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新文  拼音:xīn wén
1.新近撰寫的文章。南朝宋。劉慶義《世說新語。雅量》:「殷甚以為有才,語王恭:『適見新文,甚可觀?!弧固?。李白自梁園至敬亭山見會公談陵陽山水兼期同游因有此贈〉詩:「雪山掃粉壁,墨客多新文?!?br />2.創(chuàng)新的文章或文體。唐。杜甫哭王彭州掄〉詩:「新文生沈謝,異骨降松喬?!顾?。沈括《夢溪筆談。卷九。人事一》:「凡為新文者,一切棄黜,時體為之一變,歐陽之功也。」
3.新花樣?!冻桃冶炯t樓夢》第四五回:「這會子我又興出新文來,熬什么燕窩粥?!?br />4.新聞,最近聽到的事。《程乙本紅樓夢》第四八回:「且說平兒見香菱去了,就拉寶釵悄悄說道:『姑娘可聽見我們的新文沒有?』」
《國語辭典》:桃色新聞(桃色新聞)  拼音:táo sè xīn wén
不正當情愛關系的報導,也稱為「緋聞」。
《國語辭典》:即時新聞(即時新聞)  拼音:jí shí xīn wén
指傳播媒體上即時刊播的新聞,具隨時更新的特性。
《國語辭典》:純凈新聞(純凈新聞)  拼音:chún jìng xīn wén
指完全根據(jù)事實報導的新聞。
《國語辭典》:消息  拼音:xiāo xí
1.比喻榮枯盛衰?!兑捉?jīng)。豐卦》:「天地盈虛,與時消息?!?br />2.音信、訊息。唐。杜甫哀江頭〉詩:「清渭東流劍閣深,去住彼此無消息?!埂段拿餍∈贰返谌兀骸敢呀?jīng)得了外面消息,怕有考童鬧事?!?br />3.秘密、訣竅?!端疂G傳》第四七回:「左來右去,只走了死路,又不曉的白楊樹轉灣抹角的消息?!?br />4.機關的樞紐?!都t樓夢》第四一回:「不意劉老老亂摸之間,其力巧合,便撞開了消息,掩過鏡子,露出門來?!埂度齻b五義》第六三回:「伸手一摸,似乎活的。摸了多時,可巧手指一按,只聽咯噔一聲,將消息滑開,卻是個轉身門兒?!挂卜Q為「泛子」、「消息兒」。
《國語辭典》:報道(報道)  拼音:bào dào
告知、傳達。唐。李涉 山居送僧詩:「若逢城邑人相問,報道花時也不閒。」
《國語辭典》:記者(記者)  拼音:jì zhě
新聞事業(yè)中負責采訪新聞與撰寫的人員。廣義的記者包括編輯、評論、攝影、播報、特派員等新聞從業(yè)人員。
《國語辭典》:上報(上報)  拼音:shàng bào
1.報答主上的恩惠。三國蜀。李密〈陳情表〉:「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埂端鍟>戆恕?。列女列傳。鐘士雄母》:「今逢圣化,母子聚集,沒身不能上報,焉得為逆哉!」
2.向上級報告。如:「這件事恐怕還得上報董事會裁奪?!?br />3.刊載在報紙上?!段拿餍∈贰返诙兀骸改茄菡f直鬧了三次,每演說一次,就上報一次?!?/div>
《國語辭典》:花絮  拼音:huā xù
1.花。南朝梁。簡文帝 詠柳詩:「花絮時隨鳥,風枝屢拂塵?!固啤6鸥Α创哼h〉詩:「蕭蕭花絮晚,菲菲紅素輕?!?br />2.比喻各種零碎的事,多做標題用。如報紙上的社會花絮、電影花絮之類。
《國語辭典》:登載(登載)  拼音:dēng zài
將新聞或文章刊登于報刊雜志上。
《國語辭典》:報人(報人)  拼音:bào rén
凡從事新聞事業(yè)的人,如記者、主筆等,統(tǒng)稱為「報人」。
《國語辭典》:報子(報子)  拼音:bào zi
1.張貼的廣告。如:「戲報子」。
2.舊時科舉中試后,送報條的人?!度辶滞馐贰返谌兀骸膏従拥溃骸耗阒辛伺e了,叫你家去打發(fā)報子哩!』」也稱為「報錄人」、「報喜人」。
3.舊時科舉考試,考取后或升官時通知親友的報告單。也作「報單」、「報條」。
《國語辭典》:編輯(編輯)  拼音:biān jí
1.蒐集資料,加以鑒別、選擇、分類、整理、排列和組織。也作「編緝」。
2.制作、編輯書報雜志的人。如:「在雜志社他擔任編輯。」
《國語辭典》:要聞(要聞)  拼音:yào wén
重要的新聞。如:「要聞剪輯」、「地方要聞」。
分類:新聞見聞
《國語辭典》:特寫(特寫)  拼音:tè xiě
1.對特定新聞事件或人物,運用文學上的寫作技巧所作的具有報導性或娛樂性的內(nèi)容。
2.一種特別拍攝的手法。攝影機與主體之間的距離非常接近,故整個鏡頭中所攝入的便是特定部分的放大,以突顯拍攝主題。
《漢語大詞典》:轉寫
常用于發(fā)表或傳送更為無形的新聞條目的機構。例如:打字機甚至已經(jīng)成為把詩歌寫在紙上的直接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