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010,分68頁顯示  上一頁  55  56  57  58  59  61  62  63  64 下一頁
佛類詞典(續(xù)上)
多散眾生數(shù)息觀
外散亂
內(nèi)散亂
思惟散亂
自性散亂
相散亂
作意散亂
令眾生心不散亂
散想
時散外道,計物從時生
觀出散特勝
散空
散脂大將
散亂隨煩惱
能散三昧
多散眾生數(shù)息觀
【三藏法數(shù)】
謂心多散亂之人,當(dāng)用數(shù)息觀治之。數(shù)息者,以鼻中出入之息,或數(shù)出息,或數(shù)入息,端心正念,從一至十,不多不少,周而復(fù)始,令心不散亂。故云多散眾生數(shù)息觀。
外散亂
【三藏法數(shù)】
外散亂者,謂意根馳動,隨逐外塵,起種種分別也。
【三藏法數(shù)】
謂正修善時,于五欲境上,其心馳散,不能寂靜,故名外散亂。(五欲者,色欲、聲欲、香欲、味欲、觸欲也。)
內(nèi)散亂
【三藏法數(shù)】
內(nèi)散亂者,謂心生高下,念念遷流不定也。
【三藏法數(shù)】
謂修定時,發(fā)起沉掉,及于諸塵,而生味著,退失靜定,故名內(nèi)散亂。(沉掉者,沉即昏沉,掉即掉舉。謂動散也。)
思惟散亂
【三藏法數(shù)】
思惟散亂者,謂棄舍大乘,憶念小乘,不得寂靜也。
自性散亂
【三藏法數(shù)】
謂五識自性,馳逐外緣,乖于靜定,故名自性散亂。(五識者,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也。)
相散亂
【三藏法數(shù)】
謂欲令他人信己有德,詐見修善之相,由此因緣,所修善法,漸更退失,故名相散亂。
作意散亂
【三藏法數(shù)】
謂或依馀乘,或依馀定,作意修習(xí),不能證悟,發(fā)起散亂,是名作意散亂。(馀乘者,謂人天乘也。馀定者,謂世間禪定也。)
令眾生心不散亂
【三藏法數(shù)】
令眾生心不散亂者,謂佛欲說法時,必先地動,令諸眾生恭敬嚴(yán)謹(jǐn),心不散亂,而能信受也。
散想
【三藏法數(shù)】
謂修行之人,觀蟲啖已,復(fù)觀死尸,為禽獸所食,分裂破散,筋斷骨離,頭足交橫,是為散想。
時散外道,計物從時生
【三藏法數(shù)】
謂此外道自見草木等物,有時生華,有時生果,有時作用或舒或卷,令彼枝條隨時榮枯,時雖微細(xì)不可見,以此華、實等,則知有時也。
觀出散特勝
【三藏法數(shù)】
謂從四禪入虛空處時,加修觀慧,內(nèi)外照了,而證空定,能離色界緣空之識,自在消散,即能了達(dá)空定虛誑不實,心不愛著,是為特勝。
散空
【三藏法數(shù)】
謂五陰和合,故有人相。若以智慧分別破散五陰與人,則空無所有;如輻輞轅轂,眾合為車,若離散各在一處,則失車名,是名散空。
【三藏法數(shù)】
謂一切諸法,因緣假合而成,皆無和合之相,故名散空。
散脂大將
【三藏法數(shù)】
散脂,梵語具云散脂修摩,華言密。陀羅尼集云:鬼子母有三男,長名唯奢文,次名散脂大將,次小名摩尼跋陀,能于十方世界,覆護(hù)一切眾生,為除衰惱等患。常地居,或空居,各有五百眷屬,領(lǐng)二十八部鬼神,隨是經(jīng)典所流布處,與諸鬼神,往至彼所,隨逐擁護(hù)說法者,消滅諸惡,令得安隱;仍以身口意三密而加被之。謂眾味精氣,從毛孔入,此身密加被也;莊嚴(yán)言辭,辯不斷絕,此口密加被也;心進(jìn)勇銳等,此意密加被也。至令聞?wù)呤苋颂鞓?,疾得菩提,其于賞善罰惡,功亦大矣。
散亂隨煩惱
【三藏法數(shù)】
心常放逸名曰散亂,謂著諸緣境,令心流逸,恒不寂靜,因而惱亂,是名散亂隨煩惱。
能散三昧
【三藏法數(shù)】
謂菩薩住是三昧,即與空慧相應(yīng),而能破散諸法,是名能散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