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新編諸宗教藏總錄
【佛學大辭典】
(書名)三卷,高麗義天作。錄經論之鈔疏。內題為東海有本見行錄。
廣教總管府
【佛學大辭典】
(職位)元文宗至順二年二月,立廣教總管府,以掌僧尼之政。府凡十六所,分布諸道諸路,設達嚕噶齊總管,同知府事判官各一人,宣政院選流內官擬注以聞,惟總管則以僧為之。順帝元統(tǒng)二年革罷之,別置行宣政院于揚州,亦不逾兩年而廢之。見續(xù)文獻通考。
總別
【佛學大辭典】
(術語)總釋,別釋。總相,別相??倶I(yè),別業(yè)。即寬狹之一雙也。
【佛學常見辭匯】
1。總釋和別釋。2??傁嗪蛣e相。3??倶I(yè)和別業(yè)。
總別二義安心
【佛學大辭典】
(術語)謂通佛教全體之安心與特異之安心也。如凈土宗以厭欣心,菩提心為總。至誠心,深心,回向發(fā)愿心為別。
總即別名
【佛學大辭典】
(術語)如開山之名為一切宗祖之總名,而別名各宗之開祖,如大師之稱通于一切之大師,而別名某某大師色蘊總體之中,別于眼根所對之境,與以色之名者,皆此例也。俱舍光記一馀曰:「雖標總稱即受別名?!?/div>
總供
【佛學大辭典】
(術語)供養(yǎng)本尊,供涂香,華,燒香,飲食,燈明之五種者,稱之為別供,供已,更以印明,行普供之法。從此印明出無邊廣大之供物,供養(yǎng)一切海會之圣眾,故名之為總供。
總明論
【佛學大辭典】
(書名)俱舍論之異名。俱舍論頌疏一曰:「千部之內俱舍論是其一焉。斯乃包括六足,吞納八蘊。義雖諸部,宗唯以正,故得西域學者號為總明論也?!?/div>
總制院
【佛學大辭典】
(職位)(參見:宣政院)
宣政院
【佛學大辭典】
(職位)元至元初,立總制院,而領以國師。掌釋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隸治之。二十五年,因唐制吐蕃來朝,見于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置院使十人,同知副使僉院各二人,同僉院判各三人,參議經歷各二人,都事三人,照磨管勾各一人,僧俗并用。二十六年,置斷事官四人。以后增省不一。至天歷二年,定置如前。詳于續(xù)文獻通考。
總門唯識
【佛學大辭典】
(術語)五位各別,不立唯識之義,以一切諸法不離識之一義,說唯識之理也。
總持
【佛學大辭典】
(術語)梵語陀羅尼Dha%ran!i,譯言總持。持善不失,持惡不使起之義,以念與定慧為體。菩薩所修之念定慧具此功德也。注維摩經一曰:「肇曰:總持,謂持善不失,持惡不生。無所漏忌謂之持。」嘉祥法華疏二曰:「問:以何為持體?答:智度論云:或說念,或說定,或說慧。今明一正觀隨義異名?!?br />【佛學常見辭匯】
總一切法和持一切義的意思,是梵語陀羅尼的譯義。
【佛學次第統(tǒng)編】
梵語陀羅尼,譯言總持。持善不失,持惡不起之義??谀钆c定慧為體,菩薩所修之念定慧具此功德也。維摩經注曰:「總持者,謂持善不失,持惡不生,無所漏忘,謂之持?!蛊兴_總持之德無量,姑舉四種:
一、法總持 又名聞總持,于佛之教法,聞持不忘也。
二、義總持 于諸法之義理,總持不失也。
三、咒總持 菩薩依定起咒,持咒神驗,除眾生之災患也。
四、忍總持 菩薩之實智忍,持法之實相而不失也。
真言陀羅尼者,此中之咒總持也。故密教總總持門,只就第三言耳。
總持尼
【佛學大辭典】
(人名)梁武之女,就達磨得法。祖庭事苑八曰:「總持號也,諱明練。梁武之女,事達磨為弟子。悟道示滅,塔去少林五里許。事具褚詢望所寫塔碑?!?/div>
總持門
【佛學大辭典】
(術語)總持之法門??傆蟹x咒忍四種。然密教所稱者,別就第三之咒總持而言。指咒之一,而謂為總持門??偧磩e名也。因而亦指密教總體曰總持門,或曰陀羅尼藏。(參見:總持)
【佛學常見辭匯】
總持的法門,亦即密教的法門。
總持經
【佛學大辭典】
(經名)大乘方廣總持經之略名。
總相
【佛學大辭典】
(術語)一切之有為法,有總別二相。如無常無我之相,通于一切,故謂之總相。如地有堅相,水有濕相,謂之別相。見智度論三十一?!居帧苛嘀?。
【佛學常見辭匯】
一切有為法都有總別的二種相,如無常無我,通于一切,叫做總相,如地有堅相水有濕相,叫做別相。
【三藏法數】
謂說世間一切有為之法,皆是無常,故名總相。
【三藏法數】
一即具多為總。謂一法界之體,能具多種之義也。如人之身能具眼耳等諸根,而為一體,故云總相。
總相戒
【佛學大辭典】
(術語)如三聚戒十善戒,謂之總相戒。如二百五十戒,十戒,謂之別相戒。
【佛學常見辭匯】
如三聚戒與十善戒等叫做總相戒,如二百五十戒與十戒等則叫做別相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