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遮斷(遮斷)  拼音:zhē duàn
遮蔽阻隔。如:「他目送父親漸漸遠去的身影,卻被淚水遮斷了視線?!?/div>
《國語辭典》:斫斷(斫斷)  拼音:zhuó duàn
砍斷、劈斷。唐。韓愈石鼓歌〉:「年深豈免有缺畫?快劍斫斷生蛟鼉?!埂冻蹩膛陌阁@奇》卷六:「見門內(nèi)殺死老尼,吃了一驚,又尋進去,見房內(nèi)又殺死小尼。一個是劈開頭的;一個是斫斷喉嚨的?!?/div>
分類:砍斷截斷
《漢語大詞典》:割截
(1).割斷;截斷。南史·江淹傳:“夜夢一人自稱 張景陽 ,謂曰:‘前以一匹錦相寄,今可見還?!?淹 探懷中得數(shù)尺與之,此人大恚曰:‘那得割截都盡!’”
(2).謂從中截取。 清 嚴有禧 《漱華隨筆·五經(jīng)中額》:“其間淹通博洽者,固不乏人,而浮夸躁進之徒,剽竊擬題,購求坊刻,割截成篇?!?br />(3).制克。 漢 王充 論衡·譴告:“凡物能相割截者,必異性者也;能相奉成者,必同氣者也?!?/div>
《漢語大詞典》:斷截(斷截)
(1).切斷;截斷。《漢書·谷永傳》:“發(fā)人冢墓,斷截骸骨,暴揚尸柩。”三國志·魏志·田豫傳:“單將鋭卒,深入虜廷,胡人眾多,鈔軍前后,斷截歸路?!?br />(2).禁絕。隋書·高祖紀下:“抄掠人畜,斷截樵蘇,市井不立,農(nóng)事廢寢?!?/div>
《國語辭典》:切斷(切斷)  拼音:qiē duàn
1.把東西切開。如:「這部機器可以把不銹鋼板切斷或打孔。」
2.截斷。如:「切斷電源」、「成功切斷敵人的補給線,是此次戰(zhàn)役的致勝關(guān)鍵?!?/div>
《漢語大詞典》:樔絕(樔絶)
斷絕;截斷。漢書·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美連娟以脩嫮兮,命樔絶而不長,飾新宮以延貯兮,泯不歸乎故鄉(xiāng)。” 顏師古 注:“樔,截也,音子小反?!?王先謙 補注引 沈欽韓 曰:“《甘誓》作‘勦絶’?!?清 毛奇齡 《趙少府墓志銘》:“ 蜀 人血肉溉地,耳目樔絶?!?/div>
分類:斷絕截斷
《國語辭典》:中斷(中斷)  拼音:zhōng duàn
1.從中截斷或折斷。唐。李白為宋中丞祭九江文〉:「劃三峽以中斷,疏九道以爭奔?!乖?。黃溍上京道中雜詩〉一二首之三:「連山東北趨,中斷忽如鑿。」
2.中途停止或斷絕。如:「臺風(fēng)從臺灣東部登陸,導(dǎo)致花蓮對外交通中斷?!?/div>
《國語辭典》:開關(guān)(開關(guān))  拼音:kāi guān
1.指可以使電路接通、中斷或轉(zhuǎn)接到其他電路的電氣裝置。
2.開啟城門或關(guān)隘?!冻o。屈原。離騷》:「吾令帝閽開關(guān)兮,倚閶闔而望予?!?/div>
《漢語大詞典》:斷流(斷流)
截斷水流;水流中斷。晉書·苻堅載記下:“以吾之眾旅,投鞭於 江 ,足斷其流。” 唐 柳宗元 《晉問》:“大罟斷流,脩網(wǎng)亙山。”京劇《龍江頌》第二場:“當(dāng)?shù)赜腥苏f, 虎頭 虎頭 使人愁,山高坡陡水?dāng)嗔?。這水根本流不過去?!?span id="gt6qrol" class="book">《人民日報》1989.4.10:“假如私情比作小溪的話,那我這個物資局長只好讓它斷流?!?/div>
《國語辭典》:決絕(決絕)  拼音:jué jué
1.截斷消滅?!稘h書。卷九九。王莽傳中》:「虜知罪當(dāng)夷滅,……一舉而決絕之矣?!?br />2.堅決斷絕?!都t樓夢》第五二回:「因自那日鴛鴦發(fā)誓決絕之后,他總不和寶玉講話,寶玉正自日夜不安。」
3.永別。唐。杜甫〈前出塞〉詩九首之四:「哀哉兩決絕,不復(fù)同苦心?!?br />4.堅決肯定?!抖膛陌阁@奇》卷一一:「說得決絕,叔父未必不依允?!?/div>
《國語辭典》:立斷(立斷)  拼音:lì duàn
毫不遲疑的作決定?!度龂萘x》第二回:「但當(dāng)速發(fā)雷霆,行權(quán)立斷,則天人順之?!?/div>
《漢語大詞典》:斷手(斷手)
(1).截斷手。古代的一種肉刑。韓非子·內(nèi)儲說上:“ 殷 之法,棄灰于公道者斷其手。 子貢 曰:‘棄灰之罪輕,斷手之罰重,古人何太毅也?’”
(2).泛謂手被折斷。 清 王韜 《淞隱漫錄·薊素秋》:“壯士死者逾半,其存者非折足即斷手。”
(3).指被截斷的手。如:斷手再植。
(4).完畢;完成。 北魏 賈思協(xié) 齊民要術(shù)·小豆:“夏至后十日種者為上時,初伏斷手為中時,中伏斷手為下時?!?唐 杜甫 《寄題江外草堂》詩:“經(jīng)營 上元 始,斷手 寳應(yīng) 年?!?宋 朱熹 《答劉季章書》之十一:“《大學(xué)》近修改一兩處,旦夕須就板改定,斷手即奉寄也?!?br />(5).比喻兄弟死亡。 唐 白居易 《得辛奉使遇昆弟之仇不斗而過為友人責(zé)辭云銜君命判》:“ 辛 時惟奉使,出乃遇讎:斷手之痛不忘,誠難共國;飲冰之命未復(fù),安可害公?”
《漢語大詞典》:橫斷(橫斷)
專斷。文子·上義:“古之置有司也,所以禁民,使不得恣也;其立君也,所以制有司,使不得專行也;法度道術(shù),所以禁君,使無得橫斷也?!?/div>
分類:專斷
《漢語大詞典》:斷木(斷木)
(1).截斷木材或樹木。 漢 揚雄 《法言·吾子》:“斷木為棋,梡革為鞠,亦皆有法焉?!?br />(2).鋸斷之木;片段之木。 宋 蘇舜欽 《上執(zhí)政啟》:“古人覩道上之遺簪,為之泣涕;匠者得溝中之?dāng)嗄?,飾以青黃?!?br />(3).啄木鳥。 宋 梅堯臣 《彼鴷吟》:“斷木喙雖長,不啄栢與松。松栢本堅直,中心無蠧蟲。”
《漢語大詞典》:斷指(斷指)
(1).古代的一種肉刑。管子·侈靡:“斷指滿稽,斷首滿稽,斷足滿稽?!?br />(2).泛謂斬斷手指。墨子·大取:“遇盜人而斷指以免身,利也?!?span id="w2r9wzv" class="book">《新唐書·忠義傳中·張巡》:“因拔佩刀斷指,一座大驚,為出涕。”《宣和遺事》前集:“ 大觀 四年,禁燃頂、煉臂、刺血、斷指之類?!?br />(3).指被截斷的手指。如:斷指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