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夙夜  拼音:sù yè
1.從早到晚。《詩經(jīng)。大雅。烝民》:「夙夜匪解,以事一人?!埂洞笏涡瓦z事。元集》:「天久不雨,朕夙夜焦愁,無可奈何!」
2.夜未明或日未出夜未明之時?!对娊?jīng)。召南。行露》:「豈不夙夜,謂行多露。」
《國語辭典》:不孝  拼音:bù xiào
1.對父母不盡子女應盡之道。如:「菽水之養(yǎng)比之忤逆不孝,猶勝百倍?!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一三:「趙聰殺賊可恕,不孝當誅!」
2.子居親喪時,自稱為不肖子。清初士大夫改稱不孝。清。王應奎《柳南續(xù)筆。卷三。不肖子》:「今世人子,喪中用帖,稱不肖子,近世士大夫,不明此意,凡中科甲,及仕宦中人,皆改稱不孝,非儼然自謂勝其親乎?」
《國語辭典》:皇都  拼音:huáng dū
京都?!段倪x。班固。東都賦》:「嘉祥阜兮集皇都,發(fā)皓羽兮奮翹英?!?/div>
《國語辭典》:善于(善於)  拼音:shàn yú
在某方面具有特長。如:「善于烹飪」。
《國語辭典》:憲臺(憲臺)  拼音:xiàn tái
1.御史治事的地方。參見「御史臺」條。
2.屬吏對長官的尊稱。《?;萑珪>砦?。蒞任部。稟帖贅說》:「回天挽日之功,皆出憲臺起死噓枯之賜矣?!?/div>
《國語辭典》:博雅  拼音:bó yǎ
1.學識淵博,品行雅正。漢。孔安國〈書經(jīng)序〉:「若好古博雅君子,與我同志,亦所不隱也。」《楚辭。淮南小山。招隱士。序》:「昔淮南王安博雅好古,招懷天下俊偉之士。」
2.書名。魏張揖所撰之廣雅,因避隋煬帝楊廣之諱,故改稱為「博雅」。
《國語辭典》:猛獸(猛獸)  拼音:měng shòu
兇猛的獸類。《孟子。滕文公下》:「驅猛獸而百姓寧,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初刻拍案驚奇》卷三:「漢武帝延和三年,西胡月支國獻猛獸一頭,形如五六十日新生的小狗,不過比貍貓般大,拖一個黃尾兒?!?/div>
《漢語大詞典》:薇垣
(1). 唐 開元 元年改稱中書省為紫微省。簡稱微垣。 元 代稱行中書省為薇垣。 明 洪武 九年改 元 代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司,亦沿稱為薇省或薇垣。 清 初也稱布政司曰薇垣或薇署。故 明 清 時常以薇垣稱相當于中書省的中樞機構或布政司。 明 吳承恩 《賀思翁受封障詞》:“昔年蘭省,已頒錦軸之榮;今日薇垣,又捧綸音之盛?!?清 趙翼 《戲為迭字體寄邵耐亭》詩:“憶昔與君初結交,儤值薇垣情最密?!?br />(2).紫微垣的省稱。 明 王猷定 《軍山看日出》詩:“長鯨鼓浪吼天門,北斗薇垣辨不得?!?清 吳偉業(yè) 《思陵長公主挽詩》:“婺宿明河澹,薇垣太白芒?!?/div>
《漢語大詞典》:杰士(傑士)
(1).才智特出的人,杰出的人。 宋 范仲淹 《上時相議制舉書》:“十數(shù)年間,異人杰士必穆穆於王庭矣?!?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史書占畢四:“ 武曌 以淫牝穢亂 唐 室,實曠劫所無之變,而一代英才杰士俯首臣伏,無敢聲其罪者?!?魯迅 《而已集·略論中國人的臉》:“國產(chǎn)影片中的人物,雖是作者以為善人杰士者,眉宇間也總帶些上海洋場式的狡猾?!?br />(2). 太平天囯 科舉考試改稱拔貢為杰士。參閱 史式 《太平天囯詞語匯釋》
《國語辭典》:控鶴(控鶴)  拼音:kòng hè
1.傳說中周靈王太子王子喬騎白鶴在山頂向大家招手的故事。見漢。劉向《列仙傳。卷上。王子喬》。后指得道升天?!段倪x。孫綽。游天臺山賦》:「王喬控鶴以沖天,應真飛錫以躡虛?!?br />2.宿衛(wèi)近侍之稱。唐武后置控鶴府,為近幸之官,以張易之為監(jiān)。見《舊唐書。卷六。則天皇后本紀》。
《漢語大詞典》:護于(護于)
漢 時 匈奴 左賢王的改稱。漢書·匈奴傳下:“ 烏珠留單于 在時,左賢王數(shù)死,以為其號不祥,更易命左賢王曰‘護于’。護于之尊最貴,次當為單于,故 烏珠留單于 授其長子以為護于,欲傳以國?!?/div>
《漢語大詞典》:司計(司計)
官署名。 唐 對比部的改稱。掌財物出納稽核。見新唐書·百官志一。宋史·食貨志下一:“帝因謂左右曰:‘此蓋慮司計之臣不能節(jié)約,異時用度有闕,復賦率於民,朕不以此自供嗜好也?!?/div>
《漢語大詞典》:大司農(大司農)
官名。 秦 置治粟內史, 漢景帝 時改稱大農令, 武帝太初 元年更名大司農。掌租稅錢谷鹽鐵和國家的財政收支,為九卿之一。 北齊 時稱司農寺卿, 隋 唐 以后所置略同。 元 置大司農司,掌農桑、水利、學校、救荒等事。 明 初置司農司,不久即廢,其職掌并入戶部。習慣用作戶部尚書的別稱。
《漢語大詞典》:都臺(都臺)
官署名,即尚書省。 唐 垂拱 元年, 武后 改稱尚書省為“都臺”。《新唐書·百官志一》“尚書省”注:“ 龍朔 二年,改尚書省曰中臺…… 垂拱 元年曰都臺。 長安 三年曰中臺?!?明 張瀚 《松窗夢語·宦游紀》:“余始釋褐,觀政都臺。”
《漢語大詞典》:流求
(1).即 臺灣 。 東漢 、 三國 時稱為 夷洲 , 隋 改稱 流求 ,一直沿用到 宋 元 。 明 中葉后稱 北港 、 東番 ,末年始稱 臺灣 。北史·流求傳:“ 流求國 居海島,當 建安郡 東,水行五日而至。土多山洞……﹝ 隋 大業(yè) 六年﹞帝遣武賁郎將 陳稜 朝請大夫 張鎮(zhèn)州 率兵自 義安 浮海至 高華嶼 ,又東行二日……又一日,便至 流求 。”一說,古之 流求 即今 琉球群島 而非 臺灣 。參閱 梁嘉彬 《宋諸蕃志流求國毗舍耶國逐句考證》。
(2).即 琉球 。今 琉球群島 。 日本 西南部島群。 清 李慈銘 《越縵堂讀書記·采硫日記》:“時當 康熙 初年, 鄭 氏甫平,而其言 臺灣 之不可棄,有曰外藩之覬覦此土者, 流求 、 安南 、 日本 俱不足慮,惟紅毛最狡黠,戰(zhàn)艦最精,火器最利,又為西洋人,用西洋陰鷙,其意不可測,幸遠隔重洋,未遽為患,若得此地,則不可制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