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8詞典 1分類詞匯 27
《漢語大詞典》:比次
(1).排比。《禮記·經(jīng)解》“屬辭比事” 唐 孔穎達(dá) 疏:“比次褒貶之事,是比事也?!?清 方苞 《漢高帝論》:“自 漢高 以后,比次諸君,其性資可與復(fù)古者惟 光武 為近?!?br />(2).次第。 明 徐渭 《鞠賦》:“萼紺紫而不起,葉比次而下垂?!?br />考校;比較。周禮·天官·司書“以敘其財” 漢 鄭玄 注:“敘,猶比次也。謂鉤考其財幣所給及其餘見為之簿書?!?/div>
《國語辭典》:次第  拼音:cì dì
1.次序、依次?!度龂萘x》第四五回:「離三江口五六十里,船依次第歇定。」《老殘游記》第八回:「車夫等人次第出來,方才從石壁縫里把子平拉出?!?br />2.接著、轉(zhuǎn)眼。南唐。馮延巳憶江南。今日相逢花未發(fā)〉詞:「東風(fēng)次第有花開,恁時須約卻重來?!?br />3.形容迅速。唐。白居易 觀幻詩:「次第花生眼,須臾燭過風(fēng)。」
4.規(guī)模。《喻世明言。卷二四。楊思溫燕山逢故人》:「每年燕山市井,如東京制造,到己酉歲方成次第?!?br />5.眉目、頭緒。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一折》:「他明日回話,必有個次第。」《水滸傳》第一七回:「太守問我賊人消息,我回覆道:『未見次第,不曾獲的?!弧?br />6.光景。宋。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詞:「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漢語大詞典》:比類(比類)
整理,按類排比。 清 章學(xué)誠 文史通義·禮教:“然終不免為策括者,以其無心得而但知比類以求備也?!?清 章學(xué)誠 文史通義·禮教:“禮家講求於纂輯比類,大抵於五典六儀之原多未詳析,總緣誤識以儀為禮耳?!?章炳麟 《〈新方言〉序》:“斯 戴君 轉(zhuǎn)語之所以貴,因以比類,慮得六例?!?謝覺哉 《不惑集·整理材料》:“‘比類’,拿現(xiàn)在話講,是‘調(diào)查研究’,是‘整理材料’。”
(1).仿效;效法。禮記·樂記:“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比類以成其行?!?孔穎達(dá) 疏:“比謂比擬善類,以成己身之美行?!?span id="i6phurj" class="book">《國語·周語下》:“其后 伯禹 念前之非度,釐改制量,象物天地,比類百則,儀之于民,而度之于羣生?!?韋昭 注:“類,亦象也?!?br />(2).比照舊例。禮記·月令:“﹝孟秋之月﹞是月也,乃命宰祝循行犧牲,視全具,案芻豢,瞻肥瘠,察物色,必比類;量大小,視長短,皆中度。五者備當(dāng),上帝其饗。” 孔穎達(dá) 疏:“已行故事曰比,品物相隨曰類?!?span id="zsewebe" class="book">《漢書·文帝紀(jì)》:“它不在此令中者,皆以此令比類從事?!?span id="kgjwjwo" class="book">《后漢書·范升傳》:“《京氏》既立,《費(fèi)氏》怨望,《左氏春秋》復(fù)以比類,亦希置立。”
(3).比方,比喻。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頌贊:“及 三閭 《橘頌》,情采芬芳,比類寓意,又覃及細(xì)物矣?!?唐 蕭穎士 《江有歸舟三章》詩序:“文也者,非云尚形似,牽比類,以局夫儷偶,放於奇靡?!?明 王世貞 《〈何大復(fù)先生集〉序》:“其緣情即象,觸物比類,靡所不遂?!?br />(4).比擬;比較。 唐 方干 《送道人歸舊巖》詩:“若把古今相比類,姓 丁 仙鶴亦如斯。” 宋 王禹偁 《上太保侍中書》:“某因詣上閤,陳所見十事……其五事言內(nèi)修其德,且引 漢文帝 時事跡以為比類。”《資治通鑒·唐德宗貞元十年》:“定估比類當(dāng)今時價,加賤減貴,酌取其中,總計合稅之錢,折為布帛之?dāng)?shù)。”
(5).相類,相似。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深察名號:“繭有絲而繭非絲也,卵有雛而卵非雛也。比類率然,有何疑焉?” 晉 干寶 《〈搜神記〉序》:“ 衛(wèi)朔 失國,二《傳》互其所聞; 呂望 事 周 , 子長 存其兩説。若此比類,往往有焉?!?/div>
《漢語大詞典》:比事
(1).指排比史實。禮記·經(jīng)解:“屬辭比事,春秋教也?!?孔穎達(dá) 疏:“比次褒貶之事,是比事也。”
(2).指連綴性質(zhì)相同的事類以為比擬。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章表:“其《三讓公封》,理周辭要,引義比事,必得其偶?!?/div>
《高級漢語詞典》:撰次  拼音:zhuàn cì
寫作;記述
《國語辭典》:櫛櫛(櫛櫛)  拼音:jié jié
形容排比繁密。唐。杜牧赴京初入汴口曉景即事先寄兵部李郎中〉詩:「檣形櫛櫛斜,浪態(tài)迤迤好?!?/div>
《國語辭典》:比物  拼音:bǐ wù
排比事類,歸納推演?!俄n非子。難言》:「多言繁稱,連類比物,則見以為虛而無用?!埂段倪x。枚乘。七發(fā)》:「比物屬事,離辭連類?!?/div>
《漢語大詞典》:整比
整理排比。舊唐書·經(jīng)籍志上:“ 開元 三年,左散騎常侍 褚無量 、 馬懷素 侍宴,言及經(jīng)籍。 玄宗 曰:‘內(nèi)庫皆是 太宗 、 高宗 先代舊書,常令宮人主掌,所有殘缺,未遑補(bǔ)緝,篇卷錯亂,難於檢閲。卿試為朕整比之?!?span id="ktli50p" class="book">《新唐書·百官志二》:“司衣、典衣、掌衣,各二人,掌宮內(nèi)御服、首飾整比,以時進(jìn)奉?!?/div>
分類:整理排比
《漢語大詞典》:樅樅(樅樅)
(1).隆起貌;高聳貌。《詩·大雅·靈臺》“虡業(yè)維樅” 唐 孔穎達(dá) 疏:“ 孫炎 曰:‘業(yè)所以飾栒,刻板捷業(yè)如鋸齒也?!鋺溢婍嘀帲忠圆噬珵榇笱?,其狀隆然,謂之崇牙,言崇牙之狀樅樅然?!?宋 黃庭堅 《晚泊長沙示秦處度范元實用寄明略和父韻》之四:“往時高交友,宰木已樅樅?!?br />(2).排比貌。 唐 李德裕 《討襲回鶻事宜狀》:“今即取郤公主,又與 回鶻 接戰(zhàn),即須翦除令盡,不得遺生后患。兼令揀 退渾 、 沙陀 共三千騎,樅樅排比?!?/div>
《漢語大詞典》:織組(織組)
(1).謂經(jīng)緯相交,織為布帛。組,編織。《詩·鄘風(fēng)·干旄》“素絲紕之” 毛 傳:“紕,所以織組也?!?span id="cer1ule" class="book">《韓非子·外儲說右上》:“﹝ 吳起 ﹞使其妻織組而幅狹於度。 吳子 使更之,其妻曰:‘諾?!?br />(2).用于比喻排比辭句。 況周頤 蕙風(fēng)詞話卷三:“﹝ 元 舒道原 ﹞其文章頗有法律,詩則縱橫排宕,不尚纖巧織組之習(xí)。”
《漢語大詞典》:比偶
指詩文中詞句的排比、對偶。 清 阮元 《書梁昭明太子〈文選序〉后》:“經(jīng)、史、子多奇而少偶,故 唐 宋 八家不尚偶;文選多偶而少奇,故 昭明 不尚奇。如必以比偶非文之古者而卑之,則 孔子 自名其言曰‘文’者,一篇之中,偶句凡四十八,韻語凡三十五,豈可以為非文之正體而卑之乎!”
《漢語大詞典》:序績(序績)
排比其功績。《公羊傳·僖公四年》:“前此者有事矣,后此者有事矣。則曷為獨於此焉與 桓公 為主?序績也?!?何休 注:“序,次也;績,功也。累次 桓公 之功德,莫大於服 楚 ;明德及強(qiáng)夷,最為盛?!?/div>
《漢語大詞典》:比集
(1).排比、匯集。史記·太史公自序:“星氣之書,多雜禨祥,不經(jīng),推其文,考其應(yīng),不殊。比集論其行事,驗于軌度以次,作《天官書》第五。”
(2).頻頻棲止。后漢書·章帝紀(jì):“乃者鳳皇、黃龍、鸞鳥比集七郡,或一郡再見。” 李賢 注:“比,頻也?!?br />(3).親近集結(jié)。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一編第二章第一節(jié):“師眾之所比集,大概就是原始公社社會--國家的雛形。”
《漢語大詞典》:次事
(1).指由卿、大夫等執(zhí)行的次要之事。周禮·秋官·象胥:“凡作事,王之大事,諸侯;次事,卿;次事,大夫;次事,上士;下事,庶子?!?鄭玄 注:“作,使也。 鄭司農(nóng) 云:‘次事,卿。使卿執(zhí)其次事也。’” 孫詒讓 正義:“此通論諸侯以下所共王事之差等……謂自大事至下事有此五等,各依其爵次尊卑使之?!?br />(2).排比事理。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論說:“故議者宜言;説者説語;傳者轉(zhuǎn)師;注者主解;贊者明意;評者平理;序者次事;引者胤辭?!?/div>
《漢語大詞典》:離辭(離辭)
(1).排比組織詞語。指寫文章。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畏累虛》、《亢桑子》之屬,皆空語無事實。然善屬書離辭,指事類情,用剽剝?nèi)?墨 ,雖當(dāng)世宿學(xué)不能自解免也?!?漢 枚乘 《七發(fā)》:“比物屬事,離辭連類?!币徽f猶陳辭。 王念孫 讀書雜志·史記四:“離辭,陳辭也。 昭公 元年左傳:‘ 楚 公子圍 設(shè)服離衛(wèi)?!?杜 注曰:‘離,陳也?!瞧湓^。 枚乘 《七發(fā)》云:‘比物屬事,離辭連類?!嗯c此同。”
(2).猶辭別。 唐 張籍 《離婦》詩:“堂上謝姑嫜,長跪請離辭?!?/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