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四岳  拼音:sì yuè
1.四方諸侯之長?!稌?jīng)。堯典》:「帝曰:『咨!四岳,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弧?br />2.四岳。參見「四岳」條。
《國語辭典》:四岳(四嶽)  拼音:sì yuè
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古代天子巡狩四方,于此朝見諸侯。《文選。陳琳。為曹洪與魏文帝書》:「漢中地形,實(shí)有險(xiǎn)固,四岳三涂,皆不及也?!挂沧鳌杆脑馈?。
《漢語大詞典》:玄岳
(1).指 北岳 恒山 ,在今 山西省 渾源縣 東南。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濕水:“﹝ 崞縣 ﹞南面 玄岳 ,右臂 崞山 ,處三山之中?!?br />(2). 湖北省 均縣 南之 武當(dāng)山 ,傳說 真武 神人(即 玄武神 )曾在此修道。 明 永樂 中尊 真武 為帝,成為道教勝地。因名此山為 太岳 ,亦名 玄岳 。
《分類字錦》:有常
風(fēng)俗通:恒者,常也。萬物伏藏于北方,有常也。
分類:有常恒山
《國語辭典》:北岳(北嶽)  拼音:běi yuè
位于山西省與河北省省境內(nèi)的恒山。參見「恒山」條。
《漢語大詞典》:恒岳(恆嶽)
亦作“ 恆岳 ”。 即 恒山 。為五岳之一,故稱。魏書·太宗紀(jì):“﹝ 泰常 四年﹞秋八月辛未,東巡。遣使祭 恆岳 ?!?元 劉因 《恒山樓》詩:“萬嶺尊 恆岳 ,遺臺枕后潭?!眳⒁姟?恆山 ”。
見“ 恆岳 ”。
分類:恒山五岳
《國語辭典》:恒山(恆山)  拼音:héng shān
山名。五岳中的北岳,位于山西省與河北省境內(nèi)。主峰在河北省曲陽縣西北,海拔約二二一九公尺,在五岳中高度居第三。也稱為「北岳」、「大茂山」。
《漢語大詞典》:茅盈
漢景帝 時(shí) 咸陽人 。傳說年十八上 恒山 修道,旋隱 江 南 句曲山 ,與其弟 固 衷 修煉采藥,治病活人,世稱“三茅真君”,改 句曲山 為 三茅山 ,簡名 茅山 (在今 江蘇省 句容縣 境內(nèi))。舊有“茅山道士”之傳,即本于此。太平廣記卷十一引 宋 曾慥 《集仙傳·大茅君》:“ 大茅君 盈 南至 句曲 之山, 漢 元壽 二年八月己酉…… 王母 攜 王君 ( 西城王君 )及 盈 ,省顧 盈 之二弟,各授道要。 王母 命 上元夫人 授 茅固 、 茅衷 《太霄隱書》?!?明 廖用賢 《尚友錄》卷七:“ 茅濛 玄孫 盈 ,字 叔申 ,弟 固 字 季偉 ,次弟 衷 字 思和 。 盈 生于 漢景帝 中元 五年,少秉異操,獨(dú)味清虛……教二弟延年不死之法,后亦成仙,居 茅山 ,世稱‘三茅真君’?!?/div>
《漢語大詞典》:恒碣(恆碣)
恒山 、 碣石山 的并稱。 唐 黎逄 《象魏賦》:“高齊 嵩 華 ,勢比 恆 碣 ?!?/div>
《分類字錦》:藏符
史記趙世家:趙簡子盡召諸子與語,毋恤最賢。簡子乃告諸子曰:吾藏寶符于常山上,先得者賞。諸子馳之常山上,求,無所得。毋恤還曰:已得符矣。簡子曰:奏之。毋恤曰:從常山上臨代,代可取也。簡子于是知毋恤果賢,以為太子。
分類:恒山
《漢語大詞典》:登僧
傳說中 恒山 神名。太平御覽卷八八一引《龍魚河圖》:“北方 恒山 君神,姓 登 名 僧 。”
分類:恒山
《漢語大詞典》:懸空寺(懸空寺)
在 山西省 渾源縣 城南。建在 北岳 恒山 下 金龍口 西崖峭壁上。始建于 北魏 晚期,全寺有殿宇樓閣四十間,陡崖上鑿洞穴插懸梁為基,樓閣之間有棧道相通。寺內(nèi)各種銅鑄、鐵鑄、泥塑、石雕等像八十馀尊,古人題詠鐫刻于壁間。
《分類字錦》:太茂
括地志:北岳或名太茂山。劉因送友游北岳詩:太茂元都閟,他山拱萬靈。
分類:恒山
《分類字錦》:恒巒(恒巒)
魏孝文帝祭恒岳文:邁歷恒巒,路鄰陰岳。
分類:恒山
《漢語大詞典》:大茂山
即 恒山 。 宋 沈括 夢溪筆談·雜志一:“北岳 常山 ,今謂之 大茂山 者是也,半屬 契丹 ,以 大茂山 分脊為界。”
分類:恒山
《分類字錦》:砧??青霄(砧??青霄)
左思魏都賦:恒碣砧??于青霄。
分類:恒山
《分類字錦》:岧峣直上(岧峣直上)
吳融沃焦山賦:又如幽并之墟,畢昴之位,岧峣直上,磊落相次。
分類: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