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生即無生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生即無生,無生即生。是諸部般若之所說。三論宗之極意也。俗諦謂為生。真諦謂為無生。然俗諦之生無實生,是為為因緣之假生,其實無生也。即依于無生之生也。以其為依于無生之生,故生即無生。又真諦之無生,依于俗之假生而立,故與彼俗諦之生為假生同,真諦之無生,亦假無生也,即依于生之無生也。以其為依于生之無生,故無生即生。然則約于俗諦,則為生即無生,約于真諦,則為無生即生,是三論宗二諦八不中道之意也。凈土門之凈土往生,亦依此意通釋之,凈土論注之意也。問者難之曰:生為三有之本,眾累之元,今棄穢土之生,而愿凈土之生,生何可盡?答曰:阿彌陀佛之本愿,無生之生也,是真諦之無生,非三有虛妄之生,非俗諦之生也。謂為生者,凡夫之情耳,凈土為無生界,故生即得無生,但是為真諦中道之無生,非謂為無生,有無生之生,即無生即生也。然則依俗諦生即無生之義,而棄穢土之生,依真諦之義,而證無生之生也,此為凈土往生之極說。見往生論注下。
【佛學(xué)常見辭匯】
生即無生,無生即生,是諸部般若經(jīng)所說的道理。俗諦叫做生,真諦卻叫做無生,因為俗諦所說的生本來是無生,所謂生者只不過是因緣一時和合之假生而已,這種生就是依于無生的生,因為依于無生的生,所以說生即無生。
如來體性無生觀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五輪所成法界塔婆之觀法也。五輪者,是法身如來之體性,故云如來體性,以本不生之為體,故云無生。見三種悉地儀軌。
凈土生無生論
【佛學(xué)大辭典】
(書名)一卷,明傳燈撰。各家注述如下:凈土生無生論注一卷,明正寂注。凈土生無生論親聞記二卷,明受教記。凈土生無生論會集一卷,達(dá)默集。
無生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涅槃之真理,無生滅,故云無生。因而觀無生之理以破生滅之煩惱也。圓覺經(jīng)曰:「一切眾生于無生中。妄見生滅。是故說名轉(zhuǎn)輪生死?!棺顒偻踅?jīng)一曰:「無生是實,生是虛妄,愚癡之人,漂溺生死,如來體實,無有虛妄,名為涅槃?!谷释踅?jīng)中曰:「一切法性真實空,不來不去,無生無滅,同真際,等法性。」梵網(wǎng)經(jīng)上曰:「伏空假,會法性,登無生山。」止觀大意曰:「眾教諸門,大各有四,乃至八萬四千不同,莫不并以無生為首。今且從初于無生門遍破諸惑?!拐卣撔率栌稳兄性唬骸盖鍥鲈疲喝袈劅o生者,便知一切諸法皆悉空寂無生無滅。但于嚴(yán)土利他不生喜樂,而趣于寂故,成聲聞乘也。若聞無生,便知從緣,故無生等,成緣覺乘。若聞無生,便知諸法本自不生。今則無滅,即生滅而無生滅,無生滅不礙于生滅。以此滅惡生善,利自利他,成菩薩乘?!勾乖S浂唬骸笩o生寂滅,一體異名?!?br />【佛學(xué)常見辭匯】
不生不滅的意思,也是涅槃的道理。
【佛學(xué)次第統(tǒng)編】
世間一切皆生滅虛妄之相。無生者,謂無虛妄之生。既無有生,云何有滅?不生不滅,乃究竟實相也。
無生之生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如化身示現(xiàn)于娑婆,眾生往生于極樂,為離六道四生生之生,故云無生之生。
【佛學(xué)常見辭匯】
諸佛已無生死,但為了渡眾生,無生而生,非滅示滅。
無生寶國
【佛學(xué)大辭典】
(雜名)極樂無四六回生之生死,故云無生寶國。法事贊曰:「無漏無生還即真?!雇Y贊曰:「無生寶國永為常?!?/div>
無生四諦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涅槃經(jīng)所說四種四諦之一。天臺以配于通教之法門。說迷悟之因果,悉為幻化之法,而非實生實滅,生滅即無生滅,故云無生四諦,以簡異于藏教生滅之四諦。
無生忍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安住于無生無滅之理而不動也。仁王經(jīng)說五忍,此為第四?;驗槌醯刂C名,或為七八九地之悟名。智度論五十曰:「無生忍法者,于無生滅諸法實相中信受通達(dá)無礙不退,是名無生忍。」同八十六曰:「乃至作佛不生惡心,是故名無生忍。」大乘義章十二曰:「理寂不起,稱曰無生?;郯泊死恚麩o生忍?!谷释踅?jīng)良賁疏曰:「言無生者,謂即真理。智證真理,名無生忍?!估銍?yán)經(jīng)長水疏一下曰:「了法無生,印可決定,名無生忍?!雇松显唬骸刚嫒鐚嵪?,名無生法。無漏真智,名之為忍。得此智時,忍可印持,法無生理,決定不謬。境智相冥,名無生忍?!勾蟪肆x章十二曰:「如龍樹說,初地已上亦得無生。若依仁王及與地經(jīng),無生在七八九地?!固炫_觀經(jīng)疏曰:「無生忍是初地初住?!?br />【佛學(xué)常見辭匯】
把心安住在不生不滅的道理上。忍就是把心安住在道理上而不再動搖的意思。
【三藏法數(shù)】
謂七地、八地、九地菩薩,妄惑已盡,了知諸法悉皆不生,故名無生忍。(七地即遠(yuǎn)行地,八地即不動地,九地即善慧地。)
【三藏法數(shù)】
無生忍者,謂了達(dá)諸法本來無生,亦無有滅,諦審忍可,而妄念不起也。
【三藏法數(shù)】
謂由觀真諦之境,是無為法,諸念不生,即得無生忍。以真空之理,本無生滅故也。(真諦者,謂泯絕一切法也。)
無生身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佛之法身無生滅,故云無生身。涅槃經(jīng)九曰:「如來實性喻如彼月,即是法身,是無生身。」觀經(jīng)玄義分曰:「定散等回向,速證無生身?!?/div>
無生法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謂真如之理,涅槃之體。以彼遠(yuǎn)離生滅故也。楞嚴(yán)經(jīng)長水疏八上曰:「真如實相,名無生法?!?br />【佛學(xué)常見辭匯】
不生不滅之法,亦即真如涅槃的道理。
無生門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諸法無生之理也,觀此無生之理者,為一貫佛道始終之入道初門。止觀五之三曰:「無生門,能通止觀,到因至果。又能顯無生,使門光揚(yáng)。凈名三十二菩薩各說入不二門,皆是菩薩從門入,而無生為始(法自在菩薩之入不二門)。大品明阿字門,所謂諸法初不生,此證無生門?!?/div>
無生智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聲聞果十智之第十。阿羅漢之最極智也,已斷三界之煩惱,證知我身更不受生于三界,阿羅漢果之智也?!居帧看蟪似兴_證無生之理之智也。往生論注下曰:「豈不能轉(zhuǎn)生見為無生智乎?」
【佛學(xué)常見辭匯】
1。阿羅漢果的智。2。菩薩證悟無生真理的智慧。
【三藏法數(shù)】
謂阿羅漢斷三界見、思煩惱已盡,知諸縛解,更不三界受生,是名無生智。(三界者,欲界、色界、無色界也。)
【三藏法數(shù)】
謂我見苦已,不復(fù)更見;我斷集已,不復(fù)更斷;我證滅已,不復(fù)更證;我修道已,不復(fù)更修。如是想時,得無漏智,故名無生智。
無生際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無生之理,為法之際極源底,故云無生際。智度論三十三曰:「諸法相,推求尋究入無生法中,更無過是者,是名無生際。」
無生藏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詮無生之理之法藏也,如中論所說之八不是也。見說法明眼論。
無生懺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三懺之一?,F(xiàn)罪障之法體為無生,而亡善惡之隔也。
【三藏法數(shù)】
謂一切罪業(yè),皆從一念不了心生;若了心性本空,罪福無相,則一切法皆悉空寂,罪從何生?是名無生懺。