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6詞典 2分類詞匯 14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拼 → ??拼拚”轉(zhuǎn)換方式進行查詢。
《漢語大詞典》:合音字
(1).合二字之音為一字者。 宋 沈括 夢溪筆談·藝文二:“古語已有二聲合為一字者,如不可為叵,何不為盍,如是為爾,而已為耳,之乎為諸之類?!爆F(xiàn)代方言中亦有。如 北京 話“不用”為“甭”。
(2).指拼音文字。 章炳麟 《駁中國用萬國新語說》:“合音字為既開化人所用……合音之字,視而可識者,徒識其音,固不能知其義,其去象形,差不容以一黍?!?/div>
《國語辭典》:正體(正體)  拼音:zhèng tǐ
1.主體、本體。《漢書。卷九七。外戚傳下。孝成許皇后傳》:「夫以陰而侵陽,虧其正體,是非下陵上,妻乘夫,賤踰貴之變與?」
2.文字的標準字體,對別體、異體而言。
3.指規(guī)范的漢字字體。
4.指拼音文字的印刷體。
《國語辭典》:字母  拼音:zì mǔ
1.拼音文字或音節(jié)文字的書寫符號。如希臘字母、阿拉伯字母。
2.傳統(tǒng)聲韻學稱聲母的代表字為字母。如三十六字母。
《國語辭典》:草體(草體)  拼音:cǎo tǐ
一種書法字體。參見「草書」條。
《漢語大詞典》:壯文(壯文)
我國壯族的文字。是1955年創(chuàng)制的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共有三十二個字母(包括五個聲調(diào)字母)。1957年11月經(jīng)國務院批準推行。
《國語辭典》:縮寫(縮寫)  拼音:suō xiě
拼音文字中,簡化書寫繁復語詞的方法。如DOS為disk operation system的縮寫。
《國語辭典》:音節(jié)文字(音節(jié)文字)  拼音:yīn jié wén zì
以表音節(jié)的字母為書寫符號的文字。一個字母既表一個音節(jié),一個詞有多少音節(jié),就以多少字母記錄。如日文的假名、梵文等。
《國語辭典》:音素文字  拼音:yīn sù wén zì
一種拼音文字。音素文字中每個詞素的寫法反映其實際發(fā)音。如土耳其文、克羅西亞文等。
《國語辭典》:哈薩克文(哈薩克文)  拼音:hā sà kè wén
哈薩克民族所使用的文字。是一種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有三十三個單字母和四個雙字母。
《國語辭典》:拉丁字母  拼音:lā dīng zì mǔ
西元前六、七世紀由埃特魯斯坎字母發(fā)展的拼音文字,原用以記錄拉丁語。古典拉丁語有二十三個字母;至中世紀,分化增至二十六個字母。由于各種歷史條件,拉丁字母成為歐洲多數(shù)語言的文字基礎,近代更傳到美、非、亞、澳諸洲,廣為當?shù)責o字民族采用。
《國語辭典》:蒙古文  拼音:méng gǔ wén
蒙古族通用的拼音文字。以回鶻文字母為基礎所創(chuàng)制,已有七、八百年的歷史。現(xiàn)行蒙古文有三十一個字母,包括七個元音字母(實際上只有用五個不同的符號表示)和二十四個輔音字母。大多數(shù)字母在詞首、詞中、詞末的寫法有所不同。蒙古文在蒙古族的文化發(fā)展上起了很大的作用,并保存了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
《漢語大詞典》:八思巴字
八思巴 奉 元世祖 命制訂的拼音文字。脫胎于藏文字母,名“蒙古新字”或“蒙古字”,俗稱“八思巴字”。 至元 六年(公元1269年)頒行。計有輔音字母二十九個,元音字母五個,半元音字母兩個,另有兩個冠于元音開頭音節(jié)上的符號。曾用于官方文書、譯書、為漢字注音等方面。
《國語辭典》:拼音字母  拼音:pīn yīn zì mǔ
拼音文字所用的字母。如:「英語的詞匯是由拼音字母拼合而成的?!?/div>
《漢語大詞典》:拚音字母
(1).拼音文字所用的字母。
(2).專指漢語拼音方案采用來為漢字注音的二十六個拉丁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