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陳軾,字子敬,號宜山,湖廣應城縣(今湖北應城市)人。湖廣鄉(xiāng)試第五十五名舉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中式乙丑科三甲第一百二十八名進士。知定??h,擢監(jiān)察御史,遷山西按察司副使,歷云南按察使,升江西布政使。累官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應天,召為大理寺卿,官至戶部右侍郎,致仕歸鄉(xiāng)卒。
人物簡介
俞敬,字一中,浙江金華府永康縣人,民籍。浙江鄉(xiāng)試第六十三名舉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中式乙丑科三甲第一百九十一名進士。大禮議事件后,俞敬當時擔任后府經(jīng)歷,上奏明世宗:“學士豐熙等皆以冒觸宸嚴,系獄拷訊。諸臣跡雖狂悖,心實忠誠。今聞給事裴紹宗、編修王相、主事余禎等俱已死,熙等在獄者亦垂亡矣。其呻吟衽席,創(chuàng)重不能起者,又不知凡幾。竊惟獻皇帝神主已奉迎入廟,正宜赦過宥罪,章大孝于天下。望霽雷霆之威,施雨露之澤。已死者恤其后,垂亡者宥其身,使人臣無復以言為諱,宗社之幸也?!?/blockquote>
人物簡介
【生卒】:1465—1536 【介紹】: 明常州府江陰人,字允敬,號可齋。弘治十八年進士。正德初,預修《孝宗實錄》,授兵部職方司主事,歷職方郎中。出為廣東布政司左參議,分守嶺東等處。維基
張簡,字九敬,浙江臨安縣人,直隸常州府江陰縣軍籍。弘治十七年(1504年)甲子科應天府鄉(xiāng)試第一百十五名舉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聯(lián)捷乙丑科二甲第九十四名進士。授兵部主事,累升廣東布政司參議。
人物簡介
【介紹】: 明鎮(zhèn)江府丹陽人,字仁甫。弘治九年進士。授行人,擢刑科給事中。正德初,上言天災頻仍之因在于幸臣竊權,忠鯁疏遠。又偕九卿伏闕請誅劉瑾等宦官“八黨”,觸瑾怒,謫薊州判官。復被劉瑾列為奸黨給事中之首,罷歸。有《諫垣遺稿》。維基
湯禮敬,字仁甫,直隸鎮(zhèn)江府丹徒縣(今江蘇省鎮(zhèn)江市主城區(qū))人。明朝官員。應天府鄉(xiāng)試第五十七名舉人。弘治九年(1496年)中式丙辰科三甲第六十六名進士,授行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擢刑科給事中。改刑科右給事中、署理科事。正德初年,上疏言:「陛下踐阼以來,上天屢示災譴。不謹天戒,惟走馬射獵,游樂無度。頃四月中旬,雷電雨雹,當六陽用事時,陰氣乃與之抗,此倖臣竊權,忠鯁疏遠之應也。」同年八月,又上書議論兩廣鎮(zhèn)監(jiān)軍韋經(jīng)。之后他與九卿伏闕跪請誅殺「八黨」。劉瑾懷恨在心,隨即湯禮敬疏請當審奏囚犯判決之日,有上訴冤情者斥退不奏,劉瑾指控湯禮敬此舉為變更祖制,貶謫為薊州判官。朝廷又列舉奸黨給事中十六人,湯禮敬居首,遭罷官歸鄉(xiāng)。未幾卒。劉瑾憎惡朝中言官譏諷批評時政常常針對自己,就動輒利用其他事情處罰言官。湯禮敬之后,王渙、何紹正也如此獲罪。
人物簡介
俞文曦(?—?年),字懋敬,號南湖,浙江寧波府鄞縣人,軍籍。弘治十一年(1498年)戊午科浙江鄉(xiāng)試舉人,正德九年(1514年)甲戌科會魁,二甲第九十一名進士,初授南京刑部主事,歷升本部員外、郎中,出知云南曲靖府,升亞中大夫、兩淮都轉(zhuǎn)鹽運使司運使。
人物簡介
張俅(1475年—?年),字仲敬,江西饒州府馀干縣人,民籍。治《禮記》,行二十九,由國子生中式甲子科(1504年)江西鄉(xiāng)試第二十三名舉人,年三十四歲中式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會試第一百三十五名,第三甲第一百六名進士。四年五月授南京河南道試御史,后官至知府。
人物簡介
鄭主敬(1469年—?年),字直夫,福建興化府仙游縣人。治《詩經(jīng)》,行二,由縣學生中式丁卯科(1507年)福建鄉(xiāng)試第四十一名舉人,年四十歲中式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會試第三百七名,第三甲第八十一名進士。丁雙親喪,服闋,擔任戶部主事,監(jiān)收京師草場,改收例銀,以廉能見獎。復奉檄監(jiān)督臨清糧廠,后奉命督賦南直隸。
人物簡介
【生卒】:1468—1551 【介紹】: 明陜西鄠縣人,字敬夫,號渼陂。弘治九年進士。授檢討,以附劉瑾為吏部郎中。瑾敗,降壽州同知,勒致仕。盛年遭摒棄,以重資聘樂工學彈琵琶,善作詞曲。有《碧山樂府》、《碧山續(xù)稿》、《碧山新稿》等,與康海為曲壇宗匠數(shù)十年,作品有憤慨不平之氣。另有《渼陂集》。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敬夫,鄠縣人。弘治丙辰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調(diào)吏部主事歷郎中謫壽州同知有渼陂集續(xù)集明詩紀事·丁簽·卷三
九思字敬夫,鄠?cè)?。弘治丙辰進士,選庶吉士,授檢討。改吏部主事,歷郎中,坐劉瑾黨降壽州同知,尋勒致仕。有《渼陂集》十六卷、《續(xù)集》三卷。 (《藝苑卮言》:王敬夫詩如漢武求仙,欲根正染,時復遇之,終非實境。敬夫名位少亞對山,而才情勝之。倡和章詞,流布人間,遂為關西風流領袖。 《國史唯疑》:王九思《游春記》,或讒之,云「內(nèi)李林甫擬長沙,楊國忠擬新都,賈婆婆擬臨潁」,當國懼甚。王實寓意于此。時處分逆黨,獨待對山、渼陂過嚴,宜無以服其心。 《國雅》:王敬夫才雋思逸,銳于綺麗,譬之湖外碧草,海東紅云,流彩奪目。其五言如「云壓嶺頭樹,草連煙際村」,「金馬當朝彥,銀魚隔歲焚」,「山云睛見楚,煙樹遠浮秦」,「飛鳥三峰外,孤城落照前」。七言如「天外行云難入夢,手中團扇易驚秋」,直造盛唐隹境。 田按:劉瑾請建義勇武安王廟于陜西興平縣馬嵬鎮(zhèn)。仍乞頒敕防護立碑,碑文李茶陵筆也。王敬夫《馬嵬廢廟》詩云:「秋風落日馬嵬道,道南廢廟顏色新,立馬踟躕問野叟,野叟須臾難具陳。請予下馬坐樹底,展轉(zhuǎn)欲語還悲辛。正德丙丁戊己年,寺人氣焰上薰天。寺人原是馬嵬人,大筑棟宇求福田。馬嵬鎮(zhèn)里東岳祠,一時結(jié)構何參差。瀆神媚鬼意未休,浸淫及漢壽亭侯。占民畎畝不與直,費出帑藏多蟊賊。工徒淋漓血滿膚,晝夜無能片時息。東樓西觀對南山,巍巍新廟成何棘。翩翩羽客招呼至,考鐘擊鼓空坐食。更有文章頌功德,穹碑大書為深刻。我本田家孟諸野,但認犁耙字不識。往往才士過吟哦,盡道臺臣與秉筆。聽來依稀記姓李,云是文章名第一。豪華轉(zhuǎn)眼不足恃,乾坤變化風雷異。寺人已作檻中囚,道路忽傳邸報至。當日臺臣尚秉鈞,寄語縣官碑可掊。橫曳碎擊亟掩藏,至今文石埋郊藪。子聞野叟言,坐來生感激。赫赫臺臣茍如此,寺人微細何嗟及!月明騎馬陟前岡,仰天一笑秋空碧?!共枇暧跂|德涵、王敢夫為館師,德涵喪母,人謂銘表碑傳必求當時鉅公。德涵曰:「傳其親者,在文章耳,官爵何為?」自述狀遍送諸公。德涵又與李空同倡為文必秦、漢,詩必漢、魏、盛唐之說,詆茶陵為靡弱。由是茶陵益憾康生。及逆瑾誅,德涵坐落職,敬夫亦牽連降免。德涵以救空同得大名,又坐事彰著,敬夫因事波及,于茶陵不能無深望。感事詩云:「中林有巨鳥,自矜毛羽貴。一朝振翮飛,忽與飄風會。展轉(zhuǎn)萬馀里,下息丹山背。棲止青桐柯,渴飲醴泉瀨。久假不自知,殊非驚鷺類」。又《漫興》絕句云:「不有李康持藻鑒,豪杰爭趨懷麓堂?!褂帧洞鹜醯箩鐣吩疲骸缸詺w里舍,有所述作,擬為傳奇,紓情暢志。不意親朋指摘瑕颣,投諸館閣,發(fā)怒起禍,幸以消阻?!股w指《游春記》事也。敬夫于樂府為當家,詩亦富有才情,惜質(zhì)地粗漫,未盡脫秦聲耳。)維基
王九思(1468年—1551年),字敬夫,號渼陂,陜西鄠縣(今戶縣)人,明朝官員、文學家、戲曲家,是明朝文壇前七子之一。陜西鄉(xiāng)試第二十一名,弘治九年(1496年)丙辰科進士。由庶吉士授官檢討,正德初年,諂附劉瑾,升吏部郎中。劉瑾被殺后,降為壽州同知。不久又被追論,勒令致仕。
人物簡介
吳欽(1460年—?年),字敬夫,浙江嚴州府淳安縣人,官籍。治《春秋》,由國子生中式戊午科(1498年)浙江鄉(xiāng)試第六十六名舉人,年四十九歲中式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會試第一百九十五名,第三甲第三十二名進士。授丹徒縣知縣,歷官刑部署員外事主事,十四年(1519年)三月升湖廣按察司僉事。云峰書院在太平鄉(xiāng),《淳安縣志》:宋進士吳攀龍建,后人吳欽重建。
人物簡介
畢廷拱(1469年—?),字敬夫,廣東廣州府番禺縣人。成化十九年(1483年)廣東鄉(xiāng)試第二十二名舉人。正德六年(1511年)中式辛未科會試第二百四十四名,登第二甲第八十六名進士。歷官禮部祠祭司郎中。
人物簡介
楊欽(1469年—?),字敬之,直隸廬州府合肥縣人,軍籍。應天府鄉(xiāng)試第四十三名舉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中式壬戌科二甲第七十五名進士。歷官兵部郎中,正德十一年(1516年)十月升光祿寺少卿。丁憂歸,服闋,以赴部年馀無缺,嘉靖二年(1523年)三月添注原官。升南京太仆寺少卿,六年四月升南京鴻臚寺卿。
人物簡介
路直(1470年—?年),字敬夫,河南河南府洛陽縣人,醫(yī)籍,治《易經(jīng)》。弘治八年(1495年)乙卯科河南鄉(xiāng)試第八名舉人。正德六年(1511年)中式辛未科會試第一百三十七名,登第三甲第二百一十九名進士。歷官戶部主事,嘉靖四年(1525年)任大名府知府。
人物簡介
【生卒】:1470—1505 【介紹】: 即朱祐樘。明朝皇帝。憲宗子,宮女紀氏出。成化十一年,立為皇太子。二十三年,憲宗死后嗣位。次年,改元弘治。即位后,斥方士李孜省、太監(jiān)梁芳、外戚萬喜等,遣散“傳奉官”二千余人,逐大學士萬安,起用劉健、王恕、馬文升等。在位時所任刑部主官,持法皆平;廠衛(wèi)亦不敢作惡。然宦官李廣因齋醮燒煉受寵信,外戚張氏多作過惡。晚年,內(nèi)府供應數(shù)倍于昔,冗食官數(shù)千,投充校尉至數(shù)萬人,京城土木繁興,供役軍士,財力俱殫,勢家巨族,請乞田地不已,戶口消耗,軍伍空虛。言者諫勸,不納亦不加罪。弘治十八年病死。明詩紀事·甲簽·卷一(上)
孝宗諱祐樘,憲宗長子,建元弘治。在位十八年崩,葬泰陵。有詩集五卷。 (《翰林記》:弘治初,上注意講學,遣太監(jiān)戴義傳示圣意,命學士李東陽等各撰詩十首,用寓啟沃。東陽擬十題,各撰七言律詩一章,曰《敬天》、曰《法祖》、曰《勤政》、曰《務學》、曰《任賢》、曰《納諫》、曰《節(jié)用》、曰《愛民》、曰《恤刑》、曰《講武》,上嘉納焉。 《靜志居詩話》:泰陵圣學緝熙,德修時敏,非惟政事之勤,實啟人文之化。置《永樂大典》于便殿,暇即省覽。又命儒臣集歷代御制詩以為規(guī)范。其賜李東陽《靜中吟》一首,論者謂同二帝典謨、三王訓誥焉。 《畫使會要》:孝宗萬幾之暇,游筆自娛,點刷精妍,妙得形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