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散業(yè)
【佛學(xué)常見辭匯】
由散亂心所造的善業(yè)。
天女散花
【俗語佛源】
典故出自《維摩詰經(jīng)·觀眾生品》。維摩詰大士在丈室中「示疾」(故意顯示有病,借題發(fā)揮)說法。時丈室中有一天女。為了試探會上大眾的道行,把花瓣撒向他們?;ò觑h到菩薩眾的身上,紛紛掉落地上;而碰到弟子們身上,便緊粘不掉。天女對弟子們說:大菩薩花不著身,是因?yàn)樗麄儧]有「分別想」。你們還有「分別想」,因此花瓣就粘在身上了。后用「天女散花」形容大雪紛飛,也形容拋撒東西。如唐·宋之問《設(shè)齋嘆佛文》:「龍王獻(xiàn)水,噴車馬之塵埃;天女散花,綴山林之草樹?!褂秩缢巍り懹巍兑勾笱└琛罚骸赋跻商炫律⒒?,復(fù)恐麻姑行擲米?!姑诽m芳曾據(jù)以改編為劇《天女散花》,領(lǐng)餃主演,名噪一時。(李明權(quán))
五散亂
【三藏法數(shù)】
(出華嚴(yán)孔目)
〔一、自性亂〕,自性散亂者,謂五識不守自性,隨逐外境,念念變易也。(五識者,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也。)
〔二、外散亂〕,外散亂者,謂意根馳動,隨逐外塵,起種種分別也。
〔三、內(nèi)散亂〕,內(nèi)散亂者,謂心生高下,念念遷流不定也。
〔四、粗重散亂〕,粗重散亂者,謂計我、我所等粗重之法,不得解脫也。(計我者,謂于色身之中,妄計為我也。我所者,色身及財宅眷屬也。)
〔五、思惟散亂〕,思惟散亂者,謂棄舍大乘,憶念小乘,不得寂靜也。
和合離散無常
【三藏法數(shù)】
謂一切法皆由因緣和合而成,本無實(shí)體;若因緣別離,即便散壞。且如眾生由四大和合而成其身,若四大別離,即便散滅,是名和合離散無常。(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風(fēng)大也。)
散位獨(dú)頭意識
【三藏法數(shù)】
謂意識不緣五塵之境,但散亂遍計諸法,或緣空華水月等諸色相,或緣過去現(xiàn)在未來一切諸法,此非定中,又非夢境,是名散位獨(dú)頭意識。
多散眾生數(shù)息觀
【三藏法數(shù)】
謂心多散亂之人,當(dāng)用數(shù)息觀治之。數(shù)息者,以鼻中出入之息,或數(shù)出息,或數(shù)入息,端心正念,從一至十,不多不少,周而復(fù)始,令心不散亂。故云多散眾生數(shù)息觀。
外散亂
【三藏法數(shù)】
外散亂者,謂意根馳動,隨逐外塵,起種種分別也。
【三藏法數(shù)】
謂正修善時,于五欲境上,其心馳散,不能寂靜,故名外散亂。(五欲者,色欲、聲欲、香欲、味欲、觸欲也。)
內(nèi)散亂
【三藏法數(shù)】
內(nèi)散亂者,謂心生高下,念念遷流不定也。
【三藏法數(shù)】
謂修定時,發(fā)起沉掉,及于諸塵,而生味著,退失靜定,故名內(nèi)散亂。(沉掉者,沉即昏沉,掉即掉舉。謂動散也。)
思惟散亂
【三藏法數(shù)】
思惟散亂者,謂棄舍大乘,憶念小乘,不得寂靜也。
自性散亂
【三藏法數(shù)】
謂五識自性,馳逐外緣,乖于靜定,故名自性散亂。(五識者,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也。)
相散亂
【三藏法數(shù)】
謂欲令他人信己有德,詐見修善之相,由此因緣,所修善法,漸更退失,故名相散亂。
作意散亂
【三藏法數(shù)】
謂或依馀乘,或依馀定,作意修習(xí),不能證悟,發(fā)起散亂,是名作意散亂。(馀乘者,謂人天乘也。馀定者,謂世間禪定也。)
令眾生心不散亂
【三藏法數(shù)】
令眾生心不散亂者,謂佛欲說法時,必先地動,令諸眾生恭敬嚴(yán)謹(jǐn),心不散亂,而能信受也。
散想
【三藏法數(shù)】
謂修行之人,觀蟲啖已,復(fù)觀死尸,為禽獸所食,分裂破散,筋斷骨離,頭足交橫,是為散想。
時散外道,計物從時生
【三藏法數(shù)】
謂此外道自見草木等物,有時生華,有時生果,有時作用或舒或卷,令彼枝條隨時榮枯,時雖微細(xì)不可見,以此華、實(shí)等,則知有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