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商周之際人。散氏,名宜生。一說為散宜氏,名生。與閎夭、太顛等同輔西伯姬昌。姬昌被紂囚禁,散宜生與閎夭等獻美女、名馬給紂,營救西伯。后佐武王滅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223—262? 【介紹】: 三國魏譙郡铚人,字叔夜。其先姓奚,會稽上虞人,以避怨遷徙。妻魏長樂亭主,為曹操曾孫女。齊王芳正始間,遷郎中,拜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后隱居不仕,與阮籍等交游,為竹林七賢之一。崇尚老莊,聲言“非湯武而薄周孔”,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拒絕山濤推薦,自謂不堪做官。精音律,善鼓琴。友人呂安被誣,康為之辯,遭鐘會構陷,為司馬昭所殺。善文,工詩,風格清峻。有《嵇康集》(魯迅輯本)。
全三國文·卷四十七
康字叔夜,譙國铚人,尚魏宗室。長榮亭主。除郎中,拜中散大夫。景元二年,以《答山濤書》忤司馬昭,尋坐呂安事誅。有《集》十五卷。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九 神化科
不知何許人。宋元嘉中。見于壽春衣弊露宿野中。自稱鄭散騎。言未然事。皆驗。江陵有邊僧歸者。商于壽春。將還。通來欲寄物。僧歸以檐重不許。強增之。然檐殊不覺重。行數里即別去曰。我有女兄名慧緒。住三層寺。煩致意。忽不見。顧所寄物。亦失之。僧歸大驚。至則求慧緒語之。緒曰。吾無弟。即往求通不見。及通至江陵而慧緒亦死。入其房問訊委悉。因留江陵行見人家墳墓。無不言其氏族死亡年月。江陵人皆相視驚異?;驎r懸指偷劫道其罪狀。故群盜見之。亦掩跡避走。俄就任漾家。索酒。甚急。曰我遠行不復相見。為謝諸知識。宜各精進脩善為。先飲醉臥墻下而化。數日復有人見行市中。追及共語久之乃失。
神僧傳·卷第四
釋慧通。不知何許人。宋元嘉中見在壽春。寢宿無定游歷村里。飲宴食啖不異恒人。常自稱鄭散騎。言未然之事頗時有驗。江陵有邊僧歸者。游賈壽春。將應反鄉(xiāng)。路值慧通稱欲寄物。僧歸時自負重擔。固以致辭。遂強置擔上。而了不覺重。行數里便別去。謂僧歸曰。我有姊在江陵作尼名慧緒住三層寺。君可為我相聞道尋欲往。言訖忽然不見。顧視擔上所寄物亦失。僧歸既至尋得慧緒。具說其意。緒既無此弟。亦不知何以而然。乃自往壽春尋之竟不相見。通后自往江陵。而慧緒已死。入其房中訊問委悉。因留江陵少時。路由人家墳墓無不悉其氏族死亡年月。傳以相問并如其言?;驎r懸指偷劫道其罪狀。于是群盜遙見通者輒間行避走。又于江津路值一人。忽以杖打之語云。何駃歸去。看汝家若為。此人至家。果延火所及舍物蕩盡。齊永元初忽就相識人任漾求酒甚急。云今應遠行不復相見。為謝諸知識。并宜精勤修善為先。飲酒畢至墻邊臥地。就看已死后數十日。復有人于市中見之。追及共語。久之乃失。
高僧傳·卷第十 神異下
釋慧通。不知何許人也。宋元嘉中見在壽春。衣服趨爾寢宿無定。游歷村里飲宴食啖。不異恒人。常自稱鄭散騎。言未然之事頗時有驗。江陵邊有僧歸者。游賈壽春將應反鄉(xiāng)。路值慧通。稱欲寄物。僧歸時自負重擔固以致辭。遂強置擔上。而了不覺重。行數里便別去。謂僧歸曰。我有姊。在江陵作尼名惠緒。住三層寺。君可為我相聞。道尋欲往。言訖忽然不見。顧視擔上所寄物亦失。僧歸既至。尋得慧緒。具說其意。緒既無此弟。亦不知何以而然。乃自往來壽春尋之。竟不相見通后自往江陵。而慧緒已死。入其房中訊問委悉。因留江陵少時。路由人家墳墓無不悉其氏族死亡年月。傳以相問。并如其言?;驎r懸指偷劫道其罪狀。于是群盜遙見通者。輒間行避走。又于江津路值一人。忽以杖打之。語云??神倸w去看汝家若為。此人至家果為延火所及。舍物蕩盡。齊永元初忽就相識人任漾求酒。甚急云。今應遠行不復相見。為謝諸知識。并宜精勤修善為先。飲酒畢至墻邊臥地。就看已死。后數十日復有人于市中見之。追及共語。久之乃失。
名僧傳抄
不知所從來。多見在尋陽。常自稱鄭散騎。江陵人邊僧歸。商行至壽陽。將還江陵。通欲寄物于其擔上。僧歸不肯受。通強之。僧歸為受。亦不覺重。行數里別去。謂僧歸曰。我有婦。在荊州三層寺作尼。名惠緒。汝至彼可為相聞道我尋往也。言畢忽然不見。僧歸至荊州。具為惠緒言之。結尼禪行道德人也。既無此兄。不解所以。后至壽陽。尋之不知處。通后來荊州。到惠緒房。緒已死矣。訊問委悉。寺中知必通也。由留荊洲。與人行見丘墓。皆識名字氏族。四月八日。于上明東寺齊。隨眾僧行道。于眾指示人云。某人經作劫。如是者數人。群盜一時走去。于江津路值一人。以馬杖鞭通。通曰。汝忿歸看汝家何如。此人至家?;鹨褵湔印}R永元初。就任漾求酒曰。宜應遠行。永不復相見。為謝諸知識。并宜精進。慎幼退轉。飲酒畢。至市東墻臥地。既視死矣。數十日忽復于市見之。市人遂視。久久乃沒也(云云)。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09—784 【介紹】: 唐瑯邪臨沂人,字清臣。小名羨門子,別號應方。顏師古五世從孫。玄宗開元二十二年進士。又擢制科。累擢武部員外郎。為楊國忠所擠,出為平原太守。安祿山叛,約從兄常山太守顏杲卿等起兵抵抗,響應者眾,共推為盟主,兵至二十萬。肅宗立,為河北招討使。諸郡復陷,間道奔鳳翔,累除御史大夫,出為馮翊太守。以直不容,屢貶官。歷遷尚書右丞、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世稱顏魯公。德宗時,盧杞惡之,會李希烈叛,命往勸諭,遂為希烈縊死。謚文忠。工書法,初學褚遂良,后從張旭,創(chuàng)為“顏體”。有集及《韻海鏡源》等。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09—784 字清臣,排行十三,京兆(今陜西長安)人。玄宗開元二十二年(734)進士及第,天寶元年(742)中文詞秀逸科,歷仕秘書省校書郎、醴泉尉、監(jiān)察御史。八載遷殿中侍御史,楊國忠怒其不附己,出為平原太守。安史亂起,起義兵抵抗。肅宗至德元載(756)拜憲部尚書、御史大夫,出為同、蒲、饒、升州刺史。代宗廣德二年(764)遷刑部尚書,封魯郡公,世稱顏魯公。大歷三年(768)出為撫州刺史。八年至十二年移刺湖州,召集32位文人修撰韻編類書《韻海鏡源》,并形成一個多達95人之聯(lián)唱詩人群,其唱和作品結集為《吳興集》10卷。十二年召為刑部侍郎,德宗建中三年(782)改太子太師,充淮寧軍宣慰使。興元元年(784)為李希烈所害,謚文忠。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令狐峘《顏真卿墓志銘》、殷亮《顏魯公行狀》。宋留元剛有《顏魯公年譜》。工詩善文,又為杰出書法家,著述甚富,多佚。今傳《顏魯公集》15卷,為留元剛所輯?!?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卷,另收其所參與聯(lián)句詩21首?!度圃娡饩帯芳啊度圃娎m(xù)拾》補詩1首,聯(lián)句1首,斷句2。
唐詩匯評
顏真卿(708—784),字清臣,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開元二十二年(734),登進士第,又登拔萃科及文詞秀逸科,調醴泉尉,遷監(jiān)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宰相楊國忠惡之,出為平原大守。起兵抗安史叛軍,詔拜戶部侍郎。肅宗即位,拜工部尚書兼御史大夫,為河北招討使。至德二載(757)為憲部尚書,遷御史大夫。軍國事知無不言,為宰相所忌,出為馮翊太守,累貶至蓬州長史。代宗立,除尚書左丞,尋除檢校刑部尚書,兼御史大夫,封魯國公。與元載不合,貶峽州別駕,遷撫、湖二州刺史。德宗立,改大子少師。時李希烈叛,受命往勸諭,被拘,不屈被害。真卿書法精妙,擅長行、楷,世稱“顏體”。善詩文,著作甚富,有《韻海鏡源》三百六十卷,又《禮樂集》、《吳興集》、《廬陵集》、《臨川集》各十卷,均佚。宋人輯有《顏魯公集》十五卷行世,《全唐詩》編詩一卷。
全唐詩補逸
顏真卿字清臣,京兆長安人。開元二十二年進士及第,歷仕玄、肅、代諸朝,封魯國公。李希烈陷汝州,盧杞奏遣真卿往諭,拘脅累歲,不屈而死。
全唐文·卷三百三十六
真卿字清臣?,樼鹋R沂人。開元中舉進士。又擢制科。累官武部員外郎。出為平原太守。安祿山反。河朔盡陷。獨平原城守具備。加戶部侍郎。肅宗幸靈武。授工部尚書兼御史大夫河北采訪招討使。代宗朝封魯郡公。為刑部尚書。加改太子太師。盧惡之。奏使諭李希烈。希烈脅之。不屈。遂縊殺之。年七十七。贈司徒。謚曰文忠。

作品評論

《唐詩品》
魯公情欣所遇,悉綜古調,頗尚格氣,不事彌文。雖有一二近體,不過游戲之作,非所以系幽悰也。今集中所載不及百篇,大都守吳興時,與皎僧、陸處士之流結思巖林,相忘外道者也,然曠世之情,優(yōu)入三昧,殊非守平原時色相。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約881 【介紹】: 唐長洲人,字魯望,號江湖散人、天隨子、甫里先生。少高放,通《六經》大義,尤明《春秋》。舉進士,不中,往從湖州刺史張摶游,摶歷湖、蘇二州,辟以自佐。后退隱松江甫里,多所論撰,講論不倦。與皮日休齊名,時稱皮陸。有《甫里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81? 字魯望,吳郡(今江蘇蘇州)人。舉進士,不第。隱居松江甫里,自稱江湖散人,又號天隨子、甫里先生。懿宗咸通十年(869),崔璞以諫議大夫出為蘇州刺史,陸以所業(yè)謁崔,得識皮日休,相與唱和。后自編其唱和詩為《松陵唱和集》。咸通后期至僖宗乾符中期,張摶為湖、蘇州刺史,辟以自佐。乾符六年(879)春臥病笠澤(松江之別名),隱居著書,自編其詩文為《笠澤叢書》。約于中和初(881)疾卒。生平見《新唐書》本傳。其詩近體受溫李影響,皮日休云:“近代稱溫飛卿、李義山為之最,俾生參之,未知其孰為之后先也”(《松陵唱和集序》)。古體則多承韓愈一路,以鋪張奇崛為主。沈德潛則以為其唱和詩“另開僻澀一體”(《唐詩別裁集》卷四)。南宋葉茵嘗合《笠澤叢書》、《松陵集》編成《甫里先生文集》,常見者有《四部叢刊》本20卷?!?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4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詩3首,斷句10。
唐詩匯評
陸龜蒙(?-約881),字魯望,自號甫里先生、天隨子、江湖散人,蘇州吳(今江蘇吳縣)人。幼聰穎,善屬文,通《六經》大義,尤明《春秋》。舉進士不第。從湖、蘇二州刺史張搏游,引為從事。后隱居松江甫里,多所論撰。與皮日休為友,世稱“皮陸”。后以高士召,不至。與李蔚、盧攜交厚,二人為相,召拜左拾遺,詔下,已卒。有《笠澤叢書》三卷、與皮日休唱和詩《松陵唱和集》十卷,今存;又《詩編》十卷、《賦》六卷,己佚。宋人輯有《甫里先生集》二十卷行世?!?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十四卷。
全唐文·卷八百
龜蒙字魯望。蘇州人。舉進士一不中。從湖州刺史張搏游。為湖蘇二郡佐。去居松江甫里。自謂江湖散人?;蛱柼祀S子甫里先生。以高士召不至。李蔚盧攜素與善。及當國。召拜左拾遺。詔下日卒。光化中。韋莊表贈右補闕。

作品評論

皮日休《松陵集序》
有進士陸龜蒙字魯望者,以其業(yè)見造凡數編。其才之變,真天地之氣也。近代稱溫飛卿、李義山為之最,俾生參之,未知其孰為之后先也。
陸龜蒙《甫里先生傳》
少攻歌詩,欲與造物者爭柄,遇事輒變化,不一其體裁。始則凌轢波濤,穿穴險固,四鎖怪異,破碎陣敵,卒造平淡而后已。
唐摭言
陸龜蒙,字魯望,三關人也。幼而聰悟,文學之外,尤善談笑,常體江、謝賦事,名振江左。居于姑蘇,藏書萬馀卷,詩篇清麗,與皮日休為唱和之友?!瓍亲尤A奠文千馀言,略云:“大風吹海,海波滄漣;涵為子文,無隅無邊。長松倚雪,枯枝半折,挺為子文,直上巔絕。風下霜時,寒鐘自聲,發(fā)為子文,鏗鏘杳清。武陵深闃,川長晝白,間為子文,渺芒岑寂。豕突鯨狂,其來莫當;云沈鳥沒,其去倏忽。膩若凝脂,軟于無骨。霏漠漠,澹涓涓,春融冶,秋鮮妍。觸即碎,潭下月;拭不滅,玉上煙。”
詩林廣記
冷齋序《魯訔注杜工部詩》云:“陸龜蒙得杜詩之贍博,尚軒然自號一家,嚇世喧俗?!?/blockquote>
元好問《論詩絕句三十首》
萬古幽人在澗阿,百年孤憤竟如何?無人說與天隨子,春草輸贏較幾多。
唐音癸簽
陸魯望江湖自放,詩興宜饒,而墨彩反復黯鈍者,當由多學為累,苦欲以賦料入詩耳。陶潛詩胸中若不著一字者。弘景識字多,吮毫彌拙矣。參三隱君得失,可證林吟功。
《詩源辨體》
陸龜蒙、皮日休唱和多次韻之作,七言律《鼓吹》所選僅得一二可觀,其他多怪惡奇丑矣。
《唐詩品匯刪?七言律》
陸龜蒙另具清逸之慨,開宋人通衢也。
《唐詩別裁》
龜蒙與皮日休倡和,另開僻澀一體,不能多采。
《貞一齋詩說》
七言律古今所尚……陸魯望自出變態(tài),覺蒼翠逼人。
《唐詩箋注》
魯望詩最多,時有佳句,而率筆亦甚,晚唐習氣如此。
《唐七律雋》
魯望行芳品潔,為吾邑詩人之最。其《松陵倡和集》多膾炙之句,但蕪音累氣亦所不免,實開宋人粗□一派,故甄汰頗嚴,不敢阿所好也。
養(yǎng)一齋詩話
陸魯望古風律體,不散漫則湊帖,佳詩甚寥寥;每覽其詩,倉卒惟恐不盡。然有二絕句可喜,皮襲美不能為也。“陵陽佳地昔年游,謝朓青山李白樓。惟有日斜溪上思,酒旗風影落春流?!薄扒覍⒔z?系蘭舟,醉下煙汀減去愁。江上有樓君莫上,落花隨水正東流?!薄八靥f多蒙別艷欺,此花端合住瑤池。無情有恨何人見?月曉風清欲墮時。”而人以皮、陸為晚唐高手,且謂皮、陸為唱和勁敵。
《通齋詩話》
陸甫里之風致,似較襲美為優(yōu)。五言如“分野墾多蹇、連山卦少亭”、“匹夫能曲踴,萬騎可橫行”、“硯拔萍根洗,舟沖蓼穗撐”、“短床編翠竹,低幾憑紅檉”……七言如“清樽林下看香印,遠岫窗中掛缽囊”、“庭前有蝶爭煙蕊,簾外無人報水筒”、“繁弦似玉紛紛碎,佳使如鴻一一驚”、“登山凡著幾綱屐,破浪欲乘千里船”……凡此諸聯(lián),澹冶之間,仍寓沖融之態(tài),不似襲美一味幽奇也。
三唐詩品
其源出于杜子美、韓退之,極力馳騁,排比為多,精意為文,時發(fā)深抱,然如祜樹生秋,已無風采。夫其散漫漁樵,流連酒茗,天情自朗,故發(fā)語猶超?!段甯琛?、《二遺》,獨深寄托,開后來之體。《自遣》二十詠,雅懷深致,妙有遺音。
《詩學淵源》
(龜蒙)詩與襲美同體,而琢削過之,蓋效退之而未至者也。而近體或似溫、李,而清麗則遜前人矣。
馬支 朝代:

人物簡介

全唐文·卷八百十六
支。咸通時自號云居散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五代時荊州人,自號東甌散人。唐時以征辟為永嘉令,累遷右補闕。唐末恥仕梁王朱溫,避地入閩。有《東浮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907? 自號“東甌散人”,荊州(今屬湖北)人。唐末避亂,與母遷至永嘉隱居。昭宗時,出為永嘉縣令。后避亂入閩,以右補闕召,未赴,卒于閩中。生平見黃滔《祭崔補闕道融》、《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二下》、《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九、《唐才子傳》卷九。道融稟性高奇,工絕句。其《銅雀妓》、《春閨》等詩,語意妙甚,尤為人所稱道。辛文房稱為晚唐之出類拔萃者。《新唐書·藝文志四》著錄其《申唐詩》三卷,《直齋書錄解題》錄其《東浮集》9卷(原10卷,500余篇),已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卷。
唐詩匯評
崔道融(?-907),荊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博陵(今河北安平)。黃巢起義時,避地東浮,隱居溫州仙巖山,自號東甌散人。征為永嘉令。后入閩,依王審知,征為右補闕,未行,病卒。道融工詩,與方干、司空圖唱和,又與黃滔友善。乾寧二年(895),曾自編詩文為《東浮集》九卷,又撰四言詩六十九篇,述中唐以前事實,一事為一篇,編為三卷,名曰《申唐詩》,均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一卷。

作品評論

唐才子傳
(道融)工絕句,語意妙甚,如《銅雀妓》云:“歌咽新翻曲,香銷舊賜衣。陵園風雨暗,不見六龍歸?!薄洞洪|》云:“寒食月明雨,落花香滿泥。佳人持錦字,無雁寄征西?!薄都娜恕吩疲骸板eiL江水,悠悠遠客情。落花相與恨,到地一無聲?!薄逗骋埂吩疲骸皾M地梨花白,風吹碎月明。大家寒食夜,獨貯遠鄉(xiāng)情”等,尚眾。誰謂晚唐間,忽有此作,使古人復生,亦不多讓,可謂出乎其類、拔乎其萃者矣。人悉推服其風情雅度,猶恨出處未能梗概之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73—954 【介紹】: 五代時華陰人,字景度,號虛白、癸巳子、希維居士等。楊涉子。幼穎悟,富有文藻,大為時輩所推。唐天祐進士,授秘書郎,直史館。后歷事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官至太子太保,人稱楊少師。以心疾致仕。長于歌詩,善于筆札,尤工行草,得歐陽詢、顏真卿筆法。洛川寺觀藍墻粉壁上,題紀殆遍,時人以其縱誕,有楊瘋子之號。有《步虛詞》等。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73—954 字景度,自號癸巳人、楊虛白、希維居士、關西老農。性狂傲縱誕,人稱楊風子。同州馮翊(今陜西大荔)人。哀帝天祐二年(905)登進士第,釋褐度支巡官,遷秘書郎。后梁開平時,任殿中侍御史,禮部、考功兩員外郎。后唐時,累遷中書舍人,歷右散騎常侍,工、禮、戶、兵四部侍郎。又歷仕后晉、后漢、后周三朝。顯德元年(954),任左仆射、太子太保。是年冬卒。生平見《五代史補》卷一,新、舊《五代史》本傳,《宣和書譜》卷一九。凝式博覽經籍,能文工書,大為時輩所推。尤長于歌詩,遇山水勝景則流連賞詠。詩“多雜以詼諧”(《舊五代史》本傳)?!霸核贫U心靜,花如覺性圓”句,人稱“清麗可喜”?!?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4首、斷句3,《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詩2首。
全唐文·卷八百五十八
凝式字景度。華陰人。昭宗朝舉進士。再遷秘書郎。梁開平中累遷考功員外郎。后唐同光初歷給事中史館修撰。明宗即位。拜中書舍人。長興中歷右常侍工戶二部侍郎。清泰初遷兵部侍郎。晉天福初以禮部尚書致仕。開運中除太子少保。分司于洛。漢乾祐中歷少傅少師。周廣順中以右仆射致仕。顯德初改左仆射。又改太子太保致仕。卒年八十五。贈太子太傅。
耶律夷臘葛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遼宮分人,字蘇散。穆宗時,以父任入侍,為殿前都點檢,為帝所信任,與謀機密,遷寄班都知。帝酗酒殺人,夷臘葛諫,不聽。后帝被殺,坐守衛(wèi)不嚴處死。

人物簡介

全宋詩
蔣恢,字弘道,號菊圃散人,吳郡(今江蘇蘇州)人(《詩苑眾芳》)。今錄詩九首。
向士虎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臨江軍清江人,字伯虎,號桂隱散人。向子諲孫。少慧敏。以蔭授茂名尉,固辭不就。適意賦詩,每有物外之趣。有《桂隱集》。
趙起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人,字得君,自稱河汾散人。著《種太尉傳》,專記名將種諤事跡,敘述較史為詳。
散達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遼女真完顏部人?;隔龅堋[览锢?金世祖)時,從桓赧起兵反抗。遼大安七年,兵敗投降。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蘄州蘄春人,字子仁。年十六預鄉(xiāng)薦,下第歸,杜門不出凡二十年。哲宗元符末詔征不赴。與弟林敏修居比鄰,終老以文字相友善,世稱二林?;兆谡椭匈n號高隱處士。
全宋詩
林敏功,字子仁,蘄春(今屬湖北)人。年十六,預鄉(xiāng)薦,下第歸,杜門不出二十年。哲宗元符末詔徵不赴,與弟敏修以文字終老,世號“二林”?;兆谡椭?,賜號高隱處士。有詩文百卷,號《蒙山集》;又有《高隱集》七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二○),一作《林敏功集》十卷(《宋史·藝文志》),均佚。事見《尚友錄》卷一三、《江西詩社宗派圖錄》。今錄詩八首。
全宋文·卷二八八○
林敏功,字子仁,蘄州蘄春(今湖北蘄春蘄州鎮(zhèn)西北)人。治《春秋》,年十六預鄉(xiāng)薦,下第歸,杜門不出者二十年。元符末,詔徵不起,賜號高隱處士、朝散大夫。與弟敏修比鄰居終老,世號「二林」。有詩文百卷,號《蒙山集》,兵火后多佚,南宋存《高隱集》七卷(一作十卷)。呂本中《江西詩社宗派圖》,二林皆列入。見《楚紀》卷四七,《江西詩社宗派圖錄》,《直齋書錄解題》卷二○,《宋史》卷二○八《藝文志》七。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71—1139 【介紹】: 宋滄州樂陵人,徙齊州,字元直。哲宗紹圣元年進士。徽宗時累官河北都轉運使。高宗即位,除知揚州,改江東安撫制置使兼知揚州。建炎三年,苗傅、劉正彥兵變,與張浚倡議勤王。拜右相,進航海避金兵之策,尋罷相。紹興元年復任左相,力傾秦檜,罷檜右相,遂獨秉政,屢請興師復中原。然挾私用人,排斥李綱、趙鼎等主戰(zhàn)派。曾立江、浙、湖南諸路月椿錢,大為東南患。卒謚忠穆。有《忠穆集》。
全宋詩
呂頤浩(一○七一~一一三九),字元直,世居滄州樂陵(今山東樂陵西南),五世祖官于齊州,遂為齊州(今山東濟南)人。哲宗紹圣元年(一○九四)進士。歷成安尉,密州司戶參軍,邠州教授?;兆谛湍┭嗌街郏赞D輸功累官河北都轉運使。以病辭,提舉崇福宮。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起知揚州。三年,金人犯揚州,拜同簽書樞密院事、江淮兩浙制置使,改江南東路安撫制置使兼知建康府。未幾,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御營使(《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二○、二一、二二)。四年,罷充醴泉觀使,旋為建康府路安撫大使,兼知池州(同上書卷三二、三四)。紹興元年(一一三一),以江東安撫制置大使兼宣撫淮南,旋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知樞密院事(同上書卷四四、四九)。三年罷,提舉臨安府洞霄宮(同上書卷六八)。五年,為荊南路安撫制置大使兼知潭州(同上書卷九四)。六年十二月,改兩浙西路安撫制置大使兼知臨安府(同上書卷一○七)。八年,因疾充醴泉觀使(同上書卷一一八)。九年卒,年六十九。贈秦國公,謚忠穆。有《忠穆集》十五卷,已佚。清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輯為八卷?!?a target='_blank'>景定建康志》卷四八、《宋史》卷三六二有傳?!晤U浩詩,以《四庫全書》本為底本,酌校他書,與新輯集外詩合編為一卷。
全宋文·卷三○四二
呂頤浩(一○七一——一一三九),字元直,齊州(治今山東濟南)人。紹圣元年進士,歷密州司戶參軍、邠州教授、宗子博士、太府少卿、河北轉運副使、都轉運使。高宗即位,除知揚州。建炎三年,拜同簽書樞密院事、江淮兩浙制置使,改江東安撫制置使兼知江寧府。苗傅等為逆,浩率兵勤王,擢尚書右仆射、中書侍郎兼御營使,改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次年,以與趙鼎不協(xié),罷為醴泉觀使。尋除江東安撫制置大使兼知池州。平李成、張琪之亂。紹興元年拜少保、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知樞密院事,都督江淮荊浙諸軍事,開府鎮(zhèn)江。三年,為侍御史辛炳等所劾,罷相,提舉洞霄宮。五年知潭州,八年知建康。九年卒,年六十九,后謚曰忠穆。著有《忠穆集》、《呂忠穆公奏議》。見《宋史》卷三六二本傳,《宋宰輔編年錄》卷一四、一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