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033 【介紹】: 宋建州建安人,字述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進士。為監(jiān)察御史,頗多建言,所至以直氣聞。仁宗朝累官殿中侍御史,擢尚書刑部員外郎、知雜司事、權同判吏部流內銓。會劉太后臨朝,太后兄子死,錄其姻戚至于廝役達八十人,修古等交章論列,忤太后,削官出知興化軍。會赦復官。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全唐詩》收《池上》詩1首,列為世次爵里無考作者。按曹修古,字述之,建州建安(今福建建甌)人。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進士。歷官秘書丞、同判饒州、監(jiān)察御史,出知歙州,徙南劍州,復為開封府判官,歷殿中侍御史、刑部員外郎、權同判吏部流內銓。因論事得罪,出為同判杭州,改知興化軍。遇赦復官。約卒于宋仁宗時?!?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九七有傳。《宋詩紀事》卷八收其《池上》詩?!?a target='_blank'>全唐詩》誤收作唐人。全宋詩
曹修古(?~一○三三),字述之,建州建安(今福建建甌)人。真宗大中祥符元年(一○○八)進士(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三三),累遷通判饒州。召為監(jiān)察御史,出知歙州、南劍州。復為開封府判官,歷殿中侍御史,權同判吏部流內銓。仁宗明道初以言事忤旨,出知興化軍。二年,病卒(《端明集》卷三二《曹女傳》)?!?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九七、《福建通志》卷四七并有傳。今錄詩二首。全宋文·卷三三○
曹修古(?——一○三三),字述之,建州建安(今福建建甌)人。大中祥符元年進士。累遷秘書丞、同判饒州,以太常博士為監(jiān)察御史。出知歙州,徙南劍州,復為開封府推官。歷殿中侍御史,擢尚書刑部員外郎、知雜司事,立朝號剛正謇諤。以言忤劉太后,削一官,出知興化軍。會赦復官,至道二年卒。劉太后崩,特贈右諫議大夫?!?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九七有傳,又見《新安志》卷九。
人物簡介
【生卒】:973—1038 【介紹】: 宋曹州濟陰人,字仲明。善為文,年十六應舉,作回文詩百篇,人稱“王回文”。后賜進士第。歷知濠州、真州、海州。徙知密州,奏請歲饑弛鹽禁,候歲豐乃復。除殿中侍御史,按劾朱能《乾祐天書》案,唯治首惡,脅從者皆得減論。官終同知樞密院事。全宋文·卷二七九
王博文(九七三——一○三八),字仲明,曹州濟陰(今山東曹縣西北)人。幼善屬文,太宗朝試中書,賜進士第。擢知濠州、真州,權江淮制置司事,改監(jiān)察御史、梓州路轉運使。遷尚書兵部員外郎、三司戶部副使,再遷戶部郎中,龍圖閣待制,判吏部流內銓,權發(fā)遣三司使事,歷知開封府、大名府。寶元元年同知樞密院事,踰月而卒,年六十六。《宋史》卷二九一有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曹州濟陰人,字慶之。登進士第。歷池州推官,通判大名府。太宗召為秘書丞、江南轉運副使,累擢樞密直學士。代張詠知益州,在郡五年,遵詠條教,蜀人便之。進兵部侍郎、參知政事。仁宗時拜兵部尚書。素與丁謂善,謂貶,中正營救,坐貶。后遷禮部尚書。卒年六十余。謚康懿。全宋文·卷二七○
任中正(?——一○二六),字慶之,曹州濟陰(今山東曹縣)人。進士及第,為池州推官,歷通判邵州、濮州、大名府,召為秘書丞、江南轉運副使,擢監(jiān)察御史、兩浙轉運使,判三司憑由司,出為荊湖轉運使,歷知梓州、益州、并州,權知開封府。大中祥符九年拜樞密副使,再進兵部侍郎、參知政事。仁宗即位,以營救丁謂,降知鄆州,徙曹州。天圣四年八月卒,謚康懿。見《宋史》卷二八八本傳,《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四。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歙人,字昌言。太宗端拱初進士。有吏稱。歷吏部郎中。真宗大中祥符間,為廣西轉運使,平定撫水蠻亂,為立互市,筑塞以厄其險,自是諸蠻不敢來犯。官終龍圖閣待制。全宋詩
俞獻可,字昌言,歙縣(今屬安徽)人。獻卿兄。太宗端拱初進士。為歸州軍事推官、權領州事。真宗景德四年(一○○七)拜監(jiān)察御史(《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七一)。歷任提點廣西刑獄、轉運使。仁宗時權吏部流內銓?!?a target='_blank'>新安志》卷六有傳,事見《宋史》卷三○○《俞獻卿傳》。全宋文·卷二○五
俞獻可,字昌言,歙州歙縣(今安徽歙縣)人,俞獻卿之兄。少以文學知名,端拱二年中進士第。歷歸州軍事推官、權領州事。景德四年以王嗣宗薦為監(jiān)察御史。大中祥符中為殿中侍御史、廣西提點刑獄,祥符末為廣西轉運使。天圣初為三司鹽鐵副使。官終龍圖閣待制。見《宋史》卷三○○《俞獻卿傳》,《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七一、八六、八七,《宋會要輯稿》食貨一七之一七,《新安志》卷八,《桂勝》卷二,乾隆《江南通志》卷一四七。
人物簡介
【介紹】: 宋同州馮翊人,字易從。家貧,刻志于學。聚木葉學書,筆法遒勁。第進士。歷遷太常博士、知坊州。王嗣宗薦為監(jiān)察御史,王旦數(shù)稱其才,再遷侍御史。陜西旱蝗,命往安撫,發(fā)倉粟救乏絕,又蠲耀州積年逋租。還擢龍圖閣待制,歷尚書刑部郎中。真宗命講《周易》,間訪大臣能否,行簡所對無怨昵,各道其所長,人以為長者。拜右諫議大夫、集賢院學士。終知虢州。
人物簡介
【生卒】:979—1044 【介紹】: 宋壽州人,字坦夫。呂蒙正侄。真宗咸平三年進士。歷官刑部郎中、權知開封府。仁宗即位,進右諫議大夫、參知政事。天圣六年拜相。贊成仁宗廢郭后,貶逐進諫言官孔道輔等,又因范仲淹屢言事,指為朋黨而加以貶斥,頗為時論所少。后拜司空、平章軍國重事。被劾罷相,以太尉致仕。卒謚文靖。有文集。全宋詩
呂夷簡(九七九~一○四四),字坦夫,壽州(今安徽鳳臺)人。真宗咸平三年(一○○○)進士,補絳州軍事推官。通判通州,徙濠州,知濱州。擢提點兩浙刑獄,入為刑部員外郎兼侍御史知雜事。使契丹,還,知制詔。再遷刑部郎中,權知開封府。仁宗即位,進右諫議大夫,以給事中參知政事。天圣六年(一○二八)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明道二年(一○三三)罷,同年復相。景祐二年(一○三五)加右仆射,封申國公。次年,與王曾爭事,同時罷相??刀ㄔ辏ㄒ弧鹚摹穑┯膳刑煨圮姀腿胂?。慶歷元年(一○四一),徙封許國公,判樞密院,改兼樞密使。二年因病以太尉致仕。慶歷四年卒,年六十六。謚文靖。有集二十卷,不傳。事見《隆平集》卷五,《宋史》卷三一一有傳。今錄詩十一首。全宋文·卷三二一
呂夷簡(九七九——一○四四),字坦夫,壽州(治今安徽鳳臺)人,呂蒙正侄。咸平進士,歷任地方官,知制誥,進龍圖閣直學士,權知開封府。仁宗立,除參知政事。天圣七年拜相,后封申國公。景祐四年以與王曾爭事罷,出判許州,徙天雄軍??刀ㄔ陱腿胂啵姆庠S國公。后以疾授平章軍國重事。慶歷三年,以太尉致仕。次年卒,年六十六,謚文靖。有集二十卷。《宋史》卷三一一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986—1039 【介紹】: 宋兗州曲阜人,字原魯。初名延魯??鬃铀氖宕鷮O,孔勖子。真宗大中祥符初同學究出身,五年復舉進士及第。知仙源縣。歷龍圖閣待制,糾察在京刑獄,知許、徐、兗、鄆、泰五州,留守南京。召為左正言,知諫院,受命日,上書請章獻太后歸政天子。論奏曹利用、羅崇勛竊弄權柄,宜早斥去,太后可其言乃退。仁宗明道二年,權御史中丞,以諫廢郭后出知泰州,徙徐、兗州。復入為御史中丞,性鯁挺特達,遇事彈劾無所避。因為程琳辨,出知鄆州,道卒。全宋詩
孔道輔(九八六~一○三九),字原魯,初名延魯,曲阜(今屬山東)人,孔子四十五代孫。舉進士第,為寧州軍事推官,遷知仙源縣。召直史館、判三司理欠憑由司,歷判吏部流內銓,糾察在京刑獄。出知鄆州、青州,還判流內銓。復出知徐、許二州,徙應天府。仁宗明道二年(一○三三)召為右諫議大夫。出知泰州,徙徐州、兗州,在兗三年,復入為御史中丞。寶元二年(一○三九),出知鄆州,至韋城卒,年五十四(《臨川先生集》卷九一《給事中贈尚書工部侍郎孔公墓志銘》)?!?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九七有傳。今錄詩四首。全宋文·卷三五九
孔道輔(九八六——一○三九),初名延魯,字原魯,兗州仙源(今山東曲阜)人,孔子四十五代孫,孔勖子。大中祥符五年舉進士,釋褐彭原幕,擢知仙源縣,主孔子祠事。召為左正言,未幾為直史館、判三司理欠憑由司,奉使契丹。歷判吏部流內銓、糾察在京刑獄,出知鄆州,徙青州,還判流內銓,復出知徐、許二州,徙應天府。明道二年,召權御史中丞,因諫止廢郭皇后,出知泰州,徙徐州、袞州,復入為御史中丞。寶元二年,因言程琳事,為宰相張士遜所賣,出知鄆州,道卒。事跡詳張宗益《宋守御史中丞贈太尉孔公后碑》(《闕里志》卷二四),《宋史》卷二九七有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興仁府濟陰人,字儀父。李濤孫。真宗咸平五年進士。歷官監(jiān)察御史、右諫議大夫、翰林侍讀學士,終戶部侍郎。卒年七十。性醇易,好飲酒。言談不及勢力,時稱長者,然吏事非所長。有《冠鳳集》。全宋文·卷二七八
李仲容,字儀父,濟陰(今山東曹縣西北)人。咸平五年進士,除大理評事、知三原縣。累擢監(jiān)察御史,詔試中書,擢左司諫、直史館。天圣中,以起居郎為知制誥,累遷右諫議大夫、集賢院學士、翰林侍讀學士、兼龍圖閣學士。官至戶部侍郎,卒年七十。自集制草為《冠鳳集》十二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六二《李濤傳》有附傳。
人物簡介
【生卒】:?—約1048 【介紹】: 宋開封雍丘人,字裕之。早孤,好學。第進士。通判漢州,夜部眾救火,植劍于前曰:“攘一物者斬”,火止,民無所失亡。歷知真、安、蔡州,以尚書戶部員外郎兼御史知雜事。仁宗慶歷四年,舉劾蘇舜欽進奏院祠神用公錢召妓樂事。累官至河北都轉運使,拜右諫議大夫、權御史中丞。慶歷八年上言論西北邊事,仁宗嘉其詳敏。后以事落權御史中丞知永興軍,旋出知成德軍,未行卒。聞見博洽,明習吏事。全宋文·卷五七九
魚周詢(?——一○四八),字裕之,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人。早孤好學,第進士,歷知南華、分宜、靜海三縣,通判漢州,知真、安、蔡三州,進侍御史,為三司鹽鐵副使。遷吏部員外郎,知成德軍,拜右諫議大夫,權御史中丞。慶歷八年四月,坐舉張得一不當落職,旋卒。見《宋史》卷三○二本傳,《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六四。
人物簡介
【生卒】:989—1052 【介紹】: 宋蘇州吳縣人,字希文。真宗大中祥符八年進士。歷秘閣校理、右司諫、權知開封府。仁宗景祐三年,上《百官圖》論用人是非,忤呂夷簡,出知饒、潤、越三州??刀ㄔ辏侮兾鹘?jīng)略安撫副使、兼知延州,改環(huán)慶路經(jīng)略安撫、緣邊招討使,守邊數(shù)年,負防御西夏重任。慶歷三年,入為樞密副使,進參知政事。上十事疏,推行新政,為夏竦等中傷,罷政,出知邠州兼陜西四路安撫使。官終戶部侍郎、知青州。卒謚文正。工詩文及詞,晚年所作《岳陽樓記》,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之語,為世所傳誦。有《范文正公集》。全宋詩
范仲淹(九八九~一○五二),字希文,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幼孤,母改嫁長山朱姓,遂名朱說,入仕后始還姓更名。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一○一五)進士。仁宗朝仕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曾主持“慶歷新政”,提出明黜陟、抑僥倖、精貢舉等十事。歷知睦、蘇、饒、潤、越、永興、延、耀、慶、邠、鄧、杭、青等州軍?;实v四年,改知潁州,赴任途中病故,年六十四。謚文正。著有《范文正公集》,有北宋刊本,范文正公集》二十卷,《四部叢刊》景明翻元刊本增別集四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一四有傳。 范仲淹詩,以《四部叢刊》本為底本。校以宋本、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別集中重出詩兩首,已予刪除。另輯得之集外詩編為第六卷。詞學圖錄
范仲淹(989-1052) 字希文。其先邠人,后徙蘇州吳縣。慶歷間授參知政事,卒謚文正。有《范文正公集》,有詞一卷,見《彊村叢書》。全宋文·卷三六七
范仲淹(九八九——一○五二),字希文,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生二歲而孤,母更適長山朱氏,從其姓,名說。舉大中祥符八年進士,為廣德軍司理參軍,改亳州節(jié)度推官,始還姓更名。歷秘閣校理、右司諫、知睦州、蘇州、權知開封府。直言立朝,屢遭貶黜。歷知饒、潤、越州,進龍圖閣直學士,為陜西經(jīng)略安撫副使兼知延州,降知耀州,改慶州,遷環(huán)慶路經(jīng)略安撫使,改陜西安撫經(jīng)略招討使,與韓琦、文彥博等俱為陜西名帥。慶歷三年,除樞密副使,尋拜參知政事。針對北宋建立以來形成的積弊,主持進行了歷史上著名的「慶歷新政」。五年,罷政,以資政殿學士知邠州,兼陜西四路安撫使,改知鄧、杭、青、潁諸州?;实v四年卒,謚文正。著有文集二十卷、別集四卷、奏議十七卷、政府論事二卷、尺牘五卷。《宋史》卷三一四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989—1042 【介紹】: 宋吉州廬陵人,字守一。真宗天禧三年進士。歷知新喻縣。累官監(jiān)察御史、侍御史,極為仁宗所稱。為廣西安撫使,召還,除三司鹽鐵判官。官終江淮浙荊湖制置發(fā)運副使。全宋文·卷三九二
蕭定基(九八九——一○四二),字守一,廬陵(今江西吉安)人。以天禧三年進士補岳州軍事推官,徙虔州觀察推官。遷大理寺丞,知新淦縣,移監(jiān)成都府市買務,知黎州。累遷太常博士、兼監(jiān)察御史里行。再遷至侍御史,歷江西、廣西、交州轉運使。還,除三司鹽鐵判官,江淮浙荊湖制置發(fā)運副使。慶歷二年卒,年五十四。見王安石《蕭公神道碑》(《臨川先生文集》卷八九)。
人物簡介
【生卒】:990—1059 【介紹】: 宋洪州南昌人,字昭譽。陳恕子。以父任為秘書省正字。向真宗進《演要》,乞立太子,擢右正言。仁宗慶歷初以工部侍郎再知青州,鎮(zhèn)壓王倫。四年,召拜參知政事。累遷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凡權勢者所引為三司勾當公事及監(jiān)場務官,皆奏罷之。在中書八年,人不敢以私事相求。以事劾罷,出判亳州。以司徒、岐國公致仕。卒謚恭。全宋詩
陳執(zhí)中(九九○~一○五九),字昭譽,洪州南昌(今屬江西)人。真宗時以父蔭為秘書省正字。累遷衛(wèi)尉寺丞,知梧州。后歷知江寧府、揚州、永興軍。仁宗寶元元年(一○三八)同知樞密院事(《宋宰輔編年錄》卷四)。慶歷元年(一○四一)出知青州,改永興軍。四年,召拜參知政事。五年,同平章事兼樞密使?;实v元年(一○四九)出知陳州。五年,再入相。至和二年(一○五五)充鎮(zhèn)海軍節(jié)度使判亳州(同上書卷五)。逾年辭節(jié),以司徒致仕。嘉祐四年卒,年七十(《樂全集》卷三七《陳公神道碑銘》)。謚恭?!?a target='_blank'>宋史》卷地八五有傳。今錄詩三首。全宋文·卷三九六
陳執(zhí)中(九九○——一○五九),字昭譽,豫章南昌(今江西南昌)人。以父恕蔭授秘書省正字,擢右正言。明年,謫監(jiān)岳州酒務,改判撫州。累遷三司戶部副使。明道中,歷知應天府、江寧府、揚州,同知樞密院事。以資政殿學士知河南府,遷工部侍郎、陜西同經(jīng)略安撫招討使。慶歷四年參知政事。次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实v中,改兵、吏部尚書,出判大名府?;实v五年再為相,前后在中書八年。嘉祐四年六月卒,年七十。見張方平《陳公神道碑》(《樂全集》卷三七),《宋史》卷二八五有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興化軍莆田人,字應之。真宗咸平三年進士。知信豐、蘭溪二縣,號稱神明。知泉州,歲饑,大發(fā)廩貸民,奏蠲丁稅。仁宗立,為侍御史,時朝廷貶丁謂,受命籍沒其家,得士大夫私請關通之書,悉焚之,不以聞,世稱其長者??刀ㄔ辏猿埓蠓蛑獜V州。全宋詩
方慎言,字應之,莆田(今屬福建)人。真宗咸平三年(一○○○)進士,歷知潭、泉、廣諸州。仁宗時為侍御史、兩浙轉運使,入為右諫議大夫。有詩五卷,文集十五卷,已佚。事見《莆陽比事》卷一、二、三、五、六。全宋文·卷二七三
方慎言,字應之,興化軍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咸平三年進士,知信豐、蘭溪二縣。祥符初,以殿中丞擢屯田員外郎。仁宗即位,改侍御史。后為兩浙轉運使,歷知泉、潭、廣等州。卒,贈開府儀同三司。有詩文集二十卷。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九九、一○四,《閩中理學淵源考》卷九,雍正《福建通志》卷四四、六八。
人物簡介
【生卒】:990—1066 【介紹】: 宋許州郾城人,字唐卿。真宗天禧三年進士。累授屯田員外郎、通判并州。以丁度薦為侍御史,上疏請嚴備西羌,建議增步卒、省騎兵。歷集賢校理、三司度支判官、同管勾國子監(jiān)、判司農(nóng)及太常寺。數(shù)考試開封國學進士,命題皆奇奧,人目為“難題掌公”。英宗朝,以工部侍郎致仕。曾預修《皇祐方域圖志》、《地理新書》,校正《類篇》、《神農(nóng)本草》,著有《晉陽刀筆》、《郡國手鑒》、《周易雜解》及文集。全宋詩
掌禹錫(九九○~一○六六),字唐卿,許州郾城(今屬河南)人。真宗天禧三年(一○一九)進士(《青箱雜記》卷四、《隆平集》卷八)。為道州司理參軍。入為集賢校理,遷直集賢院兼崇文檢討,以尚書工部侍郎致仕。英宗治平三年卒,年七十七(《青箱雜記》卷四)。有文集二十卷,已佚。《蘇魏公集》卷五六有《掌公墓志銘》,《宋史》卷二九四有傳。全宋文·卷三九四
掌禹錫(九九○——一○六六),字唐卿,許州郾城(今河南郾城)人。天禧三年進士,為道州司理參軍。試身言書判第一,改大理寺丞,累遷尚書屯田員外郎,通判并州。丁度薦為侍御史,杜衍薦為集賢校理,改直集賢院兼崇文院檢討。英宗即位,自秘書監(jiān)遷太子賓客,以工部侍郎致仕。治平三年卒,年七十七。嘗預修《皇祐方域圖志》、《地理新書》,校正《類篇》、《神農(nóng)本草》,著《郡國手鑒》、《周易集解》?!?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九四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991—1037 【介紹】: 宋濟州鉅野人,字仲謨。王禹偁子。以蔭賜同進士出身。特授鄂州司戶參軍。真宗大中祥符五年登進士第,改揚州江都尉。歷大理評事,知舒城、長洲二縣及南雄州。召為監(jiān)察御史,遷殿中侍御史。累遷三司鹽鐵判官、京東轉運使。嘗獻《翊政論》十篇,究切世事。全宋文·卷三九六
王嘉言(九九一——一○三七),字仲謨,濟州鉅野(今山東巨野)人,禹偁次子。年十三父歿,賜同學究出身。大中祥符五年進士及第,為江都主簿,遷大理評事。仁宗即位,為殿中丞,徙知南雄州。代還,任殿中侍御史、判三司開拆司,轉福建轉運使,歷兵部員外郎、三司鹽鐵判官。景祐二年遷京東轉運使,四月感疾,卒于廣濟軍官舍,年四十七。有《翊政論》十篇。見劉攽《彭城集》卷三七《王公墓志銘》,《宋史》卷二九三《王禹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