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99詞典 6分類詞匯 193
《漢語大詞典》:符牒
(1).符移關牒等公文的統(tǒng)稱。 唐 吳兢 貞觀政要·擇官:“比聞公等,聽受辭訟,日有數(shù)百,此則讀符牒不暇,安能助朕求賢哉?” 宋 葉適 《宋鄒卿墓志銘》:“翁一生姓名不懸符牒,足趾不履官府?!?br />(2).官符和度牒。官府給予僧道的證明文件。 宋 蘇軾 《趙清獻公神道碑》:“ 劍州 民 李孝忠 集眾二百餘人,私造符牒,度人為僧?!?清 顧炎武 《五臺山記》:“ 縉 為宰相,給中書符牒,令 臺山 僧數(shù)十人分行郡縣,聚徒講説以求貨利,於是此山名聞外夷?!?/div>
《國語辭典》:公報(公報)  拼音:gōng bào
1.政府機關專為刊登法令法規(guī)或其他事項所發(fā)行的定期刊物。
2.國際會議結(jié)束后,對外發(fā)布的公開聲明,說明會中討論的結(jié)果。
《漢語大詞典》:起文
(1).撰文;撰稿。周禮·天官·宰夫“六曰史,掌官書以贊治” 漢 鄭玄 注:“贊治,若今起文書草也?!?br />(2).向上級呈報文件。《醒世恒言·一文錢小隙造奇冤》:“料得尸首已是腐爛,大大送個東道與 婺源縣 該房,起文關解。”《歧路燈》第九九回:“ 譚紹聞 道:‘咱兩個還得起文取結(jié),方得部咨?!?清 黃六鴻 《?;萑珪どW任·看須知》:“出鈌懸鈌,監(jiān)貢舉進某年中式援納,曾否考職于某年月,起文赴部。”
《國語辭典》:證明  拼音:zhèng míng
引證確實。《晉書。卷五○。曹志傳》:「父子證明,足以為審?!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三○:「你道這女兒三生,一生被害,一生索債,一生證明討命,可不利害么?」
《國語辭典》:通報(通報)  拼音:tōng bào
1.通知、傳達?!抖鲙肪砥撸骸盖≌念^悶,見紅娘通報,有人喚門?!埂都t樓夢》第六四回:「原是賈璉賈珍素日親密,又是弟兄,本無可避忘之人,自來是不等通報的?!?br />2.機關內(nèi)將某事通告本機關全體同仁時使用的文件。也作「通告」。
《國語辭典》:簽署(簽署)  拼音:qiān shù
在文書上簽字署名。如:「簽署條約」。
《漢語大詞典》:簽書(簽書)
(1).簽字署名。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二:“凡文書非與長吏同簽書者,所在不得承受施行?!?宋 蘇轍 《乞定差管軍臣僚札子》:“右丞 許將 既隨眾簽書進擬,而復論奏其不便,因此進擬文字,為圣旨所卻?!?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二:“往時執(zhí)政簽書文字,卒著帽衣盤領紫背子,至 宣和 猶不變也?!?br />(2).官名。 宋 代樞密使的副官,掌管辦理軍事文書事宜。本作“簽署”, 宋 人因避 英宗 ( 趙曙 )諱,改作“簽書”。 宋 高承 事物紀原·師保輔相·簽樞:“又《宋朝會要》曰, 太平興國 四年正月以 石熙載 為樞密直學士,簽署樞密院事。簽書之名,自此始也。 治平 中避 英宗 嫌名,改曰簽書。” 清 梁章鉅 稱謂錄·軍機處職官古稱:“宋史樞密院又有此稱,謂樞密使、知院事,佐天子執(zhí)兵政。而同知副使、簽書為之貳。則樞密使及知院事猶今之軍機大臣,而同知副使、簽書猶今之軍機章京也?!?/div>
《漢語大詞典》:令狀
用于強行一種權力的文件。例如:收回被侵占土地的令狀。
合法當局授權某人做某事的令狀或命令書
《漢語大詞典》:格文
猶公文,正式文件。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廢等第:“況禮部格文,本無等第,府解不合區(qū)分?!?/div>
《國語辭典》:案卷  拼音:àn juàn
公司機關中歸檔的文件,每一案成為一卷,稱為「案卷」。今亦稱公司機關分類匯存的文件?!妒幙苤尽返诙呋兀骸附?jīng)承書辦,手捧案卷在旁,并將各犯名單呈上?!埂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四五回:「前幾天我偶然翻檢舊案卷,見前任官內(nèi),羅魏氏已經(jīng)告過他一次忤逆。」也稱為「卷宗」。
《國語辭典》:協(xié)議(協(xié)議)  拼音:xié yì
1.共同商議。宋。崔公度感山賦〉:「同德一心,齊力協(xié)議?!挂沧鳌竻f(xié)商」。
2.經(jīng)過談判、協(xié)商后所決議共同遵守的約定。如:「這個方案幾經(jīng)磋商,終于達成協(xié)議?!?/div>
《漢語大詞典》:金字牌
宋 代驛傳中以最快的速度發(fā)送文件的“急腳遞”所懸的木牌。因其為朱漆黃金字,故名。 宋 沈括 夢溪筆談·官政一:“驛傳舊有三等…… 熙寧 中,又有‘金字牌急腳遞’,如古之羽檄也。以木牌朱漆黃金字,光明眩目,過如飛電,望之者無不避路,日行五百餘里。有軍前機速處分,則自御前發(fā)下,三省、樞密院莫得與也?!?span id="fgw7vqe" class="book">《宋史·輿服志六》:“又有檄牌,其制有金字牌、青字牌、紅字牌。金字牌者,日行四百里,郵置之最速遞也。” 明 李東陽 《金字牌》詩:“金字牌,從天來,將軍慟哭班師迴?!?/div>
《漢語大詞典》:番書(番書)
指少數(shù)民族或外國的文字。亦指用此種文字所寫的文件、書信等。警世通言·李謫仙醉草嚇蠻書:“ 玄宗 敕宣翰林學士,拆開番書,全然不識一字?!?清 金農(nóng) 《游海會寺》詩:“經(jīng)殘未覩番書妙,佛古猶傳塑像工?!?清 沈大成 《學福齋雜著·西洋測時儀記》:“大儀者,大圜也;小儀者,小圜也:皆番書?!?/div>
《漢語大詞典》:進畫(進畫)
(1).謂獻計策劃。隋書·房陵王勇傳:“﹝ 蕭子寶 ﹞進畫姦謀,要射榮利,經(jīng)營間構(gòu),開造禍端。”
(2).謂進呈文件給皇帝圈閱審批,然后發(fā)布施行。新唐書·百官志二:“凡詔旨制敕,璽書冊命,皆起草進畫;既下,則署行。”資治通鑒·唐玄宗天寶十四載:“二月辛亥, 安祿山 使副將 何千年 入奏,請以蕃將三十二人代 漢 將,上命立進畫,給告身?!?胡三省 注:“進畫者,命中書為發(fā)日敕,進請御畫而行之?!?span id="wkxnb81" class="book">《明史·職官志一》:“凡上之達下,曰詔,曰誥,曰制,曰冊文,曰諭,曰書,曰符,曰令,曰檄,皆起草進畫,以下之諸司?!?/div>
《國語辭典》:送達(送達)  拼音:sòng dá
1.法律上指法院依法定方式,將判決書及訴狀等親自交付或由郵政單位送至訴訟關系人。若不能交付時,會使其具有知悉機會的行為。
2.把東西送到當事人手中。如:「收發(fā)人員將公文、卷宗送達各專屬單位辦理。」
《漢語大詞典》:上方劍(上方劍)
(1).即尚方劍。尚方署特制的皇帝御用的寶劍。古代天子派大臣處理重大案件時,常賜以上方劍,表示授予全權,可以先斬后奏。 宋 陸游 《書志》詩:“鑄為上方劍,釁以佞臣血?!?明 無名氏 《飛丸記·公館言情》:“新授上方劍,么魔誰敢縱!”明史·蔣欽傳:“臣昨再疏受杖,血肉淋灕,仗枕獄中,終難自默,愿借上方劍斬之?!?br />(2).現(xiàn)多稱“上方寶劍”。用以比喻來自上級的口頭指示或書面文件。 達理 《路障》六:“ 秦越 終于拿到一把上方寶劍了。他指示市委印刷廠印了幾千份,分發(fā)給各有關單位?!?/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