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678詞典 2分類詞匯 676
共676,分46頁顯示  上一頁  19  20  21  22  23  25  26  27  28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腰腿功
一板一眼
一板三眼
閑奏曲
戲樓
戲碼
戲提調(diào)
戲出兒
戲文子弟
戲折子
錫劇
先行官
杏黃旗
歇工戲
小婦人
《漢語大詞典》:腰腿功
戲曲演員的基本武功。如:他六十多歲了,還登臺表演,沒有扎實的腰腿功是不行的。
《國語辭典》:一板一眼  拼音:yī bǎn yī yǎn
比喻人言行謹守法規(guī),有條有理。如:「他這個人做事向來一板一眼的,你千萬馬虎不得?!挂沧鳌敢话迦邸埂?/div>
《國語辭典》:一板三眼  拼音:yī bǎn sān yǎn
板,以拍板擊打一下,為中國音樂每小節(jié)里最強的拍子。眼,以鼓簽敲擊板鼓,為次強拍或弱拍。一板三眼即一小節(jié)中有四拍的音樂節(jié)奏。常用以表現(xiàn)舒緩沉著的情境。后用以比喻言行謹守法規(guī),沉著而有條理。《糊涂世界》卷六:「如今的時勢,就是孔圣人活過來,一板三眼的去做,也不過是個書呆子罷了。」也作「一板一眼」。
《漢語大詞典》:閑奏曲(閒奏曲)
亦作“間奏曲”。 戲曲或歌劇中在兩幕(或場)之間演奏的小型器樂曲。
《漢語大詞典》:戲樓(戲樓)
表演雜技戲曲的樓臺。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鼠戲:“每於稠人中,出小木架,置肩上,儼如戲樓狀。乃拍鼓板,唱古雜劇?!?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三:“﹝ 烏魯木齊 ﹞北山支麓逼近譙樓,登岡頂 關(guān)帝廟 戲樓,則城中纖微皆見。”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鈔·京師戲館》:“ 吳長元 《宸垣紀略》云: 查樓 在肉市, 明 巨室 查氏 所建戲樓?!?/div>
《國語辭典》:戲碼(戲碼)  拼音:xì mǎ
舊稱預(yù)定演出的戲劇節(jié)目為「戲碼」。
《國語辭典》:戲提調(diào)(戲提調(diào))  拼音:xì tí diào
舊時在喜慶堂會中,負責(zé)規(guī)定戲碼及分派角色的人?!敦撈亻e談》第二五回:「十二月初一,是他母舅華尚書壽旦,他在華尚書宅子里充當(dāng)戲提調(diào)。這天定的是玉成班,一早掌班的戲箱發(fā)來了。」
《漢語大詞典》:戲出兒(戲出兒)
根據(jù)戲曲中某個場面而繪畫或雕塑的人物形象。多印成年畫,亦有制成工藝品的。
《漢語大詞典》:戲文子弟(戲文子弟)
舊稱戲曲演員。 明 陸容 菽園雜記卷十:“ 嘉興 之 海鹽 , 紹興 之 餘姚 , 寧波 之 慈溪 , 臺州 之 黃巖 , 溫州 之 永嘉 ,皆有習(xí)為倡優(yōu)者,名曰戲文子弟?!?/div>
《漢語大詞典》:戲折子(戲折子)
開列戲曲目錄的折子。 巴金 《春》五:“瞎子坐定了,拿出戲折子請主子點戲?!?/div>
《漢語大詞典》:錫?。ㄥa?。?/div>
戲曲劇種。流行于 江蘇 南部和 上海 等地。原名“常錫文戲”,由 無錫 灘簧和 常州 灘簧在 清 末合流發(fā)展而成。曲調(diào)柔和清快,富有 江 南水鄉(xiāng)民間音樂的特色。
《國語辭典》:先行官  拼音:xiān xíng guān
原指在前面指揮先頭部隊的軍官。后泛指一切領(lǐng)先開路的事物。如:「貪婪是犯罪的先行官?!?/div>
《漢語大詞典》:杏黃旗
(1).杏黃色的旗幟。傳統(tǒng)戲曲、小說中多指綠林好漢聚眾起事的義旗。 元 康進之《李逵負荊》第一折:“杏黃旗上七個字:‘替天行道救生民?!?span id="jrumivn" class="book">《水滸傳》第七三回:“ 李逵 那里應(yīng)答,睜圓怪眼,拔出大斧,先砍倒了杏黃旗?!?span id="h6fs1er" class="book">《西游記》第六八回:“既識字,怎么那城頭上杏黃旗,明書三個大字,就不認得,卻問是甚去處,何也?” 徐鑄成 《報海舊聞·杰出的女報人》:“ 李逵 曾大吵 忠義堂 ,斧劈杏黃旗?!?br />(2).杏黃色的旗幟。佛道神怪作戰(zhàn)時的帥旗。《封神演義》第四七回:“只見杏黃旗招展,黑虎上坐一道人?!?/div>
《漢語大詞典》:歇工戲(歇工戲)
戲曲藝人稱唱念做工不多的戲。 馬三立 等《黃鶴樓》:“[乙]我說,你來個‘諸葛亮’行嗎?……[甲]哎,對對。[乙]歇工戲,歇工戲。”
《國語辭典》:小婦人(小婦人)  拼音:xiǎo fù rén
1.古時婦女自稱之辭。戲曲小說中常用?!队魇烂餮?。卷四○。沈小霞相會出師表》:「今早張千進城,兩個乘早將尸首埋藏停當(dāng),卻來回復(fù)我小婦人。望青天爺爺明鑒!」
2.書名。美國女作家阿爾考特的作品。西元一八六八年出版。以美國南北戰(zhàn)爭時代為背景,描寫馬區(qū)家四姊妹的個性及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