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17詞典 1分類詞匯 116
《國語辭典》:赤老  拼音:chì lǎo
1.舊時對軍人的賤稱。宋。江休復(fù)〈江鄰幾雜志〉:「都下鄙俗,目軍人為赤老,莫原其意,緣犬籍得此名耶?」
2.上海方言。對鬼、無賴的稱呼,通常用來罵人。
《漢語大詞典》:譏謔(譏謔)
譏諷戲謔。 宋 蘇轍 《和子瞻監(jiān)試舉人》:“嗟哉守愚鈍,幾不被譏謔?!?宋 龔明之 中吳紀(jì)聞·李璋:“公素好譏謔。” 阿英 《明朝的笑話》二:“ 三山 士人 鄭唐 ,有逸才,好譏謔?!?/div>
分類:譏諷戲謔
《漢語大詞典》:詼辭(詼辭)
戲謔之辭。 宋 蘇軾 《坤成節(jié)集英殿宴教坊詞·勾雜劇》:“暫回舞綴,少進(jìn)詼辭。上悅天顏,雜劇來歟!”
分類:戲謔
《漢語大詞典》:諧調(diào)(諧調(diào))
(1).詼諧戲謔。 南朝 宋 顏延之 《庭誥文》:“抃博蒲塞,會眾之事,諧調(diào)哂謔,適坐之方,然失敬致侮,皆此之由?!?南朝 梁 沈約 《與約法師書》:“其事未遠(yuǎn),其人已謝,昔之諧調(diào),倏成悲緒?!?br />(2).和諧協(xié)調(diào)。 洪深 《戲劇導(dǎo)演的初步知識》上篇三:“‘構(gòu)圖派’亦名‘抽象派’(Compositionalism)是主張把自然的外觀,還原而為完全抽象的‘線’與‘色’的諧調(diào)的?!?span id="ohdqia5" class="book">《讀書》1985年第2期:“用‘生漆點睛’,不論畫在絹上還是紙上,熟紙上還是生紙上,都與整個水墨或彩色的描絵極不諧調(diào),效果并不好。”
《漢語大詞典》:燕謔(燕謔)
宴飲戲謔。 唐 韋應(yīng)物 《寄大梁諸友》詩:“燕謔始云洽,方舟已解維?!?/div>
分類:宴飲戲謔
《漢語大詞典》:莊詞(莊詞)
正言直論。與輕浮、戲謔之語相反。新唐書·武元衡傳:“以莊詞正色見重於 餘慶 。” 清 黃六鴻 《?;萑珪ば堂都椤?/span>:“姦情又民間風(fēng)化所關(guān),斷宜莊詞肅容,推情研訊?!?/div>
《國語辭典》:詼啁(詼啁)  拼音:huī cháo
詼諧戲謔?!度龂?。卷四三。蜀書。馬忠傳》:「忠為人寬濟(jì)有度量,但詼啁大笑,忿怒不形于色。」
分類:戲謔逗樂
《漢語大詞典》:詼言(詼言)
戲謔的言辭。 唐 皮日休 《移元徵君書》:“欲乎仕,則懼禍;欲乎退,則思進(jìn)。必為怪行以動俗,詼言以矯物?!?/div>
分類:戲謔言辭
《漢語大詞典》:譏戲(譏戲)
譏諷戲謔。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三:“ 方干 貌陋唇缺,味嗜魚鮓,性多譏戲?!?宋 洪邁 容齋隨筆·韓退之:“又為《毛穎傳》,譏戲不近人情。此文章之甚紕繆者?!?/div>
分類:譏諷戲謔
《漢語大詞典》:論謔(論謔)
言談戲謔。南史·周捨傳:“與人論謔,終日不絶,而竟不言漏泄機事,眾尤服之?!?/div>
分類:戲謔
《漢語大詞典》:狎謔(狎謔)
戲謔,玩笑。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周生:“ 周 作駢詞,歷敘平生,頗涉狎謔。”
分類:戲謔玩笑
《漢語大詞典》:諧俳(諧俳)
詼諧戲謔。 宋 范公偁 過庭錄:“ 元祐 間,伶人 丁線見 教坊長,以諧俳稱。”
《漢語大詞典》:謔嘲(謔嘲)
戲謔嘲弄。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衍:“諸狎客共以慢言謔嘲之,坐上喧然?!?/div>
分類:戲謔嘲弄
《國語辭典》:俳謔(俳謔)  拼音:pái nüè
詼諧、開玩笑。《聊齋志異。卷四。狐諧》:「客有孫得言者,善俳謔,回請見?!?/div>
《漢語大詞典》:飲謔(飲謔)
飲酒戲謔。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音辭:“ 梁 世有一侯,嘗對 元帝 飲謔,自陳‘癡鈍’乃成‘颸段’?!?span id="nldpher" class="book">《新唐書·王琚傳》:“在州與官屬小史酋豪飲謔、摴博、藏鉤為樂?!?/div>
分類:飲酒戲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