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怵惕  拼音:chù tì
驚恐?!睹献?。公孫丑上》:「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埂冻o。宋玉。九辯》:「蟋蟀鳴此西堂,心怵惕而震蕩兮?!?/div>
《漢語大詞典》:懲艾(懲艾)
亦作“ 懲乂 ”。亦作“ 懲刈 ”。
(1).懲治。東觀漢記·明帝紀:“陛下至明,懲艾酷吏,視人如赤子。”新唐書·裴矩傳:“ 太宗 即位,疾貪吏,欲痛懲乂之?!?清 曾國藩 《廣東嘉應州知州劉君事狀》:“是時 兩廣 總督 百公齡 ,治尚威猛,懲刈奸宄?!?br />(2).戒懼。史記·樂書:“ 成王 作頌,推己懲艾,悲彼家難,可不謂戰(zhàn)戰(zhàn)恐懼,善守善終哉?” 張守節(jié) 正義:“言 成王 作頌,悲 文王 戰(zhàn)戰(zhàn)恐懼,推己戒勵為治,是善守善終也?!?span id="md5vhkc" class="book">《新唐書·柳宗元傳》:“然眾畏其才高,懲刈復進,故無用力者。” 宋 蘇轍 《言責降官不當帶觀察團練狀》:“且使罪人知有懲艾,謹録奏聞,亦非小補也?!?br />(3).謂吸取過去教訓,以前失為戒。漢書·淮陽憲王劉欽傳:“久之,懲艾 霍氏 欲害皇太子,乃更選后宮無子而謹慎者,乃立 長陵 王倢伃 為后,令母養(yǎng)太子?!?span id="vjasfsz" class="book">《后漢書·竇融傳》:“其后 匈奴 懲乂,稀復侵寇。”新唐書·蘇世長等傳贊:“始 唐 有天下,懲刈 隋 敝,敷內(nèi)讜言?!?span id="65tg1ip" class="book">《金史·移剌履傳》:“愿陛下懲艾前事,開諫諍之門,天下幸甚?!?清 陳天華 《中國革命史論》第一章:“法之當變,礦之當開,詎可以 熙寧 、 明 季懲艾乎?”
《漢語大詞典》:兢惕
戒懼。南史·王融傳:“悚怍之情,夙宵兢惕。” 唐 白居易 《為宰相賀雨表》:“臣等位忝鈞衡,職乖燮理;仰陰陽而增懼,顧霖雨而懷慚。無任兢惕之至!” 明 方孝孺 《與鄭叔度書》之三:“內(nèi)視自省,兢惕不安?!?span id="yl0yf6s" class="book">《清史稿·高宗紀六》:“﹝ 乾隆 五十六年﹞二月己酉,諭:‘朕孜孜求治,兢惕為懷?!?/div>
分類:戒懼
《國語辭典》:惕惕  拼音:tì tì
1.憂心、恐懼。《詩經(jīng)。陳風。防有鵲巢》:「中唐有甓,邛有旨鹝,誰侜予美,心焉惕惕。」《國語。楚語上》:「不然,是三城也,豈不使諸侯之心惕惕焉。」
2.悅愛?!稜栄?。釋訓》:「忯忯、惕惕,愛也?!姑?。張爾岐〈辨志〉:「今夫人生而呱呱以啼,啞啞以笑,蠕蠕以動,惕惕以息,無以異也?!?/div>
《漢語大詞典》:惕懼(惕懼)
戒懼。呂氏春秋·慎大:“ 湯 乃惕懼,憂天下之不寧,欲令 伊尹 往視 曠夏 。”《易·乾》“夕惕若厲” 唐 孔穎達 疏:“雖至於夕,恆懷惕懼?!?/div>
分類:戒懼
《漢語大詞典》:儆懼(儆懼)
戒懼;警惕和畏懼。國語·晉語二:“以主其祭祀,且鎮(zhèn)撫其國家及其民人,雖四鄰諸侯之聞之也,其誰不儆懼於君之威,而欣喜於君之德!” 宋 蔡絳 鐵圍山叢談卷五:“ 老志 密奏謂:‘他日上與 鄭后 皆有難,深可儆懼。’” 明 馮夢龍 《智囊補·明智·知微》:“二公( 周公 、 太公 )之孫子茍能日儆懼於二公之言,又豈俟 孔子 出而始議變乎?” 清 林則徐 《會札澳門廳傳諭義律條款》:“其餘各躉船均當儆懼,即日全出 老萬山 ,各奸夷亦須即日附搭回去?!?/div>
《國語辭典》:矜矜  拼音:jīn jīn
1.堅強的樣子?!对娊?jīng)。小雅。無羊》:「矜矜兢兢,不騫不崩?!?br />2.形容戒慎危懼的樣子?!逗鬂h書。卷三○下。郎顗傳》:「豈可不剛健篤實,矜矜慄慄,以守天功盛德大業(yè)乎?」《三國志。卷二五。魏書。高堂隆傳》:「畏上天之明命,循陰陽之逆順,矜矜業(yè)業(yè),惟恐有違?!?/div>
《漢語大詞典》:畏惕
戒懼。新唐書·房玄齡傳:“﹝ 玄齡 ﹞或以事被讓,必稽顙請罪,畏惕,視若無所容。”
分類:戒懼
《漢語大詞典》:恐惕
戒懼。 宋 孔平仲 《孔氏談苑·仁宗祫享恭虔》:“侍祠諸神裹手執(zhí)笏,見上恭虔,皆恐惕揎袖?!?/div>
分類:戒懼
《國語辭典》:儆惕  拼音:jǐng tì
警覺戒慎。如:「我們要以前人失敗的經(jīng)驗,做為自己的儆惕?!挂沧鳌妇琛?。
分類:戒懼
《漢語大詞典》:恟惕
戒懼。舊唐書·劉總傳:“每公退,則憩于道場,若入他室,則忷惕不敢寐。”
分類:戒懼
《漢語大詞典》:憚警(憚警)
戒懼。尚書大傳卷三:“戰(zhàn)者,憚警之也。”
分類:戒懼
《漢語大詞典》:儆懔
戒懼。 清 吳敏樹 《為守齋五叔父暨張叔母五旬雙慶之序》:“而侄竊愿以斯言者,與 夢松 及諸兄弟共儆懔之。”
分類:戒懼
《國語辭典》:側身(側身)  拼音:cè shēn
1.傾側身體。《文選。張衡。四愁詩四首之二》:「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從之湘水深,側身南望涕沾襟。」
2.比喻不能安身。《詩經(jīng)。大雅。云漢。序》:「遇災而懼,側身脩行?!?br />3.近身、置身?!稌x書。卷七一。孫惠傳》:「側身巖槉之俗,跼蹐兇諂之間?!固?。杜甫 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詩五首之五:「側身天地更懷古,回首風塵甘息機?!?/div>
《國語辭典》:寒心  拼音:hán xīn
1.害怕戰(zhàn)慄?!蹲髠?。哀公十五年》:「齊因其病取歡與闡,寡君是以寒心?!?jié)h。馬援 誡兄子嚴敦書:「州郡以為言,吾常為寒心,是以不愿子孫效也?!?br />2.因失望而痛心?!都t樓夢》第五五回:「太太滿心疼我,因姨娘每每生事,幾次寒心?!埂段拿餍∈贰返谌换兀骸覆灰f出那般誅心的話,來叫人聽著寒心?!挂沧鳌咐湫摹埂?/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