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報施(報施)  拼音:bào shī
報答施與。《書經(jīng)。益稷》「以昭受上帝,天其申命用休」句下漢??装矅?。傳:「非但人應(yīng)之,又乃明受天之報施,天又重命用美?!埂妒酚洝>砹?。伯夷傳》:「天之報施善人,其何如哉!」
《國語辭典》:報復(fù)(報復(fù))  拼音:bào fù
1.報仇。唐。徐彥伯比干墓〉詩:「鋒劍剿遺孽,報復(fù)一何迅?!埂段饔斡洝返诰呕兀骸父改钢穑荒軋髲?fù),何以為人?」
2.對傷害自己的人,以類似的手段進(jìn)行反擊。《老殘游記》第一七回:「卻說老殘被人瑞逼成好事,心里有點不痛快,想要報復(fù)?!?br />3.報恩?!稘h書。卷六四上。朱買臣傳》:「悉召見故人與飲食諸嘗有恩者,皆報復(fù)焉?!?br />4.通報。元。高文秀《襄陽會》第三折:「報復(fù)去,道有曹仁來了也?!乖?。無名氏《千里獨行。楔子》:「報復(fù)去,道徐州劉玄德手下小將張虎,特來投降?!?br />5.應(yīng)對。《北史。卷二九。蕭寶夤傳》:「門庭賓客若市,而書記相尋,寶夤接對報復(fù),不失其理。」
6.反覆循環(huán)。南朝陳。徐陵 武皇帝作相時與嶺南酋豪書:「夫否終斯泰,屯極則亨。若日月之回環(huán),猶陰陽之報復(fù)?!?/div>
《國語辭典》:還報(還報)  拼音:huán bào
1.返回報知?!稘h書。卷一。高帝紀(jì)上》:「行前者還報曰:『前有大蛇當(dāng)徑?!弧埂度龂萘x》第四回:「儒大怒,雙手扯住太后,直攛下樓,叱武士絞死唐妃,以鴆酒灌殺少帝,還報董卓。」
2.報復(fù)、反擊。元。李行道《灰闌記》第二折:「您這般順人情有甚好?則我這膿血臨身要還報!」
3.報應(yīng)?!对x。來生債。第二折》:「哦!方信道還報果無虛?!埂度龂萘x》第一○九回:「當(dāng)年伏后出宮門,跣足哀號別至尊。司馬今朝依此例,天教還報在兒孫。」
4.報答。如:「此恩日后必當(dāng)還報?!?/div>
《漢語大詞典》:應(yīng)報(應(yīng)報)
報應(yīng)。漢書·劉向傳:“諸侯和於下,天應(yīng)報於上?!?漢 徐干 中論·修本:“盛陽布德之月,草木猶有枯落而與時謬者,況人事之應(yīng)報乎!”
分類:報應(yīng)
《國語辭典》:報償(報償)  拼音:bào cháng
1.報復(fù)?!稘h書。卷九四。匈奴傳上》:「每漢兵入匈奴,匈奴輒報償。漢留匈奴使,匈奴亦留漢使,必得當(dāng)乃止?!?br />2.以財物或行動報答補償他人。如:「他熱心助人,從不索取任何報償?!?/div>
《國語辭典》:花報(花報)  拼音:huā bào
因果報應(yīng)?!队魇烂餮浴>砣?。鬧陰司司馬貌斷獄》:「就教司馬懿欺凌曹氏子孫,一如曹操欺凌獻(xiàn)帝故事,顯其花報,以警后人,勸他為善不為惡?!?/div>
分類:報應(yīng)
《國語辭典》:折罰(折罰)  拼音:zhé fá
懲罰。元。岳伯川《鐵拐李》第三折:「往日罪過,今日折罰?!挂沧鳌刚鄯Α埂?/div>
《漢語大詞典》:折數(shù)(折數(shù))
(1).折充抵?jǐn)?shù)。宋史·食貨志上三:“準(zhǔn)詔課植桑棗, 嶺 外唯產(chǎn)苧麻,許令折數(shù)?!?br />(2).懲罰;報應(yīng)。《廿載繁華夢》第三七回:“他自從富貴起來,也忘卻少年時的貧困,總是驕奢淫佚,盡情揮霍,自然受這等折數(shù)了?!?/div>
《漢語大詞典》:交報(交報)
(1).佛教語。謂眼、耳、鼻、舌等六根交互受報。《楞嚴(yán)經(jīng)》卷八:“此等皆是彼諸眾生自業(yè)所感,造十習(xí)因,受六交報……一切眾生六識造業(yè),所招惡報從六根出?!?br />(2).泛指報應(yīng)。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lán)記·宣忠寺:“﹝ 爾朱兆 ﹞乃發(fā)怒,捉 祖仁 ,懸首高樹,大石墜足,鞭捶之,以及於死。時人以為交報?!?span id="uctbtly" class="book">《太平廣記》卷一二一引 唐 張鷟 朝野僉載·張楚金:“為法自斃,所謂交報也。”
《國語辭典》:報驗(報驗)  拼音:bào yàn
報請有關(guān)機關(guān)查驗。如:「凡是進(jìn)口貨物,皆需報驗?!?/div>
分類:報應(yīng)
《漢語大詞典》:走馬報(走馬報)
指 武則天 寵臣 張昌宗 、 張昌儀 輩作惡的報應(yīng)。走,指狗。 唐 張鷟 朝野僉載卷二:“ 昌儀 取鐵橛釘入地,縛狗四足於橛上,放鷹鷂活按其肉食,肉盡而狗未死,號叫酸楚,不復(fù)可聽。 易之 曾過 昌儀 ,憶馬腸,取從騎破脇取腸,良久乃死。后誅 易之 、 昌宗 等,百姓臠割其肉,肥白如豬肪,煎炙而食。 昌儀 打雙腳折,抉取心肝而后死,斬其首送都。諺云‘走馬報’?!?/div>
《漢語大詞典》:相報(相報)
(1).交替;更迭。 漢 王充 論衡·案書:“陰陽相渾,旱湛相報,天道然也,何乃修雩設(shè)龍乎?”
(2).相互報應(yīng);報復(fù)。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治家:“至有諺云:‘落索阿姑餐。’此其相報也?!?span id="1fn1kh6" class="book">《東周列國志》第七四回:“夫 吳 乘我亂,我乘 吳 亂,正好相報,奈何去之!”
(3).告知,報告。 唐 韓愈 《華山女》詩:“不知誰人暗相報,訇然振動如雷霆?!?span id="dl5y6l1" class="book">《東周列國志》第三二回:“妾乃 晏娥兒 也,奉先公之命,特來相報?!?/div>
《漢語大詞典》:好還(好還)
謂極易得到報應(yīng)。《老子》:“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宋 梅堯臣 《送李太伯歸建昌》詩:“ 桓魋 及 臧倉 ,嘗毀圣與賢。后人何蹈之,其事實好還。”明史·劉臺等傳贊:“虧盈好還,禍釀身后?!?/div>
分類:報應(yīng)
《漢語大詞典》:咎徵
過失的報應(yīng);災(zāi)禍應(yīng)驗。《書·洪范》:“曰咎徵:曰狂,恒雨若;曰僭,恒暘若?!?蔡沉 集傳:“某事失,則某咎徵應(yīng)?!?晉 袁宏 后漢紀(jì)·順帝紀(jì)下:“懼羣臣奢泰,昬迷典式,自下逼上,用速咎徵?!?唐 李邕 《贈歙州刺史葉公神道碑》:“入自臥內(nèi),問以咎徵?!?嚴(yán)復(fù) 《〈原富〉按語》:“閲今而考古,格物而致知,必求真實而后已者……夫非妖祥咎徵之謂也?!?/div>
《國語辭典》:天報(天報)  拼音:tiān bào
老天的報應(yīng)?!妒酚?。卷一○六。吳王濞列傳》:「為善者天報以福,為非者天報以殃?!购笠蛞浴柑靾蟆怪^上天的報應(yīng)。《后漢書。卷二五。卓魯魏劉列傳。魯恭》:「一物有不得其所者,則天氣為之舛錯,況于人乎?故愛人者必有天報。」《喻世明言。卷二。陳御史巧勘金釵鈿》:「你這樣不義之人,不久自有天報,休想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