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李時新,字節(jié)之,浙江紹興府馀姚縣人,民籍。進士出身。早年出身縣學生,浙江鄉(xiāng)試第八十七名。成化十四年(1478年)戊戌科會試第二百六十三名,殿試登進士第三甲第二百二十八名。
人物簡介
又古新者,金臺尹氏子。幼從大興隆靜庵禪師祝發(fā),受戒后至金陵,棲息普利。成化癸卯推主靈谷,時殿宇將圯,司禮太監(jiān)陳祖生奏修,煥然一新,皆古新勸贊之力云。
人物簡介
【介紹】: 明廣東博羅人,字子完。父早卒,每遇忌日輒悲慟不食。事母甚謹,母亡,水漿不入口者七日,獨宿,不盥不櫛。其師陳獻章為書“卓行”二字,又贈以詩。弘治二年舉人。入南國子監(jiān)。仕為南京光祿寺良釀署正,遷宗人府經(jīng)歷。
人物簡介
【生卒】:1460—1532 【介紹】: 明常州府江陰人,字新之,號沂樂。弘治九年進士。授崇德知縣。正德初,歷官湖廣按察僉事,以不附劉瑾,謫武義知縣。瑾誅,復為廣東僉事。累遷貴州巡撫。請立土官世系籍,絕其爭襲之弊,并令其子弟入學,報可。嘉靖初,官至大理寺卿,坐讞李福達獄忤旨,罷歸。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新之,江陰人。弘治丙辰進士,除知崇德縣入為御史累官大理寺卿有廷尉集維基
湯沐(1460年—1532年),字新之、號沂樂,南京常州府江陰縣(今江蘇省江陰市)人,同進士出身。應天府鄉(xiāng)試第六名舉人。弘治九年(1496年)中式丙辰科三甲第二十二名進士,任崇德縣知縣,選授山東道監(jiān)察御史。正德年間,彈劾中官苗逵、保國公朱暉等,出任湖廣僉事。其不依附劉瑾,以學士張芮事情波及,貶為武義知縣。劉瑾被誅,復廣東僉事。正德七年(1512年),任福建按察司副使。正德九年,升任江西按察使。正德十年,改任浙江右布政使。正德十二年,任廣東左布政使。正德十六年,升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貴州巡撫。嘉靖二年,改為四川巡撫,次年擔任大理寺卿。因李福達獄連坐歸鄉(xiāng)。
人物簡介
陳則,字養(yǎng)新。南海人。明孝宗弘治十四年(一五〇一年)舉人,授正定學正。歷官至光祿寺少卿。致仕,杜門講學,閩粵士多歸之。梁文康顏其堂曰心性。著有《心性學宗》。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七七有傳。明詩紀事·丁簽·卷九
則字養(yǎng)新,番禺人。弘治辛酉舉人,除定州學正。歷國子學正、博士,遷御史,加光祿寺少卿致仕。有集。
人物簡介
許銘(1462年—1522年),字德新,直隸蘇州府吳縣人,順天府宛平縣(今北京市)匠籍。弘治己未進士。世宗初,官甘肅巡撫,不久在甘州兵變中被害。弘治十二年(1499年)己未科進士。累官南京禮部署郎中。正德五年(1510年)升山東按察司副使。正德七年(1512年),升山西行太仆寺卿。正德十四年(1519年),升陜西右布政使。正德十六年(1521年)正月,升山東左布政使。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武宗駕崩,世宗即位。五月,許銘升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甘肅。任內(nèi)厲行整頓,革除積弊,同年十二月(1521年),因改革糧價算法引發(fā)兵變,被虐殺。
人物簡介
張維新,陜西華亭縣人,騰驤右衛(wèi)軍籍。弘治十一年(1498年)戊午科順天鄉(xiāng)試舉人,弘治十二年(1499年)聯(lián)捷己未科三甲進士。十三年十二月授禮科給事中,十八年十月升禮科右,正德元年(1506年)擔任浙江衢州府知府,九年正月考察以不謹冠帶閑住。
人物簡介
顧珀(1464年10月12日—1549年1月18日),字戴祥,號新山,福建晉江人,同進士出身。弘治八年(1495年)乙卯科福建鄉(xiāng)試舉人,弘治十二年(1499年)登己未科進士,擔任虹縣知縣,后升任和州知州,治理賑災有功,后因忤逆太監(jiān)劉瑾被逮捕,劉瑾被誅后,升任吏部考功司郎中,后升任湖廣布政使司參議,平定當?shù)嘏褋y,后升任湖廣按察使副使。嘉靖五年(1526年)擔任四川按察使副使。次年,升任河南右參政,因舉薦升至江西左布政使,尋擢太仆寺卿,署南京戶部右侍郎,總督江防。死后賜祭葬,贈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人物簡介
【生卒】:1464—1520 【介紹】: 明山東鄒平人,字日新。成化十六年襲會昌侯爵。幼讀兵書,精騎射,及長,有儒士之風。正德間,掌右軍都督府事,轉(zhuǎn)中軍都督府。武宗北巡南征,銘總營務,與文臣協(xié)守京城,以勞卒。
人物簡介
【介紹】: 明廣東新會人,字克信。弘治十八年進士。授戶部主事,歷郎中,出為袁州知府。有《岡州近稿》、《使滇雜興》。全粵詩·卷二○六
鄭銘,字克信。新會人。明孝宗弘治十八年(一五〇五年)進士。與修《孝宗實錄》。授戶部主事。尋由郎中出守江西袁州。后乞休歸里。著有《岡州近稿》、《使滇雜興》。清光緒《廣州府志》卷一二六有傳。明詩紀事·丁簽·卷十
銘字克信,新會人。弘治乙丑進士,授戶部主事。歷郎中,出為袁州知府。有《岡州近稿》二卷、《使滇雜興》九卷。維基
鄭銘,字克新,廣東廣州府新會縣人,軍籍。廣東鄉(xiāng)試第五十三名舉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中式乙丑科二甲第七十一名進士。
人物簡介
劉鶴年(1470年—?年),字惟新,號云皋,四川重慶府巴縣柳市里人。治《易經(jīng)》,行一,由國子生中式四川鄉(xiāng)試第三名舉人,年三十九歲中式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會試第二百五名,第二甲第四十四名進士。初授戶部主事,遷兵部郎中,授山西提學,校士公明廉謹,不妄受一錢,再遷云南布政司參政,廉正剛方,毀淫祠數(shù)百區(qū),滇人悅服。卒祀鄉(xiāng)賢。
人物簡介
唐皋(1469年—1526年),字守之,號心庵(一作新庵),別號紫陽山人。南直隸徽州府歙縣巖鎮(zhèn)(今安徽黃山市徽州區(qū)巖寺鎮(zhèn))人。明正德年間狀元,官至侍講學士兼經(jīng)筵講官。曾奉旨出使朝鮮,是中朝交流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睹魇犯濉酚袀?。唐皋出身于程朱理學思想積淀深厚的徽州李唐氏文獻世家。他“生而英邁”,但因家道中落窮迫難以為生,靠宗族親友和鄉(xiāng)鄰方音等人救濟度日。于是,他發(fā)奮讀書,胸懷抱負。鄉(xiāng)人方富禎、方鑾父子,累世積書,為巖鎮(zhèn)著姓,他常往借閱,遂博極群書,又與鄉(xiāng)人程元俊等友善。他名理宿識、文采敏捷,“下筆立就,或請改竄,輒迅筆更撰,不襲前篇一字,人以是服其才”。時任徽州知府彭澤稱其為“狀元才”,“延禮甚厚” 。唐皋“嘗以年家好謁潯陽守。守一見,期大魁,贈百緡。途次,知同行友窘狀,愴然曰:‘公貧倍我,何不罄持去為婚養(yǎng)資!’竟垂橐歸。自身困窮不濟卻資助他人,體現(xiàn)出唐皋仗義疏財?shù)钠犯?。安貧讀書的唐皋,治《春秋》經(jīng),但他的科舉之途并不順利。正德五年(1510年),新任徽州知府熊桂履任。熊桂任內(nèi)大興文教,重建紫陽書院。正德七年(1512年)三月,院成,熊桂“撥七校士合四十人”,親自講道其中。唐皋就是這四十人之一。據(jù)傳說,熊桂其人“長于青烏之學,相其家(引者注:謂唐皋宅),稱善地,所未足者,前宜浚水一道,為御階水,必登高第。因為買其鄰之地,鑿水如法”。作為知府,竟然親自幫助唐皋完善風水,可謂對其才學十分推重,對其中舉也十分期待了。正德八年(1513年),在從紫陽書院肄業(yè)后,唐皋再次赴應天府參加鄉(xiāng)試(時任主考官為倫文敘、賈詠等人),結果得中第二名亞元、《春秋》第一名。正德九年(1514年)二月,唐皋赴京師參加甲戌科會試,又獲得第四名、《春秋》第一名(主考官梁儲、毛澄等人)。同年三月殿試(讀卷官楊廷和等人),中甲戌科一甲第一名進士(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據(jù)說,放榜前有人先后馳告唐皋中了探花、榜眼,他都認為“不止此”,最后果真高中狀元。原來,他多次夢見“面前列瓜錘一對”,這正是他中狀元后游街歸第的儀仗。有司送狀元歸第以黃蓋、瓜錘為導從,就是從此科開始。正德十二年(1517年)二月,唐皋以翰林院修撰、承務郎的身份同主丁丑科會試。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駕崩。新登極的明世宗任命唐皋為正使,著一品服,出使朝鮮。在出使期間,唐皋與李朝著名文臣李荇、蘇世讓、鄭士龍、李希輔、南袞等人唱和,并首次在官方層面上將李夢陽等“前七子”的復古主張介紹到朝鮮,對李朝中后期文學復古革新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歸朝后,唐皋參修《武宗實錄》?!秾嶄洝烦桑瑫x為翰林院侍講學士兼經(jīng)筵講官,受賜白金二十兩、文綺二表里、羅衣一襲。這部實錄是在“大禮議事件”這一特殊環(huán)境下撰寫的,且總裁、纂修諸臣大都是武宗朝反對正德弊政者,故而一反“臣為君諱”的作法,對武宗違背“祖訓”之荒唐政治和荒誕行徑進行了深刻的揭露。作為始終參與其事的纂修官,唐皋對《武宗實錄》這部明代史學重要著作的成書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嘉靖五年(1526年)三月,唐皋卒于官,年僅五十八歲。“臨終猶進《君子小人章》”,“用不盡其才,朝野惜之”。明世宗“以其講讀效勞,特與祭一壇”,歸葬歙縣?!扒捌咦印敝坏耐蹙潘甲饔型煸?。消息傳到朝鮮后,曾和唐皋唱和的李朝文學家李荇、鄭士龍等人也都作詩寄托緬懷之情。
人物簡介
【介紹】: 明湖廣邵陽人,字應韶。正德三年進士。授監(jiān)察御史。釋疑獄,革宿弊,不避權貴,處決詳明,累遷僉都御史,巡撫四川。鎮(zhèn)壓川南邊民起事,遷左副都御史。維基
唐鳳儀(1480年—?年),字應韶,號六亭,湖廣寶慶府邵陽縣人。治《書經(jīng)》,行一,由府學生中式丁卯科(1507年)湖廣鄉(xiāng)試第七十一名舉人,年二十九歲中式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會試第二百八十名,第三甲第四十七名進士。初授行人司行人,五年夏四月充副使,冊封晉府新化王、旌德王、交城王。六年十二月選授廣西道御史,巡按蘇松,正德末巡按浙江。嘉靖元年(1522年)八月復除河南道御史,三年六月升應天府府丞,六年調(diào)順天府府丞,七年四月升為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四川,九年五月回都察院管事,升左都御史。
人物簡介
【生卒】:1472—1528 【介紹】: 明浙江馀姚人,初名云,字伯安,別號陽明子。十五歲訪客居庸、山海間,縱觀山川形勝。好言兵,善射。弘治十二年進士。授刑部主事。正德初,忤劉瑾,廷杖,謫貴州龍場驛丞。瑾誅,任廬陵知縣。十一年,累擢右僉都御史、巡撫南贛。鎮(zhèn)壓大帽山、浰頭、橫水等處山寨凡八十四處民變,設崇義、和平兩縣。十四年,平寧王朱宸濠之亂。世宗時封新建伯。嘉靖六年總督兩廣兼巡撫,鎮(zhèn)壓斷藤峽瑤民八寨。先后用兵,皆成功迅速。以病乞歸,行至南安而卒。其學以致良知為主,謂格物致知,當自求諸心,不當求諸物。弟子極眾,世稱姚江學派。以曾筑室陽明洞中,學者稱陽明先生。文章博大昌達,初刻意為詞章,后不復措意工拙,而行墨間自有俊爽之氣。有《王文成公全書》。詞學圖錄
王守仁(1472—1528) 字伯安,號陽明,謚文成。余姚人。思想家、哲學家、書法家、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釋道,且能統(tǒng)軍征戰(zhàn),為史上罕見之全能大儒。因曾在余姚陽明洞天結廬,自號陽明子,故學者稱陽明先生。有《王文成公全書》。黃鶴樓志·人物篇
王守仁(1472~1529) 明代官員、學者。初名云,字伯安,號陽明子,學者稱陽明先生。浙江余姚人。弘治十二年(1499)進士,歷任刑部主事、廬陵知縣、右僉都御史巡撫南贛、兵部尚書,封新建伯,總督兩廣兼巡撫。卒后贈新建侯,謚文成,從祀孔廟。為“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弟子極眾,世稱姚江學派。正德十五年(1520)作七古《夢游黃鶴樓奉答鳳山院長》,被認為構思不凡、情韻雋永,是應酬詩中的佳作。槜李詩系·卷四十
字伯安,馀姚人。官尚書,封新建伯。明詩紀事·丁簽·卷十三
守仁字伯安,馀姚人。弘治己未造士,授刑部主事。改兵部,以忤劉瑾杖闕下,謫貴州籠場驛丞。起南刑部主事,改吏部,歷員外飛郎中,遷南太仆少卿。進鴻臚卿,拜左僉都御史巡撫南贛,進右副都御史,論平宸濠功,擢南兵部尚書,封新建伯。贈侯,謚文成,從祀孔子廟庭。有《陽明全書》三十八卷。 (《四庫總目》,守仁助業(yè)氣節(jié)卓然。為文博大昌明,峙亦秀逸有致。 《升庵集》,慎嘗反復《晉書》,國王導為叛臣,頗為世所駭異。后見崔渠《松窗雜錄》亦同。馀近讀陽明紀夢詩,尤為卓識。其自序日:「正德庚辰八月二十八日,臥小閣,忽夢昏忠臣郭景純以詩示馀,且極言王導之奸,謂世之人徒知王軟之逆,而不知王導實陰主之。覺而理詩,以紀其略?!乖娫疲骸盖镆古P小閣,夢游滄海濱。海上神仙不可到,金銀宮闕尚嶙岣。中有仙人芙蓉巾,顧我宛若平生親。欣然就語下煙霧,自言姓名郭景純。攜手歷歷訴衷曲,義憤感激難具陣。切齒尤深怨王導,深于老滑長欺人。當年王敦觀神器,導賓陰主相緣夤。不然三問三不答,胡忍使敦殺伯仁。寄書欲拔太真舌,不相為謀敢爾云。敦病已篤事已去,臨哭嫁禍復賣敦。事成同享帝王貴,事敗仍為顧命臣。幾微隱約亦可見,世史掩覆多失真。」 《藝苑卮言》:王新建詩如長爪、梵志,彼法中錚錚動人。 王世貞《讀書后》:伯安之為詩,少年時亦求所謂工者,而為才所使,不能深造,而衰于法。晚節(jié)盡舉而歸之道,而尚為少年意所累,不能渾融而出于自然。其自負若兩得,而幾所謂兩墮者也。以世眼觀之,公甫固不如,以法眼觀之,伯安瞠乎后矣! 錢德江《陽明年譜》:先生謫龍場驛丞,至錢塘,劉瑾遣人隨偵,先生度不免,乃托言投江以脫之。因附商船游舟山,遇颶風,一日夜至閩界。登岸至一寺,寺有異人,當識于錢柱宮,約二十年相見海上,至是出詩,有「二十年前曾見君,今來消息我先聞」之句。與論出處,且將遠遁,其人曰:「汝有親在,萬一瑾怒逮爾父,誣以北走胡南走越,何以應之?」因為蓍得《明夷》,遂決策返。先生題詩壁間曰:「險夷原不滯胸中,何異浮云過太空。夜靜海濤三萬里,月明飛錫下天風?!挂蛉¢g道由武夷返錢塘,赴龍場驛。 《西湖游覽志馀》:守仁之既擒宸濠也,忽傅王師已及徐淮,遂乘夜出發(fā)至錢塘,凜凜尤栗,作詩云:「靈鷲高林暑氣清,竺天石壁雨痕晴??蛠砗戏暝破穑》孱^話月明。世路久知難直道,此身那得尚浮名。移家早定孤山計,種果誅茅卻易成?!鬼曋?,王師遣人追宸濠復還江西,遂謝病居凈慈寺。 鄺露《赤雅》:文成《謁伏波廟》詩:「樓船金鼓宿鳥蠻,魚麗群舟夜上灘。月繞旌旗千嶂靜,風傳鈴鐸九溪寒?;囊奈幢叵嚷曊瘢裎溆蓙聿粴㈦y。相見虞廷新氣象,兩階干羽在黴端?!股贂r蘿中有時云:「卷甲歸來馬伏波,早年兵法鬢毛皤。云迷銅柱雷蠢折,六字題詩尚不磨。」文成身后謗興削爵,與薏苡之事略同?!?a target='_blank'>列朝詩集》:先生在郎署與李空同諸人游,刻意為詞章,居夷以后,講道有得,遂不復措意工拙,然其俊爽之氣,往往涌出于行墨之間。 《明詩選》:李舒章曰:「文成才情振拔,少年頗擅風雅,自講學后,多作學究語,乃不堪多錄。」 田按:文成謫吾黔龍場驛丞時,提學副使席書修葺會城書院,率諸生以師禮事之。是時風氣未開,文成舉知行合一之教,紛紛異同,罔知所入。厥后文成弟子道林蔣信以副使提學貴州,重舉陽明學旨以教諸生。貴陽心奄馬廷錫獨有悟入。清平淮海孫應鱉見知于提學徐越,即傳陽明心齋之學,又走桃岡印證于道林。思南同野李渭自傳家學,亦謁道林,陳樓上樓下光景,終明之世,吾黔學祖斷以文成為開先矣。文成居龍場有龍岡書院、寅賓堂、何陋軒、君子亭、玩易窩、陽明小洞天;居會城有文明書院。居夷集中有諸生來詩云:「門生頗群集,樽斗亦時展。講習性所樂,記問復懷觀?!怪T生夜坐詩云:「講習有真樂,談笑無俗流。」諸生詩云:「嗟我二三子,吾道有真趣。胡不攜書來,茆堂好同住?!埂兑顾尥羰蠄@》詩云:「他年貴竹傳遺事,應說陽明舊草堂。」今祀先生于會城之貴山書院,城外之芙風山藏庋遺像焉。斯不祧之俎豆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