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介紹】: 唐相州臨漳人。源光裕子。玄宗天寶中,歷給事中、鄭州刺史、襄州刺史。安祿山犯河洛,為江陵大都督府長史、本道采訪防御使。至鎮(zhèn),卒,謚懿。
人物簡介
【生卒】:711—781 【介紹】: 唐京兆三原人,字懿范。初名劍客,任神烏令,玄宗以其考績?yōu)樘煜伦睿伤脻h魯恭,因賜現(xiàn)名。歷遷渭南令、朔方節(jié)度留后、檢校刑部尚書、江西觀察使,以善治財賦稱。代宗大歷八年,嶺南哥舒晃亂起,詔兼嶺南節(jié)度使,平之。因株戮舶商,沒其財數(shù)百萬私有之,為帝所惡。德宗立,陰賄宰相楊炎,始錄前功,更拜兵部尚書、東都留守。全唐文·卷三百九十四
嗣恭字懿范。京兆三原人。始名劍客。以世蔭為鄴尉。遷蕭關令。連徙神烏姑臧。考績?yōu)樘煜伦?。元宗以為可嗣漢魯恭。因賜名。永泰二年為江西觀察使。大歷八年兼嶺南節(jié)度使。封冀國公。德宗立。拜兵部尚書東都留守。加懷鄭汝陜河陽三城節(jié)度東都畿觀察使。卒年七十一。贈左仆射。
人物簡介
【生卒】:715—785 【介紹】: 唐滎陽人。明經(jīng)及第。累官至御史、屯田員外郎,轉庫部員外郎。代宗大歷初為河南副元帥王縉僚佐。拜吏部員外郎,轉刑部郎中。德宗建中中,為天平節(jié)度副使。二年,為東都畿觀察使。遷東都留守兼河南尹,加戶部侍郎。入為尚書左丞。遷太常卿。貞元三年,轉京兆尹。與裴延齡不協(xié),貶永州長史。轉信州刺史,遷福建觀察使。卒謚懿。
人物簡介
【生卒】:?—約779 【介紹】: 唐襄州人。字懿孫。天寶十二載登進士第。安史亂起,避地吳越。大歷初入京官侍御。后以檢校祠部員外郎充轉運判官,分掌財賦于洪州。詩多登臨紀行之作,清遠自然,不事雕琢。《楓橋夜泊》最為著名。有《張祠部詩集》。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字懿孫,排行二十。籍貫襄州(今湖北襄樊),郡望則為南陽(今屬河南)。天寶十二載(753)進士及第。安史之亂起,張繼在吳越游歷,其淹留會稽當在肅宗至德二載(757)頃。代宗大歷四、五年(769、770),西上武昌。大歷末檢校祠部員外郎,分掌財賦于洪州。據(jù)劉長卿《哭張員外繼詩》自注,張繼與夫人“相次沒于洪州”,確年無考。事跡散見《新唐書·藝文志四》、《唐詩紀事》卷二五、《唐才子傳》卷三。高仲武謂張繼“詩體清迥”“比興深矣”,概觀高仲武《中興間氣集》卷下所選張繼3詩及《唐詩品匯》所選近10首詩,此評不為無據(jù)。《楓橋夜泊》一詩,尤傳誦千古。今人周義敢有《張繼詩注》。《全唐詩》存詩1卷。《全唐詩續(xù)拾》補收詩3首,斷句2。唐詩匯評
張繼,生年年不詳,字懿孫,襄陽(今湖北襄樊)人,郡望南陽(今屬河南)。天寶十二載(753)登進士第。安史亂起,流寓吳越。約代宗初年,官御史。大歷中,官檢校祠部員外郎,分掌財賦于共州,與其妻相次而歿,劉長卿有詩哭之。與皇甫冉、竇叔向等友善。有《張繼詩》一卷。《全唐詩》編詩一卷,頗與他人作品相雜。
作品評論
人物簡介
【介紹】: 唐博陵安平人,字著。崔倫子。玄宗天寶末擢明經(jīng),調富平尉。歷蘇、虢二州刺史,虢州多山田,賦稅甚重,衍上疏陳百姓困苦,特敕減免。遷宣歙觀察使。政務簡便,百姓安之。德宗貞元二十一年,詔加工部尚書。卒年六十九。謚懿。全唐文·卷四百八十一
衍。左丞倫之子。歷官江蘇虢三州刺史。貞元二十一年加工部尚書。
人物簡介
【生卒】:747—821 【介紹】: 唐常州義興人,徙居河南,字德源。初名武,后改今名。蔣將明子,吳兢外孫。少從兢學,博覽強記。家富藏書,通百家學,有史才。其父在集賢,引乂入院整理圖籍,因署集賢小職。逾年,各以部分,得善書二萬卷。德宗貞元九年,擢右拾遺、史館修撰。累轉司勛員外郎,兼判集賢院事,父子并為學士,儒者榮之。時朝廷有大政事,宰相不能決,輒咨訪之。官終秘書監(jiān)。卒謚懿。有《大唐宰輔錄》等。
人物簡介
【介紹】: 唐代宗女。始封升平。下嫁郭曖。代宗大歷末,寰內民訴涇水為硙壅不得溉田,京兆尹黎干請撤硙放水與民。時公主及暖家皆有硙,請留,代宗不許,即日廢八十所。憲宗即位,獻女伎,憲宗還之。卒于元和時,謚昭懿。
人物簡介
【生卒】:758—814 【介紹】: 唐趙郡人,字弘憲。李棲筠子。少好學,能屬文,為太常博士,尤精國朝故實。宰臣李泌、竇參推重其才。憲宗立,召為翰林學士,轉中書舍人。累官至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監(jiān)修國史,封趙國公。吉甫連蹇外遷十余年,詳閭里疾苦,患方鎮(zhèn)貪恣,乃從容為帝言,使屬郡刺史得自為政。德宗姑息藩鎮(zhèn),有終身不易地者,吉甫為相歲余,易三十六鎮(zhèn)。暴病卒,贈司空。所論著述甚多,有《六代略》、《元和郡國圖》、《國計簿》、《百司舉要》等,皆行于世。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58—814 字弘憲,排行三,贊皇(今屬河北)人。御史大夫李棲筠之子,李德裕之父。以蔭補左司御率府倉曹參軍。累官至駕部員外郎。德宗貞元八年(792)出為明州長史,轉忠、郴、饒三州刺史。憲宗立,征拜考功郎中、知制誥,元和二年(807)擢為中書侍郎、平章事。次年出為淮南節(jié)度使。元和六年復入相。卒謚忠懿。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一生著述甚富,今唯《元和郡縣圖志》尚殘存34卷?!?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4首,其中3首與武元衡相唱和,語言典雅清麗。黃鶴樓志·人物篇
李吉甫(758—814) 唐代政治家、地理學家。字弘憲。趙郡贊皇縣(治今河北贊皇縣贊皇鎮(zhèn))人。歷官太常博士、中書舍人等職,官至宰相、淮南節(jié)度使。他修撰于唐元和年間的《元和郡縣圖志》,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而又較為完整的一部全國性地方總志,其中對黃鶴樓的始建作了介紹,并明確寫出命名的緣由——“吳黃武二年,城江夏以安屯戍地也。城西臨大江,西南角因磯為樓,名黃鶴樓”,為后代考證黃鶴樓“因山得名”留下了確切的資料。全唐文·卷五百十二
吉甫字宏憲。趙郡人。御史大夫棲筠子。憲宗朝為翰林學士。轉中書舍人知制誥。元和二年擢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贊皇縣侯。徙趙國公。出為淮南節(jié)度使。六年復入秉政。九年卒。年五十七。贈司空。謚曰敬憲。改謚忠懿。
人物簡介
【生卒】:760—847 【介紹】: 唐太原人,居揚州,字舉之。王播弟。德宗貞元中擢進士第。累官尚書左丞。穆宗時,拜中書舍人,遷禮部侍郎,又為吏部侍郎。文宗時加集賢學士,改兵部侍郎,遷戶部尚書,判度支,出為河中節(jié)度使,遇災荒,下令不得囤積糧食。召為兵部尚書。又出為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注意興修水利。武宗時,四知貢舉,選士皆知名者,人服其鑒。為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同平章事,封魏郡公。卒謚文懿。有集。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60—847 字舉之,排行十一。其先太原(今屬山西)人,家于揚州(今屬江蘇)。德宗貞元十四年(798)登進士第。十九年登博學宏辭科,授集賢殿校書郎。憲宗元和三年(808)中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授渭南尉。歷任中書舍人等職。穆宗長慶元年(821)遷禮部侍郎,連掌貢舉兩年。文宗開成三年(838)以兵部尚書充翰林侍講學士,文宗題詩太子笏以賜,詔畫像便殿,號“當世仲尼”。改太子少師。武宗會昌三(843)、四(844)年復知貢舉,所選皆知名士。封魏郡公,以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充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卒謚文懿。王起嗜學強記,書無不覽。其所作《和周侍郎見寄》詩,門生同和者22人,一時傳為盛事。與劉禹錫、白居易聯(lián)句,長達數(shù)十韻,稱“勍敵”。生平事跡見《舊唐書》、《新唐書》本傳?!?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王起詩6首?!?a target='_blank'>唐摭言》卷三錄有佚詩《答廣宣》?!?a target='_blank'>全唐詩》誤收作王涯詩,題作《廣宣上人以詩賀放榜和謝》。全唐文·卷六百四十一
起字舉之。宰相播弟。貞元十四年進士。登制策直言極諫科。元和時累官吏部侍郎。文宗朝拜兵部尚書。遷太子少師。武宗會昌四年拜左仆射。封魏郡公。擢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大中元年檢校司空。卒年八十八。贈太尉。謚曰文懿。
人物簡介
【生卒】:761—827 【介紹】: 唐張掖人,字保君。烏承玼子。少為潞牙將,兼左司馬。節(jié)度使盧從史討王承宗,私下通敵,重胤縛之帳下,以功擢懷州刺史、兼河陽節(jié)度使,封張掖郡公。后又參與平淮西吳元濟,累官橫海、天平、滄景等鎮(zhèn)節(jié)度使。文宗初,拜司徒。卒謚懿穆。全唐文·卷五百四十六
重允字保君。少為潞州牙將。累遷河陽節(jié)度使。封張掖郡公。以討吳元濟功加檢校尚書右仆射。轉司空。進邠國公。長慶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文宗初自天平軍節(jié)度移鎮(zhèn)兗海。加太子太師。兼領滄景。卒年六十七。贈太尉。謚曰愨。
人物簡介
【生卒】:?—823 【介紹】: 唐扶風人,字會元。德宗貞元中辟署滑州姚南仲幕府,貶泉州別駕。憲宗元和中自虔州刺史遷安南都護。以儒術教其俗,政事嘉美。于漢立柱處建二銅柱,刻書唐德,以繼伏波之跡。后入為刑部侍郎。元和十二年,兼御史大夫,副裴度宣慰淮西,為設教令、明賞罰,其俗一變。尋擢淮西節(jié)度使。官至戶部尚書。卒謚懿。有《意林》。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23 字會元,扶風(今陜西鳳翔)人。德宗貞元中,姚南仲鎮(zhèn)滑臺,辟為從事。后坐貶泉州別駕。憲宗元和初,遷虔州刺史。元和四年(809),兼御史中丞,充嶺南都護、本管經(jīng)略使。八年,轉桂州刺史、桂管經(jīng)略觀察使,入為刑部侍郎。從裴度征淮西后,知彰義軍留后。尋檢校工部尚書、蔡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充淮西節(jié)度使。十三年轉許州刺史,又改華州刺史、鄆州刺史等。入為戶部尚書。生平見《舊唐書》、《新唐書》本傳?!?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首。全唐文·卷四百八十一
總字會元。扶風人。元和初為虔州刺史。入為刑部侍郎。歷淮西忠武天平軍節(jié)度使。長慶二年加檢校尚書左仆射。入為戶部尚書。三年卒。贈右仆射。謚曰懿。
人物簡介
【介紹】: 唐人。德宗貞元中舉進士、宏辭。以家貧母老求為知院官。母喪,不就侯府之辟,由是出名。遷侍御史。以中書舍人為侍講學士,為文宗所寵禮。后以疾辭,罷為禮部尚書。卒謚懿。工詩文書法,有《九鼎記》。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67—838 排行五,德宗貞元十八年(802)登進士第,又中博學宏辭科。以家貧母老,不擇祿養(yǎng)親,求為知院官。穆宗即位,遷侍御史,轉職方員外郎。文宗大和八年(834)為翰林承旨學士。次年文宗讀《春秋》至“閽弒吳子余祭”,問:“閽何人?”許康佐懼宦官勢強,不敢對。不久罷為兵部侍郎,遷禮部尚書,卒,謚懿。事跡見新、舊《唐書·儒學傳》及《資治通鑒》唐文宗大和九年《考異》。與元稹友善,稹有《酬許五康佐》詩?!?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2首。全唐文·卷六百三十三
康佐第進士。又登宏詞科。累官禮部尚書。卒年七十二。贈吏部尚書。
人物簡介
【生卒】:768—837 【介紹】: 唐婺州東陽人,字拱之。馮子華子。德宗貞元中與弟并擢進士第。初為徐州張建封掌書記,穆宗長慶時進知制誥。歷工、刑二部侍郎。擢東川節(jié)度使。卒謚懿。有集。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67—837 字拱之,排行十七,婺州東陽(今浙江東陽)人,郡望冀州長樂(今河北冀州)。德宗貞元八年(792)登進士第,為徐泗節(jié)度從事。憲宗元和中累遷比部郎中,十四年韓愈諫迎佛骨,宰相疑宿草疏,貶歙州刺史。十五年征為刑部郎中。穆宗長慶中歷中書舍人等。敬宗寶歷元年(825)授左散騎常侍。文宗大和中歷河南尹,工部、刑部、兵部三侍郎。六年(832)封長樂縣公,九年出為東川節(jié)度使。開成元年(836)十二月卒,謚懿。生平見王起《馮公神道碑銘并序》,新、舊《唐書》本傳。工詩文,尤長賦頌制誥?!?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3首。全唐文·卷六百二十四
宿字拱之。婺州東陽人。貞元中進士。長慶中累轉太常少卿。敬宗立。改左散騎常侍兼集賢殿學士。大和中歷工刑兵三部侍郎。拜東川節(jié)度使。封長樂公。開成元年卒。年七十。贈吏部尚書。謚曰懿。
人物簡介
【生卒】:775—854以后 【介紹】: 唐陜州硤石人,一說吳興人。姚崇曾孫,一說姚崇曾侄孫。憲宗元和十一年進士。授武功主簿,世稱姚武功。敬宗寶歷中為監(jiān)察御史。文宗大和中,出為金、杭州刺史。入為諫議大夫,改給事中。時民訴牛羊使奪其田,詔朱儔覆按,猥以田歸使,合劾發(fā)其私,以地還民。官終秘書監(jiān)。工詩,其詩稱武功體。與賈島并稱賈姚或姚賈。曾選王維、錢起等人詩編為《極玄集》。有詩集等。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75?—855? 陜州(今河南陜縣)人,郡望吳興武康(今浙江德清)。曾任武功縣(今屬陜西)主簿,世稱“姚武功”。晚任秘書少監(jiān),卒謚懿,后人又稱“姚少監(jiān)”。姚合為開元名相姚崇曾侄孫,父闬曾任相州臨河縣令。憲宗元和十一年(816)登進士第,歷任武功主簿,監(jiān)察殿中御史,金、杭二州刺史,刑、戶二部郎中,諫議大夫,給事中,陜虢觀察使,秘書少監(jiān)等職。事跡散見新、舊《唐書》本傳,《郡齋讀書志》卷四中及《唐才子傳》卷六。姚合詩與賈島齊名,時有“姚賈”之稱,且為晚唐苦吟一派詩人之宗主。姚合詩以五律為主,樸茂工巧,圓穩(wěn)清潤,代表作為《武功縣中作》30首,模寫荒涼山色,凋弊風景,唯搜眼前景而深刻思之,以抒寫其散誕放曠之情懷。詩風近似賈島,然較賈島平淡淺近,晚唐詩僧齊己云:“冷淡聞姚監(jiān),精奇見浪仙?!?《還黃平素秀才卷》)姚合詩深為南宋四靈派詩人所推崇,然其詩取徑太狹,器局狹小,所用料不過花、竹、鶴、僧、琴、藥、茶、酒等物,而無感慨雋永味,元方回云:“大抵姚少監(jiān)詩不及浪仙,有氣格卑弱者。”(《瀛奎律髓》卷二四)詩集有四部叢刊本《姚少監(jiān)詩集》10卷。姚合另編有《極玄集》2卷,選錄王維、祖詠等21人詩作,凡100首(今存99首)?!?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7卷。唐詩匯評
姚合(約782-846?),吳興(今屬浙江)人,姚崇曾侄孫。元和初,父卒相州臨河令任,因寄家河朔。十一年(816),登進士第,授校書郎。參魏博節(jié)度使田弘正幕。調武功主簿,歷萬年、富平尉。寶歷二年,授監(jiān)察御史,旋分司東都。入朝為殿中侍御史、戶部員外郎,出為金州刺史。大和八年,自刑部郎中出守杭州。開成中,歷左諫議大夫、給事中、陜虢觀察使。會昌中,為秘書監(jiān),卒。世稱姚武功。合有詩名,提挈后進,時人以為“文宗”。曾選王維、祖詠、錢起等人詩百首,為《極玄集》,鑒賞甚精。有《姚合詩集》十卷、《詩例》一卷,宋人重加編次為《姚少監(jiān)集》十卷行世?!?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七卷。
作品評論
清奇雅正主:李益……入室十人:劉畋、僧清塞、盧休、于鵠、楊洵美、張籍、楊巨源、楊敬之、僧無可、姚合。唐詩紀事
(姚合)與馬戴、費冠卿、殷堯藩、張籍游。李頻師之。合有《極玄集》,取王維等念一人詩百篇,曰:“此詩中射雕手也。姚勉《贊府兄詩稿序》
晚唐詩姚秘監(jiān)為最清妙。后村詩話
亡友趙紫芝選姚合、賈島詩為《二妙集》,其詩語往往有與姚、島相犯者。按賈太雕雋,姚差律熟,去韋、柳尚爭等級。滄浪詩話
(宋詩)至東坡、山谷始自出己意以為詩,唐人之風變矣。山谷用工尤為深刻,其后法席盛行,海內稱為江西宗派。近世趙紫芝、翁靈舒輩,獨喜賈島、姚合之詩,稍稍復就清苦之風,江湖詩人多效其體,一時自謂之唐宗,不知止入聲聞辟支之果,豈盛唐諸公大乘正法眼者哉!對床夜語
四靈,倡唐詩者也,就而求其工者,趙紫芝也。然具眼猶以為未盡者,蓋惜其立忐未高而止于姚、賈也。瀛奎律髓
姚少監(jiān)合,初為武功尉,有詩聲,世稱為姚武功,與賈島同時而稍后,似未登昌黎之門。白樂天送知杭州有詩。凡劉、白以后詩人集中皆有姓名,詩亦一時新體也。而格卑于島,細巧則或過之。瀛奎律髓
予謂詩家有大判斷,有小結裹。姚之詩專在小結裹,故“四靈”學之,五言八句皆得其趣,七言律及古體則衰落不振。又所用料不過花、竹、鶴、僧、琴、藥、茶、酒,于此幾物,一步不可離,而氣象小矣。釋故學詩者必以老杜為祖,乃無偏僻之病云。唐才子傳
(姚合)與賈島同時,號“姚賈”,自成一法。島難吟,有清冽之風;合易作,皆平淡之氣。興趣俱到,格調少殊,所謂方拙之奧,至巧存焉。蓋多歷下邑,官況蕭條,山縣荒涼,風景凋弊之間,最工模寫也。唐詩品匯
賈島、姚合后出,格力猶有一二可取。歸田詩話
唐詩前以李、杜,后以韓、柳為最。姚合而下,君于不取焉。唐音癸簽
姚秘監(jiān)詩洗濯既凈,挺拔砍高。得趣浪仙之僻,時運以爽氣;取材于籍、建之淺,而媚以茜芬:殆兼同時數(shù)子,巧撮其長者。但體似尖小,味亦微醨,故品局中駟爾。《詩源辨體》
胡元瑞云:“晚唐二家:一家學賈島,一家學姚合?!狈教摴仍疲骸昂显娪凶鬅o右,有右無左,前聯(lián)佳矣,或后不稱,起句是矣,繳句或非,有小結裹無欠涵容,其才與學殊不及浪仙也?!庇杩肌恫耪{》、《三體》、《律髓》、《品匯》、《類苑》諸書,合諸體僅得四五十篇,五言律如“馬隨山鹿放,雞雜野禽棲”、“移花兼蝶至,買石得云饒”、“移山入院宅,種竹上城墻”、“棋罷嫌無月,眼遲聽盡砧”、“馬為賒來貴,僮因借得頑”、“裁衣延野客,剪翅養(yǎng)山雞”、“嚼花香滿口,書竹粉粘衣”、“無竹載蘆看,思山疊石為”等句,僅入晚唐纖巧,中亦間有近島者。但其人既在元和間,先已逗入晚唐纖巧,故晚唐諸家實多類之,非有意學之耳。《四庫全書總目》
合為詩刻意苦吟,工于點綴小景,搜求新意。時刻畫太甚,流于纖仄者,亦復不少。宋末江湖詩派,皆從是導源者也。《瀛奎律髓匯評》
紀昀:武功詩語僻意淺,大有傖氣,惟一二新異之句,時有可采,然究非正聲也。(司空圖)固是苦吟有悟,亦由骨韻本清。姚武功搜盡枯腸,終是酸餡氣。武功詩欲求詭僻,故多瑣屑之景,以避前人蹊徑。佳處雖有,而小樣處太多。“武功派”所以不佳,正坐著力都在沒緊要處。若盛唐大家卻在緊要處用力,其象外傳神,空中烘托之筆,亦必與本位秘響潛通,神光離合,必不是拋落正意,另自刻畫小景。石洲詩話
姚武功詩,恬淡近人,而太清弱,抑又太盡,此后所以漸靡靡不振也。然五律時有佳句,七律則庸軟耳。大抵此時諸賢七律,皆不能振起,所以不能不讓樊川、玉溪也。《中晚唐詩主客圖》
武功詩集,古今體存遺甚多,其五言律樸茂新奇,酷似王仲初。仲初故與水部合體,而姚君與水部為友,其得于漸摩者深矣。佳篇美不勝收,然無逾《縣居詩公者,且君以武功得名,未必不由此詩起也。次為升堂第四。《東目館詩見》
姚武功五律,脫灑似不作意,而含蘊不盡。七律亦新脆可喜。三唐詩品
其源蓋出左太沖,而馳騁害體,已開宋派。律體典潤,故得名重當時。武功三十首,持見清華,然方之孟從事、劉隨州,則神情頓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