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沖斗(衝斗)
晉 司空 張華 ,望見斗牛之間常有紫氣,問之道術(shù)家 雷煥 。 煥 謂寶劍之精,上徹于天,其地當(dāng)在 豫章豐城 間。因補 煥 為 豐城 令,掘地果得龍泉、太阿兩寶劍。見晉書·張華傳。后因以“衝斗”比喻人的志氣超邁或才華英發(fā)。 唐 駱賓王 《幽縶書情通簡知己》詩:“有氣還衝斗,無時會鑿壞?!?唐 劉禹錫 《望賦》:“諒衝斗兮誰見,伊戴盆兮何望?!?宋 王禹偁 《賦得南山行送馮中允之辛谷冶按獄》詩:“是何 屈子 不知己,衝斗太阿教補履?!?/div>
《漢語大詞典》:埋劍(埋劍)
晉書·張華傳載, 張華 時見有紫氣映射于斗牛二宿之間,邀 雷煥 共議,以為系寶劍之光上沖所致,當(dāng)在 豫章 豐城 ,因命 雷 為 豐城 令訪察其物。 煥 到縣,掘獄屋基,入地四丈馀,果得龍泉、太阿二寶劍。后以“埋劍”喻被埋沒或不得彰顯。 唐 沈佺期 《移禁司刑》詩:“埋劍誰當(dāng)辨,偷金以自誣?!?唐 杜甫 《秦州見敕目除薛三璩畢四曜兼述索居》詩:“掘獄知埋劍,提刀見發(fā)硎?!狈珠T集注引 梅堯臣 注:“喻 薛 畢 二子幾年埋沒,今始奮發(fā)?!?/div>
《漢語大詞典》:豐城劍(豐城劍)
晉書·張華傳謂 吳 滅 晉 興之際,天空斗牛之間常有紫氣。 張華 聞 雷煥 妙達緯象,乃邀與共觀天文。 煥 曰:“斗牛之間頗有異氣”,是“寳劍之精,上徹于天耳”,并謂劍在 豫章 豐城 。 華 即補 煥 為 豐城 令,“ 煥 到縣,掘獄屋基,入地四丈餘,得一石函,光氣非常,中有雙劍,并刻題,一曰龍泉,一曰太阿。其夕斗牛間氣不復(fù)見焉?!焙笫涝娢挠谩柏S城劍”贊美杰出人才,或謂杰出人才有待識者發(fā)現(xiàn)。 宋 葉適 《送孫偉夫》詩:“遠尋 豐城 劍,虛負(fù) 歷山 月;發(fā)嫌梅柳催,到恨桃杏歇。” 元 柳貫 《送董侍御由江右赴南臺》詩:“熒光下合 豐城 劍,紫氣中懸執(zhí)法星?!?清 孫枝蔚 《贈魏生》詩:“才華順?biāo)?豐城 劍,和氣當(dāng)如春草軒?!币嗍∽鳌?豐劍 ”。 唐 杜甫 《重送劉十弟判官》:“年事推兄忝,人才覺弟優(yōu);經(jīng)過辨 豐 劍,意氣逐 吳 鉤?!?/div>
《漢語大詞典》:連牛(連牛)
舊以斗宿、牛宿連稱斗牛,故以“連牛”隱指斗宿。 唐 駱賓王 《久客臨海有懷》詩:“練光搖亂馬,劒氣上連牛?!?陳熙晉 箋注:“劒氣,用《晉書·張華傳》‘ 吳 有劒氣上徹斗?!隆0福?吳 地斗分野,故曰連牛也?!?唐 駱賓王 《上司列太常伯啟》:“登小 魯 之巖,辨練光於曳馬;臨大 吳 之國,識寶氣於連牛?!?/div>
《漢語大詞典》:星辰劍(星辰劍)
泛指寶劍。典出 晉 張華 望斗牛間紫氣掘獄屋基得劍事。見晉書·張華傳。 唐 杜甫 《偶題》詩:“鬱鬱星辰劍,蒼蒼雷雨池?!?/div>
《國語辭典》:氣克斗牛(氣克斗牛)  拼音:qì kè dǒu niú
斗,北斗星。牛,牽牛星。斗牛泛指星空。氣克斗牛形容氣魄很大?!度阂纛愡x。官腔類。卷一○。千金記。受辱胯下》:「俺自有翅排云,氣克斗牛,怎肯與他年少成仇?!挂沧鳌笟馔膛6贰?。
《國語辭典》:氣沖斗牛(氣沖斗牛)  拼音:qì chōng dǒu niú
斗牛,北斗星與牽牛星,泛指天空。氣沖斗牛形容氣勢極盛,上沖天空?!度阂纛愡x。官腔類。卷九。龍泉記。家庭訓(xùn)子》:「志吞虎彪,氣沖斗牛,大丈夫當(dāng)及時出展經(jīng)綸手?!挂沧鳌笟鉀_牛斗」、「志沖斗?!?。
《國語辭典》:豐城貫斗(豐城貫斗)  拼音:fēng chéng guàn dǒu
相傳晉代初年,吳地常有紫氣貫于斗牛間,因掘豐城獄,得龍泉、太阿兩把寶劍。見《晉書。卷三六。張華傳》。后乃借喻寶物或有才學(xué)的人若不發(fā)掘,即歸埋沒。明。陳與郊《文姬入塞》:「可不道埋沒了豐城貫斗才?!?/div>
《國語辭典》:孔章望斗  拼音:kǒng zhāng wàng dǒu
傳說晉初年,吳國天空的斗牛星間,常有紫氣。張華遂請孔章觀望天文,孔章認(rèn)為是劍氣直沖上天的緣故,后果于豐城獄中掘得二把寶劍。見《晉書。卷三六。張華傳》。比喻有寶物的地方,即有不尋常的異象。
《國語辭典》:斗牛士(斗牛士)  拼音:dòu niú shì
斗牛是人與牛斗的運動,由古代的狩獵演變而成。參與斗牛的人稱為斗牛士,主要流行于西班牙、葡萄牙以及拉丁美洲,更是西班牙的國技。十八世紀(jì)以后,斗牛逐漸成為一項民間的傳統(tǒng)娛樂活動,現(xiàn)在斗牛士已成專門職業(yè)。如:「競技場上的斗牛士,正一手持劍,一手搖著紅披風(fēng)激怒著牛只?!?/div>
《漢語大詞典》:紫蓋黃旗(紫蓋黃旗)
紫蓋、黃旗,均指現(xiàn)于斗牛之間的云氣,古代術(shù)士以為帝王符瑞。三國志·吳志·吳主傳“以太常 顧雍 為丞相”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吳 韋昭 《吳書》:“以尚書令 陳化 為太常……為郎中令使 魏 , 魏文帝 因酒酣,嘲問曰:‘ 吳 魏 峙立,誰將平一海內(nèi)者乎?’ 化 對曰:‘稱帝出乎震,加聞先哲知命,舊説紫蓋黃旗,運在東南。’” 唐 王勃 《常州刺史平原郡開國公行狀》:“龍驤鳳起,霸圖存玉壘之云;紫蓋黃旗,王跡著 金陵 之野?!?/div>
《漢語大詞典》:斗牛服
明 代賜予一品官員的官服,上繡虬屬獸斗牛,故名。 清 納蘭性德 《淥水亭雜識》卷二:“ 明 朝翰林官,五品多借三品服色,講官破格有賜斗牛服者。”參見明史·輿服志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