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34詞典 3分類詞匯 131
《國語辭典》:欂櫨(欂櫨)  拼音:bó lú
柱上承梁的短木?!痘茨献印1窘?jīng)》:「標枺欂櫨,以相支持。」唐。韓愈進學(xué)解〉:「欂櫨侏儒,椳闑扂楔?!挂卜Q為「斗拱」。
《漢語大詞典》:方底
盛書簡的袋子。因底呈方形,故稱。《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趙皇后》:“中黃門 田客 持詔記,盛緑綈方底,封御史中丞印。” 顏師古 注:“綈,厚繒也。緑,其色也。方底,盛書囊,形若今之算幐耳?!?span id="juhcrlc" class="book">《后漢書·廣陵思王荊傳》:“ 光武 崩,大行在前殿, 荊 哭不哀,而作飛書,封以方底?!?李賢 注:“方底囊,所以盛書也?!?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三:“﹝ 田山薑 ﹞比督學(xué) 江 南,舁以肩輿,從兩驢,載衣裳一箱,五經(jīng)子史兩方底?!?/div>
《國語辭典》:方格  拼音:fāng gé
1.正方格子。如:「我們在地上畫了方格,準備用來玩跳房子的游戲?!?br />2.品格方正?!逗鬂h書。卷五八。虞傅蓋臧列傳。傅燮》:「由是朝廷重其方格,每公卿有缺,為眾議所歸。」
《國語辭典》:方連(方連)  拼音:fāng lián
未經(jīng)撕裂的數(shù)枚郵票所構(gòu)成方形者,稱為「方連」。
《國語辭典》:方幅  拼音:fāng fú
1.規(guī)矩法度?!侗笔?。卷七六。樊子蓋傳》:「今以二孫委公與衛(wèi)文升耳,宜選貞良宿德有方幅者教習(xí)之?!?br />2.公然?!端螘?。卷八三。吳喜傳》:「不欲方幅露其罪惡,明當嚴詔切之,全自為其所?!?/div>
《漢語大詞典》:方枘
方形的榫頭。方枘不能入圓孔,比喻不相投合。 唐 陸龜蒙 《寄懷華陽道士》詩:“我悲雌伏真方枘,他騁雄才似建瓴?!?宋 秦觀 《送劉貢夫舍人》詩之二:“ 觀 也本諸生,早與世參商。方枘不量鑿,交親指為狂?!眳⒁姟?方枘圓鑿 ”。
《漢語大詞典》:方枘圓鑿(方枘圓鑿)
亦作“ 方枘圜鑿 ”。 方形榫頭與圓形榫眼。比喻彼此不相投合,事不能成。文子·上義:“今為學(xué)者,循先襲業(yè),握篇籍,守文法,欲以為治。非此不治,猶持方枘而內(nèi)圓鑿也,欲得宜適亦難矣?!?span id="zbsgvo2" class="book">《史記·孟子荀卿列傳》:“ 梁惠王 謀欲攻 趙 , 孟軻 稱 大王 去 邠 ,此……持方枘欲內(nèi)圜鑿,其能入乎?” 司馬貞 索隱:“按:方枘是筍也,圜鑿是孔也。謂工人斲木,以方筍而內(nèi)之圜孔,不可入也。故《楚詞》云‘以方枘而內(nèi)圜鑿,吾固知其齟齬而不入’是也。謂 戰(zhàn)國 之時, 仲尼 、 孟軻 以仁義干世主,猶方枘圜鑿然?!?清 金農(nóng) 《秋雨坐槐樹下書懷》詩:“方枘圓鑿匪所用,顧者卻避多猜嫌。”
《國語辭典》:前方  拼音:qián fāng
1.前面。如:「前方有障礙物,開車時要特別小心。」
2.軍隊所在的地方,與敵人接近之地帶。如:「因有軍人在前方保衛(wèi)國家,才能使我們在后方安定的生活?!挂卜Q為「前線」。
《國語辭典》:豐下(豐下)  拼音:fēng xià
下巴面頰肥滿?!逗鬂h書。卷二。顯宗孝明帝紀》:「帝生而豐下,十歲能通《春秋》,光武奇之。」也作「豐頷」、「豐頤」。
《漢語大詞典》:畫笥(畫笥)
(1).裝畫兒的方形竹器。 宋 陸游 《發(fā)書畫還故山戲書》詩:“昨日遣畫笥,今日發(fā)書簏??正S惟一牀,窗影亂風竹?!?br />(2).借指可作繪畫題材的事物。 宋 蘇軾 《石氏畫苑記》:“見人物皆吾畫笥也,所不見者獨鬼神耳?!?宋 王炎 《題遠山平林圖》詩:“何如屐齒飽經(jīng)行,是處溪山皆畫笥?!?宋 德洪 《題橘洲圖》:“予家於 湘 西,開門則漁汀斷岸不呼而登幾案間,蓋 湘 西皆吾畫笥?!?/div>
《國語辭典》:格子  拼音:gé zi
1.方形的框子或條紋。如:「四方格子」、「斜紋格子布」?!段饔斡洝返谖逦寤兀骸高@行者輕輕的飛上去,釘在那花亭格子上。」也作「隔子」、「槅子」。
2.上部有空欄格子的門或窗?!度辶滞馐贰返谌鸹兀骸付派髑浣醒谏狭酥虚T,讓戲子走過橋來,一路從回廊內(nèi)轉(zhuǎn)去,進東邊的格子,一直從亭子中間走出西邊的格子去,好細細看他們裊娜形容?!挂沧鳌父糇印?、「槅子」。
3.稿紙。如:「爬格子」。
《漢語大詞典》:方穿
方形的孔。史記·田敬仲完世家:“狶膏棘軸,所以為滑也,然而不能運方穿?!?司馬貞 索隱:“狶膏,豬脂也;棘軸,以棘木為車軸,至滑而堅也。然而穿孔若方,則不能運轉(zhuǎn)?!?/div>
分類:方形
《國語辭典》:轎子(轎子)  拼音:jiào zi
一種舊時的交通工具。方形,通常用木頭或竹子制成,外罩布帷,轎身兩邊各有一根桿子穿過,須由人在前后抬著走。
《國語辭典》:方陣(方陣)  拼音:fāng zhèn
1.士兵排列成方形隊形,能向四方發(fā)槍。
2.正方形圖形內(nèi),畫出橫直相同的小方格,填入不同的自然數(shù),使其橫、直及對角線的和都相同。
《漢語大詞典》:方頤(方頤)
方形的面頰。古人以為貴相。三國志·吳志·吳主傳“時 權(quán) 年十五” 裴松之 注引 晉 虞溥 《江表傳》:“ 權(quán) 生,方頤大口,目有精光。 堅 異之,以為有貴象?!?span id="m92kogx" class="book">《南史·梁紀下·簡文帝》:“﹝帝﹞器宇寬弘,未嘗見喜慍色,尊嚴若神,方頤豐下,鬚鬢如畫?!?span id="stkxphy" class="book">《南史·梁紀下·樂藹傳》:“﹝ 藹 ﹞方頤隆準,舉動醖藉?!?/div>
《國語辭典》:紫蘇(紫蘇)  拼音:zǐ sū
植物名。唇形科紫蘇屬,一年生草本。莖方形,葉卵形,粗鋸齒緣。輪傘花序具二朵花,成密集偏一側(cè)之總狀排列,密被柔毛,花冠二唇形,紫紅色。莖、葉、果實皆可入藥,有鎮(zhèn)咳、健胃、利尿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