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介紹】: 宋湖州安吉人,字見則。朱震子。初教授靖江府,累官監(jiān)察御史、崇政殿說書,首劾時宰去之。為丁大全所忌,左遷。尋復(fù)為監(jiān)察御史,進右文殿侍講。賈似道當(dāng)國,眾畏縮莫敢言,應(yīng)元極陳時政,遷起居舍人,即日斥去。全宋文·卷八一二三
朱應(yīng)元,字見則,湖州安吉(今浙江安吉北)人,震之子。嘉熙二年登進士第。淳祐間為靜江府教授,入廣西帥幕。歷淮東安撫司機宜文字。寶祐間擢監(jiān)察御史、崇政殿說書,劾宰執(zhí)謝方叔等,罷之。為丁大全所忌,被論左遷。景定初官蜀中提刑兼安撫使。四年,移浙東提舉、提刑,權(quán)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五年,再除監(jiān)察御史,升右文殿侍講。直論時政,迕賈似道,以起居舍人斥去。咸淳初出知寧國府。見《景定建康志》卷四,《雪坡集》卷四,《文山集》卷四,《宋史全文》卷三五、三六,《萬姓統(tǒng)譜》卷九,《桂勝》卷二,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八。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介紹】: 宋紹興府馀姚人,字鴻甫。寧宗嘉定間進士。為侍御史,首論史嵩之不當(dāng)起復(fù),三學(xué)諸生皆朝廷元氣,不宜斥逐。疏數(shù)十上,理宗書其名于屏。寶祐初,進兩淮制置使。后上言乞罷賈似道、丁大全,不報。官終大理卿。
人物簡介
程元岳(一二一八~一二六八),字遠甫,自號山窗,歙縣(今屬安徽)人。理宗寶祐元年(一二五三)進士,授真州司戶參軍。四年,改沿江制置司干辦。開慶元年(一二五九),除太學(xué)錄,繼除武學(xué)博士。景定元年(一二六○),添差通判建康府。二年,改江西安撫司參議。四年,除監(jiān)察御史。度宗咸淳二年(一二六六)累遷工部侍郎。三年,出知太平州。四年卒,年五十一。著有《山窗集》,已佚。事見《新安文獻志》卷八三《工部侍郎程公元岳傳》。今錄詩五首。全宋文·卷八一五八
程元岳(一二一八——一二六八),字遠甫,歙縣(今安徽歙縣)人,元鳳從弟。寶祐元年登第,授真州司戶參軍,改差沿江制置司干辦公事。歷史館檢閱、太學(xué)錄、武學(xué)博士。景定初,率同僚上疏言時事,出通判建康府,改知興化軍。除監(jiān)察御史,轉(zhuǎn)殿中侍御史,升權(quán)工部侍郎。咸淳四年,出知太平州,丁父憂,卒于家,年五十一。著有《山窗集》。見程子敬《工部侍郎程公元岳傳》(《新安文獻志》卷八三)。
人物簡介
何夢然,字子是,婺州東陽(今浙江東陽)人。登淳祐四年進士。歷國子監(jiān)丞、秘書丞,知安吉州。景定初,為國子司業(yè)兼玉牒所檢討官,擢侍御史。景定二年,自試右諫議大夫除簽書樞密院事,遷同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太子賓客。四年,兼權(quán)知樞密院事,尋真除,兼參知政事。五年,以資政殿大學(xué)士知建寧府。卒,贈太傅。見劉克莊《后村大全集》卷五六、五七、六二、六三、六五、六六制詞,《宋史》卷四五《理宗紀(jì)》五、卷二一四《宰輔表》五,卷四○九《高斯得傳》,《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金華先民傳》卷五,《宋元學(xué)案補遺》卷八、六八,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八,《兩浙金石志》卷一二。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滁州人,字君儒。理宗淳祐十年進士。開慶元年以國子錄召試,除正字。景定元年除右正言兼侍講,歷侍御史、右諫議大夫。三年,除簽書樞密院事,兼權(quán)參知政事。依附賈似道,承順風(fēng)旨,凡為似道所惡者無論賢否皆斥。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撫州崇仁人,字翔夫,號瑤山。饒應(yīng)子弟。理宗端平二年進士。除監(jiān)察御史,有風(fēng)節(jié)。遷顯謨閣直學(xué)士、浙東安撫,創(chuàng)萬年倉以惠饑民。后致仕歸。有《詩文類編》、《史討》、《盡心錄》等。
人物簡介
【介紹】: 宋瑞州高安人,字漢臣。理宗嘉熙二年進士。為饒州錄事參軍,以辨盜申誣著名。歷官知廣州、廣東經(jīng)略安撫使,以平定南海有功,拜戶部侍郎兼侍讀,七上奏辭免。遷兵部尚書、寶章閣直學(xué)士、知贛州。辭歸,隱于九峰。全宋詩
劉應(yīng)龍,字漢臣,高安(今屬江西)人。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進士,授零陵主簿。改饒州錄事參軍,進知崇仁縣。累遷監(jiān)察御史、司農(nóng)少卿。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提舉荊湖南路常平。五年,遷廣南東路轉(zhuǎn)運判官(清雍正《廣東通志》卷二六)。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知隆興府兼江南西路轉(zhuǎn)運副使。入為秘書監(jiān)(《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擢權(quán)戶部侍郎兼侍講,以忤賈似道罷。九年,知廣州兼廣東經(jīng)略安撫使。恭宗德祐元年(一二七五)歸隱九峰。《宋史》卷四二五有傳。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介紹】: 宋邵武人,字子恭。理宗寶祐元年進士。歷官崇政殿說書、秘書郎,進兼侍講,遷起居舍人、殿中侍御史、侍御史。權(quán)工部侍郎,乞致仕。在經(jīng)筵累以《易》、《春秋》、《大學(xué)衍義》進講,規(guī)正甚多。有《春山文集》。全宋詩
危昭德,字子恭,邵武(今屬福建)人。理宗寶祐元年(一二五三)進士。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知寧波府(清雍正《寧波府志》)卷一六)。二年,除秘書郎,遷監(jiān)察御史(《南宋館閣續(xù)錄》卷八)。官至權(quán)工部侍郎。有《春山文集》(四六抄)一卷。事見明嘉靖《邵武府志》卷八,《宋史》卷四二五有傳。全宋文·卷八二一一
危昭德,字子泰,邵武軍(今福建邵武)人。寶祐元年進士,官史館檢閱???、武學(xué)諭。咸淳二年以宗正寺主簿兼崇政殿說書,遷秘書郎。上疏言事,條具厲民之弊政聞于朝。進兼侍講,歷起居舍人兼國史院編修、殿中侍御史、侍御史。諫興建宗陽宮,權(quán)工部侍郎,乞致仕,特轉(zhuǎn)一官。著有《春山文集》。見《南宋館閣續(xù)錄》卷八,《宋史》卷四二五本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溫州永嘉人,字與權(quán)。理宗寶祐中與黃鏞等上書攻丁大全,被削籍,拘管他州,時號為六君子。景定三年廷試第二。由紹興府推官數(shù)遷監(jiān)察御史,歷禮部侍郎、中書舍人、刑部尚書,依附賈似道。度宗咸淳十年,拜簽書樞密院事兼權(quán)參知政事。恭帝德祐元年,奏乞正似道喪師蕪湖之罪。旋為右丞相兼樞密使。張世杰與元兵戰(zhàn)而敗,京學(xué)生攻宜中誤國,遂去位。尋起為左丞相,因元兵至而宵遁回鄉(xiāng)。復(fù)與陸秀夫、張世杰立益王為帝。景炎二年,廣州失守后獨走占城而不返。后死于暹國。全宋詩
陳宜中,字與權(quán),永嘉(今浙江溫州)人。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進士。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召試館職,除秘書省正字(《南宋館閣續(xù)錄》卷八)。二年,除校書郎(同上書卷九)。四年,為浙西提刑。五年,遷禮部侍郎兼中書舍人。七年,筽福州。九年,除刑部尚書。十年,拜簽書樞密院事兼權(quán)參知政事。恭宗德祐元年(一二七五)進右丞相兼樞密使。端宗景炎元年(一二七六)井澳之?dāng)?,走占城。元至元十九年(一二八二)?fù)走暹,歿于暹?!?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一八有傳。今錄詩三首。全宋文·卷八一六○
陳宜中,字與權(quán),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入太學(xué),寶祐中與黃鏞等上書劾丁大全,號「六君子」。登景定三年進士第。數(shù)年遷監(jiān)察御史。歷江東提舉茶鹽常平公事、浙西提刑、禮部侍郎兼中書舍人,知福州。咸淳十年自吏部尚書除簽書樞密院事。德祐元年,知樞密院兼參知政事,尋拜右丞相,遷左丞相。與王爚不合,罷,尋復(fù)為右相。元兵迫臨安,宜中請遷都,太后不許,乃遁歸溫州。景炎元年,陸秀夫等擁二王入溫州,復(fù)除左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次年,逃入占城,后沒于暹羅?!?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一八有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嚴(yán)州淳安人。少名應(yīng)祈,字申甫;后易今名,改字巖叟,號潛齋。度宗咸淳元年進士。為太常博士,歷監(jiān)察御史。宋亡不仕。精于《易》。有《潛齋集》、《易衍》等。全宋詩
何夢桂(一二二九~?)(生年據(jù)本集卷一○《王石澗臨清詩稿跋》),字嚴(yán)叟,幼名應(yīng)祈,字申甫,別號潛齋,嚴(yán)州淳安(今屬浙江)人。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進士。授臺州軍事判官,改太學(xué)錄,遷博士,通判吉州。召為太常博士,累遷大理寺卿,知時事不可為,引疾去。入元累徵不起。有《潛齋集》十一卷。事見本集附錄《何先生家傳》、明嘉靖《淳安縣志》卷一一?!『螇艄鹪?,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校以清順治十六年何令范重修本(簡稱何本)。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全宋文·卷八二九一
何夢桂(一二二九——?),幼名應(yīng)祈,字申甫,后改名,更字巖叟,號潛齋。嚴(yán)州淳安(今浙江淳安西)人。咸淳元年進士及第,授文林郎、臺州軍事判官。尋改太學(xué)錄,遷博士,通判吉州。入為太學(xué)博士、監(jiān)察御史,遷軍器監(jiān)。帝炳即位,為太府卿、大理寺卿,引疾去。至元初,授江西儒學(xué)提舉,不赴,著書自娛。有《易衍》、《大學(xué)說》、《中庸致用》、《潛齋文集》等。見本集卷一○《王石澗臨清詩稿跋》,何淳《何先生家傳》(《潛齋集》附錄)。
人物簡介
【生卒】:1232—1277 【介紹】: 宋興化軍人,初名子龍,字君賁,或作君貴,一字志忠。陳俊卿孫。度宗咸淳四年進士第一。度宗易其名,丞相賈似道重禮之。累拜監(jiān)察御史。襄陽陷后,上疏請罷范文虎、趙溍、黃萬石,似道大怒,使臺臣劾罷之。尋起為左司諫,累遷參知政事,乞歸。益王稱制,復(fù)起參知政事。討平石手軍之亂。建寧、泉、福皆降元,發(fā)民兵自守。元兵至,被執(zhí),械送至杭州,絕食死。謚忠肅。全宋詩
陳文龍(一二三二~一二七七),字君賁,興化(今福建莆田)人。初名子龍,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進士,賜今名。累官監(jiān)察御史。因忤賈似道,黜知撫州,尋罷。起為左司諫。恭宗德祐元年(一二七五)為參知政事,權(quán)知樞密院事,臨安陷,遁歸。端宗景炎元年(一二七六)復(fù)為參知政事,充閩廣宣撫使知興化軍。十二月,元兵至,被執(zhí),不屈死,年四十六。事見《宋史》卷四七《瀛國公本紀(jì)》,《宋史》卷四五一、明弘治《興化府志》卷四三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1280—1359 【介紹】: 元僧。紹興人,俗姓李,字季蘅,號浮休,又號若耶。九歲能通《春秋》,十五歲受具戒。歷主興化教、園通、天竺靈山等寺。后退居云門,為云門三高之一。善詩,為文雄健有法,趙孟頫稱之為僧中御史。有《內(nèi)外集》。大明高僧傳·卷第一 譯經(jīng)篇第一 解義篇第二之一
釋允若字季蘅號浮休因云門之傍有若耶溪后又號若耶。郡之相里人。年九歲能通春秋大義。父母鐘愛之。稍長翛然有絕塵之趣。遂依云門元和尚。十五祝發(fā)為大僧。隨渡濤江。首謁大山恢法師于杭之興福。山授以天臺四教儀金錍十不二門指要鈔諸書。一覽而知大旨。聞?wù)刻弥髂象猛姥?。凡法智所結(jié)立陰觀別理隨緣六即蛣蜣理毒性具等文靡不精究。至于思清之兼業(yè)昭圓之異說齊潤之黨邪仁岳之背正。亦皆察其非是。于是湛堂甚器重之俾司賓客。元至治初湛堂奉詔入燕都校大藏。因奏若之行業(yè)錫以慈光圓照之號。即命出住昌源凈圣院。其院頗頹弊。乃力為經(jīng)度。田蕪者辟之。室圮者葺之。三年遂成巨剎。湛堂復(fù)招之。徠歸命居第一座攝眾規(guī)范。泰定中復(fù)出主杭之興化。時與天岸濟我庵無玉庭罕三公。道望并峙湖上。世稱為錢塘四依。未幾退居越之云門。又與斷江恩休耕逸。臨風(fēng)吟詠不知夕陽在樹。世又稱為云門三高。至正住越之圓通遷上竺。其山舊有纓絡(luò)泉涸久。若至持錫叩巖禱曰。茍吾緣在是泉當(dāng)為我一來。不然則涸如故。言訖泉涌出淵冷漸盈。時戶部尚書貢師泰稱比慈云之重榮檜。命之曰再來泉。復(fù)退隱云門。筑精舍專修法華三昧為暮年凈業(yè)。會天下大亂干戈紛擾。眾欲擁若避去。若斥曰。難可茍免乎。吾對將至。待以酬之。眾遁若獨危坐。賊眾入其舍。若毅然不為屈。辭色俱厲。賊首知為有道者約退。一賊獨怒直前揮刃中之。白乳溢出于地。實元至正十九年二月二十九日也。世壽八十僧臘六十有五。賊退眾歸荼毗。舍利如菽無算。若平生風(fēng)度簡遠不妄言笑。趙孟頫稱為僧中御史。得法弟子集慶友奎演福良謹(jǐn)延慶如瑩隆德法讓凈圣圓證等若干人。所著內(nèi)外集黃溍為敘。補續(xù)高僧傳·解義篇
允若。字季蘅。自號浮休子。族相里氏。越人也。代為簪纓。師生有絕塵之趣。初為童子。給侍云門元上人。十五圓具。為大僧。至虎林。謁恢大山于興福。自是習(xí)天臺教。湛堂澄公。主南天竺。師與焉。聲入心通。知解日至。湛堂甚器之。既出世凈圣矣。湛堂念之弗置。招之徠歸。請居第一座。攝眾千馀人。持規(guī)峻整。經(jīng)其指示。多所悟入。泰定中。行宣政院。請主興化。當(dāng)是時。倡道杭之南北兩山者。若天岸濟。我庵無。玉庭罕。與師皆有重望。人稱為佛海會中四天王。居亡何退居云門。視榮名利養(yǎng)。恬不屑意。翱翔巖壑間。時同斷江恩師休耕逸師。臨風(fēng)笑詠。不知夕陽之在樹。君子又目之。為云門三高師。前后凡四座道場。教雨所及。如甘露醍醐。飲者心泰然。終以云門為歸。筑深居精舍。以法華觀慧三昧。為暮年凈行。會天下大亂。于戈紛擾。法師與之。遇脅以白刃。毅然不為屈。辭色俱厲。因遇害。白乳溢出于地。壽八十。臘六十有五。兵退阇維之。獲舍利如菽者無算。瘞于云門山之麓。師風(fēng)度簡遠。暮年神氣完固。劉伯溫。稱其詩文古雅峻潔。而有奇風(fēng)。故一時名。公卿咸傾倒焉。師素履之美。雖不獲考。終命而定業(yè)所制。在古賢圣或未免。初無傷乎道德之崇高也。新續(xù)高僧傳·義解篇第二之二
釋允若,字季蘅,號浮休,因云門之傍有若耶溪,后又號若耶,郡之相里人。年九歲,能通《春秋》大義,父母鐘愛之。稍長,翛然有絕塵之趣,遂依云門元。十五祝發(fā)為大僧,隨渡濤江,首謁大山恢于杭之福山,授以《天臺四教儀》、《金錍》、《十不二門指要鈔》諸書,一覽而知大旨。聞?wù)刻弥髂象?,往依焉。凡法智所結(jié),《立陰觀別理》、《隨緣六即》、《蛣??理毒性具》等文,靡不精究。至于恩清之兼業(yè),昭圓之異說,齊潤之黨邪,仁岳之背正,亦皆察其非是。于是,湛堂甚器重之,俾司賓客。元至治初,湛堂奉詔入燕都校大藏,因奏若之行業(yè),錫以“慈光圓照”之號,即命出住昌源凈圣院。其院頗頹弊,乃力為經(jīng)度,田蕪者辟之,室圯者葺之,三年遂成巨剎。湛堂復(fù)招之徠歸,命居首座,攝眾規(guī)范。泰定中,復(fù)出主杭之興化,時與天岸濟、我庵無、玉庭罕三師道望,并峙湖上,世稱為錢塘四依。未幾,退居越之云門,又與斷江恩、休耕逸,臨風(fēng)吟詠,不知夕陽在樹,又稱為云門三高。至正,住越之圓通,遷上竺,其山舊有纓絡(luò)泉,涸久。若至,持錫叩巖,禱曰:“茍吾緣在是,泉當(dāng)為我一來,不然則涸如故?!毖杂?,泉涌出,淵泠漸盈。時戶部尚書貢師泰,稱比慈云之重榮檜,命之曰“再來泉”。后退隱云門,筑精舍,專脩法華三昧,為暮年凈業(yè)。會天下大亂,干戈紛擾,眾欲擁若,避去。若斥曰:“難可茍免乎,吾對將至,待以酬之?!北姸?,若獨危坐,賊眾入其舍,若毅然不為屈,辭色俱厲,賊首知為有道者,約退。一賊獨怒,直前揮刃中之,白乳溢出于地,實元至正十九年二月二十九日也。世壽八十,僧臘六十有五。賊退,眾歸,荼毗舍利,如菽無算。若平生風(fēng)度簡遠,不妄言笑,趙孟頫稱為僧中御史。得法弟子集慶、友奎、演福、良謹(jǐn)、延慶、如瑩、隆德、法讓、凈圣、圓證十人。所著《內(nèi)外集》,黃溍為敘。
人物簡介
賴瑛(14世紀(jì)—15世紀(jì)),字世杰,江西建昌府廣昌縣人。賴瑛是永樂十二年(1414年)舉人,十六年(1418年)成進士,任監(jiān)察御史、巡按鎮(zhèn)江常州蘇州松江嘉興湖州等府,宣德五年(1430年)外任臨安知府,正統(tǒng)八年(1443年)升云南布政使司右參政,仍理臨安府事,十二年(1447年)自陳有病不能視事,朝廷讓他致仕,他剛直敢言,激揚善惡,了解輿情,監(jiān)獄無冤犯,人稱為賢能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