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呂愿中,一作愿忠(《輿地紀(jì)勝》卷四八),字叔恭,睢陽(今河南商丘)人。曾官通判和州。高宗紹興二十四年(一一五四)知靜江府、兼廣西經(jīng)略安撫使。諂附秦檜,二十五年詔赴臨安。檜卒,二十六年累貶果州團(tuán)練副使、封州安置(《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六七、一七一)?!?a target='_blank'>兩宋名賢小集》中存有《撫松集》一卷。今錄詩十六首。全宋文·卷四六四九
呂愿中,字叔恭,洛陽(今河南洛陽)人。紹興二十四年為右承議郎、直秘閣、知靜江府兼主管廣西經(jīng)略安撫司事。諭降諸蠻,得州二十七,縣一百三十五。靜江有驛名秦城,率賓僚賦《秦城王氣詩》以媚秦檜,并由此得名。又誣李光與胡銓唱和,譏訕朝政,使光再貶昌化軍。二十六年以貪虐附檜,責(zé)果州團(tuán)練副使,封州安置。見《宋史》卷三一《高宗紀(jì)》八、卷三六三《李光傳》、卷四七三《奸臣傳》三、卷四九四《蠻夷傳》二,《南宋制撫年表》卷上。
人物簡介
【生卒】:?—1173 【介紹】: 金押懶河人,本名撒改,初名思恭。從攻宋,下洛陽,圍汴,皆有功。累官樞密使,疏請女真人、漢人以文理選試。卒官。
人物簡介
【介紹】: 宋人,字彥恭。李光門人。高宗紹興元年充廣西經(jīng)略司干辦公事。累官知雷州,坐罷,寓居金州。以與李光通書觸秦檜怒,下大理獄,拷掠備至,編管辰州。檜死,起知純州,移邵州。后由揚(yáng)州守為兩浙西路提刑。
人物簡介
鄭安恭,高宗紹興間知邵州(《永樂大典》卷二二六三引《邵陽志》)、肇慶府(清同治《廣東通志》卷一五)。三十一年(一一六一),為廣南東路轉(zhuǎn)運(yùn)使(清雍正《廣東通志》卷二六)。孝宗乾道元年(一一六五)為廣西提刑(《宋會要輯稿》兵一九之一六)。全宋文·卷四一九七
鄭安恭(一○九九——一一七一),后名思恭,字子禮,襄邑(今河南睢縣)人。雍子。以父遺澤授承務(wù)郎,監(jiān)淄州酒稅。累官知邵州、兼沿邊溪洞都巡檢使。隆興二年,以廣南西路轉(zhuǎn)運(yùn)判官特除直秘閣。乾道二年三月,以荊南路轉(zhuǎn)運(yùn)副使除秘閣修撰、荊南路提點(diǎn)刑獄公事。七年卒,年七十三。見韓元吉《秘閣修撰鄭公墓志銘》(《南澗甲乙稿》卷二○),《宋會要輯稿》選舉三四之一四、選舉三四之一七。
人物簡介
【介紹】: 宋婺州義烏人,字茂恭。高宗紹興三十年進(jìn)士。與兄何恢皆有文名。初為永新縣簿,遷徽州錄事參軍,未赴,上萬言書陳恢復(fù)十二策,與朝臣議不合,遂歸。工文,藏書萬卷。有《南湖集》。全宋文·卷五四○四
何恪,字茂恭,號南湖,婺州義烏(今浙江義烏)人,恢弟。紹興三十年第進(jìn)士,授吉州永新簿,遷徽州錄事參軍,未赴。撰《恢復(fù)二十策》詣闕進(jìn)之,與諸公議不合而歸,未幾卒。有《南湖集》二十卷。見《敬鄉(xiāng)錄》卷一○,《金華賢達(dá)傳》卷八,《金華先民傳》卷七等。
人物簡介
張宋卿,字恭父,博羅(今屬廣東)人。高宗紹興二十七年(一一五七)進(jìn)士(《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七六)。三十二年,為秘書省正字。孝宗隆興二年(一一六四)遷秘書郎(《南宋館閣錄》卷八)。乾道元年(一一六五),廣西提舉(同上書卷七),因張浚薦,知肇慶府,未幾,卒于官,年四十二。(明嘉靖《惠州府志》卷一三、一五)。今錄詩三首。全粵詩·卷二八
張宋卿,字恭父。博羅人。性警敏強(qiáng)記,讀書一閱成誦。嘗與留正講學(xué)于羅浮。宋高宗紹興二十七年(一一五七),以《春秋》魁南省,成進(jìn)士。三十二年,授秘書省正字。宋孝宗隆興二年(一一六四),遷校書郎。為官嚴(yán)正,名重縉紳。乾道元年(一一六五),出任廣西提舉。胡銓、張浚力薦之,謂其才堪大用,知肇慶府,未幾,卒于官,年四十二。明鄭維新嘉靖七年《惠大記》卷三、明戴璟嘉靖十四年《廣東通志》卷十二有傳。詩三首。全宋文·卷五○○三
張宋卿,宋恭甫,惠州博羅(今廣東博羅)人。紹興二十七年進(jìn)士,釋褐為連州教授。紹興末為國子正,擢秘書省正字。隆興二年遷秘書郎。乾道初出為廣西提舉,終知肇慶府。見《宋會要輯稿》選舉四之三七、選舉三一之二二,《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七六,《南宋館閣錄》卷七、八,雍正《廣東通志》卷四四。
人物簡介
【生卒】:1122—1178 【介紹】: 宋建寧崇安人,字共父。高宗紹興十二年進(jìn)士。累遷禮部郎官,因事忤秦檜被逐,檜死召還。遷權(quán)中書舍人,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鎮(zhèn)壓郴州李金起義。孝宗乾道三年除同知樞密院事,出知隆興府、江西安撫使。再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鎮(zhèn)壓茶販起義。移知建康府、江東安撫使,奏免夏稅錢、秋苗米數(shù)十萬;又置場平糴。病危,手書別張栻、朱熹,以未能為國雪恥為恨。謚忠肅。全宋詩
劉珙(一一二二~一一七八),字共父,一字恭父,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高宗紹興十二年(一一四二)進(jìn)士,監(jiān)潭州南岳廟。二十一年,為諸王宮大小學(xué)教授。二十四年,權(quán)秘書省???、中書舍人。次年,以忤秦檜罷。二十九年,起秘書丞,累遷中書舍人。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除集英殿修撰。二年,知衢州。乾道元年(一一六五)知潭州兼荊湖南路安撫使。三年,除翰林學(xué)士、知制誥,兼侍讀,遷同知樞密院事。四年,兼參知政事,出知隆興府兼江南西路安撫使。五年,知荊南府兼荊湖北路安撫使。八年,再知潭州。淳熙二年(一一七五)知建康府兼江南東路安撫使兼行宮留守。五年卒,年五十七,謚忠肅(《晦庵集》卷九四《劉樞密墓記》、卷八八《觀文殿學(xué)士劉公神道碑》)。《宋史》卷三八六有傳。今錄詩二首。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生卒】:1125—1183 【介紹】: 宋徽州休寧人,初名稱,字益恭,一字恭父。高宗紹興二十七年進(jìn)士。歷知泰州,進(jìn)朝議郎,出為廣南西路安撫使。主管臺州崇道觀。與朱熹、張栻、呂祖謙友善。卒謚文肅。有《竹洲集》。全宋詩
吳儆(一一二五~一一八三),字益恭,原名稱,字恭父(《龍川文集》卷一五《送吳恭父知縣序》),休寧(今屬安徽)人。與兄俯講學(xué)授徒,合稱江東二吳。高宗紹興二十七年(一一五七)進(jìn)士,調(diào)鄞縣尉。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知安仁縣。淳熙元年(一一七四),通判邕州。五年,遷知州兼廣南西路安撫都監(jiān)。以親老奉祠。七年,起知泰州,尋復(fù)奉祠。十年卒,年五十九,謚文肅。有《竹洲文集》二十卷,其中詩三卷。事見本集附錄程卓撰行狀。 吳儆詩,以明萬歷七年吳瀛刻《吳文肅公文集》為底本。校以明弘治六年吳雷享刻本(簡稱弘治本)及明萬歷吳繼良刻十卷本(簡稱十卷本)。全宋文·卷四九六四
吳儆(一一二五——一一八三),初名稱,字益恭,又字恭父,徽州休寧(今安徽休寧)人。登紹興二十七年進(jìn)士,授明州鄞縣尉。乾道中,歷知饒州安仁縣、通判邕州,淳熙四年權(quán)知邕州,召對稱旨,授廣西安撫,以親老改畀祠祿。就所居為竹洲,教授生徒,人稱竹洲先生。后起知泰州。淳熙十年卒,年五十七,謚文肅。有《竹洲集》二十卷。見《宋史翼》卷一四本傳,《竹洲集》卷四《知泰州謝執(zhí)政啟》。
人物簡介
開封祥符(今河南開封)人,祖籍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宋孝宗趙慎原配妻子。奉直大夫郭直卿孫女,六世祖為宋真宗時(shí)期章穆皇后外家兄弟(章穆后族)。父為郭瑊,昭慶軍承宣使,追封榮王。母為淑國夫人趙氏系皇族宗室女。宋孝宗為普安郡王時(shí),娶郭氏為妻,封為咸寧郡夫人,生宋光宗趙惇、莊文太子趙愭、魏惠憲王趙愷和邵悼肅王趙恪。南宋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未及宋孝宗登基即去世,享年三十一歲,追封淑國夫人。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追贈福國夫人,孝宗為太子,追冊皇太子妃。宋孝宗即位,追冊為皇后,謚號“恭懷”,不久改謚安穆皇后,宋孝宗駕崩,朝廷營建永阜陵時(shí)改謚為成穆皇后。
人物簡介
【生卒】:1130—1195 【介紹】: 宋慶元人,祖籍登州黃縣,字協(xié)恭。徐立之子。高宗紹興中以父任補(bǔ)將仕郎。中法科,授建州司法參軍。遷福建路提刑司檢法,審覆囚牘,駁正冤抑。累任大理官。孝宗乾道四年知無為軍,擢大理正。歷知揚(yáng)州、臺州,所至有治績。官終廣東提刑。全宋文·卷五三九五
徐子寅(一一三○——一一九五),字協(xié)恭,先世登州黃縣(今山東黃縣)人,南渡后徙居慶元(今浙江寧波),立之子。紹興十年以恩補(bǔ)官,中法科,授建州司法參軍,改福建路檢法。隆興初除大理評事。乾道中擢大理丞,知無為軍,遷大理正,改知泰州,提舉淮東茶鹽常平措置官田。淳熙初除工部郎中,遷大理少卿,歷知揚(yáng)、隨、臺三州,終廣東提刑。慶元元年卒,年六十六。見樓鑰《攻愧集》卷九一《直秘閣廣東提刑徐公行狀》。
人物簡介
【生卒】:1132—1216 【介紹】: 宋趙州平棘人,后徙開封、解州,字彥安。以蔭累官知永嘉縣,與葉適相知。吏民稱其治縣聰明允恕,前后任鮮有及者。后遷兩浙運(yùn)司干官,通判江州,終知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