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75,分25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5  6  7  8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言論
公意
自盡
奏記
異說
獻(xiàn)書
僉言
大議
條陳
陳詞
詳延
鄙意
從眾
民言
進(jìn)言
《國語辭典》:言論(言論)  拼音:yán lùn
言談議論?!段倪x。左思。詠史詩八首之四》:「言論準(zhǔn)宣尼,辭賦擬相如?!埂度辶滞馐贰返谌幕兀骸嘎犚娝茄哉撠S采,倒底是個正經(jīng)人?!?/div>
《國語辭典》:公意  拼音:gōng yì
全體或多數(shù)人的意思。如:「政府的施政措施,應(yīng)以全國人民的公意為依歸?!?/div>
《國語辭典》:自盡(自盡)  拼音:zì jìn
1.自殺。《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四:「將頭撞在石壁上去,要求自盡?!埂都t樓夢》第三三回:「便知金釧兒含羞賭氣自盡,心中早又五內(nèi)催傷。」
2.竭盡己力。比喻非常用心、盡力。《孔子家語。卷二。好生》:「夫孝者,孝子所以自盡于其親?!?/div>
《國語辭典》:奏記(奏記)  拼音:zòu jì
1.古代臣子向君王奏呈的文書?!稘h書。卷八三。朱博傳》:「文學(xué)儒吏,時有奏記稱說云云。」
2.掌管奏記的官吏。《新唐書。卷四九。百官志四下》:「節(jié)度使封郡王,則有奏記一人。」
《國語辭典》:異說(異說)  拼音:yì shuō
1.不同的學(xué)說、主張?!盾髯?。解蔽》:「今諸侯異政,百家異說?!埂稘h書。卷九九。王莽傳上》:「皆令記說廷中,將令正乖繆,壹異說云?!?br />2.邪說、怪誕言論?!稌x書。卷三九。荀勖傳》:「去奇技,抑異說?!?/div>
《漢語大詞典》:獻(xiàn)書(獻(xiàn)書)
(1).進(jìn)獻(xiàn)書籍。多指民間進(jìn)獻(xiàn)佚書。國語·周語上:“瞽獻(xiàn)曲,史獻(xiàn)書。” 韋昭 注:“周禮:外史掌三皇、五帝之書?!?span id="q1caheg" class="book">《隋書·牛弘傳》:“ 弘 以典籍遺逸,上表請開獻(xiàn)書之路?!?span id="cul1sur" class="book">《宋史·藝文志一》:“﹝ 高宗 ﹞乃建祕書省於國史院之右,搜訪遺闕,屢優(yōu)獻(xiàn)書之賞?!?br />(2).指把自己著的書題獻(xiàn)給別人。 錢鍾書 《〈圍城〉序》:“近來覺得獻(xiàn)書也像‘致身于國’、‘還政于民’等等佳話,只是語言幻成的空花泡影,魔術(shù)家玩的飛刀,放手而并沒有脫手。隨你怎樣把作品奉獻(xiàn)給人,作品總是作者自己的?!?br />(3).奉上書札;上書。多指向有地位者陳述意見。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書記:“及七國獻(xiàn)書,詭麗輻輳; 漢 來筆札,辭氣紛紜?!?范文瀾 注:“﹝獻(xiàn)書﹞若 樂毅 《報燕惠書》…… 張儀 《與楚相書》皆是也?!?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省事:“守門詣闕,獻(xiàn)書言計,率多空薄?!?唐 杜甫 《別蔡十四著作》詩:“獻(xiàn)書謁皇帝,志已清風(fēng)塵?!?/div>
《漢語大詞典》:僉言(僉言)
(1).眾人的意見。 宋 孫奕 《履齋示兒編·經(jīng)說·九官相遜不相遜》:“夫 舜 之命 禹 、 垂 、 益 、 伯夷 也,皆出於僉言;惟其出於僉言也,故不容於不相遜。至於 稷 、 契 、 皋陶 之與 夔 、 龍 也,則不待於僉言;惟其不待於僉言,故不用於相遜?!?br />(2).皆云,都說。魏書·和跋傳:“忽遇暴風(fēng),云霧四塞。 世祖 怪而問之,羣下僉言:‘ 跋 世居此土,祠冢猶存,其或者能致斯變?!?/div>
分類:眾人意見
《漢語大詞典》:大議(大議)
(1).朝廷集議國家大事。漢書·循吏傳·黃霸:“守丞相長史,坐公卿大議廷中知 長信 少府 夏侯勝 非議詔書大不敬, 霸 阿從不舉劾,皆下廷尉,繫獄當(dāng)死。” 顏師古 注:“大議,總會議也?!?br />(2).謂對國家大事的意見、建議。漢書·酷吏傳·田延年:“當(dāng)發(fā)大議時,震動朝廷?!?宋 蘇軾 《司馬溫公神道碑》:“始發(fā)大議,乞立宗子為后,以安宗廟?!?br />(3).朝廷的重大決策。后漢書·董卓傳:“ 卓 又抗言曰:‘昔 霍光 定策, 延年 案劒。有敢沮大議,皆以軍法從之?!?宋 曾鞏 《韓琦制》:“及受末命,戡濟(jì)艱難,以己徇時,坐定大議?!?/div>
《國語辭典》:條陳(條陳)  拼音:tiáo chén
1.分條陳述?!稘h書。卷七五。眭兩夏侯京翼李傳。李尋》:「夫變異之,各應(yīng)象而至,臣謹(jǐn)條陳所聞?!埂肚迨犯?。卷一二六。河渠志一》:「鐵保等條陳修防各事,惟于原議高堰石坦坡,未曾籌及蓄清刷黃,專在固守高堰,實得全河關(guān)鍵,以柔制剛,其法最善?!?br />2.原指條奏天子之呈文,后泛稱分條陳述意見之呈文。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九出:「準(zhǔn)了禮部尚書錢謙益的條陳,要亟正文體,以光新治?!埂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六回:「那茍觀察前兩年上了一條陳給制臺,是講理財?shù)恼??!?/div>
《漢語大詞典》:陳詞(陳詞)
(1).謂著述辭賦。《楚辭·九章·抽思》:“結(jié)微情以陳詞兮,矯以遺夫美人。” 王逸 注:“結(jié)續(xù)妙思,作辭賦也?!?br />(2).陳述意見。 漢 嚴(yán)忌 《哀時命》:“為鳳凰作鶉籠兮,雖翕翅其不容。靈皇其不寤知兮,焉陳詞而効忠?” 漢 東方朔 《七諫·謬諫》:“念三年之積思兮,愿壹見而陳詞?!?毛澤東 《向國民黨的十點要求》:“倘蒙采納施行,抗戰(zhàn)幸甚,中華民族解放事業(yè)幸甚。迫切陳詞,愿聞明教?!?br />(3).陳述申訴。 宋 陸游 老學(xué)庵筆記卷二:“ 葉相 夢錫 ,嘗守 常州 ,民有比屋居者,忽作高屋,屋山覆蓋鄰家。鄰家訟之,謂他日且占地。 葉 判曰:‘東家屋被西家蓋,仔細(xì)思量無利害。他時折屋別陳詞,如今且以壁為界?!?span id="hp6f5rd" class="book">《元典章·吏部六·吏制》:“各處狀鋪之設(shè),本欲書寫有理詞訟,使知應(yīng)告不應(yīng)告之例,庶革泛濫陳詞之弊。”
(4).陳舊的言詞。 秦牧 《漫記端木蕻良》:“情節(jié)進(jìn)展的節(jié)奏較慢,有時描繪事物比較枝蔓,運(yùn)用語言陳詞稍多,卻感到是美中不足之處?!?/div>
《漢語大詞典》:詳延(詳延)
(1).謂盡數(shù)延攬。漢書·武帝紀(jì):“故詳延天下方聞之士,咸薦諸朝?!?顏師古 注:“詳,悉也。延,引也?!?唐 陸贄 《優(yōu)恤畿內(nèi)百姓并除十縣令詔》:“昨者,詳延羣彥,親訪嘉猷?!?span id="wo6okhy" class="book">《宋史·選舉志二》:“朕開數(shù)路以詳延天下之士,而制舉獨久不設(shè),意者吾豪杰或以故見遺也,其復(fù)置此科?!?元 袁桷 《慶元路鄞縣學(xué)記》:“庶幾吾里秀士,強(qiáng)敏自修,詢考耆哲,篤行於顯微內(nèi)外之實,文質(zhì)交資,上承詳延,將以復(fù)乎昔時之盛?!?br />(2).謂廣泛接受意見。 明 歸有光 《論御倭?xí)?/span>:“固宜詳延博采,不遺於蒭蕘之賤也?!?/div>
《國語辭典》:鄙意  拼音:bǐ yì
謙稱自己的意見。宋。朱熹答程可久〉:「乾坤六爻圖位,鄙意亦有未曉處,更乞誨示。」《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五:「當(dāng)初創(chuàng)造時,實費了一千二三百金之?dāng)?shù),今也論不得了。再煩列位去通小生的鄙意則個?!挂卜Q為「鄙見」。
《漢語大詞典》:從眾(從衆(zhòng))
依從多數(shù)人的意見。左傳·成公六年:“圣人與眾同欲,是以濟(jì)事,子盍從眾?”左傳·成公六年:“善鈞從眾。夫善,眾之主也。三卿為主,可謂眾矣。從之,不亦可乎?” 唐 杜甫 《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jiān)李賓客一百韻》:“困學(xué)違從眾,明公各勉旃?!?明 李贄 《題孔子像于芝佛院》:“余何人也,敢謂有目?亦從眾耳。既從眾而圣之,亦從眾而事之,是故吾從眾事 孔子 於 芝佛之院 ?!?魯迅 《華蓋集·通訊二》:“其實 中國 并沒有 俄國 之所謂智識階級,此事說起來話太長,姑且從眾這樣說?!?/div>
《漢語大詞典》:民言
民眾的言論,意見。《詩·小雅·節(jié)南山》:“民言無嘉,憯莫懲嗟?!?span id="xk1fxuw" class="book">《三國志·魏書·高堂隆傳》:“輿人作頌,則嚮以五福;民怒吁嗟,則威以六極,言天之賞罰,隨民言,順民心也?!?宋 張孝祥 《鷓鴣天·淮西為老人壽》詞:“思主眷,酌民言,與民稱壽拜公前?!?/div>
《國語辭典》:進(jìn)言(進(jìn)言)  拼音:jìn yán
向師長或長官建議。《荀子。臣道》:「大臣父兄有能進(jìn)言于君,用則可,不用則去,謂之諫?!埂段宕菲皆?。梁史。卷上》:「朝廷行著這般政令,無一人敢奏事進(jìn)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