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五四
郝植恭,字夢堯,三河人。咸豐壬子舉人,山東補用道。有《漱六山房詩集》。

人物簡介

維基
王祖培(1816年—1870年),初名王恭,字小舲,一字子厚,號嘯舲,順天府寶坻縣(今天津市寶坻區(qū))人,官至內(nèi)閣學士。道光二十年(1840年)庚子科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提督陜甘學政。咸豐五年(1855年)升翰林院侍講,次年晉侍讀。同治四年(1865年)署國子監(jiān)祭酒。官至內(nèi)閣學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813—1866 【介紹】: 清江蘇江陰人,字子瑜,號琢如。道光二十三年舉人。歷官軍機章京、鴻臚寺少卿。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時,隨文宗至熱河。同治初授軍機大臣、兵部尚書。卒謚恭愨。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浙江錢塘人,字容伯,晚號人海。道光十九年舉人,官至光祿寺少卿。咸豐、同治間以書法名于都中。有《坐春風館筆記》。

人物簡介

全臺詩
鄭如恭(1822~1846),字堯羹,清竹塹北門外水田街人。鄭用鈺之長子,用鈺由金門渡臺后,即定居在竹塹城,從事各項企業(yè)而致富,購地數(shù)千畝。如恭自幼聰穎,讀書知禮,更能善體親心,急人危難,為鄉(xiāng)里所稱頌,年二十有五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824—1883 【介紹】: 清江蘇寶應人,字叔俛。光緒五年舉人。治經(jīng)學,名所居堂為廣經(jīng)堂,續(xù)成父劉寶楠之《論語正義》。纂修《沔陽州志》、《黃州府志》、《漢陽府志》、《黃岡縣志》。另有《何休注訓論語述》、《廣經(jīng)室文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824—1902 【介紹】: 清浙江嘉興人,字子密。道光二十九年貢生。湘軍起,入曾國藩幕,工為文檄。光緒間至工部尚書、軍機大臣。卒謚恭勤。
晚晴簃詩匯·卷一五○
錢應溥,字子密,嘉興人。道光己酉拔貢,官至工部尚書。謚恭勤。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825—1894 【介紹】: 清浙江仁和人,字星叔。咸豐初由舉人考取內(nèi)閣中書。同治元年成進士。光緒間官至兵部尚書。直軍機三十年,應對敏練。十九年十二月卒。謚恭慎。
晚晴簃詩匯·卷一六一
許庚身,字星叔,錢塘人。同治壬戌進士,由中書官至兵部尚書、太子少保。謚恭慎。
恭鏜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889 【介紹】: 清滿洲正黃旗人,博爾濟吉特氏,字振魁。琦善子。初授吏部主事,累遷郎中,兼內(nèi)務府銀庫員外郎,充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章京,出為湖北荊宜施道。光緒間,累擢黑龍江將軍,疏請舉辦漠河金礦。終杭州將軍。
黃以恭 朝代:晚清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829—1882 【介紹】: 清浙江定海人,字質(zhì)庭。光緒元年舉人。有《尚書啟蒙疏》、《讀書管見》等。

人物簡介

簡介
福建長樂人,字受恒,又字錫三,謚文恭。清同治、光緒年間翰林院侍讀學士,同治皇帝的帝師之一,逝于江蘇學政任上。1920年,清退位宣統(tǒng)皇帝謚敕墓碑。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830—1904 【介紹】: 清江蘇常熟人,字叔平,晚號瓶庵居士,又號松禪。翁心存子。咸豐六年一甲一名進士,授修撰。同光兩朝皆為帝師。歷內(nèi)閣學士、左都御史、刑、工部尚書,官至軍機大臣,總理各國事務大臣、協(xié)辦大學士、戶部尚書。參機務。中日戰(zhàn)爭時,與李鴻藻主戰(zhàn)。和議起,力爭改約稿。戊戌間以贊助新政罷官革職,交地方官嚴加管束。卒于家。宣統(tǒng)元年復原官。工書法,著有《瓶廬詩文稿》、《翁文恭公日記》
晚晴簃詩匯·卷一五五
翁同龢,字聲甫,號叔平,晚號瓶廬,又號松禪,常熟人。咸豐丙辰一甲一名進士,授修撰,官至戶部尚書、協(xié)辦大學士。謚文恭。有《瓶廬詩稿》。
詞學圖錄
翁同龢(1830-1904) 字聲甫,號叔平,又號瓶廬、松禪。江蘇常熟人。咸豐六年(1856)進士。授修撰。歷官中允、內(nèi)閣學士、刑部與戶部侍郎、左都御史、刑部與工部尚書、軍機大臣、總理各國事務大臣、戶部尚書領(lǐng)協(xié)辦大學士。以主變法革職回籍。宣統(tǒng)間追謚文恭。詩長于七絕,多托興蕭寥之作。詞風類詩。有《瓶廬詩鈔》、《瓶廬文鈔》、《瓶廬詞鈔》。
維基
翁同龢(1830年5月19日—1904年7月4日),字叔平,號松禪,晚號瓶庵居士、人稱翁帝師、翁師傅,江蘇常熟人,清末大臣、書法家、狀元。官至戶部、工部尚書、軍機大臣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是同治帝和光緒帝的兩代帝師。翁同龢幼年時的國學教育系由其母親與姐姐教導完成。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參加科舉得恩貢,咸豐二年(1852)壬子順天鄉(xiāng)試中舉,咸豐六年(1856年)中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曾任陜西學政,因病回京。同治十二年(1873年)十月“楊乃武與小白菜”一案,是翁同龢發(fā)現(xiàn)諸多疑竇,同治帝下令重審此案,其中涉及“兩湖派”與“江浙派”的權(quán)力斗爭。光緒元年(1875年),翁同龢署刑部右侍郎。次年四月,慈禧太后命教授光緒帝讀書。不久,遷戶部侍郎,充經(jīng)筵講官,晉都察院左都御史。歷任刑部、工部尚書。光緒五年十一月,崇厚擅自與俄國簽訂通商十八條,六年八月十八日,翁同龢等人在養(yǎng)心殿面對兩宮皇太后,翁認為伊犁可以割走,但十八條不能應允,特別是在西安、漢中設(shè)立通商口岸以及在松花江上行船等兩條不可許。光緒八年(1882年),充任軍機大臣。光緒十年(1884年)中法戰(zhàn)爭中,主張進兵結(jié)合談判,不可一味依仗劉永福之黑旗軍。不久,罷直軍機。歷加太子太保,賜雙眼花翎、紫韁。翁同龢因曾國藩及李鴻章曾經(jīng)檢舉其兄,因而終身與李鴻章有私怨。翁同龢對于慈安太后與慈禧太后推行的洋務運動頗為排斥,對于該運動也有所批評,并影響往后光緒帝親政后的舉措。任戶部尚書期間,處處以反腐等各理由刁難北洋水師,光緒十七年,暫停南北兩洋購買洋槍、炮彈、機器事兩年。當時有一副譏諷對聯(lián)描寫二人無能:「宰相合肥天下瘦,司農(nóng)常熟世間荒?!股下?lián)「合肥」指安徽合肥的李鴻章,下聯(lián)「常熟」即江蘇常熟的翁同龢。李翁二人的恩怨間接導致日后中日甲午戰(zhàn)爭北洋艦隊的失利。光緒二十年(1894年),翁同龢再任軍機大臣,深得光緒帝信任。在甲午戰(zhàn)爭中,堅決主戰(zhàn)。次年,清軍戰(zhàn)敗,中日和議期間,翁同龢與李鴻藻極力反對割地,指出:「寧增賠款,必不可割地?!褂致?lián)合俄、英、德三國謀阻割地,最終情勢無法挽回。次年,兼任總理各國事務大臣。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以戶部尚書協(xié)辦大學士。光緒二十四年,戊戌變法開始后,6月15日,翁同龢突然遭光緒帝將其開缺回籍。傳統(tǒng)說法認為翁支持維新變法,推薦康有為,擬定并頒發(fā)了戊戌變法的綱領(lǐng)性文件《明定國是詔》,故遭到慈禧太后以光緒皇帝之名加以罷黜;另外一個說法,則是甲午戰(zhàn)爭之所以失敗,在于翁同龢對于北洋艦隊的武器更新百般刁難所致,有次恭親王奕?病重,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前往探望,光緒皇帝曾詢問恭親王奕?翁同龢是否值得重用,恭親王奕?對光緒帝表達反對意見,最后光緒皇帝在與慈禧討論后決定忍痛罷黜翁同龢。戊戌政變后又遭嚴厲斥責,將其罷職,永不敘用,交地方官嚴加管束。翁先到侄子江西巡撫翁曾桂署中暫住,然后回常熟故鄉(xiāng)。光緒三十年(1904年)病逝于故鄉(xiāng)。死后康有為譽之為“中國維新第一導師”。然而,根據(jù)雷家圣《力挽狂瀾:戊戌政變新探》一書指出:梁啟超《戊戌政變記》說道:「那拉氏(慈禧太后)忽將出一朱諭,強令皇上宣布。…皇上見此詔,戰(zhàn)栗變色,無可如何。此朱諭實那拉氏與榮祿最毒之計,聞系出于榮祿私人李盛鐸所擬云。翁同龢一去,皇上之股肱頓失,然后可以為所欲為也?!箍梢娏T黜翁同龢的詔書,為「榮祿私人」李盛鐸所草擬。但是康有為在《自編年譜》卻記載翁同龢被罷前夕,康有為「為御史李盛鐸草譯書、游歷及明賞罰、辨新舊摺,李上之?!箍梢娍涤袨樘胬钍㈣I草擬之「明賞罰、辨新舊」的奏摺,即是彈劾翁同龢的奏摺,將翁同龢視為「舊」而加之以「罰」。變法派領(lǐng)袖康有為竟然幫「榮祿私人」李盛鐸草擬奏摺,豈非怪事?因此,李盛鐸不但非「榮祿私人」,而且可能是在康有為的授意與擬稿之下,上書彈劾翁同龢。翁同龢的被罷,不是「那拉氏與榮祿最毒之計」,而是康有為「除舊布新」的結(jié)果。宣統(tǒng)元年(1909年),翁同龢獲得官方「平反」,追復官銜,并追加謚號為文恭。著作有《瓶廬詩稿》、《翁文恭公日記》、《翁文恭公軍機處日記》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831—1861 【介紹】: 即愛新覺羅·奕詝。清朝皇帝。宣宗第四子。道光三十年正月嗣位,次年改元咸豐。即位不久,洪秀全發(fā)動金田起事。終咸豐之世,太平天國與清朝成對峙之局。咸豐六年至十年,英法對華進行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八年,與俄簽訂《瑗琿條約》;與英、法、俄、美分別簽訂《天津條約》。十年,北京被英、法軍占領(lǐng),逃往熱河,留恭親王奕訴與英、法、俄分別簽訂《北京條約》。十一年病卒于熱河,謚顯皇帝。
晚晴簃詩匯·卷三
文宗顯皇帝,宣宗成皇帝第四子。在位十一年,建元咸豐。葬定陵。有《御制詩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832—1898 【介紹】: 清宣宗第六子。愛新覺羅氏。咸豐時封恭親王。英法聯(lián)軍陷京后,為全權(quán)大臣與英、法、俄簽訂《北京條約》;并與桂良等建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與慈禧太后共謀發(fā)動祺祥政變,殺肅順、端華等,授議政王,掌軍機處、總理衙門。主張借洋兵鎮(zhèn)壓太平軍,支持辦近代軍事工業(yè)和洋務活動。同治中罷議政王等職務。旋復軍機大臣、總理衙門大臣。中法戰(zhàn)爭期間復被罷去軍機大臣等職務。至甲午戰(zhàn)爭間復職。戊戌變法前夕病死。謚忠。
吳銘恭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吳銘恭,福建省福州府閩縣人,進士出身。光緒三年(1877年),參加丁丑科殿試,登進士二甲第131名。同年五月,分部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