七九——一○四四),字坦夫,壽州(治今安徽鳳臺)人,呂蒙正侄。咸平進士,歷任地方官,知制誥,進龍圖閣直學士,權知開封府。仁宗立,除參知政事。天圣七年拜相,后封申國公。景祐四年以與王曾爭事罷,出判許州,徙天雄軍??刀ㄔ陱腿胂?,改封許國公。后以疾授平章軍國重事。慶歷三年,以太尉致仕。次年卒,年六十六,謚文靖。有集二十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一一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86—1039 【介紹】: 宋兗州曲阜人,字原魯。初名延魯??鬃铀氖宕鷮O,孔勖子。真宗大中祥符初同學究出身,五年復舉進士及第。知仙源縣。歷龍圖閣待制,糾察在京刑獄,知許、徐、兗、鄆、泰五州,留守南京。召為左正言,知諫院,受命日,上書請章獻太后歸政天子。論奏曹利用、羅崇勛竊弄權柄,宜早斥去,太后可其言乃退。仁宗明道二年,權御史中丞,以諫廢郭后出知泰州,徙徐、兗州。復入為御史中丞,性鯁挺特達,遇事彈劾無所避。因為程琳辨,出知鄆州,道卒。
全宋詩
孔道輔(九八六~一○三九),字原魯,初名延魯,曲阜(今屬山東)人,孔子四十五代孫。舉進士第,為寧州軍事推官,遷知仙源縣。召直史館、判三司理欠憑由司,歷判吏部流內銓,糾察在京刑獄。出知鄆州、青州,還判流內銓。復出知徐、許二州,徙應天府。仁宗明道二年(一○三三)召為右諫議大夫。出知泰州,徙徐州、兗州,在兗三年,復入為御史中丞。寶元二年(一○三九),出知鄆州,至韋城卒,年五十四(《臨川先生集》卷九一《給事中贈尚書工部侍郎孔公墓志銘》)?!?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九七有傳。今錄詩四首。
全宋文·卷三五九
孔道輔(九八六——一○三九),初名延魯,字原魯,兗州仙源(今山東曲阜)人,孔子四十五代孫,孔勖子。大中祥符五年舉進士,釋褐彭原幕,擢知仙源縣,主孔子祠事。召為左正言,未幾為直史館、判三司理欠憑由司,奉使契丹。歷判吏部流內銓、糾察在京刑獄,出知鄆州,徙青州,還判流內銓,復出知徐、許二州,徙應天府。明道二年,召權御史中丞,因諫止廢郭皇后,出知泰州,徙徐州、袞州,復入為御史中丞。寶元二年,因言程琳事,為宰相張士遜所賣,出知鄆州,道卒。事跡詳張宗益《宋守御史中丞贈太尉孔公后碑》(《闕里志》卷二四),《宋史》卷二九七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興仁府濟陰人,字儀父。李濤孫。真宗咸平五年進士。歷官監(jiān)察御史、右諫議大夫、翰林侍讀學士,終戶部侍郎。卒年七十。性醇易,好飲酒。言談不及勢力,時稱長者,然吏事非所長。有《冠鳳集》。
全宋文·卷二七八
李仲容,字儀父,濟陰(今山東曹縣西北)人。咸平五年進士,除大理評事、知三原縣。累擢監(jiān)察御史,詔試中書,擢左司諫、直史館。天圣中,以起居郎為知制誥,累遷右諫議大夫、集賢院學士、翰林侍讀學士、兼龍圖閣學士。官至戶部侍郎,卒年七十。自集制草為《冠鳳集》十二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六二《李濤傳》有附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