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cuò),系統(tǒng)已按“佛 → 髴佛”轉(zhuǎn)換方式進(jìn)行查詢。
《國語辭典》:成道  拼音:chéng dào
修行成佛。《后漢書。卷三○下。襄楷傳》:「天神遺以好女,浮屠曰:『此但革囊盛血?!凰觳豁碇?。其守一如此,乃能成道。」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一八。木篇》:「菩提樹,出摩伽陀國,在摩訶菩提寺,蓋釋迦如來成道時(shí)樹,一名思惟樹?!?/div>
《漢語大詞典》:得佛
成佛。法苑珠林卷九七:“布施不休,自致得佛。”
分類:成佛
《漢語大詞典》:一乘
(1).古時(shí)一車四馬謂乘,故凡物之四數(shù)皆名一乘。管子·乘馬:“一乘者,四馬也?!?span id="v2m77wn" class="book">《儀禮·既夕禮》:“翭矢一乘,骨鏃短衛(wèi)?!?鄭玄 注:“四矢曰乘。”
(2).表數(shù)量。用于馬、車、轎子等。左傳·昭公二十年:“使 祝鼃 寘戈於車薪以當(dāng)門,使一乘從 公孟 以出?!?span id="pfo8fao" class="book">《漢書·馬援傳》:“賜 援 兵車一乘,朝見位次九卿?!?span id="0n8o3pl" class="book">《新唐書·陸長(zhǎng)源傳》:“吾祖罷 魏州 ,有車一乘,而圖書半之,吾愧不及先人?!?span id="j8xg7p2" class="book">《兒女英雄傳》第十三回:“河臺(tái)早把自己新得的一乘八人大轎并自己新作全副執(zhí)事送來?!本﹦?span id="qop3223" class="book">《鎖麟囊》第十三場(chǎng):“那日 春秋亭 中避雨,就是你一乘花轎,還有第二?”
(3).古以方六里為一乘之地。管子·乘馬:“方六里,一乘之地也;方一里,九夫之田也?!卑矗搅?,即六里見方,亦即三十六平方里。
佛教語。謂引導(dǎo)教化一切眾生成佛的唯一方法或途徑。《法華經(jīng)》首倡此說。乘,指車乘,比喻能載人到達(dá)涅槃境界。《法華經(jīng)·方便品》:“十方佛土之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説?!?唐 玄奘 《謝敕賚經(jīng)序啟》:“搜揚(yáng)三藏,盡龍宮之所儲(chǔ);研究一乘,窮 鷲嶺 之遺旨?!?唐 白居易 《愛詠詩》:“辭章諷詠成千首,心行歸依向一乘?!蔽覈鸾套谂扇?華嚴(yán)宗 等對(duì)此還有一些說法。參見“ 一乘顯性教 ”。
《漢語大詞典》:一乘顯性教(一乘顯性教)
佛教 華嚴(yán)宗 以佛法最上一乘能使一切眾生顯明本性,與佛無異,因有“一乘顯性教”之稱。 唐 宗密 原人論·斥偏淺:“佛教自淺之深,略有五等:一、人天教,二、小乘教,三、大乘法相教,四、大乘破相教,五、一乘顯性教。”
《漢語大詞典》:覺路(覺路)
佛教語。謂成佛的道路。《〈禪宗永嘉集〉序》:“慧門廣闢,理絶色相之端;覺路遙登,跡晦名言之表?!?唐 李白 《春日歸山寄孟浩然》詩:“金繩開覺路,寳筏渡迷川?!?明 陳汝元 《金蓮記·湖賞》:“ 子瞻 ,你只會(huì)啟他人覺路,反不能豁自己迷途,可笑可笑!”
《漢語大詞典》:佛道
(1).佛法之道。《法華經(jīng)·序品》:“又見菩薩,勇猛精進(jìn),入於深山,思惟佛道。”后漢書·西域傳論:“至於佛道神化,興自 身毒 ,而二 漢 方志莫有稱焉?!?span id="3cvt8uu" class="book">《晉書·王恭傳》:“王閑用兵,尤信佛道,調(diào)役百姓,修營(yíng)佛寺,務(wù)在壯麗,士庶怨嗟?!?br />(2).成佛之途。比喻最好的出路。 宋 王讜 唐語林·補(bǔ)遺一:“議者戲云:‘畿尉有六道:入御史為佛道……入判司為餓鬼道。’”
(3).佛教與道教的并稱。 宋 何薳 春渚紀(jì)聞·二富室疏財(cái):“散施貧民及助修佛道觀宇,一錢不留於家?!?/div>
《漢語大詞典》:佛乘
(1).佛教謂教導(dǎo)眾生成佛之法。因其為唯一之法,故又名“一佛乘”、“一乘”。 唐 李邕 《岳麓寺碑》:“歸心浄土,模范佛乘。” 宋 蘇軾 《賜平海軍節(jié)度使李瑋已下罷散坤成節(jié)道場(chǎng)香酒果口宣制》:“卿等乃心王室,同輸欲報(bào)之誠;稽首佛乘,共祝無疆之壽?!?明 李贄 《答周西巖》:“雖牛馬驢駝等,當(dāng)其深愁痛苦之時(shí),無不可告以生知,語以佛乘也?!?br />(2).佛教經(jīng)典。 唐 白居易 《祭中書韋相公文》:“及公居相位,走在班行,公府私家,時(shí)一相見,佛乘之外,言不及他?!?明 李贄 《答焦漪園》:“更有一種,專與朋輩往來談佛乘者,名曰《李氏焚書》?!?/div>
《國語辭典》:終教(終教)  拼音:zhōng jiào
中國佛教華嚴(yán)宗的判教學(xué)說,將闡釋眾生皆可成佛的如來藏系經(jīng)典,如《楞伽經(jīng)》等,判歸為五教中的第三類,謂之「終教」。《華嚴(yán)一乘教義分齊章》卷一:「圣教萬差,要唯有五: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終教,四頓教,五圓教?!?/div>
《漢語大詞典》:補(bǔ)處(補(bǔ)處)
(1).佛教語。前佛既滅后,菩薩成佛而補(bǔ)其位之稱。亦指嗣前佛而成佛之菩薩。 南朝 陳 徐陵 《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 子長(zhǎng) 、 子云 ,自敘元系,則云補(bǔ)處,仰嗣 釋迦 ?!?span id="qex3zpv" class="book">《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jīng)講經(jīng)文》:“受灌頂職位,為法王孫,居 兜率施天 ,是生補(bǔ)處?!?清 龔自珍 《助刊圓覺經(jīng)略疏愿文》:“命終之后,三人相見於蓮邦,乃至一生補(bǔ)處。”后用以借指補(bǔ)官。 宋 陸游 《夜讀岑嘉州詩集》詩:“晚途有奇事,隨牒得補(bǔ)處?!?br />(2).指曾經(jīng)到過的地方。 宋 陸游 《高齋小飲戲作》詩:“ 白帝 、 夜郎 俱不惡,兩公補(bǔ)處得憑欄?!?錢仲聯(lián) 校注:“兩公謂 杜甫 曾客 夔州 , 李白 曾流 夜郎 也。”
《漢語大詞典》:降魔
佛教語。相傳 釋迦牟尼 在成佛前,曾與魔王進(jìn)行激烈斗爭(zhēng),并取得勝利。佛教史上稱為“降魔”。見《過去現(xiàn)在因果經(jīng)》卷三。后常用作降服妖魔的典故。 宋 王安石 《南鄉(xiāng)子》詞:“作么有疏親?我自降魔轉(zhuǎn)法輪?!?元 王惲 《番禺權(quán)》詩:“笑揮堪解虎,靜倚可降魔?!?span id="rxoe3fl" class="book">《醒世恒言·呂洞賓飛劍斬黃龍》:“且住,且住!你去未得。吾有法寶,未曾傳與汝。道童,與吾取過降魔太阿神光寶劍來?!?/div>
《國語辭典》:佛果  拼音:fó guǒ
佛的果位。隋。煬帝〈天臺(tái)設(shè)齋愿文〉:「下度眾生,上求佛果?!?/div>
《漢語大詞典》:受記(受記)
(1).亦作“ 受紀(jì) ”。指接受祭享。漢書·司馬遷傳:“五年而當(dāng) 太初 元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天歷始改,建於明堂,諸神受記。” 顏師古 注引 張晏 曰:“以元新改,立明堂,朝諸侯及郡守受正朔,各有山川之祀,故曰諸神受記?!?明 唐順之 《觀中州進(jìn)賀長(zhǎng)至表箋恭述時(shí)寓信陽》詩:“諸神將受紀(jì),四海共迎祥。”
(2).佛教語。稱佛記弟子來生因果及將來成佛之事為記別,接受記別,叫做受記。 唐 李邕 《嵩岳寺碑》:“密意所傳稱十方之首,莫不佛前受記,法中出家。”古今小說·梁武帝累修歸極樂:“長(zhǎng)老知是 范道 要求受記,故此晝夜啼哭?!?span id="y7sqh2t" class="book">《老殘游記續(xù)集遺稿》第六回:“佛經(jīng)上常説:‘受記成佛。’你能受記,就能成佛;你不受記,就不能成佛?!?/div>
《國語辭典》:法寶(法寶)  拼音:fǎ bǎo
1.佛教用語。指諸佛、菩薩的教法。為三寶之一。《五燈會(huì)元。卷一。二十七祖般若多羅尊者》:「于諸寶中,法寶為上?!?br />2.僧家所用的衣缽、錫杖等,也稱為「法寶」。
3.比喻具有神奇功效的寶物。
《國語辭典》:授記(授記)  拼音:shòu jì
佛教用語:(1)一種佛經(jīng)的體裁。為十二分教之一。指記載佛回答有關(guān)弟子等人死后往生何處的經(jīng)典。(2)佛對(duì)某菩薩預(yù)言其未來成佛之事,稱為「授記」?!斗殴獍闳艚?jīng)》卷三:「舍利弗問須菩提,言:『諸有住是三昧者,為已從過去諸佛授記已耶?』」
《國語辭典》:真際(真際)  拼音:zhēn jì
佛教用語。指現(xiàn)象的本質(zhì)?!段倪x。王巾。頭陁寺碑文》:「蔭法云于真際則火宅晨涼;曜慧日于康衢則重昏夜曉。」
《國語辭典》:愿行(愿行)  拼音:yuàn xìng
為了成佛而起的誓愿和修行?!?a target='_blank'>阿毗達(dá)磨俱舍論》卷一二:「無上菩提甚難可得,非多愿行無容得成?!?/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